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阻特裝(Zoot suit),可能許多人都不熟悉。由於阻特裝較為特殊的歷史背景,阻特裝能夠「拋頭露面」的機會少之又少。
不過,在影視作品中露面的機會可不少:從童年回憶裡的《貓和老鼠》(Tom and Jerry),到Clark Gable在《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中演繹的經典造型,再到《變相怪傑》(The Mask)中Jim Carrey扮演的戴著綠色面具的狂傲怪人。
《貓和老鼠》
《亂世佳人》
《變相怪傑》
甚至還有一部專門以《Zoot suit》為名的電影,主要講述了關於墨西哥裔美國人受到一系列不平等對待的時間,而片中的主角必然是一身阻特裝從不離身。
《阻特裝》
從熒幕上的這些經典角色,就能大致了解到這種超大號西服套裝的穿衣形式:寬肩、巨型領邊的過膝外套搭配上寬鬆肥大、褲腳收攏的高腰褲。
阻特裝這股熱潮始於上世紀30年代的一些大城市的底層社會,比如在紐約哈萊姆區、洛杉磯、底特律、芝加哥和亞特蘭大等。在那個年代穿阻特裝的人的主要是拉丁裔、非洲裔等少數族裔。
Zoot作動詞時,意指以誇張的風格去穿衣打扮或做某件事情;作名詞時,它是服裝的極致。
阻特裝的穿著者們為這套西裝不惜血本,從頭到腳都非常精心地去打扮。阻特裝只是整個造型的一部分,其不僅包括套裝本身和各式各樣的配飾,還包括你的髮型、走路姿勢。
非裔會把頭髮向後梳,並且使它看起來順滑且精緻。要做到這一點,可以用一種叫做Congolene的方法把頭髮放鬆或拉直,這個方法涉及到鹼液、雞蛋液和土豆的混合。
將頭髮向後梳的髮型也同樣很受西班牙裔的歡迎,有些人選擇把自己的頭髮梳成標誌性的「鴨尾髮型」。
Origins
阻特裝的確切起源尚不清楚,有幾種不同的說法。有些人認為,它始於一位名叫Clyde Duncan的來自喬治亞州的侍者,他在1940年訂購了這種誇張風格的西裝。
另一些人則認為它起源於洛杉磯的一個菲律賓殖民地,不過沒過多久就被當時那裡的人們放棄了,後來非裔和墨西哥裔重拾這股潮流。
也有許多人說,這款西裝是芝加哥服裝商兼爵士樂隊指揮Hal Fox發明的,他還用從馬桶上取下的鏈條來裝飾這款西裝。並且,他將它稱之為「the end to end all ends」。
無論它的起源如何,可以肯定的是,穿阻特裝的這些年輕人大多在社會和文化上處於劣勢,他們試圖通過衣著讓人們知道他們是誰。對這些年輕人來說,阻特裝成了「種族的象徵和表達身份認同」的一種方式。
Jazz and Zoot Suit
毫無疑問,音樂在觸發穿阻特裝的狂熱流行趨勢中也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20世紀30年代爵士樂中出現了一種新的音樂,叫做搖擺樂(Swing)。
喜歡搖擺樂的人不僅喜歡音樂,還喜歡最新的舞步。和大多數舞蹈一樣,比如探戈或查爾斯頓舞,服裝有時也會隨著舞蹈的變化而改變。
男士在跳這些舞時穿的服裝必須舒適、寬敞,所以許多舞者產生了穿寬鬆褲子的想法。
因此隨後zoot suit很快在當時的潮客(hipster, 指各個時代的先鋒文化的引領者)、非裔美國人和墨西哥裔美國人,以及舞者和音樂家中流行起來。
尤其是爵士音樂家,他們不僅向這種浮誇的西裝熱潮敞開懷抱,還成為了時尚潮流的引領者,就像是那個年代的「超級名模」。穿這套西裝的最著名的爵士音樂家之一是Cab Calloway,據悉,他不惜花費巨資購買並精心設計他的阻特裝造型。
不同膚色的年輕人共享的爵士音樂、舞蹈、服裝使社會中不同身份的人們的娛樂成為可能。儘管黑人在20世紀30年代面臨種種困難,但對一些人來說,爵士樂和嬉皮風格是對生活的大膽慶祝。
對另一些人來說,穿這種時尚是一種炫耀,顯示他們從戰時工作中獲得的新財富,標誌著他們從「鄉村風格」向「城市時髦」的轉變。
音樂蔑視所有的種族界限,隨著這種狂熱的發展,甚至許多來自不同國家的人們也開始穿這種套裝,其中包括奧地利、德國、蘇聯、加拿大、英國和法國的潮客。
這些年輕人中有許多人穿著不同版本的阻特裝。例如,非常喜歡非裔美國人搖擺文化的法國青年稱這種西裝為「zazou」。據說他們穿上這套西裝是為了反抗納粹的徵服者。
Zoot Suit Riots
不幸的是,越來越多的下層社會的年輕人開始穿阻特裝,包括那些有違法傾向的年輕人。其中,有許多年輕人,尤其是在洛杉磯地區,他們已經成為幫派成員甚至參與了敲詐勒索。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許多年輕人的父母都在「非正常時間」工作,這使得更多的年輕人有可能在大城市中心或街角聚集到深夜。
這些少年罪犯中有許多非常喜歡搖擺運動(swing movement)。到1942年,身穿阻特裝的人開始成為犯罪活動的典型代表。這也是為什麼當時的許多父母和長輩無法理解或去認同年輕人的這股阻特裝的狂熱。
1942年,美國戰爭生產委員會在美國內部通過法令,並規範服裝生產過程,這一規定將限制西裝外套的長度、褶皺的數量、口袋和口袋襟翼的數量,以及背心將不再是西裝的一部分。
在政府提倡節約布料的時候,穿阻特裝突然變成了非法犯罪活動的標誌。然而,許多非裔美國人、墨西哥裔美國人和爵士音樂家仍然自豪地穿著他們從地下服裝商店購買的阻特裝。
繼續穿著阻特裝在城裡到處炫耀的人們被認為這「違反了戰爭期間人們期待的行為準則」。
這種愛國主義的缺乏,再加上種族主義,導致大城市中白人、墨西哥移民和黑人之間的緊張關係加劇。
在洛杉磯,緊張情緒蔓延到街頭,發生了許多打鬥和小規模騷亂。在酒精的刺激下,再加上在洛杉磯休假的海員數量過多,經常會看到海員拿著棍棒毆打墨西哥裔美國人,並扒下他們的阻特裝。
墨西哥裔和海員之間的衝突愈演愈烈。這些爭鬥的高潮最終在1943年6月爆發了,也就是著名的「Zoot Suit Riots」事件:50名水兵和士兵在洛杉磯遊行,把穿著阻特裝的墨西哥裔美國人從劇院和餐館拖出來,撕下他們阻特裝,毆打他們,同時稱他們不愛國。
洛杉磯暴亂的影響並沒有阻止其他城市的暴亂。從1942年到1944年,美國各地發生了更多的騷亂,如哈萊姆、底特律。
事實上,Zoot西裝引發的騷亂有著更多原因,因為它們不僅僅是時尚上的衝突。大部分駐紮在洛杉磯的白人士兵來自美國各地的小城鎮,以前從未遇到過非裔美國人或墨西哥裔美國人。
種族主義和對未知的恐懼是引發Zoot Suit Riots的重要原因。
當全國各地的有色人種挑戰種族障礙時,許多白人強烈抵制種族融合(消除種族隔離),因為越來越多的有色人種的年輕人拒絕服從白人的特權。
阻特裝的穿著者們都有著許多不同穿這種服裝的原因,是為了表達對舞蹈的狂熱崇拜,是作為文化獨立的聲明,是作為自發的青年運動的一部分,又或是作為一名躲在阻特裝後的匪徒。
在許多社區,由於社會邊界不斷變化而引發的各種緊張局勢,阻特裝變成了顛覆性的強大象徵。
1943年的Zoot Suit Riots並沒有阻止超大號西裝的流行。但是,就像所有的潮流一樣,阻特裝的狂熱在20世紀50年代自然消亡了。
隨著品味的改變,男性的風格也發生了變化,大而寬鬆的阻特裝不再流行,取而代之的是剪裁更考究的修身套裝。
直到80年代,日本的先鋒設計師在設計中採用了阻特裝的標誌性形狀。90年代,嘻哈藝術家們重新發現了阻特裝。再到如今的21世紀,不少名人穿上了受阻特裝啟發的服裝來宣揚他們的文化和個性。
阻特裝承載著文化、政治和社會的含義。但是至今它仍然是個謎團,不僅因為它的起源不為人所知,還因為它來自一個生活方式和歷史仍是個謎的族群——非裔美國人,他們傾向於把那些秘密隱藏在他們的舞蹈和服裝裡。
在服裝、音樂和舞蹈時尚中發現了高度情緒化和象徵的意義,他們將這種生活方式或哲學傳播給了身邊更多的年輕人。
就像在新千年,新的「嘻哈」一代,我們再一次看到年輕人基於政治,社會或文化的原因決定自己要穿什麼,然後穿上他們所選擇的衣服,盡情享受著當下時代新身份帶來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