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度母在藏傳佛教中為觀世音菩薩的化身(在古印度和藏地,度母法門非常興盛,許多大德都造有度母儀軌,信仰度母的人就像信仰文殊菩薩、觀音菩薩的人一樣非常多。而在漢地,度母法門則不是很興盛,信仰度母的人也不太多)。
度母,梵名Tara,全稱聖救度佛母,我國古代稱多羅菩薩、多羅觀音,度母有許多不同的化現,包括有二十一度母、五百度母等等,皆為觀世音菩薩之化身,而綠度母為所有度母之主尊,總攝其餘二十尊化身之所有功德,她能救八種苦難,如獅難、象難、蛇難、水難、牢獄難、賊難、非人難,又稱為「救八難度母」。
同時,還能把稱為五毒的人類行為貪、嗔、痴、慢、疑中的「疑」轉成究竟圓滿的智慧,有護持婦婦幼兒的功德。本尊心咒具足一切息增懷誅之功用,消除一切眾生的煩惱痛苦、滿足一切眾生願求,現世富貴長壽平安吉祥、除諸病苦業魔障礙等,幫助眾生解脫生死苦海,命終往生極樂世界,獲得究竟的安樂,因為其救度之迅速、摧滅魔業之勇猛,故又稱作「救度速勇母」。
【藏品鑑定結論】
①《名稱》:綠度母菩薩像
②《年代》:清代
③《評語》:綠度母為觀世音菩薩的化身,一面二臂,面容姣好,二八妙齡,身材纖細,美貌絕倫。頭戴小五佛寶冠,身子放射出虹光,身佩各種瓔珞珠寶,著各色天衣,下身重裙,其形象華貴美麗,慈祥莊嚴。該藏品為銅胎,外壁鎏金,器型端莊大方,胎體厚重,通體施銅釉,綠鏽自然,褒獎肥厚,具有較好收藏價值。
④《級別》:臻品
歷史文化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國歷史最後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共傳十帝 ,享國二百七十六年。
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領努爾哈赤建立後金。 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 1644年大順攻佔明朝國都北京,駐守山海關的明將吳三桂降清,攝政王多爾袞率領清軍入關,同年順治帝遷都北京,從此清朝取代明朝成為全國統治者。軍事上在隨後的二十餘年間平定大順、大西、南明等政權。後又平定三藩之亂、統一鄭氏臺灣,逐步掌控全國。
康雍乾三朝走向鼎盛,在此期間,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在原有的體系框架下達到極致,改革最多,國力最強,社會穩定,經濟快速發展,人口增長迅速,疆域遼闊。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清朝統治者將新疆和西藏納入版圖,並在西南推行改土歸流政策。最終確定了中國近代的版圖,積極維護國家領土主權的完整。 但是封建專制也推向了最高峰。 中後期由於政治僵化 、文化專制 、閉關鎖國 、思想禁錮、科技停滯等因素逐步落後於西方。
鴉片戰爭後多遭列強入侵,主權和領土嚴重喪失。也開始了近代化的探索,開啟了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使得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清朝後期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清朝統治瓦解,1912年2月12日,北洋軍閥袁世凱逼清末帝溥儀遜位,隆裕太后接受優待條件,清帝頒布了退位詔書,清朝從此結束。
清朝滅亡後復闢勢力一直存在,例如張勳復闢和偽滿洲國,二戰末期蘇聯紅軍出兵東北,偽滿洲國徹底滅亡。
菩薩是「菩提薩埵」之略稱。菩提薩埵,梵語bodhi-sattva,巴利語bodhi-satta。又作:菩提索多、冒地薩怛縛,或扶薩。意譯作:道眾生、覺有情、大覺有情、道心眾生。意即求道求大覺之人、求道之大心人。
菩提,覺、智、道之意;薩埵,眾生、有情之意。與聲聞、緣覺合稱三乘。又為十界之一。即指以智上求無上菩提,以悲下化眾生,修諸波羅密行,於未來成就佛果之修行者。亦即自利利他二行圓滿、勇猛求菩提者。
對於聲聞、緣覺二乘而言,若由其求菩提(覺智)之觀點視之,亦可稱為菩薩;而特別指求無上菩提之大乘修行者,則稱為:摩訶薩埵(梵maha^ -sattva ,摩訶,意即大)、摩訶薩、菩薩摩訶薩、菩提薩埵摩訶薩埵、摩訶菩提質帝薩埵等,以與二乘區別。此外,由於菩薩是佛位的繼承人,因此也稱之為「法王子」,這個語詞的音譯為「究摩羅浮多」,意譯又稱為「童真」
菩薩是佛弟子,語意如菩提樹枝繁葉茂。
菩提,菩薩發心解決課題所顯現的智慧,菩提譯為「覺」,菩提一詞來源於菩提樹,因佛祖在菩提樹下大徹大悟。
薩埵譯為「有情」,菩薩,便是覺有情,有情是指有情愛與情性的生物。將自己和一切眾生一齊從愚痴中解脫出來,而得到徹底的覺悟(自覺覺他),這種人便叫做菩薩。
佛教的菩薩本義,和民間的觀念不大相同,菩薩是信佛學佛之後發願自度度人乃至捨己救人的人。所以,泥塑木雕的土地城隍牛鬼蛇神,絕對不能稱為菩薩。
菩薩是眾生成佛的必經身份,眾生要成佛,必須先發大願心,最主要的有四條,稱為四宏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可見,要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菩薩,並不容易。
不過,從最初的發心發願,直到成佛為止,都可稱為菩薩,所以有凡夫菩薩與賢聖菩薩的不同。
通常在佛經中所說的菩薩,都是指階位,只有十二個階位是聖人,那就是從初地到十地,加上等覺、妙覺。其實,妙覺菩薩就是佛,等覺菩薩是即將成佛的大菩薩。
中國人最熟悉的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彌勒菩薩、地藏菩薩等,便是等覺位的大菩薩。
大乘經典特別稱道文殊師利的大智、普賢的大行、觀世音的大悲、地藏王的大願,所以這四大菩薩特別受到教徒的崇敬。我國五臺山被認為是文殊師利的道場,峨眉山是普賢的道場,普陀山是觀世音的道場,九華山是地藏的道場,稱為四大名山。由此可以看出四大菩薩在我國佛教徒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度母是「三世諸佛之母」和「一切眾生之母」,度母為了不同根器的眾生,又化現了二十一度母、五百度母等等,包括了非常有名的「白度母」、「綠度母」、「紅度母」等等。其中「作明佛母」、「妙音佛母」、「孔雀佛母」、「財源天母」等等也都是度母的化現,這在漢文、藏文的經續當中都有記載。而度母也有許多不同的名稱,像是「世間母」、「度諸窮苦中之母」等等。
度母乃是引度三界眾生,及聲聞、圓覺之羅漢,得究竟佛陀解脫果位之菩薩,具足別解脫,密乘,菩薩三戒之清淨戒體,不住於涅盤亦不住於輪迴,以達究竟果位,能度三界一切之苦,就勝義而言,度母無量劫前即己成佛,法身即是三世一切諸佛菩薩之本源,亦即般若波羅密多,報身為金剛亥母,亦是五方佛母,化身乃三世諸佛菩薩事業之化現,是度母及金剛亥母、吉祥財母,法名和化身的說明不只如此。度母乃由阿彌陀佛之右手放光化現,在西藏益西措嘉佛母等也是度母的化身,對眾生的利益及事業特別地殊勝,只要祈請則二事(暫時及究竟的事業)將如圓滿寶般任運成就。
度母的信仰在古印度時代就非常的流行,包括從那爛陀大學遺蹟所出土的佛菩薩像中,有很多就是度母像,現在的菩提伽耶大覺塔上,還是保留雕刻著度母像。在漢傳佛教中, 被視為觀世音菩薩的其中一尊,或從觀世音菩薩目光所化現的女性菩薩,而稱為「多羅觀自在菩薩」或獨稱「多羅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