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類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持續提高,經濟貿易範圍的不斷擴大,國際貿易理論也得到快速發展。目前,國際貿易理論從最初的古典國際貿易理論階段發展到新古典國際貿易理論階段、新貿易理論階段,直至跨越到新興古典國際貿易理論階段。今天著重整理推薦的為新古典國際貿易理論中的要素稟賦論體系,主要包括要素稟賦論(H-O模型)、要素價格均等化定理(H-O-S)、裡昂惕夫之謎(悖論)、羅勃金斯基定理等經典國際貿易理論。
要素稟賦論理論體系則詳細闡述了國際貿易產生的原因。國際貿易的產生是由於產品的價格差異。價格差異源自於成本差異,成本差異產生於生產要素的豐裕度。
01要素稟賦論(H-O模型)
伊·菲·赫克歇爾在1919 年發表的《外貿對收入分配的影響》是現代赫克歇爾-俄林要素稟賦國際貿易理論的起源。他運用了一般均衡的分析方法,集中探討了各國資源要素稟賦構成與商品貿易模式之間的關係。其主要觀點為:要素絕對價格的平均化是國際貿易的必然結果。
1922年,戈特哈德·貝蒂·俄林在其博士資格預選論文中,就首次提出自己的國際貿易理論初步大綱。1924年,俄林則在其博士論文及答辯中,第一次較完整地闡述了資產階級經濟學關於區際和國際分工貿易理論體系。1931年,其發表的《區際貿易和國際貿易》則最終形成俄林貿易理論體系。
要素稟賦論最早由兩位瑞典經濟學家——赫克歇爾和俄林師生倆提出,後經薩繆爾森等人不斷加以完善。要素稟賦論對比較優勢理論進行了進一步的拓展,它從各國要素稟賦方面的差異解釋了生產成本差異的原因,從而解釋了國際貿易發生的根本性原因,為現代國際貿易理論奠定了基礎。
主要內容:在國際分工中,一國應出口密集使用本國相對豐裕要素生產的產品,進口密集使用本國相對稀缺要素生產的產品。
理論啟示:如果一個國家勞動豐裕,資本稀缺,則應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進口資本密集型產品;相反,如果一個國家勞動稀缺,資本豐裕,則應出口資本密集型產品,進口勞動密集型產品。
02要素價格均等化定理(H-O-S)
斯託爾珀與薩繆爾森在1941年發表的《保護主義與實際工資》中,首次提出關於關稅對國內生產要素價格或國內收入分配影響的一種西方經濟學理論,即「斯託爾珀—薩繆爾森定理」。主要觀點:實行保護主義會提高一國相對稀缺要素的實際報酬。
按照赫—俄模型,國際貿易將導致各國生產要素的相對價格和絕對價格趨於均等化,薩繆爾遜發展了這一理論,認為要素價格均等化不僅是一種趨勢,而且是一種必然,國際貿易將使不同國家間同質生產要素的相對和絕對收益必然相等,故被稱為H-O-S定理。
主要內容:在滿足要素稟賦論的全部假設條件下,自由的國際貿易通過商品相對價格的均等化,將使同種要素的絕對和相對報酬趨於均等。生產要素報酬就是生產要素的收益,要素報酬等於要素的邊際產品價值。要素的邊際產品也就是要素的邊際生產率。
理論啟示:長期來看,開展國際貿易後,出口產品生產中密集使用的生產要素(也就是本國充裕的生產要素)的報酬會提高,而進口產品生產中密集使用的生產要素(也就是本國稀缺的生產要素)的報酬會下降,而且無論這些生產要素在哪個行業中使用都是如此。
03裡昂惕夫之謎(悖論)
20世紀50年代初,美籍蘇聯經濟學家裡昂惕夫(Leontief)根據H-O理論,用美國1947年200個行業的統計數據對其進出口貿易結構進行驗證時,結果卻得出了與H-O理論完全相反的結論。
分析原理:按照要素稟賦理論,在國際分工中,一國應出口密集使用本國相對豐裕要素生產的產品,進口密集使用本國相對稀缺要素生產的產品。在這樣的觀點下,一般認為,美國是一個資本充足,但勞動力相對不足(高工資率)的國家,因此,美國在生產、出口機器設備等資本密集型產品方面應具有相對優勢,進口的則應是勞動密集型產品。
主要結論:美國經濟學家裡昂惕夫利用投入—產出分析法對美國的對外貿易進行經驗檢驗,得出資本資源充裕的美國出口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多於進口的勞動密集型產品,進口的資本密集型產品又大於出口的資本密集型產品。這個結論嚴重違背了要素稟賦論,因此被稱為裡昂惕夫悖論,也稱為裡昂惕夫之謎。
理論影響:對原有國際分工和貿易理論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引發了對國際貿易主流思想的反思,推動了二戰後新的國際貿易理論的誕生。
04羅勃金斯基定理
塔德烏什·羅伯金斯基(英籍波蘭經濟學家,Tadeusz Rybczynski),在1955年發表的《要素稟賦與相對商品價格》中,首次提出羅伯津斯基定理——要素稟賦變化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主要內容:在商品相對價格不變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會導緻密集使用該要素部門的生產增加,而另一部門的生產則下降。
核心觀點:羅勃金斯基定理只適用於國際貿易中的「小國」。對於開放條件下的大國,如果一國某一要素增加,對方國家一切保持不變,那麼要素增加後,在國際市場上密集使用該要素的商品相對價格要下降。
理論啟示:若該商品是要素增加國家的出口商品,則該國貿易條件惡化,相應地,對方國家貿易條件改善;若該商品是要素增加國家的進口商品,則該國貿易條件改善,對方國家貿易條件惡化。
共同理論基礎:要素稟賦論(H-O模型)、要素價格均等化定理(H-O-S)、裡昂惕夫之謎(悖論)、羅勃金斯基定理的共同理論基礎:在完全競爭市場的假設下,進行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