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已經徹底倒向了西方,一方面,大部分烏克蘭人認為,只有加入歐盟,搞西方那一套,才能分享經濟紅利,另一方面,面對實際上已經入侵烏克蘭的俄羅斯,只有加入北約,才能獲得共同防禦機制的保護,早在波羅申科時代,加入歐盟和北約就已經成為烏克蘭的國策,認為烏克蘭應該親俄的只是少數,而且被扣上了賣國賊的帽子。
當地時間1月6日,烏克蘭國防部長安德烈·塔蘭籤署命令,烏克蘭武裝部隊正式採用北約軍銜,廢除原來那套充滿蘇聯意味的舊式軍銜體系,幹預採用北約軍銜的法案,早在去年6月就已在烏克蘭最高拉達通過。
烏克蘭國防部指出,採用北約軍銜,增強了烏克蘭武裝部隊與北約盟國武裝部隊的兼容性,為每位士兵、軍官的培訓、成長和保障提供了明確的職業藍圖,軍隊中人事工作的管理,也有了新的工作哲學。
2014年俄羅斯佔領烏克蘭後,尤其是東烏戰爭爆發後,烏克蘭和北約之間的軍事聯繫迅速增強,北約向烏克蘭提供了大量軍事援助,包括北約標準培訓、情報和指揮系統支援,以及大量武器裝備(從非致命武器逐步轉為致命武器),在北約的幫助下,烏克蘭軍隊逐漸扭轉了在東烏戰場的頹勢,堵住了情報洩露的口子,指揮體系逐漸理順,不再頻頻遭到「俄混合部隊」的滲透和伏擊,開始逐漸奪取主動權,在目前東烏地區的低強度消耗戰中,即便沒有奪取戰場優勢,也已不再落於下風。
目前的烏克蘭軍隊跟烏克蘭政府一樣,內部依然存在諸多問題,缺乏政治經驗的澤連斯基總統,其改革在強大利益集團的阻擊下,看起來已經陷入停滯,但在北約的幫助和愛國熱情的支持下,尤其是確立了加入北約的大方向,烏克蘭軍隊的實力還是在不斷增強,這種增強不僅僅包括裝備大量的先進北約武器,還包括北約標準的訓練和指揮體系等軟實力。
對烏克蘭軍隊實力變化感受最清楚的,就是與之對戰的「俄混合部隊」了,不過,俄羅斯的主流軍事專家們依然堅持以往的觀點,即烏克蘭軍隊根本毫無戰鬥力可言(好像之前親俄時代烏克蘭軍隊就有戰鬥力似的),烏克蘭軍隊屬於歐洲最落戶的軍隊云云,不管是武器裝備、訓練水平還是士氣,都不值一提,俄羅斯的主流軍事專家們這麼說,完全可以理解,畢竟,如果承認烏克蘭軍隊戰鬥力提升,不就代表承認烏克蘭親西方是爭取的?主流軍事專家怎麼可能說出克裡姆林宮不喜歡聽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