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寺,姑蘇城外的千年網紅是怎樣煉成的

2020-12-10 姑蘇好時光

一首詩可以讓一個平凡的人永垂不朽,也可以讓一個貌不驚人的地方被世人銘記。

比如唐代一位名不見經傳的文藝青年,就因為盛情款待了李白,臨別之際大詩人一高興順手寫了首《贈汪倫》送給他『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便讓他的名字被人吟誦至今。

而在蘇州古城西側的寒山寺,也因為張繼「到此一遊」的感慨,成為多少人嚮往的名寺古剎。

By 攝影師雪山

就因為他的那首詩,姑蘇城的剪影和寒山寺的鐘聲纏綿在一起,一不小心就紅了千年。

01迷霧重重的歷史

寒山寺如今依然在蘇州古城外。

出了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的閶門,一路往西,途徑留園、西園寺不久後,便能在波光粼粼的運河岸邊看見。

▲大運河,鐵嶺關,楓橋以及寒山寺 藍色

寒山寺在歷史上多次毀於戰火,關於它的來龍去脈學術界也一向充滿爭議

有人說張繼筆下的寒山寺與後人看到的不是一回事;有人說張繼根本就沒路過寒山寺,那只是一種文學修辭……

我們這裡還是聊聊最常見的版本。

▲ 跨過楓橋,便是寒山寺 By 瀚羽

據記載,寒山寺始建於南朝梁天監年間(502—519),當時叫做『妙利普明塔院』,唐代改名為寒山寺,宋代以後更迭為『普明禪院』,民間俗稱楓橋寺

北宋時期的蘇州人,當時文藝圈的大腕,同時也是環秀山莊前身主人的朱長文就專門記載過,說是「普明禪院,在吳縣西十裡楓橋……張繼有晚泊一絕。」

還有同為蘇州老鄉的範成大,在他的著作《吳郡志》中寫道: 「普明禪院,即楓橋寺也。」還有範成大的好友、大詩人陸遊也來打過卡。

▲ 寒山寺的春天,by最美江南春日
▲大運河,鐵嶺關,楓橋以及寒山寺 雪後

那一年(孝宗乾道六年(1170))賦閒在家許久的陸遊終於接到朝廷通知,要他趕赴四川做官。

於是他從家鄉紹興出發,一路逆流而上,途中經過蘇州,就在楓橋邊復刻了當年張繼的場景,寫下了一首《宿楓橋》

「七年不到楓橋寺,客枕依然半夜鍾。風月未須輕感慨,巴山此去尚千重。」

這首詩顯然化用了《楓橋夜泊》的詩意,也足以說明,至少從宋代起,張繼就開始為蘇州旅遊事業發光發熱

▲ 寒山寺內的香火,by唐小靜靜

順便說一下,陸游離開蘇州北上到鎮江時,剛好和同樣準備出差的範成大相遇,不知道他們會不會在滿眼風光的北固樓上憑欄遠眺:

遠方是潮平兩岸闊,身後是尋常巷陌,耳邊迴響的卻是寒山寺的鐘聲。

在歷史面前眾生平等,就像寒山寺,曾多次毀於戰火,硝煙散去,和滾滾長江一起,把真真假假都留給後人作茶餘飯後的談資。

▲ 北固樓,by Bat篤一

02先有寺,再有寒山?

初到寒山寺的朋友可能會「大失所望」,「寒山」在哪兒?怎麼只有一個巴掌大的寺廟?

其實,蘇州還真有一座寒山,不過很不出名,也不在寒山寺旁邊。它在天平山北面,屬於支硎山(觀音山)餘脈。

這座寒山得名於明朝蘇州的一對神仙眷侶,趙宧光和陸卿子

▲ 寒山草堂

他們倆都來自書香門第,一個是精通詩詞歌賦、又擅長書法篆刻的全能型才子,一個是畫得一手好畫的才女。

兩人為了追求隱世的日子,散盡家財在天平山西北方買下了兩百畝荒山,有人說因為詩太有名,所以兩人把山改了名;也有人說那是因為山上有個「寒泉」的緣故。

無論如何,是先有的寺廟,後有的寒山

▲ 寒山寺內,寒山丈室

關於寒山寺的得名,最著名的一個說法是源自唐代一位叫寒山的詩僧。歷史對他十分吝嗇,沒留下什麼確切的記載,但民間卻對寒山相當青睞。

寒山是陝西鹹陽一帶人,出身富貴,後來家道中落,遁入空門,成了著名「白話」詩人

據說他在浙江天台山隱居了大半輩子,和天台國清寺的拾得和尚來往密切。

▲ 寒山寺,by 新時代假青年

在民間,人們把他與拾得和尚並稱為「合和二仙」,寒山與拾得的清雍正十一年(1733),朝廷正式封寒山、拾得為「和合二聖」

唐代最不缺的就是詩人,所以儘管《全唐詩》收錄了寒山子三百一十二首作品,但在國內的詩人圈子裡他依然排不上號。

但在國外,尤其是日本卻非常出名,遠勝李杜。

▲ 寒山拾得圖,宋代·李公麟風格

寒山的詩和他的為人一樣,「不拘格律,涉筆成趣」,也有人說他是「似儒似道又似佛」。

早在元代他的作品就傳到了日本。近代胡適曾把寒山列為唐代三位白話大詩人,到50年代以後,寒山的作品更是又被譯成英文和法文傳播到大洋彼岸。

▲大運河,鐵嶺關,楓橋以及寒山寺 多年

2003年好萊塢出了部電影叫《冷山(Cold Mountain)》,主演是當時風華正茂的裘德·洛妮可·基德曼

這部電影改編自查爾斯·弗雷澤的同名小說,故事容雖然與寒山無關,卻化用了他的詩意——

書的扉頁上剛好寫著寒山的詩句「人問寒山道,寒山路不通」(Men ask the way to Cold Mountain/ Cold Mountain: there『s no through trail)。

現在看來,翻譯這這部電影的人顯然是不知道寒山的故事。

▲ 寒山寺的貓,by 米口袋裡的孤兒

03佛寺園林的精妙

寒山寺雖不大,卻別有韻味。

三面環水,水陸相濟,為了因地制宜所以整個寺廟坐東朝西。

▲大運河,鐵嶺關,楓橋以及寒山寺

山門面朝運河,從照壁開始,由西往東依次是天王殿、大雄寶殿、寒拾殿、普明寶塔以及寒山丈室,建築與其所形成的院落序列完整且富有節奏。

寺院以普明寶塔為中心,它是四方五層的閣樓式唐風建築,「層閣復疊,翼然若飛」,引領著寒山寺的天際線,也是建築中的精華,有人評價是「伽藍之妙,以此為最」。

By 尼古拉斯NZ

有意思的是,如果在寺外,哪怕距離遙遠都能看見矗立的寶塔;然而走到寺前視線卻會被高聳茂密的樹木遮擋,塔影若隱若現,在若即若離間訴說著禮佛的玄妙。

進入寺院後,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塔影也絕不相同,在過了天王殿後的第一院落可以隱約望見塔剎;

穿過大雄寶殿、寒拾殿之後可以看見寶塔的最上面的兩層;而當我們踱入塔院,整座佛塔忽然出現,猶如頓悟般讓人豁然開朗

By 天宇三三

很多人感慨寒山寺之小和她名氣之大好不匹配,其實這是對她的誤解

寒山寺屬於典型的佛寺園林,雖沒有「深山藏古寺」的意境,卻應和著江南的小橋流水,敲出了一聲聲古典的詩意。

By 博清博清

明清兩代,寒山寺幾興幾衰,到光緒年間寒山寺破敗不堪,幸而接連兩位江蘇巡撫陳夔龍與程德全用心修復

尤其是程德全,不僅在前任的基礎上繼續完成修復工程,還進一步挖掘寒山寺的文化價值,把寒山、拾得二僧與寒山寺緊密捆綁

▲程德全,清末江蘇巡撫,辛亥革命後就
▲位於書院巷的江蘇巡撫衙門舊址

不僅自己寫文章造勢宣傳,還在藏經樓裡建了「寒拾殿」,刻了寒山子的詩,還十分注重引流,在寺內安排了許多政府接待活動。

光緒年間寒山寺重建後,國學大師、書法家俞樾受邀手書《楓橋夜泊》,並刻碑銘石。

寒山寺和蘇州園林一樣,留有許多名人的詩文、書法,除了俞樾的真跡,還有嶽飛手書真跡、宋代著名書法家張樗寮所書《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寒山寺在日本名氣極大,傳說拾得和尚曾乘坐寒山寺裡的一口鐘,漂洋過海東渡到日本,傳播佛學和中國文化。

這自然無法考證,但《楓橋夜泊》在日本的確家喻戶曉,在京都西北部青梅市甚至仿建了一座「寒山寺」

04鐘聲長鳴

在塔影、詩韻之外,寒山寺還有鐘聲。

歷史上,寒山寺有四口古鐘最為出名。第一口自然是張繼聽到的「唐鍾」,可惜早已消失。

據說是在明代被竊去了日本;第二口是明代嘉靖年間鑄造的,據說後來在抗擊倭寇的戰爭中被重鑄成了火炮,從此也不見了。

最後兩口差不多是同一時間誕生的。

一口是光緒年間陳夔龍重修寒山寺時新鑄的,就是今天懸在寒山寺鐘樓內的那口;另一口是日本友人仿製捐贈的當時鑄就了一對,一口留在了日本觀山寺,另一口至今掛在寒山寺內大雄寶殿東南角上

1979年12月31日,第一屆寒山寺聽鐘聲活動舉辦,此後每個辭舊迎新的夜晚祈禱平安的108聲鐘聲都會在蘇州響起。

而在平時遊客也可以在鐘樓「付費敲鐘」,不過每人限撞三下,據說寓意為福祿壽齊全

不禁猜測,萬一不小心敲了第四下,是不是就要四大皆空了?

▲顏文樑《楓橋夜泊》

運河滔滔,生生不息的水流聲與鐘聲一道穿越古今,始終縈繞著楓橋、鐵嶺關和寒山寺,陪伴了天上多少陰晴圓缺,看遍了人間多少悲歡離合。

相關焦點

  •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詩中寒山寺為何在半夜敲鐘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我們從三個方面來理解這個問題。第一,寒山寺的鐘質量怎麼這好,聲音可以傳如此之遠?寒山寺在蘇州閶門外的楓橋鎮,張繼一首《楓橋夜泊》捧紅了寒山寺。據說楓橋原叫封橋,因為這首詩改名楓橋,與寒山寺一起名聞天下。
  • 每天一首古詩詞|張繼: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楓橋夜泊》記得高中語文課外閱讀裡,有一篇作家張曉風的文章,名字叫《不朽的失眠》,寫得極美。而這篇文章就是根據張繼的這首《楓橋夜泊》而虛構出來的一個故事。「愁」字,是全詩的題眼。
  • 詩行天下|蘇州: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張繼《楓橋夜泊》唐玄宗天寶九年(750),一個名叫張繼的青年才子,在科舉考試中,遺憾落榜了。他只得滿懷悵惘地離開了長安。他乘著小船一路沿江而下,一直向東,來到了吳越之地——姑蘇城。
  • 遊在蘇州之十:寒山寺(作者 高志明)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唐代詩人張繼京城趕考落榜,又逢安史之亂來到蘇州,停靠在楓橋邊船上作的這首膾炙人口、耳熟能詳的詩句使寒山寺名揚天下,成為遊客遊蘇州的嚮往之處。特別是假節日,寺內寺外、遊人如織、絡繹不絕、成為楓橋景區亮麗的風景線。
  • 寒山寺是「著名的祈福勝地」,信徒絡繹不絕,是中國十大名寺之一
    寺內古蹟甚多,有張繼詩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書碑文殘片等,寒山寺屬於禪宗中的臨濟宗。唐代貞觀年間,當時的名僧寒山、希遷兩位高僧創建寒山寺!我還是很喜歡寒山寺的,江南是晚秋的,所以其實最好的看楓葉的時間是12月的,這就是為什麼會有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的緣故吧,其實據說寒山寺是以鐘聲出名是座鐘寺,比較特別吧,很可惜我到現在還沒有機會欣賞它最富盛名的鐘聲!
  • 唐代詩人張繼的這首詩,開頭2句意境唯美,堪稱千年絕唱!
    這首詩對中國網友來說都很熟悉,上學的時候都學過這首很有意境的詩,那為什麼會在加拿大爆紅網絡呢?這就源於一位愛好書法的老大爺。他在加拿大蒙特婁坐地鐵等車的空檔,拿出毛筆蘸水寫了這首《楓橋夜泊》:
  • 蘇州旅遊之寒山寺楓橋風景區:江楓從來一對橋,寒山拾得兩神仙
    就在深秋某天,張繼所僱小船乘風破浪來到姑蘇城外的驚鴻渡時,已是近黃昏。秋風瑟瑟,秋水漫漫,枯葦搖曳,倦鳥歸巢,「卻道天涼好個秋」!好在船家識途,穿過驚鴻渡,約百米左右轉入古運河,有半月單孔石拱橋,橋下水勢平緩,橋側正是泊船好地方。此橋就是始建於唐代的楓橋,一座平凡普通的江南石橋。
  • 蘇州有座千年古寺,以一首古詩聞名天下,門票20常年香火旺盛
    今天小編來介紹一下蘇州有座千年古寺。它就是寒山寺,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這座寺廟的歷史已是悠久,距今已有千年的歷史,但是寺廟也是經歷了重重困難,先後經歷了5次燒毀,不過好在寺廟也一直在修復。寒山寺在我國的地位也是非常高的,是中國十大名寺之一,現在在寺廟中仍保存有大量的古蹟,年代感十足同時又極具觀賞價值。
  • 唐詩鑑賞:1200多年前,蘇州城外楓橋下,秋夜憂愁到如今
    某個深秋的夜晚,有一位詩人停泊在了蘇州城外的楓橋。一切仿佛是註定的,1200多年前這個沒有留下確切日期的夜晚,卻誕生了中國文學史上的一首千古傳頌、名揚海外的傑出七絕。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是的,這首詩就是《楓橋夜泊》,作者張繼。關於張繼,留下史料很少,我們只知道他是襄陽或南陽人,博學多才,公元753年中進士,與皇甫冉、劉長卿是知交好友,病故於洪州鹽鐵判官任上。張繼流傳下來的不到50首,這首《楓橋夜泊》是他的代表作。
  • 寒山寺新年聽鐘聲門票開售
    只售電子票 每張100元 「蘇州旅遊總入口」公眾號為唯一銷售平臺蘇報訊(蘇報融媒記者 陶冠群 實習生 高呈)今年12月31日晚至明年1月1日凌晨,第42屆寒山寺新年聽鐘聲活動將如期舉行。今年的活動以「和合鐘聲·幸福啟程」為主題,將為蘇州市民和國內外遊客送上新年祝福。
  • 《網紅煉成陣》助你快速成為一名時代網紅!
    ······↓《網紅煉成陣》幫助你用最短、最屌、最省錢的方式快速成為一名網紅!今天送上第一集:《網紅的成本獨白》在這個自媒體的時代,只要包裝得當,抓住爆點,誰都能成為網紅!然而,作為一名「準網紅」,你的自媒體節目又想要如何製作呢?是papi醬式的個人狂歡、瘋狂吐槽?還是羅振宇式的一本正經、針砭時事?
  • 《陳情令》曲盡陳情69:寒山寺中,魏無羨揚言,絕不會在心慈手軟
    「藍湛,我答應過你,不論怎樣,我都會盡力保全自己。」魏無羨對著月亮,喃喃自語道。「不管走到哪,遇到何事,你都像這月光一樣陪伴我,黑暗和荊棘我都不怕。」魏無羨的眼裡泛起了漣漪,嘴角卻情不自禁的上揚。突然,夜空中划過一道明火符,緊接著一道光落到了窗上,「公子,城外的寒山寺,事情已辦妥,溫寧。」魏無羨眸光閃爍,「好,攘外必先安內,把水攪渾的人,總要付出代價。」魏無羨剛要出門,隨後回身來到桌前,留下一張字條給藍湛,便帶上無憂下了山。
  • 把「網紅」煉成「長紅」
    緊抓全面建設廣東省城鄉融合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先行示範區的契機,桂城藉助文創的力量,把整座城市當作「網紅」來打造,實則是產業、文化、生態協同高質量發展的探索,書寫一篇把「網紅」煉成「長紅」的大文章。 「我們不止網紅那麼簡單」 從0到1布局產業鏈條 「很多人會把我們定義為網紅,但我們肯定不止網紅那麼簡單。」
  • 江蘇少有人知的公園,距離寒山寺僅2公裡,規模更是遠超寒山寺
    何山公園在江蘇省的蘇州市,所處的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周圍也有著幾個著名景點,距離非常有名的寒山寺只有2公裡,距離蘇州樂園更是僅僅1公裡,遊客們前來遊玩可以將這幾個地方都遊玩一遍,欣賞到更多的美景。何山公園總的佔地面積在29.6萬平方米,雖然面積不是特別大,但是規模也是遠超不遠處的寒山寺。何山公園的來歷還有一段歷史典故,可以追溯到南朝時的梁代,在當時有個何姓大官棄官隱居在這個山峰之上,後來他的弟弟也一樣來到了此地,直至最後兩人也是直接埋葬在這座山上,這座山也就為了紀念兄弟二人改名為何山。
  • 蘇州除了古典園林、寒山寺,還有個深具地方特色的老城卻少有人去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不錯,就是這首唐代張繼的《楓橋夜泊》。我記得小時候經常被父母要求背誦唐詩宋詞,後來長大一點上小學、上中學,我們的語文課本中始終都會出現不同的詩詞學習。然而,學了那麼多的古詩詞,到如今我真正能夠記住的卻是寥寥無幾。而張繼的這首《楓橋夜泊》恰是我能記住的為數不多的古詩詞之一。
  • 姑蘇城外「念」姑蘇,賞滿山紅色古楓林,感「範仲淹」的豪邁情懷
    曲紅塵相思義大利,一片沉木醉紅暈,自古以來姑蘇天平山10月賞紅楓,秋天已經悄悄來到了「上面有天堂,下面有蘇杭」的蘇州,蘇州秋天的義大利哪裡最濃?我想那一定是擁有四百多年歷史的姑蘇天平山景區的參天古楓林,在秋天的夕陽的照耀下,紅葉像火一樣紅,鮮豔的顏色像天空的晚霞,是壯觀的景色,這個歷史悠久的楓林是孫範允(範仲淹世孫)從福建遷來,種植在姑蘇城內,經過幾百年的成長和繁榮,有現在的「雲深不知道所」的絕景。
  • 如畫三明 來這裡,看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來這裡,看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來這裡,看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來這裡,看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來這裡,看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來這裡,看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來這裡,看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來這裡,看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來這裡,看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來這裡,看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去旅行,您可能會爬山看海看古建築,但你會想去鋼廠旅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