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馴兔記》:荒唐的故事背後,隱藏的是這3大冰冷的育兒現實

2020-12-22 慄子媽咪

重溫了鄭淵潔老師的《馴兔記》 ,再次被這個略帶黑色幽默,而又寓意深刻的故事震撼到了。看似可愛荒唐的兒童故事背後,隱藏的是這3大冰冷的育兒現實。

為了教育的整齊劃一,孩子的天性總是被扼殺

故事開頭,皮皮魯和好友梁果進入了同一所學校。課堂上,老師問學生一個問題:「一隻球掉進了一個坑裡怎麼辦?」 大多數同學回答「把坑裡注滿水讓球漂起來」,而皮皮魯卻回答說:「只能讓爸爸再買個球了」,他的回答引起了老師的不滿,並大聲呵斥他「你不要來這搗亂」。

皮皮魯只是考慮到如果水坑太深,有人下去撿球會有生命危險,所以,這個答案好像也很合理呀。

但是老師完全覺得自己就是權威的代表,不允許有不同的聲音出現。

就在皮皮魯提出不同答案的時候,同學李小曼就站起來維護老師,他告訴皮皮魯「老師說的都是對的,你不要和老師頂嘴」,在她說完這話以後,成功地變成了一隻被老師馴服的「兔子」。

略帶黑色幽默的劇情,其實就是現實生活教育的真實寫照。

在老師眼裡,自己就是「馴獸師」,而孩子們就是等著被馴服的動物。為了教育的整齊劃一,孩子們的天性總是被無情地扼殺。

父母不接納孩子,是因為孩子不符合社會評價標準

就在皮皮魯的同學李小曼變成一隻兔子之後,剛開始班上同學都很害怕。但是當學校把她作為先進學生進行表彰了以後,其他人紛紛開始仿效,學著怎麼聽老師的話,甚至學校還因此設立了「全兔班」的教學目標。

在這股熱潮之下,同學們接二連三地變成了兔子,老師看著自己的教學成果日漸成效甚是滿意。

到最後,全班就只剩下皮皮魯和梁果沒有變成兔子了。班主任因此各種打擊、諷刺、挖苦,他們成了老師眼中的「差生」。

因為這個,皮皮魯的爸媽也開始不接納他,恨鐵不成鋼,覺得自己孩子沒有變成社會公認的「優等生」,他們臉上無光。

為了迎合大眾對優生的評價標準,爸媽決定開始改變他,把家裡冰箱裡的蔬菜水果全部換成胡蘿蔔,把牆壁刷成紅色,都是為了儘快讓皮皮魯的眼睛變紅,變成名副其實的「兔子」,不再受到別人的非議和冷眼。

父母全程沒有遵從皮皮魯的想法,而是按照社會對優等生的評價標準,認為「好的學生應該是那個樣子」,想當然地給他加上一些預設的期待。

這種教育孩子的方法,多少帶點功利色彩,有點專制的意味。

孩子被迫偽裝和妥協,時間久了就變成了萬眾期待的那樣

皮皮魯不想變成大家都成為的那個樣子,他的堅持讓他被孤立,因此苦惱的時候,他看見了班主任的女兒。她的女兒告訴皮皮魯:我的媽媽為了你,把陪伴我的時間都犧牲掉了。

看著老師女兒眼中閃爍的淚光,再想到自己父母為了讓自己變成一隻兔子做出的努力,他還是決定對這個世界妥協,去買了一隻假的兔子頭套。

同學為他成功變成兔子歡呼雀躍,老師看著他的教學成果感到欣慰,家長看著孩子被別人認可也終於不再焦慮。最後,他變成了別人眼中的「好學生」。

現實就是這樣,本來你是形態自由的水,懷著萬眾期待被塞進了冰箱,裝進了形狀各異的模具,加上色素、摻入牛奶,最終變成了深受人喜愛的冰棒。到最後,連你自己都忘記了最初自己只是一汪變化萬千的水。

這部影片更深層的內涵是讓我們思考:真正好的教育應該是怎樣的?

1、好的教育是善待孩子的好奇心泰國短片《豆芽》是一部很暖心的短片,告訴我們好的教育要善待孩子的好奇心。短片中小女孩和媽媽在菜市場賣菜,他看到別家賣豆芽生意很好,她就問媽媽「為什麼賣豆芽生意那麼好?」媽媽告訴他:「因為整個市場只有他們一家賣豆芽的啊!」

於是女孩萌生了一個想法:「那我們也可以種豆芽賣!」媽媽沒有否定她,而是說「或許可以試試哦~」

填土、撒種,懷著激動的心情,他們第一次撒下了豆芽種子,沒想到失敗了。小女孩有點失望,媽媽告訴她「沒關係,我們再試試」。

第二次,他們從書上學習了種對豆芽的方法,原來豆芽喜歡陰涼的地方。重新填土、撒種,沒想到的是,第二次豆芽依然失敗了。小女孩垂頭喪氣,不願接受這個事實。

生活處處都不如意,那天晚上媽媽剛好看到銀行存摺上僅剩的一點存款,突然傷心起來,屋頂的一滴水剛好滴到她的臉上,竟讓人分不清哪裡是水、哪裡是淚。這一滴水給了她靈感,媽媽突發奇想有了好辦法,告訴女兒「我們再試試」。

第三次,她們重新嘗試種豆芽。這次在屋頂安了一排用塑料水瓶做成的澆灌裝置,滿懷期待中,豆芽終於種植成功。

整部短片裡,媽媽說了三次「我們試試」,當孩子有了一個奇思妙想,她第一反應不是反對,沒有想這個想法合不合理,會不會賠錢。而是願意照著孩子的想法去嘗試,哪怕總有失敗,她依然告訴孩子「不要氣餒,我們再試試」,敢於嘗試的結果總會好的。

這個故事讓我們看到了一位媽媽,僅有小學四年級學歷的媽媽,他用很好地方式保護了孩子的好奇心,用行動支持她,用語言鼓勵她。

好奇心就像撒播在孩子心中的豆芽,家長要善於啟發,善於澆灌,總有一天會在孩子心中長出夢想的豆芽苗。

2、好的教育是父母要學會因材施教不會教育的父母千篇一律,而懂得教育的父母都知道因材施教。

就說《馴兔記》的作者鄭淵潔先生,他對兩個孩子的教育方式就真正體現了什麼叫「因材施教」。

兒子在小學升初中的時候,因多次不滿學校的教育方式,鄭淵潔打算把孩子帶回家自己教育。這個大膽想法得到周圍很多朋友的一致反對,甚至有朋友勸誡他說「這樣很容易把孩子教育成異類」。

深思熟慮之後,鄭淵潔還是毅然決然地選擇了把孩子帶回家自己教育。

他的教育方式並不是跟當下傳統的應試教育同步,讓孩子為了成績而學,而是努力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快樂的學習者。

為了這個目標,他自己給孩子編寫了一系列的教程,例如《皮皮魯和419宗罪》、《魯西西和蘇格拉底對話錄》等,讓孩子在快樂中享受學習,在學習中掌握知識,一周只上五天課,每到周末就開車帶孩子出去親近大自然。

事實證明,這種反主流的教育方式,也把孩子教育的非常成功,雖然不像傳統意義上的「優秀孩子」那樣按部就班,一路綠燈上名牌學校,最後功成名就。

但是鄭淵潔的孩子鄭亞旗也是性格開朗、積極陽光、能力不凡,還擔任鄭淵潔雜誌社的主編。

而鄭淵潔對於女兒,教育方式則不同。其實在女兒很小的時候,他也是想把女兒帶回家自己教育,可沒曾想女兒非常喜歡學校,喜歡上學的感覺。所以鄭淵潔也就遂了女兒的心願,並沒有把教育兒子的那套方法強加給女兒,因為他明白:不同的孩子,我們要採用不同的教育方式,不能千篇一律,違背孩子的意願。

而事實證明,他對女兒的放任教育法也是正確的,就在女兒高中還沒畢業的時候,就已經收到6家全世界排名前幾學校的錄取通知書,名副其實學霸一名。

鄭淵潔的教育方式是成功的,成功在他並沒有被世俗的評判標準所左右,而是注重因材施教,他認為一個好的教育應該是用50種教育方式去教育一個孩子,而不是用一種方式去教育50個孩子。

作家王爾德也說:使孩子品行好的最佳方法就是使他們愉快。而這個社會的大多數成年人在讓孩子愉快這一點上,都顯得出奇地吝嗇。就在他們或粗暴或和藹地奪走那些讓我們愉快的事物時,總會不忘附加這樣一句——這樣做是為了你好,而這真是一句帶有說服性的辯詞,它最終會使我們也同意毀滅自己。

3、好的教育是遵從孩子的內心,讓他們自主選擇很多家長喜歡打著愛孩子的名義替孩子做選擇,但是好的教育一定是要遵從孩子內心,讓他們自主選擇。

陳美齡是70年代當紅的歌手,後赴美國研究兒童心理學,獲得教育學博士。她的三個兒子在她的培養下,都進入了史丹福大學。

她在很多地方談論過自己的教育方式,有一件事是大兒子要去美國留學了,她想著怎麼也要去個排名No1的學校,或者No2的也可以啊,可是沒曾想,孩子最後選擇了一所No7的學校。

當剛進入那所學校的時候,校方就會給每個人發一匹馬,他們每天早起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餵馬。聽起來很不可思議,也離她心目中的名校差距很遠,但是對於孩子的選擇,陳美齡並沒有反對,而是採取尊重的態度。

事實證明,兒子在那所學校裡生活得很開心,學校也教得很好,之所以要讓他們餵馬是為了培養孩子們的責任感,最終,兒子也是考上了史丹福大學。

紀伯倫在《致孩子》這首詩歌中說:「父母是弓,孩子是箭,父母應當學會適當放手。但是在放手之前,父母還應該讓孩子培養自己的判斷力,這箭才不會射偏。」

有了判斷力,孩子就具備了自主選擇的能力。好的教育應該是遵從孩子內心,讓他們學會自主選擇,而不是家長擅作主張覺得什麼一定好,然後逼迫孩子學會順從和偽裝。

每個孩子從出生那一刻,身上都帶著不同的成長潛力,蒙特梭利稱之為「精神胚胎」,佛洛伊德稱之為「生命的能量」,不管稱之為什麼,總之這個東西就已經在我們的內心。他向外就表現為我們的好奇心,表現為我們對這個世界無限的探索欲望,我們對待這個有靈性的東西,應該引領和啟發,不應該扼制和強迫。

一旦扼制,就將產生巨大的矛盾,就像知乎上的說法:

過去,我們的教育對象是孩子,家長心目中理想的孩子是什麼樣子,就把孩子雕刻成為什麼樣子。現在,我們的教育對象應該是環境,家長努力創造環境,讓孩子成長為他自己的樣子。

相關焦點

  • 解析《馴兔記》:荒謬的故事背後,揭示了三個冰冷的育兒現實
    而童話故事往往是美好而且不現實的,甚至有些荒謬,而現在卻有一部童話影片裡面發生的故事很是荒謬,確損失後發現其中是有著冰冷冷的育兒現實。這部影片就是《馴兔記》一:解析《馴兔記》這部影片講的是皮皮魯上學之後經歷的一些事情,皮皮魯面對即將到來的學校生活很是開心,但是他經歷過之後才知道原來學校並沒有自己所想像的那好那麼快樂。
  • 《馴兔記》:荒誕的童話故事背後,隱藏著「服從權威」的魔咒現實
    面對家裡有快要入園的孩子,家長總是少不了各種擔心,在應試教育的大長跑下,很多家長看著周圍人都紛紛想讓自己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給孩子報了各種各樣的補習班、興趣班,這讓很多在旁邊看著的家長都感到焦慮不安。
  • 解讀經典:《堂吉訶德》可笑荒唐的背後,是令人心酸的悲劇
    長期以來,由於翻譯,傳播和接受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很多讀者都把這部小說視為是一個可笑、荒唐的騎士故事。如果真是這樣,這部作品就很難流傳至今,更不可能成為經典。這層含義和大部分讀者從作品裡看到的內容基本相同,一個非常不合時宜的人,堅持做一件非常不合時宜的事情。生活在鄉村裡的一個破落紳士阿隆索·吉哈諾,沉醉在騎士小說裡,開始自己的騎士之旅。實際上不過是一段荒唐又真實的演出,就像一場被設計好的滑稽真人秀。
  • 治癒人心的劇情背後,《龍貓》蘊含著深刻的育兒真理
    這美麗的大自然景色和天真的孩子們以及淳樸的鄰居們,一起組成了《龍貓》的主旋律,溫暖治癒。(2)經典臺詞的背後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電影有很多經典的臺詞,溫暖又治癒,總有那麼幾句讓人難以忘懷。經典的臺詞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作品,也對我們的人生有了啟發。
  • 美食繪本《烏鴉麵包店》,育兒溫情故事背後蘊藏的財商教育
    本文將從繪本創作者背景、創業與育兒如何平衡、育兒過程中財商的培養三方面來解讀該繪本,看作者是如何將現代的商業知識如何融入好看又美味的故事中。這一頁其實也是財商開啟的重要內容,告訴孩子勞動才能帶來報酬,只有一家人一起努力工作,生活才會越來越美好。故事裡的烏鴉麵包店主人夫婦,在四個小寶寶和麵包店之間來回奔波忙碌,被四個小傢伙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當他們大一些,很快開始幫助父母製作麵包,一起共度難關,用行動回報著父母的愛與付出。
  • 火影忍者:隱藏在符號背後的故事,你了解多少呢?寫輪眼只是其一
    導讀:隱藏在符號背後的故事,你了解多少呢?寫輪眼也只不過是其中之一。火影忍者中,有著太多的悲傷與往事,熱血的確很令人激動,但火影忍者中,令人心疼的故事,可並不少。你們知道多少呢?接下來,延晨給大家說的,便是隱藏在符號背後的故事,快來一起看看你還記得多少?寫輪眼只是其一,還有很多很多故事,需要我們去發掘,一起看看吧!看到螺旋紋的那一刻,想必大家的心中,早已有了答案。這明顯就是漩渦一族的符號嘛。可又有多少人,了解過他們背後的故事呢?漩渦一族有多少人?
  • 依依媽育兒團隊成立背後的故事
    這是個年輕的團隊,由一群高級育嬰師和早教師組成,她們深諳育兒之道,憑藉專業、真誠、耐心的形象贏得了客戶的認可,在寶媽圈裡掀起了一股科學育兒浪潮。  主持人:「依依媽」到底是怎麼一個團隊呢,接下來我們有請「依依媽」本人,也就是「依依媽」團隊的創始人來到現場,給我們分享下「依依媽」團隊的現在和未來。
  • 和平精英雨林地圖背後隱藏的真實故事!你知道嗎?
    上期跟大家普及了海島地圖背後隱藏的悲慘故事,這期就跟大家說說雨林地圖背後隱藏的真相!雨林地圖的原型是東南亞的中南半島,它的主體部分是泰國北部的一個小鎮。祭壇部分是大名鼎鼎的柬埔寨吳哥窟。而天堂度假村則是泰國北部的坡邁石宮的遺址。
  • 《故事販賣機》6·29上線 曹雲金自曝想拍恐怖喜劇
    片方互動1905電影網訊  6月28日,網絡大電影《故事販賣機》在北京舉行首映禮 片如其名,《故事販賣機》主打以「販賣機」為連結體的短片合輯概念,全片由《雞湯泡麵》、《鬼打牆》、《官能許願》和《馴兔記》四個獨立的奇幻故事組成,故事涉及喜劇、懸疑、愛情和童話等不同題材。作為出品方,愛奇藝希望通過集合起這些短小故事,打造「故事販賣機」品牌,推出華語精品內容計劃。
  • 《Faded》火遍全網,在這首歌背後,竟隱藏著一個不為人知的故事!
    每一首歌的背後,似乎都有著一段或美好,或悽涼的故事,《Faded》這首歌十分火爆,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實這首歌的背後有著一段比悲傷更悲傷的真實故事,值得我們所有人深思。其實,《Faded》的表現力還有更深一層含義,現實當中,我們每個人的內心其實都潛藏著一顆躍動不已的雄心,但是隨著自己一點點長大,會慢慢封鎖起來,而《Faded》這首歌裡勁爆、雄渾的旋律猶如一股強烈的召喚的力量,似乎可以打開我們心中的枷鎖,我們得以在自由意志的釋放當中獲得久違的愉悅的感受。其實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神曲《Faded》講述了一個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
  • 有一種新型「婚姻殺手」正在形成,比「喪偶式育兒」更傷人更現實
    文 | 幸孕姐(高級母嬰護理師,擁有本文版權,歡迎分享)說起喪偶式育兒,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說的就是很多中國媽媽背後都站著一位選擇性眼瞎耳聾的隱形爸爸,說好的孩子是兩個人的共有物,結果付出的只有妻子,坐享其成的卻是丈夫。
  • 《馴兔記》——寫給家長和老師的「暗黑童話」
    他對教育的理解從他創作的另一則童話《馴兔記》當中就能看出來。這則童話被拍成了短片,僅僅24分鐘,說是童話不如說是寫給大人的,在孩子看來可能是恐怖的「暗黑童話」。《馴兔記》原文中有這樣一段話:凡是變成兔子的同學,都收到老師的喜愛,他們絕對服從老師的意志。他們特別關心別人對自己的議論,豎著耳朵聽。如果別人超過自己,他們就犯紅眼病。他們害怕別人揪尾巴,所以尾巴長得很短。
  • 8個著名童話故事背後隱藏的小細節
    我們很少考慮通常的童話故事中隱藏著什麼含義,因為看起來簡單易懂,為了讓人看懂,這樣的設定似乎也是理所應當。但是,如果你深入研究情節,你可以會發現不一樣的童話故事,例如,長髮公主是一個關於不幸的愛情的故事,白雪公主沒有繼母,匹諾曹應該有一個完全不同的結局。如果你越深入研究歷史,就會變得越有趣。而今天,安迪就將為你介紹,8個著名童話故事背後隱藏的小細節。
  • 童話故事的現實隱喻,《小豬佩奇》背後的女權尷尬
    其熱度甚至突破童話世界,進入了現實社會和成人世界,實現了兒童動漫文化領域中為數不多的「破圈」壯舉。和大多數的兒童動畫一樣,《小豬佩奇》雖是一部學前動畫片,其劇情卻是「現實主義題材」,其故事情節並不僅僅局限於異想天開的兒童世界,而是把成人社會與現實生活融入到故事結構中。
  • 奧特曼背後的故事,這幾個鮮有人知,「大古」是錯誤名字
    很多人的童年時期都是由《奧特曼》系列的特攝劇陪伴度過的,而且這一系列的特攝劇世界聞名,知名度是世界範圍的。但是融合了熱血、格鬥、愛情、環保等元素於一身的《奧特曼》系列特攝劇,我們大多數人看到的都是成片,不知道這些經典背後隱藏著什麼故事,今天我們就來簡單地說幾個鮮有人知的真實故事。
  • 國產凌凌漆:看懂了這3個隱藏的細節,才算真正看懂了這部影片
    喜劇的內核是悲劇,在周星馳的作品中,看似搞笑無釐頭的背後,總是隱藏著一些大家沒注意的細節,比如我們今天要講的這部周氏作品《國產凌凌漆》,裡面就有3個細思極恐的細節,只有看懂了這些細節,你才能真正看懂這部戲。
  • 日劇中的荒唐橋段,如實在現實世界上演
    乍一看是這是為了捧觀眾一笑的劇本,沒想到,現實世界,這樣的事情就在身邊發生。上海就出了這麼一則新聞。孤寡老人把自己的300萬財產給了水果攤主,這個事情不僅網上報導了,連電視上的新聞也驗證了這種說法,是確有其事。老年人在晚年更看重的是誰來照顧他,而不是子女的血緣親情,所以最終真的把財產託付給毫無關係的外人。
  • 短片《馴兔記》:這個暗黑童話,24分鐘讓人背脊發涼
    短片《馴兔記》則是根據鄭淵潔童話改編的電影《故事販賣機》中的最後一個故事,電影整體評價不高,但這個故事卻收穫了最多好評,豆瓣評分8.3,是去年評分最高的短片之一。鄭淵潔曾說過,這是最接近他原著的一部改編作品。這不是大眾心中他最好的童話,卻可能是他心中最好的童話。
  • 只有看到這3個隱藏的細節,你才真正看懂了《國產凌凌漆》
    它應該算是周星馳的早期作品《國產凌凌漆》,編者至今記憶尤深,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在戲中有這樣3個細思極恐的細節,只有看懂了這些隱藏的東西,才算是真正看懂了這部作品。1、金槍客秒變臉。在影片開始的時候,故事的女主李香琴正躲在廁所裡,跟她的上司金槍客對話,畫面中的金槍客一直是兇神惡煞的樣子,然而在凌凌漆推門而入的時候,金槍客臉色瞬間變了,畫面顯得格外正氣溫和,其實,這是現實照進了作品裡,在現實生活中,有多少人都是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看似端方雅正,實則包藏禍心,能夠真正做到真誠坦率的人,畢竟都是極少數。
  • 在冰冷的機械中感受人性的溫暖 |《熊的故事》
    《熊的故事》這部短片來自Punkrobot動畫工作室,工作室位於智利的聖地牙哥,導演是加布裡埃爾.奧索,獲2016年第88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失去家庭和親人,多年後,熊爸逃跑,回家後卻發現人去樓空,他與熊媽還有兒子早已失散……於是,熊爸做了一個鐵皮八音盒來演繹他的這段故事,但我們注意,熊爸好成為了一名劇作家,他自己設置了一個舞臺和人物,把自己和家人裝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