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夢:故鄉與第二故鄉

2020-12-14 珠海香洲

有人以筆記錄揮灑在深南大道上的青春

映射了深圳的脫胎換骨

有人用精緻的手法

定格40年風雲變幻下的美麗蝶變

有人把鏡頭對準基層

書寫特區文藝發展的時代篇章……

由廣東省委宣傳部主辦,南方日報、南方+客戶端承辦的「我與特區40年——廣東省慶祝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全媒體徵集活動」,吸引了社會各界踴躍參與,用多元的形式講述豐富多彩的特區故事、改革開放故事,湧現出了不少高質量作品。

今天

小編帶著大家一起

走進二等獎獲得者李楠的筆下

感受作者與特區綿綿牽縈的情愫~

「故溪黃稻熟,一夜夢中香」(唐·錢珝《江行無題一百首》其九十八),離開故鄉已經七年,每到暑令,故鄉的稻香依舊如約在我鼻翼間閃閃爍爍,那片在夢中依舊鬱鬱蔥蔥的小北山,那時不時深入家鄉臟腑的榕江畔的船笛聲,那漂浮在練江兩岸浩蕩的江風……如溫柔綿綿的輕浪搖曳我的夢鄉。

特區便是我的故鄉,與其說是在特區的生活,不如說是我的全部生活,我在汕頭經濟特區出生,在珠海經濟特區謀生。

我的童年至青少年間長在榕江畔,學在練江岸。那片豐饒卻不甚富裕的紅土地,教會了我清貧而頑強地成長。我總記得驕陽下,父親賣力地打穀子那瘦弱與汗流浹背的背影,那疲累的喘息,連喝水都手抖的情景;幾位姐姐勞累歸家後,雙手血痂洗不了衣服的情景;每次農忙節後在地面上赤腳攤曬、翻鏟稻穀腳底板燙得紅腫的情景……那是80後90初這代鄉下人成長的共同記憶!

從稚嫩到青少的歲月,我踏著田野的青草與稻香成長,故鄉也在成長。巷道間凌亂如蛛網的電線被統一分片區梳理,粗大的電線條目清晰,竟然有序地縱橫在巷道屋厝牆沿;自來水管網改造,基本告別以前靠後片區用水難題;開闊平整的水泥道漸漸取代了斑駁坑窪的土路;路燈通亮了全村;中學從小學分離獨立建校;田野間高聳的通訊基站塔和高鐵馳騁而過時巍然不動粗壯的橋墩……

那時的我們不懂改革開放,不懂特區精神,鄉土卻在經濟復甦的大浪潮中汲取了蛻變養分,還先後評上了省衛生村、文明村、民主法制示範村、生態示範村等榮譽稱號。如今每次回家,都驚詫於故鄉日新月異的變化,故鄉的血脈長河依舊洶湧,富有生機與力量!

我隨後到了小北山上讀書,山風穀雨,四季常青,每天迎著晨曦原野晨讀,枕著星輝月色入夢,十來歲的年紀,開始學會獨立、自處,也開始有了表達與寫作的渴望,爾後又到了練江岸讀高中,我曾在多篇作品中吶喊過救助練江,彼時的練江病根深植,百裡水域內死氣沉沉,數百年前虹橋跨練的美景只餘縹緲神話……

近來聽聞練江得到重點整治,部分流域已經重煥生機,希望能持之以恆,讓虹橋真如虹橋,江水重歸如練。

故鄉在成長,特區也在成長,以特區之為謀未來之變,汕頭未來的「一二三五九」、「五大工程」、「四大高地」將讓故鄉真正發揮省域副中心城市的使命和擔當。

從青少到青壯,只是被日子攆著長大,終於到了需要離家闖蕩的年紀,我背著簡單的行囊,一疊發表的文章,在深夜踏上長途巴士,將我的童真年少留在了故鄉。2013年我來到珠海經濟特區,在這裡,我完成了大學學業至今在此謀生。而我的文學夢發源於汕頭,也在珠海生長開花。

我很快結識了一些同行師友,互相勉勵堅持夢想,抱團取暖度過生活嚴冬,大一時,市作協與珠海幾所高校聯合為我開了作品研討會,至今,一些關係好的師友尚會戲言我那是珠海建市以來首例大學生作品研討會。數年過去,許多文學愛好者已經不見蹤影,我依然酷愛著我的愛好,工作之餘順利加入了省作協,出版了著作,評了作家職稱。

我從未役使文學為名利圖謀,哪怕是大學時期生存唯艱不得不依靠寫時評支持學業生活時,也從未想過,我的追求純粹而唯一,只想寫點個體渺茫的命運,妄想與腳下的一點土地、一個村莊、一個小鎮乃至一個城市、一個國家、一個時代的脈搏共鳴。

汕頭予我以骨血、靈魂,一紙出身,讓我在世上有了憑證與依靠;珠海則予我以自強、擔當,艱維生存。特區的背影予我的是故鄉與第二故鄉,囊括了我的思想意志,全部生活。

在珠海讀書時,校舍朝著市區連接郊區的唯一要道,湊巧見證了當時珠海最大的立交橋工程——金灣互通立交的落成,還記得通車的那個夜晚,清冷的路燈在立交橋上攜手亮起,往來的車水馬龍交織匯集,宛如一道道飛舞的星河,郊區小鎮的夜色變得晶瑩剔透。那時象牙塔外的夜晚雖清苦,卻純粹充滿未知的期待。

畢業後,我到了高欄港經濟開發區一家央企單位工作,每天站在碼頭前沿看著輪船在泊位進出,陽光下黑得發光的煤炭被輸送帶接卸到堆場又從歷經分篩配比後裝回船上,感覺到歲月如防波堤內微漾的浪,攪動我的心潮,我的青春正與腳下這點土地根植一處,見證港區開荒崛起的崢嶸歷史。這是重工業、能源、化工業的產業集群區域,在不久的將來也是國內、國際往來的重要經濟樞紐。

我曾跟隨高欄港經濟開發區組織的採風活動,登上寶鏡灣山麓觀摩摩崖石刻,彼時夕陽西垂,金輝入海一眼難窮邊際,岸上是鱗次櫛比的能源倉儲基地,個個如龐然大物,重器運轉,倚靠著塵封千年璀璨文明足跡,同時又見證著新工業文明的崛起,海風吹落,光陰的輪轉讓人心緒激蕩。如今的珠海,正如火如荼建設中的洪鶴、香海兩座跨海大橋將正式打破珠海「一橋接東西」的局面,跨海隧道、地鐵的規劃,也讓珠海這座特區更好融入灣區經濟生活圈中。

我的工作兜兜轉轉,一直離不開水,也離不開岸,生在特區、長在海濱的人很難擺脫這種海天情緒,既有想翱翔無邊無際的自由率性,又得有腳踏實地的吃苦耐勞。

我輾轉到基層城市服務單位,為涉水治汙、垃圾分類、居家養老等助推城市環保、公益民生領域服務,在早起晚歸的緊湊工作節奏裡,也時常茫然甚至陷入生存的惶恐,但每在城區的街頭巷尾看到穿著工衣忙碌著的「藍精靈」(藍色的工服),可能我不清楚那些身著工衣的同事的名字,但我知道,此刻他們都與我站在一起,與城區正同呼吸、共命運,讓特區的環境更整潔,水更清,天更藍!而無論是汕頭還是珠海,無論是故鄉與還是第二故鄉,總會在生命的某些時刻與我的身影重合,成為靈魂不可或缺的原鄉,最終的歸宿。

李楠

廣東省作協會員,珠海市作協理事,文學創作中級職稱,著有《草知道的泥土往事》,現工作於珠海正圓控股有限公司。

作者:李楠

相關焦點

  • 故鄉啊!故鄉!幾多夢裡人暢遊的地方
    故鄉啊!故鄉!幾多夢裡人暢遊的地方閱盡滄桑,歲月染霜,心心念念,魂牽夢縈,心思穿越時空的隧道,蒼穹尋覓熟悉的風光,親切的腔調常在耳畔迴響,這就是故鄉的情緣。是一部多彩的樂章中纏綿的旋律;是一幅絢爛的畫卷上厚重的底色。山川不老,日月芳華,故鄉是你割捨不了的牽掛。
  • 懷念,那故鄉的山,故鄉的水
    故鄉的山,故鄉的水,是我兒時故鄉的美好圖畫,是那人生世世代代甘願被沐浴,享受一份舒適。此刻,我常常會想起故鄉的山山水水,還有那悠悠的濃濃的思念!我的家鄉在一個小地方,有一條小溪,涓涓而流。那裡的每一個小夥伴,每一次呼喚,每一次敲窗,都飄進我的夢裡。河裡的每一根水草,每一條魚,仿佛都是從動畫片裡跳出來的,那麼靈動。我們在小河裡遊泳,在河水的盡頭跑回家去,清澈的小溪,那時是我們的最愛。這裡的每一處風景都是我們每一年中最溫馨的回憶。那時候,生活安逸,一個人,走在幽靜的青石板上,周圍瀰漫著青草的味道,草香與青草的味道,總是充滿著生活的味道。
  • 園丁文苑丨夢是一條故鄉的河
    作  者:弓海軍責任編輯:謝宛霏微信編輯:張曉盈夢是一條河一條沿著故鄉的方向逆流而上滿載悲歡和過往的河所有的未來都被裹挾到一塊巨大的和冰川一樣晶瑩剔透的絨布中就像黃土高原上的每個村莊都離不開黃河母親的滋養慶幸有個村莊,讓我深深眷戀夢裡兒時的河依舊親切那流動的聲響是最溫婉的絮語夢裡有山、有樹、有白雲,還有關於我的一切能記住的夢,都與夢無關有人說,夢會偽裝
  • 草原天籟劉少峰深情演繹對故鄉的問候——《賽恩白努·故鄉》
    伴隨著悠揚的馬頭琴,劉少峰用真情和真心來歌唱故鄉——「琴聲悠揚,你像母親一樣,孕育著生命綠色的天堂」,這首優美動聽的歌曲《賽恩白努·故鄉》正是由劉少峰本人作詞並親自演唱,將人們帶到對故鄉思戀的意境中。「17歲離開故鄉到外地求學工作,至今故鄉的一切都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無論走到哪裡心裡都不會忘記,每次想起從前的點點滴滴內心深處都會有股難以言表的情感和情緒,不時地就想回到故鄉去看看
  • 哆啦A夢(機器貓)的故鄉,日本富山縣「高岡市」一日遊
    小時候他叫做小叮噹,後來叫做哆啦A夢!哆啦A夢的作者藤子.F.不二雄為富山縣高岡市人,因此高岡市被稱為「哆啦A夢的故鄉」!現在就讓我們從遙遠的記憶裡召喚出大雄、宜靜等人的身影,找回赤子之心,往哆啦A夢的故鄉「高岡市」出發吧!
  • 雪落的時候,想起了故鄉
    當在一場寒冷與夢的纏綿中,我們迎來了冬天,翩翩落雪的日子,不免讓人思緒飛舞,情歸故裡。冬天有雪的日子,是一箋素白,畫出的是故鄉的模樣。凝眸雪也是在看故鄉的炊煙,凝眸白雲,也是在看屋簷上的雪,雪意停泊在心,也是一份故鄉情。淡淡的,把故鄉時常安放在夢中,憂傷時輕輕蹙眉,懷想時任繁華落在窗前,留下一份無色的鄉戀。
  • 故鄉,究竟對你意味著什麼
    故鄉,究竟對你意味著什麼為什麼我從來都不喜歡回憶故鄉,從2006年離開了故鄉,我從未深刻想念過我的故鄉,從未深刻想念過我的父親和母親,我為我的這種「薄情」感到慚愧甚至自責,但是我為什麼沒有這種深刻的思念呢?
  • 重新審視故鄉的意義
    作者:徐貴祥(中國作協副主席)  讀唐先武的《故鄉,已是驛站》中關於「故鄉」的散文,產生很多聯想。  在中國現代化進程中,很多農村人背井離鄉,從農村遷徙到城市。他們懷著美好的嚮往,在嘗試融入城市生活的過程中,在艱辛打拼中,難以忘懷的依然是故鄉。
  • 我的特區故事|元朗聯合創始人伍素萍:用故鄉情懷,做出馳名中外蛋卷
    伍素萍至今仍然記得,剛到珠海讀小學的她,便時常拿起鏟子和磚頭,在校道旁幫忙種樹、砌磚、建校舍,成為珠海特區最早的一批「小小建設者」。在珠海長大,伍素萍見證了特區40載的發展,也對這片養育她的土地有著特殊的情感。
  • 白傳桃的回憶文章:我愛承德我的第二故鄉
    承德是我的第二故鄉 燕山山脈,風光無限的美好,譽嬴中外,舉世聞名。避暑山莊,是我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坐落在燕山腹地一一承德。我是六十年代初,從張家口六十五軍調到河北省軍區承德軍分區工作的。我回答說:我有兩個故鄉?一個在湖北,承德是我第二個故鄉。每年在承德的湖北老鄉聯誼會上,我的發言,都要讚揚人傑地靈的承德,讚揚湖北老鄉在承德成家立業,建立美滿家庭,讚美湖北人在承德創業大顯身手的先進事跡。
  • 故鄉造句和解釋_故鄉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故鄉(gù xiāng)。近義詞有:故裡,家鄉,家園,鄉裡,梓裡,梓鄉,桑梓,老家,故土。反義詞有:異鄉,異域,他方,他鄉。家鄉。出生或長期居住過的地方。[冰心《我的故鄉》:「我生於一九零零年十月五日(農曆庚子年閏八月十二日),七個月後,我就離開了故鄉——福建福州。」]故鄉在教材中的例句:1、我的故鄉在江南,我愛故鄉的楊梅。
  • 回歸故鄉,與文學重逢
    導演張同道和他的團隊跟隨莫言、賈平凹、劉震雲、阿來、遲子建、畢飛宇回到他們出生的村莊,回到文學創作的現場,為我們講述這些作家如何將生活的故鄉轉化為文學的故鄉。有網友評論,「《文學的故鄉》將故鄉的山水化為了作家文字中的血脈。」
  • 第二故鄉》交響音樂會在長影音樂廳舉行
    第二故鄉》交響音樂會在長影音樂廳舉行 2020-12-12 22: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娶走林志玲 AKIRA婚後:臺灣是第二故鄉」
    (圖/翻攝自臉書/EXILE AKIRA) AKIRA透過影片打招呼,全程講中文,咬字發音相當清楚,提到來臺灣演出,更說著:「真的很高興,能在我的第二個故鄉,為大家帶來一個活力的表演。」
  • 天邊飄過故鄉的雲——故鄉行
    發小邀請我們抽空回去看一看,送走了發小,躺在床上怎麼也睡不著,好不容易睡著了,夢境中我的童年、故鄉,越發清晰如昨,為什麼不去呢?故鄉用一場紛紛揚揚的雪花迎接了我們的到來。              剛進連隊的東西路我的故鄉164團(烏拉斯臺)共15個連隊,戲稱第十六連就是(墳地)了。
  • 魯迅《故鄉》: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文 丨 胡不歸 媒體書評人故鄉,是每個人心中無法割捨的一個地方,對魯迅來說也是如此。他曾多次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到故鄉紹興,其中短篇小說《故鄉》應是其中較為知名的一篇。《故鄉》篇幅不長,寫魯迅時隔二十年後再回故鄉,為了處理掉老屋,而見到了家鄉二十年後的風貌,感慨萬分。《故鄉》開篇,魯迅即寫道,「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我的心不禁悲涼起來了。啊!這不是我二十年來時時記得的故鄉?我所記得的故鄉全不如此。我的故鄉好得多了」。
  • 矗立在紙上的故鄉——讀《文學的故鄉訪談錄》
    邱素敏張同道主編的《文學的故鄉訪談錄》,避開宏大的敘事,以個人講述方式,再現了6位茅盾文學獎得主與生活的土壤,作品與故鄉之間的千絲萬縷:遲子建的冰雪北國,畢飛宇的蘇北水鄉,阿來的嘉絨藏區,劉震雲的延津世界,賈平凹的商州鄉村
  • 在故鄉,我就是一棵樹
    在故鄉我就是一棵樹文/劉正國我經常覺得,在故鄉,我就是一棵樹。夕陽把爺爺拉成一道長長的影子,叮噹叮噹,聲聲牛鈴,醉了秋雨春風,醉了我牛背上的金色的童年的夢。我是故鄉蛤蜊河邊的那棵平楊柳美麗的蛤蜊河啊,我的母親河。千百年來,你流淌過眼淚,也流淌過歌聲。
  • 市政廳|為故鄉凋敝嘆息?日本的「故鄉稅」讓人成為拯救者
    近兩年來,在日本,一種被稱作「故鄉稅」的徵稅體製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故鄉稅」在積極為地方財政開源的同時,也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城鄉之間均衡發展的可能。日本所謂「故鄉稅」,其實並非傳統意義上一國公民必須承擔的納稅義務。它是一種沒有強制要求、類似捐款的「寄附金稅制」。
  • 母親不再是故鄉
    母親不再是故鄉作者:矯永生母親是家母親是故鄉可沒了母親叫我怎麼思念回鄉的路文 矯永生一抔黃土荒蕪了心路回不去的世界儘是孤影殘缺歸鄉不再是迫切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