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冷知識:教科書上的「公元前」和「公元後」是什麼意思?

2020-12-15 舊時樓臺月

世界各國關於紀載年份的方法甚多,不過最常用的還是公元紀年法。所以我們的歷史書上看到是公元前,公元後多少年,但是卻從不知這些時間什麼意思,也不深究,只是死記硬背。但其實了解它的含義有助於更好地記憶和背誦。

公元的來源

據說公元的意思是公曆的紀元。傳說,基督教的神耶穌誕生的那一年被定義為西元元年,自西元6~10世紀逐漸成為部分國家(信仰基督教國家)的通用紀元。後來逐漸被世界多數國家公用,就改稱為公元了。所以以耶穌誕生為界,他沒出生之前的年代被稱為公元前;他出生以後的年代就自然是是公元後了,簡稱公元。

實際上,真正公元紀年的概念是公元17世紀初誕生的。在文藝復興、神學逐漸瓦解之後,是德國的克卜勒第一個提出了通俗紀元概念,之後這個詞被英文翻譯,在公元1708年,公元正式以英文單詞出場,也就是是是克卜勒創造了公元這個詞。

至於公元時間是究竟是如何計算的?舉個例子:從公元元年開始算起的兩千零二十年就是公元2020年,但實際上,是人類歷史的第四千零三十五年(要算上公元前的兩千零十五年)。

公元元年or公元0年

對於不信基督教的國家來說,比如中國,我們對耶穌誕生的年份很模糊。但巧合的是這個年份(公元元年)相當於我國西漢皇帝劉衎的元始元年(年號紀年,元始是他的年號,元年是第一年)。

要注意的是,不存在公元0年和公元前0年一說。而且公元前的紀年是倒著數,公元前1年之後的一年,就是公元1年(即公元元年)。簡單來說就是,後面的年份數字小於前面年分的數字,如西漢是公元前202年成立的比公元前221年成立的秦朝晚19年。年份雖然是逆著來,但是每年具體到月日還是正著數的。

使用公元紀年法

新中國成立之後,我國才開始採用世界大多數國家使用的公元紀年制度。但是,此時的公元紀年只是一個普通時間概念而已,內涵已經改變,沒有任何宗教色彩了。

然而,即便講到這裡,還是會有小夥伴會有疑問:在古代沒有採用公元紀年的方法,為何我們的歷史書上會寫有公元某年,某個朝代建立呢?比如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

其實,這也是我國採用公元紀年之後,所推算出來的。明史上是不會有公元多少年的字樣,因為我們既然採用了公元紀年法,所以在教科書上也進行了統一,這樣也方便群眾的理解和學習。

擴展詞:世紀

眾所周知,它表示一百年時間。不為人知的是,同公元一樣,它也是從耶穌誕生那年算起:公元1年至100年為一世紀,100年為一間隔,以此類推。因為沒有公元0年,所以現在我們是21世紀以2001年開頭。

相關焦點

  • 公元前和公元後,是如何劃分的?公元1年,是我國的哪個朝代?
    也正因為公、元的存在,才有了公元前和公元後的說法。現如今我們常說的2019年、2020年,其實也就是公元後2019年、公元後2020年。又為了傳播和應用的方便,常常將「公元後」,簡稱為「公元」。那麼,公元前和公元後,又是如何來劃分的?最初是誰規定的公元呢?我國的公元1年,又是什麼朝代呢?發生了什麼大事件呢?帶著這些問題,文史君與你一起去探究。
  • 「公元前」是什麼意思?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是怎樣計算的?
    喜歡歷史的讀者,總會在歷史書中看到「公元前」、「公元後」的說法。但是,很多人並不清楚,歷史書中所謂的「公元前」究竟是什麼意思?中國五千年的歷史,究竟又是怎樣計算的?由於不清楚這個問題的人非常多,這次將為大家科普這兩個歷史中常用名詞的真正含義。
  • 公元前和公元後到底怎麼劃分?公元1年,屬於歷史上的哪個王朝?
    疫情席捲、美國大選、嫦娥飛天,今年發生了太多太多足以載入歷史的重大事件。多年後人們關於今年的描述一定非常有趣。不過今天咱們不討論這2020到底發生了多少大事,而是探討另外一個問題,為什麼人們會稱呼今年為公元2020年?這種紀年法被人們稱之為公元紀年,它最開始又被稱之為基督紀元。
  • 古代為什麼有公元前、公元後之分?公元元年是中國哪個朝代?
    (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年號康熙)在讀歷史時,如果單純使用天幹地支紀年法或皇帝年號紀年法,則不利於我們直觀了解歷史事件的先後順序和距今年代,所以通常輔助以公元紀年法,筆者亦有這個行文習慣。(曆法)國際通行後,「主的年份」改稱為「公元後」,簡稱為「公元」,英文是Common era,縮寫為C.E.,「主前」改稱為「公元前」,英文是Before the Common Era,縮寫為 B.C.E.。
  • 公元前和公元後,是怎麼劃分的?公元1年是我國哪個朝代?
    ——《除夜作》 我們都知道地球自轉為一天,公轉為一年,日子一天天地過,人們為了記錄年份就發明了各種各樣的紀年法,其中有一種就是公元紀年。我們一般都會說公元前和公元後,那麼公元前和公元後究竟是如何劃分的呢?公元1年又是我國哪個朝代呢?
  • 中國歷史上的15個冷知識
    中國上下5000年的歷史,誕生了無數的歷史名人名事,對我們後人了解中國古代文明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有一些事,可能並不是我們表面看到的那麼光鮮,在歷史故事的背後,是真正的歷史真相,一起來看中國歷史上的1五個冷知識。
  • 公元元年在中國歷史上是什麼時間,在中國歷史上有什麼重要意義?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我們說年份,總是會提到公元几几年,公元究竟是個什麼呢?公元紀年,其實是從國外流傳來的,是西方的紀年方法,公元元年是耶穌降生的時間。那麼這一年,在我國的歷史上又是哪一年呢?這一年,是西漢的亂臣王莽全部掌控權力的一年,這一年在中國歷史上也是很重要的一年。
  • 英國歷史十個冷知識,歷史書不會教任何一個,讀過英國歷史才知道
    筆者在前一篇文章介紹了法國歷史十個冷知識,比如法國歷史第一個朝代是墨洛溫王朝,法國歷史有七個朝代,法國歷史國祚最短的朝代是只有18年的奧爾良王朝,等等,這些在歷史教科書是不會教到的,只有自己去讀過法國歷史才知道。
  • 35個冷知識:教科書上不會出現,但卻真實存在於世界各地
    35個冷知識:教科書上不會出現,但卻真實存在於世界各地 1、人的心臟可以產生把血液噴出三十尺高的壓力 4、鋼管舞起源於公元1135年,且主要由男性表演。 5、孟姜女並不姓孟,「孟」表示兄弟姐妹中她排行老大,「女」表示性別,「姜」才是其姓氏。
  • 從公元前2世紀到公元7世紀,是人類的第一次世界民族大融合
    連我們上面也在文藝座談會這麼重要的會議上,隆重指出文明軸心論的深刻性: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在《歷史的起源與目標》一書中寫道,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 200年是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是人類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時期,當時古代希臘、 古代中國、古代印度等文明都產生了偉大的思想家,他們提出的思想原則塑造了不同文 化傳統
  • 公元前841年發生了什麼,為何說這一年在歷史上至關重要?
    什麼意思呢,就是有史書或者出土的文物能夠準確指出確切年份的時期,才能稱之為準確紀年,我國的歷史很悠久,但是這並不代表著我國確切紀年的時代也很早。準確地講,從我國出現了確切紀年至今,只有近3000年的歷史,而很多國外人也是以此來看待中國的歷史的,說白了,就是確切紀年之前的歷史,儘管存在,但並不被認可。
  • 魔都上海——簡述申城滬上的歷史行政區劃及冷知識
    本文簡述上海的歷史、行政區劃以及關於上海的一些冷知識介紹;如有錯誤歡迎指正,評論區熱切期待轟炸中……上海歷史簡述成陸史:6000多年前上海西部地區成為陸地,隨著長江帶來的泥沙堆積,10世紀前葉上海東部地區全部成為陸地,1300多年前崇明島慢慢成為陸地
  • 歷史大事記:公元元年有什麼特殊的地方,為什麼發生了這麼多大事
    全球的紀年方法都已經統一成為公元,而公元年又分為前後,前後之分其實挺有意思的,為什麼會有一個前後之分的公元年,而並不是把人類歷史上有記載的第1天被封為公元元年?公元前還有很多的有史可載的歷史,這些歷史為何被歸於"前代"呢?
  • 羅馬帝國的皇帝們,關於他們的十個冷知識,絕對高危職業
    偉大的如奧古斯都屋大維和君士坦丁,賢德的如安東尼庇護和圖拉真,還有荒誕的如卡裡古拉和尼祿…… 來看十條關於羅馬皇帝的冷知識 四帝之年 公元69年時古羅馬的四帝之年,先是尼祿在公元68年失位,然後奧託、加爾巴和維特利烏斯在公元69年紛紛稱帝,但最後獲勝的卻是葦斯巴薌。不過在那個時候,人們最少還認為做皇帝是個不錯的職業。
  • 21個冷知識:沒有什麼用處,但卻使人博學的奇怪知識
    21個沒有什麼用處,但卻使人博學的奇怪冷知識。 三·手滑並不是現代詞語,早在資治通鑑中就已出現,不過那時手滑的意思是指亂殺大臣。
  • 歷史上這些冷知識你未必知道
    我國歷史悠久,在歷史上有很多鮮為認知的冷知識。佛教剛傳入中國時根本就葷腥不忌,也沒那麼多戒律。當時中國的君王是梁武帝,達摩為了傳播佛教,就來給梁武帝傳播佛法,就在梁武帝出家期間,他為了表示虔誠,自己不近女色,不吃葷,還要求全國效仿,以後祭祀宗廟,不準再用豬牛羊,要用蔬菜代替。他吃素,要神靈也吃素。
  • 日本小學生的中文教科書中寫了什麼?網友看到後哭笑不得
    日本最早出現文字的文物大約是在公元1世紀左右,當時日本的學者使用漢字來給日語表音,這稱之為「訓讀」。在這個基礎上,日本發展出了萬葉假名,最早出現在日本的詩歌總集《萬葉集》中。這種方式借用了漢語的表音功能,同時捨去了漢語的結構性。
  • 中國歷史上的冷知識,原來皇帝不只自稱為「朕」!
    各位歷史愛好者,今天我們又在這裡相遇,我是酷愛解讀歷史文化的**,如果你和我一樣對歷史感興趣,歡迎點關注留下您的想法!那就開始今天的分享,要是不知道的話可以拿小本本記錄一下哦!不難發現在劇中對皇帝的稱呼也有很多,普遍是叫陛下,聖上或者是皇上。但是有一個朝代叫皇帝為官家,這個朝代就是宋朝,而且平時皇帝不會以「朕」自稱,其實和普通百姓差不多。就像前不久馮紹峰和趙麗穎的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叫皇帝都是叫官家,還不是皇帝,這也算是比較特殊的了!
  • 有趣的歷史冷知識(屈原)
    有趣的歷史冷知識每天一個歷史冷知識,增長您的知識!大家都知道屈原是一個愛國詩人,是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是《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者。屈原的《離騷》是語文課本的經典篇目,這對於大家來說肯定不陌生。但是當大家被問起屈原姓什麼的時候,大部分人第一反應肯定是姓屈,但事實恰恰不是這樣,屈原不姓屈,姓羋,大秦宣太后羋月的羋。因為屈原是楚國公族,所以他和楚國國君同姓,姓羋。更出乎意料的是,屈原的後代不姓屈,也不姓羋,而姓熊。網上有一種說法是黃帝號有熊氏,屈原作為黃帝的後代繼承了這一姓氏,所以屈原的後代可以姓熊。
  • 冷知識!imax是什麼意思?和3D電影有什麼區別呢?
    哈嘍,大家好,今天小王來給大家分享一些大家經常聽聞,卻不知道什麼什麼意思的冷知識哦!那就是imax到底是什麼意思!相信很多朋友也經常看到過imax這個詞彙了,即使沒有去電影院看過imax電影的朋友也在廣告上經常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