2016年4月,河鋼集團收購塞爾維亞唯一一家國有大型支柱性鋼鐵企業斯梅戴雷沃鋼廠,河鋼塞鋼應運而生,成為我國鋼鐵行業在海外收購的首個全流程鋼鐵企業。救活一個瀕臨破產的鋼廠,溫暖一座多瑙河畔的城市。中塞合作之手,緊緊地握在一起。
時隔兩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鋼塞鋼,並提出殷切期望。如今的河鋼塞鋼,已成為「一帶一路」建設和國際產能合作的標誌性工程。2019年4月25日,中宣部授予河鋼塞鋼管理團隊「時代楷模」稱號……
每當提到河鋼種種事跡,周文濤總會深感自豪。
2011年東北大學畢業後,周文濤來到河鋼集團邯鋼公司第三煉鋼廠,成為一名技術員。「對於有些大學生來說,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落差可能很大。對我而言,相比父輩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命運,成為一名中國鋼鐵工業的產業工人已讓我十分自豪。」
7米高的煉鋼精煉爐臺上,測溫取樣50餘次,是他每天都需要完成的重複工作。其實,九年前剛參加工作時,他也有過短暫的迷茫。
從青春洋溢的高等學府到生產條件艱苦的煉鋼車間,環境轉變大,很難馬上適應,書生氣的他一度想回到家鄉滄州當名老師,尋找一份安逸的生活。不過,這樣的想法很快就被打消。
每天精神抖擻跑著步去車間的退伍軍人王志剛,是河北省突出貢獻技師,獲得過河北省五一勞動獎章;記憶力超群的王文才,獲得過河北省國資委十大傑出青年;「金牌工人」宋路,獲得河北省五一勞動獎章……他看到身邊的工友,個頂個優秀,在看似不起眼的煉鋼車間裡,展現著各自的堅毅,發揮著各自的才智,綻放著年輕的生命力。
他堅定了投身鋼鐵事業的決心。「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也能發揮自己最大的價值,把每一件簡單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簡單」。從此,生產線就成了他錘鍊本領、施展個人才華、實現理想和抱負的舞臺。
1987年出生的周文濤,如今是河鋼邯鋼三煉鋼廠轉爐車間主任,2018年3月當選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他曾先後獲得「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河北省「五一勞動獎章」、第四批河北省崗位學雷鋒標兵、「河北大工匠」,世界鋼協舉辦的第十一屆世界模擬煉鋼挑戰賽中國賽區企業組冠軍、總決賽企業組冠軍等榮譽稱號。
種種榮譽背後是他紮根一線,精準操作,冶煉精品,用匠心鑄就鋼鐵夢,是一名青年煉鋼技術人員把個人夢融入到國家夢、民族夢。
把每一爐都煉成精品鋼
1500多度的高溫鋼水,不到一米的取樣距離,需要正確的站位和熟練的操作才可完成。每天煉鋼十幾爐,需要重複取樣50餘次,儘管穿著厚厚的工服,但由於面部暴露在外面,在高溫炙烤下,周文濤的膚色變得黝黑。
周文濤剛進廠那會兒,有一個詞叫「大路貨」,即質量一般且銷路廣的鋼鐵產品。很長一段時間,中國鋼鐵工業生產的是國家建設發展急需的基礎材料,規模化生產和「大路貨」產品是當時鋼鐵企業兩大突出特點。「原來鋼材效益非常好,我們生產什麼,客戶就要什麼,客戶等著你生產」,整個行業處於產品供不應求的階段,很難去主動實施技術創新。
2012年後,國民經濟中分量極重的鋼鐵製造業發生重大變革,要想適應經濟社會新發展,必須走技術進步和科技創新這條路。河鋼逐漸改變以規模生產支撐規模需求的粗放式發展路徑,生產組織模式向關注市場、關注客戶轉變。
周文濤清晰地記得,Q345是當時最普遍的鋼種,Q450已是較高端鋼種,「後來這個強度不夠用了,一些煤機企業客戶要求生產更高強度的鋼,但Q460系列是我們生產過的最高強度,再高級別的鋼我們沒有生產過」。為滿足客戶需求,技術中心開始牽頭組織開發新品種試驗方案,試製任務交給了周文濤所在的生產經營中心。
在品種開發試製過程中,他勇挑重擔,主動承擔高端品種鋼研發的任務,參與了每一爐鋼的工藝試製方案,全程關注生產。「為滿足客戶需求,各個工序在每次生產前都嚴陣以待,通過專題研究,將工藝要點逐級以文字材料形式發放到崗位職工手中,並由技術專家負責全程監督執行情況,為冶煉高端精品鋼保駕護航」。他們先後成功組織冶煉了X80管線鋼、耐磨鋼NM400和低合金高強鋼Q550D、Q690D等70個新品種,確保了河鋼邯鋼品種鋼與產品質量穩步提升。
在高端鋼種生產的創新和實踐中,周文濤樹立了特鋼思維,「把特鋼生產理念融入普通鋼生產中去」。他立足鋼鐵冶煉第一線,認真貫徹落實集團新發展理念,持續推進產品升級,在集團加快創新發展、高質量發展進程中貢獻力量。
2011年至2015年,鋼鐵行業走勢持續低迷,鋼價持續下跌,鋼鐵企業利潤空間一再被壓縮,生存不斷經受考驗。河鋼開展全流程「降本增效」,優化生產模式。周文濤全身心投入到中高端品種鋼冶煉的工藝成本優化工作中,「精心生產每一爐鋼水,做到以最低成本冶煉出最優質鋼水」。
隨著三煉鋼廠品種鋼比例大幅增加,鈣線成為成本消耗大戶,如何降本增效是縈繞在周文濤心中的頭等大事。他主動開展技術攻關,那段時間,吃住在單位,每天除去睡覺、吃飯,其餘時間幾乎全身心撲在技術攻關上,平均算下來,每天不低於14個小時。
付出終有回報。周文濤針對現有工藝條件,對實芯純鈣線加入量情況進行總結,設計出純鈣線使用的詳細控制方案,在提高實芯純鈣線命中率的同時,也降低了生產成本。
立足崗位求真務實的周文濤,深知煉鋼理論只有與生產實踐相結合,才能迸發出巨大的力量。他在實踐中充電,發揚工匠精神,先後攻克轉型升級發展中影響煉鋼生產、質量、成本等技術難題20餘項,發表《低成本高效率LF精煉工藝創新與應用》專業論文10餘篇。
煉鋼工作一幹就是十年,周文濤立足崗位,通過鑽研業務,提高本領,早已把個人理想融入國家鋼鐵事業發展進程。「我們要珍惜機遇和平臺,勤學苦練,努力做一名金牌工人、優秀工匠,為我國的鋼鐵事業做出貢獻。」
不能平庸
煉鋼就是煉人才。在熊熊煉鋼爐火旁摸爬滾打多年,靠著汗水和智慧,周文濤練就了一身精湛技藝。
他清晰地記得,2016年12月1日0點,石家莊燕山大酒店那次挑戰賽。
在第11屆世界模擬煉鋼挑戰賽中國賽區比賽現場,周文濤根據影響質量和成本等複雜因素的變化趨勢,在前期積累的大量數據模型基礎上,圍繞高碳錳鐵、矽錳等合金加入量進行持續優化,進一步縮小成本控制點範圍,不斷向低成本極限發起衝刺。在距比賽結束前最後1分鐘,他憑藉準確判斷、精準控制,最終將紀錄鎖定在超低碳鋼噸鋼成本217.88美元。
在歷時24小時的比賽中,周文濤共完成模擬冶煉400爐,成功提交合格鋼水100爐。
周文濤(左一)在班中和煉鋼工交流生產情況
12月7日,世界鋼鐵協會公布中國賽區成績。周文濤一路過關斬將,成為中國賽區冠軍,也是唯一晉級決賽的中國人。
機遇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在世界舞臺上,檢驗真功夫的機會終於來了。
2017年4月11日,中國北京,目光聚集,世界煉鋼工高手雲集,第11屆模擬煉鋼挑戰賽世界總決賽開賽。在這場世界級的比賽中,來自37個國家的1479名選手歷時一年角逐。走進賽場,面對世界知名鋼鐵強企的眾多選手,周文濤深知自己身上承載太多人的希望。自己代表的是中國、中國鋼鐵工業,要冷靜、再冷靜,沉著應對比賽,為中國鋼鐵工業爭光。
比賽開始後,他用不到10分鐘就成功地煉出第一爐合格鋼水,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次成績。其他選手都驚呆了,「中國也有這樣的選手嗎?」隨後,他不斷優化參數,力爭取得新突破。其他選手半個小時後才陸續冶煉成功提交成績。每次刷新排名系統,他的成本都在降低,一個小時以後,他的成績定格在低碳鋼噸鋼成本220.19美元,甩開第二名3美元。
最終世界鋼協宣布,中國選手周文濤獲得世界總冠軍。他用實力展示了鋼鐵大國的冶煉技術,贏得了世界同行的尊重和掌聲。
在頒獎典禮上,當他從世界鋼鐵協會會長手中接過沉甸甸的獎盃時,激動的淚水奪眶而出。「7年光陰我沒有虛度,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將我的工作做好,積累了經驗,也豐滿了羽翼」。
很多人問他:文濤,工作中你最大的體會是什麼?他的回答總是那兩個字:踏實。
「只要你存在就要有自己的價值,作為一名普通的煉鋼工,工作和崗位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他說:「當我老去,也許會有人問我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我相信,我的回答是,『那是一本厚重的人生之書,鋼鐵是這樣煉成的……』」
向未來作出承諾
2018年,周文濤當選為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在全國兩會上,總書記跟我握手的那一刻,我感覺很幸福,給了我繼續奮鬥的力量」,周文濤感言。
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周文濤建議建立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完善評價激勵機制,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加快培養更多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的高素質產業工人。
他進車間、下班組、到一線,傳達和落實全國兩會精神,結合河鋼邯鋼實際,「真正讓中央各項決策部署在企業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將黨中央的利民政策傳遞到基層群眾」。
在河鋼邯鋼三煉鋼廠轉爐車間,周文濤結合自己參會親身經歷,宣講全國兩會精神,介紹自己的提案情況,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鼓勵職工要立足崗位,加強學習,不斷提升技能,爭做新時代知識型工人。
河北省工會實施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倍增計劃,「5年內市級創新工作室要達到8000家、省級達到800家」,以發揮勞模的示範引領作用,提升職工隊伍素質,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
周文濤轉爐精煉創新工作室成立,工作室牆壁上,寫著「人人都可以成為世界冠軍」的標語,激發著一線職工幹事創業熱情,鼓勵其爭做新時代知識型工人,共同追逐心中的鋼鐵強國夢。
一線磨礪練就了鋼鐵意志,也練就了他的敏銳。作為一名青年技術人員,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推進中,他意識到產業工人的工作環境變了。在周文濤看來,技術變革是挑戰,更是機遇。「現階段,鋼鐵需要複合型人才,既要懂煉鋼知識,又要懂大數據、智能化、信息化,把所有知識融合,才能夠實現自動化煉鋼,實現鋼材穩定生產和高質量發展」。周文濤說,智能化不是不需要人,而是讓人負責操作工作軟體,這對產業工人提出更高層次要求。作為一線技術先鋒,他更覺使命在肩。
周文濤(左一)指導操作
目前創新工作室有30餘名成員,周文濤介紹,「一方面我們著力於高端品種開發,比如應用在國家重點科技項目的鋼材,另一方面我們要培育更多知識型創新型的產業工人」。工作室利用「傳幫帶」制度,已培育煉鋼工3000餘人次,先後培養出多位優秀年輕人,唐笑宇獲得第12屆世界模擬煉鋼挑戰賽冠軍,馬靜超獲得第14屆世界模擬挑戰賽總決賽資格,宋獻超、張曉錕等在全國模擬煉鋼挑戰賽上獲得優異成績,賀亞龍、宿永波獲得集團煉鋼工比武冠亞軍。河北省技術能手、河鋼集團金牌工人、邯鄲市能工巧匠、公司技術能手、科技標兵也都在這裡誕生。
在周文濤帶領下,越來越多的一線工人成為創新主力軍。技術攻關,重點項目,國家專利,先鋒榜樣的力量和智慧,正在這裡轉化為一個又一個實實在在的勞動成果。
周文濤說:「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一名80後青年,我們這一代正是為祖國發展幹事創業的中堅力量,把根扎在生產一線,把工作當作事業來做,是時代賦予我們這一代年輕人的使命,也是我們向未來做出的承諾。」
[本文刊於《中華兒女》雜誌2020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