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兒童博物館」還推出了籌備8個月的皮影原創劇目《靈犀傳說》
小朋友在編織彩色杯墊
看皮影,學手工,體驗蜀錦織造,瓷盤DIY……從探秘到體驗,從互動到創新,每周五、六18∶30-20∶30,小朋友都能在這裡找到喜歡的活動。為促進成都周末夜間經濟發展,提升周末延時服務質量,由四川省文物局、成都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成都市教育局指導,成都博物館主辦,成都市少工委、成都市青少年宮支持的「周末兒童博物館」昨晚在成都博物館全面啟動,並面向14周歲以下的青少年兒童開放。
七大主題 近二十個點位
多個獨家活動首次亮相
圍繞9月的活動主題「樂遊天府」,成博推出了七大活動,近二十個點位滿鋪全館,一層的合影區、二層的投壺體驗區、三層的兒童閱讀區、四層的石犀布袋偶區、五層的織造體驗區、成都漆器製作區、皮影展演區、氣球牆,以及分散於各個展廳的趣行成博打卡點,從探秘到體驗,從互動到創新,引導著孩子們在思考中學習、在體驗中感悟、在合作中成長。
在「周末兒童博物館」中,多個活動如成都漆器、瓷盤DIY、投壺體驗、織機體驗等均為首次亮相。據介紹,這些活動都是成博根據館藏文物和獨特文化量身定製,甚至連活動所使用的材料包都是自主研發!提取鎮館之寶石犀的形象元素設計製作的「石犀布袋偶」,在將原本古樸的石犀形象可愛化的同時,又保留了圓雕、雲紋等特色。「成都漆器」活動將趙廷隱墓出土的伎樂俑卡通形象化,繪製在漆盤上。而「織造體驗」更是三彈齊發,孩子們不僅可以在現場看到蜀錦織造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賀斌大師、省級非遺傳承人曹代武大師的現場表演和講授,還能參與兩個不同的體驗活動,小朋友可以親手編織彩色的杯墊,可以通過準備好的模擬織造材料感受蜀錦織造技藝。
除互動體驗外,「周末兒童博物館」安排了各種展演。作為成都中國皮影博物館,本次「周末兒童博物館」還推出了籌備8個月的皮影原創劇目《靈犀傳說》。這是成博首次嘗試將館藏文物與皮影傳統技藝相結合,以石犀為原型,以評書為旁白,採用原汁原味的四川方言,把鮮活生動的蜀文化酣暢淋漓地展現在觀眾眼前。
歷時半年 全館投入
帶給小朋友一個童話世界
昨晚的成都博物館變成了甜美與活力的奇幻世界,成博為每一個到館的小朋友都準備了可愛的動物頭飾,以鎮館之寶石犀、經穴漆人為原型的Q版人偶在展廳裡凸出萌萌的造型,Q版文物和卡通動物的打卡點、五顏六色的氣球牆,營造出充滿童趣的夢幻氛圍,令人仿佛身入童話王國。開幕當天晚上,從工作人員到志願者都穿戴卡通服裝和頭飾,以充滿親和力的形象面對小朋友。
據成都博物館新聞發言人肖飛舸介紹,「周末兒童博物館」整整歷時半年籌備,從活動的開發到現場氛圍的營造,「周末兒童博物館」有計劃、成體系地打造出既滿足青少年兒童文化需求又能引起孩子們興趣的「博物館奇妙世界」,通過寓教於樂的方式,讓孩子們在開心的氛圍中,提升技能、學習知識。
「滾動」參與 全新體驗
沒有預約的觀眾可現場報名
「周末兒童博物館」的活動對象為14周歲以下的兒童,以學齡兒童為主。同時,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少年兒童,「周末兒童博物館」設計開發了多種不同內容和形式的活動,有適合較大年齡孩子的手工體驗,也有適合較小年齡孩子的展廳探秘、皮影互動,以保證讓不同知識需求的孩子都能有所收穫。
在「周末兒童博物館」,成博首次採用了網絡預約與現場預約相結合的參與方式,每個主題活動的首場活動均為網絡預約,當首輪活動結束後,即採取「滾動」形式,沒有預約的現場觀眾可選擇自己喜歡的活動現場報名參加。
肖飛舸介紹,「周末兒童博物館」的推出,是成都博物館充分考慮青少年兒童的具體文化需求,切實履行社會教育職能的一項重要舉措。作為一項長期活動,「周末兒童博物館」將在每周五、六18∶30-20∶30,面向14周歲以下的青少年兒童開放。「樂遊天府」「奇趣自然」「影偶奇緣」……不同的主題每月一換,圍繞成博六大常設展和重要臨展開發的五十餘種主題課程和主題活動已經「整裝待發」,成博希望通過教學相長的方式,引導青少年兒童深入理解人文與科學,激發下一代傳承和發揚「天府文化」的熱情,增強對家鄉、對祖國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本報記者 汪蘭 文/圖
來源:成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