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味道,是不可被人遺忘。這裡的家鄉,不是你身份戶籍的地方,而是你五臟六腑思念的地方,是你的胃思念的地方。
我的家鄉在蘇北的一個小農村,從小到大,我們村裡每年春節家家戶戶都會製作的一道美食就是「小果子」。這就是我家鄉的味道,思念的味道。時至今日,我仍不忘它們在口中的美感,在胃中的飽腹感。製作過程雖有點繁瑣,但每每我背井離鄉去工作,母親都會不辭勞苦為我繁忙幾個小時,為了我能夠帶上點家鄉的味道。
首先,我們需要500克的麵粉,加兩顆雞蛋,加一些水攪拌,就像我們蒸饅頭和面一樣,為什麼在裡面加雞蛋呢?因為想要面的軟硬程度夠硬,這樣做出來的蘇北小果子才好吃。面和好後,不需要醒面,我們直接用擀麵杖壓成麵皮,至於薄厚程度,我們一般是0.5釐米的厚度,然後切成長條。
接下來,我們就要開始起鍋燒油,在農村,我們用的是農村的土鍋灶,熱鍋冷油,將油倒進鍋中,待油溫慢慢升高,可以先放一兩個試試溫度,等到溫度足夠,改為小火,將我們的小果子送進鍋中,一番油炸,看鍋中小果子的成色,如果顏色變亮,金黃色,那麼,就可以撈出來放在大的容器中。
這時候,我們將鍋中的食用油打出來留著以後燒菜用,鍋中加入半碗水,再放入半碗糖,我們開始加熱,白砂糖在鍋中慢慢融化,再變成氣泡,由氣泡再到深色的糖漿,我們將小果子立馬倒入鍋中,不停的翻炒,當然,這一步要小心哦,因為小心以防小果子被鏟子敲碎,這樣影響美觀。不停的翻炒後,果子表面的糖衣變成白色了,這樣我們就給小果子穿上了一件美麗的白色衣服。然後將小果子從鍋中盛出來,我們放涼後就可以品嘗我們的美味了!這種味道,嘎嘣脆,甜甜的。關鍵這個還「壓餓」。
這個蘇北小果子,也可能是我們祖輩當時過年,為了填飽肚子,發明出來的吧。哈哈!
提煉重點:麵粉,食用油,飲用水,白砂糖,雞蛋,非常簡單的食材,做出不簡單的味道,簡單而不平凡,這就是我家鄉的味道,對家鄉的思念,用簡單的食材,大家可以用身邊的食材開始動手試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