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古典國際貿易理論

2020-12-19 IT經貿星球

隨著人類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持續提高,經濟貿易範圍的不斷擴大,國際貿易理論也得到快速發展。目前,國際貿易理論從最初的古典國際貿易理論階段發展到新古典國際貿易理論階段、新貿易理論階段,直至跨越到新興古典國際貿易理論階段。今天著重整理推薦的為新古典國際貿易理論中的要素稟賦論體系,主要包括要素稟賦論(H-O模型)、要素價格均等化定理(H-O-S)、裡昂惕夫之謎(悖論)、羅勃金斯基定理等經典國際貿易理論。

要素稟賦論理論體系則詳細闡述了國際貿易產生的原因。國際貿易的產生是由於產品的價格差異。價格差異源自於成本差異,成本差異產生於生產要素的豐裕度

國際貿易場景

01要素稟賦論(H-O模型)

伊·菲·赫克歇爾
戈特哈德·貝蒂·俄林

伊·菲·赫克歇爾在1919 年發表的《外貿對收入分配的影響》是現代赫克歇爾-俄林要素稟賦國際貿易理論的起源。他運用了一般均衡的分析方法,集中探討了各國資源要素稟賦構成與商品貿易模式之間的關係。其主要觀點為:要素絕對價格的平均化是國際貿易的必然結果。

1922年,戈特哈德·貝蒂·俄林在其博士資格預選論文中,就首次提出自己的國際貿易理論初步大綱。1924年,俄林則在其博士論文及答辯中,第一次較完整地闡述了資產階級經濟學關於區際和國際分工貿易理論體系。1931年,其發表的《區際貿易和國際貿易》則最終形成俄林貿易理論體系。

要素稟賦論最早由兩位瑞典經濟學家——赫克歇爾和俄林師生倆提出,後經薩繆爾森等人不斷加以完善。要素稟賦論對比較優勢理論進行了進一步的拓展,它從各國要素稟賦方面的差異解釋了生產成本差異的原因,從而解釋了國際貿易發生的根本性原因,為現代國際貿易理論奠定了基礎。

主要內容:在國際分工中,一國應出口密集使用本國相對豐裕要素生產的產品,進口密集使用本國相對稀缺要素生產的產品。

理論啟示:如果一個國家勞動豐裕,資本稀缺,則應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進口資本密集型產品;相反,如果一個國家勞動稀缺,資本豐裕,則應出口資本密集型產品,進口勞動密集型產品。

02要素價格均等化定理(H-O-S)

保羅·薩繆爾森

斯託爾珀與薩繆爾森在1941年發表的《保護主義與實際工資》中,首次提出關於關稅對國內生產要素價格或國內收入分配影響的一種西方經濟學理論,即「斯託爾珀—薩繆爾森定理」。主要觀點:實行保護主義會提高一國相對稀缺要素的實際報酬。

按照赫—俄模型,國際貿易將導致各國生產要素的相對價格和絕對價格趨於均等化,薩繆爾遜發展了這一理論,認為要素價格均等化不僅是一種趨勢,而且是一種必然,國際貿易將使不同國家間同質生產要素的相對和絕對收益必然相等,故被稱為H-O-S定理。

主要內容:在滿足要素稟賦論的全部假設條件下,自由的國際貿易通過商品相對價格的均等化,將使同種要素的絕對和相對報酬趨於均等。生產要素報酬就是生產要素的收益,要素報酬等於要素的邊際產品價值。要素的邊際產品也就是要素的邊際生產率。

理論啟示:長期來看,開展國際貿易後,出口產品生產中密集使用的生產要素(也就是本國充裕的生產要素)的報酬會提高,而進口產品生產中密集使用的生產要素(也就是本國稀缺的生產要素)的報酬會下降,而且無論這些生產要素在哪個行業中使用都是如此。

03裡昂惕夫之謎(悖論)

裡昂惕夫

20世紀50年代初,美籍蘇聯經濟學家裡昂惕夫(Leontief)根據H-O理論,用美國1947年200個行業的統計數據對其進出口貿易結構進行驗證時,結果卻得出了與H-O理論完全相反的結論。

分析原理:按照要素稟賦理論,在國際分工中,一國應出口密集使用本國相對豐裕要素生產的產品,進口密集使用本國相對稀缺要素生產的產品。在這樣的觀點下,一般認為,美國是一個資本充足,但勞動力相對不足(高工資率)的國家,因此,美國在生產、出口機器設備等資本密集型產品方面應具有相對優勢,進口的則應是勞動密集型產品。

主要結論:美國經濟學家裡昂惕夫利用投入—產出分析法對美國的對外貿易進行經驗檢驗,得出資本資源充裕的美國出口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多於進口的勞動密集型產品,進口的資本密集型產品又大於出口的資本密集型產品。這個結論嚴重違背了要素稟賦論,因此被稱為裡昂惕夫悖論,也稱為裡昂惕夫之謎。

理論影響:對原有國際分工和貿易理論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引發了對國際貿易主流思想的反思,推動了二戰後新的國際貿易理論的誕生。

04羅勃金斯基定理

塔德烏什·羅伯金斯基(英籍波蘭經濟學家,Tadeusz Rybczynski),在1955年發表的《要素稟賦與相對商品價格》中,首次提出羅伯津斯基定理——要素稟賦變化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主要內容:在商品相對價格不變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會導緻密集使用該要素部門的生產增加,而另一部門的生產則下降。

核心觀點:羅勃金斯基定理只適用於國際貿易中的「小國」。對於開放條件下的大國,如果一國某一要素增加,對方國家一切保持不變,那麼要素增加後,在國際市場上密集使用該要素的商品相對價格要下降。

理論啟示:若該商品是要素增加國家的出口商品,則該國貿易條件惡化,相應地,對方國家貿易條件改善;若該商品是要素增加國家的進口商品,則該國貿易條件改善,對方國家貿易條件惡化。

共同理論基礎:要素稟賦論(H-O模型)、要素價格均等化定理(H-O-S)、裡昂惕夫之謎(悖論)、羅勃金斯基定理的共同理論基礎:在完全競爭市場的假設下,進行研究分析。

相關焦點

  • 以系統的成本觀分析比較優勢和國際貿易——評《全成本、比較優勢...
    伍世安眾所周知,古典經濟學家所創立的比較優勢理論是解釋國際分工和貿易動因的經典。在此之後,經過新古典貿易理論、新貿易理論等階段的發展,比較優勢理論的外延得以拓展,背後的假設條件不斷放鬆。概言之,古典貿易理論強調國家之間技術(勞動生產率)絕對或相對差異導致絕對或相對生產成本差異,新古典貿易理論強調國家之間要素稟賦差異導致相對生產成本差異,新貿易理論則分析了不完全競爭市場和規模報酬遞增前提下的生產規模不同導致相對生產成本差異。
  • 2020年自考《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考前試題及答案
    點擊查看:自考報名有疑問、不知道如何選擇主考院校及專業、自考當地政策不了解,點擊立即報考諮詢,點擊進行諮詢》》 為了能讓各位考生能更加高效率的備考,中國教育在線為大家提供了2020《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考前試題及答案,供大家參考。預祝大家順利通過考試。
  • 關於經濟增長,你需要知道的幾個古典經濟學流派和理論
    文 | 付一夫經濟增長理論的有關研究至少可以追溯至古典經濟學時期。古典經濟學批判了持「貨幣財富積累即為經濟增長」這一觀點的重商主義學說,並指明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國民財富的真正來源並不是人們積累的貴金屬,而是在本國進行生產活動過程中能夠生產出來的物質產品。於是,經濟增長理論的研究工作開始聚焦於生產領域。
  • 名詞解釋:結構主義,新古典主義。問答:亞當斯密的經濟發展思想
    結構主義:結構主義目前在發展理論文獻中有狹義和廣義兩種用法。狹義結構主義把世界經濟分為中心和外圍兩部分,發達國家屬於中心國家,而發展中國家屬於外圍國家,二者的生產結構有很大差別。國際貿易的收益更多的由中心國家獲得。
  • 歐洲國際關係理論的發展與中歐對話
    在這一背景之下,中歐國際關係學者的互動變得越來越密切和深入,這有助於促進雙方新多邊主義的研究議程,構建國際關係研究領域的共同知識和理論創新。(international power)的新觀點,它實際上是對國際關係理論的創新。
  • 北大經院國際課堂 | Timothy Kehoe教授《國際貿易》暑期課程順利...
    Timothy Kehoe在北大經院開設了《國際貿易》暑期課程。課程共設置四次線上講座,內容覆蓋國際貿易理論的四大主要模型。課程受到北京大學「海外名家講學計劃」的資助,由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助理教授李博老師主持,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等國內外50名同學和老師參加了此次課程。
  • 國際經濟學課後答案
    超星學習通APP國際經濟學課後答案,章節測驗答案國際貿易理論(一)1【單選題】國際經濟學的主要理論研究內容不包括()。()對5【判斷題】亞當·斯密的《道德情操論》標誌著資產階級古典經濟學的誕生。()X國際貿易理論(二)1【單選題】宏觀經濟學主要討論的內容不包括()。
  • 框架理論視角下對中美貿易爭端報導的比較
    在國際層面,日益「走出去」的中國要求我們的媒體必須了解國外媒體的新聞框架,這樣才能與國際社會進行高水平對話。在媒體層面,主流媒體雖然掌握著巨大的輿論資源,但隨著社會多樣性外溢到媒體領域,主流媒體的輿論影響力被稀釋,主流媒體必須適應來自多樣性框架的挑戰。因此有必要對新聞框架進行理論建構與方法探索。
  • 【理論微課堂】新發展格局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
    【理論微課堂】新發展格局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 2020-10-22 18: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建設國際一流貿易公司,汪東進與中海油國際貿易有限責任公司...
    ​建設國際一流貿易公司,汪東進與中海油國際貿易有限責任公司幹部員工座談 2021-01-08 19: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國際貿易英語詞彙集錦
    國際貿易英語詞彙集錦貿易價格術語trade term / price term 價格術語world / international market price 國際市場價格FOB (free on board
  • 全國2020年10月自考國際貿易00089真題
    C.充分利用比較優勢D.通過對外貿易,獲取先進科學技術E.通過對外貿易政策提供示範作用23.關於國際分工的作用,下列表述正確的是A.國際分工是國際貿易的基礎B.國際貿易是國際分工的基礎C.國際分工促進國內分工的發展D.國際分工推動世界市場的擴大E.國際分工影響國際貿易格局.
  • ...這次會議的另一大亮點,是推動瀾湄合作與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
    【中國外交部:瀾湄合作同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對接是重大利好】昨天,瀾湄合作第三次領導人會議以視頻方式舉行。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表示,這次會議的另一大亮點,是推動瀾湄合作與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對接發展。當前各國都高度關注疫後經濟復甦,關注產業鏈供應鏈暢通。
  • 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將上演「機器人總動員」
    本報長沙訊 記者獲悉,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將在9月上旬於北京舉行,本屆服貿會將緊扣時代發展,聚焦行業熱點話題,引領服務貿易發展趨勢。截至目前今年服貿會已經有43家世界500強企業及20家跨國公司的70餘位高管確認參會,包括上海合作組織秘書長、國際銀行業聯合會總裁等20位國際組織的負責人確認參會。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服貿會採取線上線下結合方式開展論壇會議活動,將舉辦線上會議30餘場,線上線下相結合會議70餘場,線上直播活動近百場。服貿會數字平臺將提供「視頻會議、視頻直播」等在線功能。
  • 新宏觀連載十五|讓人精神分裂的新古典綜合
    新年伊始,第1經濟融媒體矩陣啟動了第一經濟首席宏觀經濟學家張二寅先生著作「新宏觀——債務長周期與經濟的可持續增長」的連載,此為2014年7月出版的《新宏觀主義》的升級版,它建立了完整的概念體系與公式體系,完成了經濟範式的變革;提高了經濟學的科學性;必將是未來的教科書,適用於大企業領導人、宏觀經濟管理者、經濟理論研究者。
  • 美術研究|劉繼潮著《遊觀—中國古典繪畫空間理論本體詮釋》集評
    該專著顛覆了所謂的「中國畫透視」學說,追本溯源地深入開掘「本體之觀」「物象之原」「遊觀」等內涵,揭示了古典繪畫內在的創作機制,重建了筆墨與空間的對偶概念,努力構建古典繪畫空間的理論體系和話語體系。本期《書畫世界》組織並發表田黎明諸先生關於該著作所提出的觀點、所建構的理論體系及其特色、意義等所作的評論,以期當代中國畫界對中國古典繪畫空間理論本體進行更多獨立的思考、討論和研究。
  • 市場採購貿易新業態:荔灣區·環球國際商貿中心啟動
    1月8日,廣州市市場採購貿易集聚區拓展試點市場——荔灣區·環球國際商貿中心(步雲天地)啟動,這一刻起,它也成為廣州第二批市場採購貿易集聚區拓展試點市場。截至目前,全市已先後認定兩批共4家重點專業市場:新大地服裝城、萬菱廣場、中港皮具城、環球國際商貿中心(步雲天地),作為廣州市市場採購貿易集聚區拓展試點市場。事實上,在廣州市提出市場採購貿易集聚區拓展之前,全市僅有花都皮革皮具市場可開展市場採購業務,因而出現了供不應求的情況。一直以來,站西鞋城是荔灣區外向度最高的專業市場商圈,約有1/3產品出口國外。
  • 雲南海誠瑞麗國際貿易中心項目開工
    「瑞麗國際貿易中心開工儀式」12月1日在瑞麗姐告邊境貿易區舉行。德宏州委書記,瑞麗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趙剛宣布項目開工,州委副書記、州長衛崗發表重要講話,與會領導、項目業主、施工方代表為項目開工培土奠基。
  • 青海省舉辦國際貿易 「單一窗口」培訓班
    12月1日,青海省商務廳聯合西寧海關、建設銀行青海省分行在西寧舉辦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培訓班。目前,青海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平臺運營正常,超過200家進出口企業成功註冊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標準版應用,累計完成1.2萬多票業務申報。
  • 外貿術語裡CIF和FOB在國際貿易中各有什麼優勢?
    外貿術語是外貿人都必須要熟悉且掌握的知識,它是在長期的國際貿易實踐中產生的,用來表示成交價格的構成和交貨條件,確定買賣雙方風險、責任、費用劃分等問題的專門用語。那麼外貿術語裡CIF和FOB在國際貿易中各有什麼優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