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用「人生贏家」或者「開外掛的一生」來形容娜塔莉·波特曼。
13歲成就經典,18歲提名金球獎,同年拿到了耶魯大學和哈佛大學的錄取通知書,然後已最小的年齡當上坎城評委,29歲又登頂奧斯卡影后,然後結婚生子,自己當導演,製片。細算起來,娜塔莉·波特曼才34歲,就已經達到了別人奮鬥一生的目標...
如果你問,為什麼我們今天會談到娜塔莉·波特曼,我想除了昨天是她34歲生日,另一方面也是她前幾天風靡一時的哈佛演講...
橘子君看完之後,翻了一下媒體的評價,全都一窩蜂的過度鼓吹她的智力卻非做事的態度和哲學,而後者才是最重要的,要知道她的每一步裡憑的都是態度和努力而非智商...
你也許不相信,這麼出色的波特曼也會不自信過,而這種不自信,她從小就有。
她在演講中說道,高中時她在一家公立學校念書,學校的女生都拿著Prada的名牌包包,燙著捲髮,時髦極了,而自己呢!
一個從鄉村剛剛搬進城裡的醜小鴨,帶著牙套,個頭矮小,為了融入她們,也學她們的口音,為此還弄出了很多的笑話...
為了證明自己,她努力學習,每天背著大書包,一刻都不敢鬆懈。可同學們還是嘲笑她是「最呆的書呆子」,因為她總是背著比她人還大的書包,滿手都是塗改液。波特曼就以這樣的形象在學校出名的。
當年她考進哈佛,唯一擔心的是,大家會以為她是「刷臉」進來的。
所以,她就一直擔心和焦慮,如果完不成一周讀1000頁的書,寫不完10頁的論文,我該怎麼辦!
重重的壓力,讓她每天早上不想起床,冬天幾個月不下樓,不見陽光,不走動。失戀後,還誤食不合格的避孕藥後差點得了抑鬱症;大二時多次會面教授時失聲痛哭,因為她不知道自己該怎麼去努力而崩潰。
後來,她調整狀態,與學校裡的各類精英相處在一起,因為她覺得「遇強則強」,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她找到真正的自己,她還刻意去學習了神經生物學和高等現代希伯來文學...
哈佛畢業後,娜塔莉·波特曼除了攻下心理學學士,她還學會了希伯來語,英語,法語,日語,德語和阿拉伯語6門語言!
所以你看,沒有人,生來就是優秀的,學霸也是一步步這麼過來的。
1994年,是影迷們最耳熟能詳的一年,13歲的娜塔莉·波特曼通過了試鏡,成為呂克·貝松《這個殺手不太冷》的主演,成為影史最經典的小蘿莉--馬蒂爾達。
與其它童星相比,娜塔莉·波特曼實在太過「另類」,大多數童星藉由成名作紅起來之後,開始驕傲,放縱,迷茫,最後走上了毀滅自己的道路。而她13歲,就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了。
當年有兩部大片《洛麗塔》和《羅密歐與朱莉葉》同時找到她出演片中的女主,卻都她拒之門外。
那時,波特曼早有心屬,想出演一部名叫《安妮日記》的舞臺劇,她覺得舞臺劇是鍛鍊演技的最佳方式。
當時有很多人都驚訝波特曼這一做法,要知道奧黛麗·赫本演完《羅馬假日》,也沒有完全捨棄美國甜心這類角色。
關於這次選擇,波特曼曾在一次採訪中這樣說道:「20歲以前,我拒絕了所有帶有『蘿莉』色彩的角色。在選角色時,我的父母也一直努力保護我,希望我不要被一些『怪叔叔』打擾。」
「我真的不想成為別人的性幻想對象,所以我有意在之後的選角中把自己塑造成『好女孩』。我希望成為梅麗爾·斯特裡普那樣的演員,誰都不會介意她是不是太老,因為大家都想看她繼續演戲。」
你可能不會相信,第一次出演舞臺劇的波特曼會如此成功,每次《安妮日記》結束後,她都需要花一個小時的時間來謝幕,感謝一直不斷為她起立鼓掌的觀眾。殊不知在成功的背後,她要付出每天只睡4個小時,5個小時密集排練,還要顧及學業的代價。
更值得一提的是,那個時候喬治·盧卡斯已經敲定她出演《星球大戰前傳》的女主角了,並且願意為了等她專心排練舞臺劇而推遲了電影的拍攝日期。
要知道《星球大戰前傳》中波特曼演一位女王,當年,她才20歲。
翻看波特曼的影歷表,你定會倒吸一口涼氣,她從來沒重複過一個角色。而且她演了一個新角色,就學會一項新技能。
繼《星球大戰前傳》出演艾米達拉女王!2004年波特曼出演《偷心》裡的愛麗絲,大膽挑戰脫衣舞娘這個角色,為此她苦練鋼管舞,腿上不知磨破了多少層皮。
2005年她再次做出驚人之舉,為出演沃卓斯基姐弟的《V字仇殺隊》,她不惜剪掉一頭秀髮,以光頭造型示人。因為這部電影,她學習了所有關於自由戰士的一切,她還於第二年在哥倫比亞大學進行了一次反恐怖主義的主題演講。
2006年,為了拍《戈雅之靈》,她專門學習藝術史,連續4個月每天研讀戈雅和西班牙藝術。當時,導演笑說,波特曼都可以去大學當藝術教授了!
2008年,她在《另一個波琳家的女孩》中,飾演一個愛慕虛榮,處事殘忍,連對自己親妹妹都特別殘忍的壞女人。可你不知道,為了演好這個角色,她甚至通讀英國歷史和英國戲劇史。
2010年,為了拍了《王子殿下》大衛·戈登·格林導的大麻喜劇,她連續笑了整整三個月...
2011年,她以《黑天鵝》的姿態更是拿下當年的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可影后光環的背後,殊不知她苦練半年芭蕾,腳趾甲都跳掉了,才有的封后榮耀。
拍攝前期,她每周訓練7天,每天6個小時!為了將角色展現到更極致,她還減了20磅。你能想到本來就那麼瘦的她,竟然還能減下20磅?就像片中妮娜對於芭蕾藝術完美的苛求,波特曼也拿著角色的高標準來要求自己。
看到了嗎?不然,你以為她是怎麼拿下奧斯卡影后的,難道靠所謂的高智商嗎!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大家對女明星嫁個豪門之類的都會有個固有印象,甚至會認為女明星就該嫁豪門。而在波特曼這,你會發現一切都是相反的。
她的老公是法國芭蕾舞蹈家,班傑明·米勒皮。兩人是在工作中認識的,當時,班傑明擔任《黑天鵝》劇組擔任編舞。
和大多數人的愛情一樣,確定了,就要在一起。男方不出名,不是豪門又如何,我愛他,就要在一起啊!於是,她們領證,結婚,隨男方定居巴黎。
隔年,在奧斯卡的領獎臺上,波特曼挺著大肚子,她還特意感謝丈夫:「他給予了我最美妙的愛情,感謝他帶給我生命中最重要的角色。」
奧斯卡有個魔咒,凡是拿過影后的,隔年都會陷入離婚,或事業受阻的怪圈,可在波特曼身上,這一切都對她不適用。
隨後他們的兒子誕生了,你看,多麼可愛!
她雖然會被街拍,但她不愛名牌,她總是穿著白T恤,牛仔褲,帆布鞋出街,時下很流行的單品在她身上不會輕易找到,簡單,樸素,舒適,低調是她的穿衣觀念。
她很少上封面,代言活動也很少,那次矚目的奢侈品代言也看是重了該品牌提倡保護動物的宣傳理念。
波特曼對「個人隱私」是極其看重的,本就是猶太人的波特曼就保留了這個特質,你很難找到她的社交網絡帳號,像Facebook、twitter都搜不到她的帳號,就算你好不容易找到她的ins。
當你打開她的主頁,你定會感到失望,幾個手指頭都數清的帖子,最近一次更新還是在14個月前...
對於媒體的誇獎,說她是奧斯卡影后,她又是哈佛高才生,又有著異於常人的高智商,她也只是笑笑。她知道,她的世界裡,根本不存在這一說。
現在,波特曼放緩做演員的腳步,她開始升級當起了導演,而她指導的第一部長片電影,《愛與黑暗的故事》,前幾天還在坎城電影節展映過。
如果你初聽這部片子的名字,你認為它只是部美國快餐式的愛情片那就又錯了。你根本想不到,這部片其實講的是一位猶太作家、記者為解決巴以衝突,建立以色列國奔走的故事。
如今回過頭再看那次波特曼的哈佛演講,橘子君有個非常喜歡的觀點,最後分享給大家。
她說:「從找到自己應該做的事(熱愛的事),到拼命做完,到進階為做好,到相信自己的「無知、無經驗」恰恰是一種力量,再到不以外界評價定義自身的價值,這是十分重要的。
還有一點就是他關於創新和創造力的看重,當時她舉了一個例子,她的大學戲劇老師說,「不要去描寫光線是怎樣照射花朵的,要去描寫花朵呈現出的影子」,這個看法對她受益終生。
所以你看,她是童星,學霸,影后,辣媽,到現在的導演,但她走的每一步,憑的都是做事的態度和努力而非標榜的高智商。
娜塔莉·波特曼成功告訴我們,做事的態度和努力才能成就自己的傳奇人生,關高智商,成績全A有個屁事!
(版權歸橘子娛樂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