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薯片、快樂肥宅水…哪個不是心頭好。
但是卡路裡就擺在那裡,豈能讓你有瘦下來的機會。
還記得「Fitness Boxing 有氧拳擊」在首發時,並不是一個備受矚目的熱門遊戲。
結果,發售後的一段時間,網上出現一些堅持「打卡」並瘦成閃電的案例,給全天下的遊戲宅燃起了希望 —— 我也可以瘦!
讓這個遊戲變成搶手貨,實體卡帶甚至還被炒過 400 大關。
一度變成理財產品。
對比 Just Dance 的娛樂性,Fitness Boxing 給人感覺「專業」很多。
才剛進入遊戲,就要求你輸入年齡、體重、身高等指數。
可惜……這些數據只是用來協助你去統計監測鍛鍊成效,完全沒有要針對個人情況制定健身計劃的意思。
在「授課」前後,還有伸展過程,幫你放鬆肌肉。(嫌麻煩直接跳過於是第二天腿酸到不行的測試員表示:這個真的很重要)
我們原本以為,需要用到 2 個手柄的話,應該會更嚴格。
實際上卻是,Fitness Boxing 主要依靠「加速度」來判定。
也就是說,雖然遊戲會出現各種直拳、勾拳、刺拳,但你只要在適當的時候加速晃動手柄,得分一樣不會太低。
玩到後期疲憊時,會不自覺縮減動作幅度。
當然,健身本來就是一個自律的過程,一天天只會想著划水,百萬私教也拯救不了。
但是,判定的不準確,也讓玩家很難調整自己的姿勢。
往輕裡說,是達不到自己想要的鍛鍊效果;往重裡說,就是有可能因為姿勢不當導致肌肉勞損。
我們建議:想長期使用 Fitness Boxing 鍛鍊的話,最好是先報個線下體驗班,上兩節專業課程學好基礎姿勢和發力方式,回頭再用這個方法鍛鍊。效果會更好。
說了那麼多,30 分鐘過後消耗的卡路裡有多少呢?
來看表:
萬眾期待!「Ring Fit Adventure 健身環大冒險」終於登場了!
健身環有多火?應該不用多說了吧。
有不少人因為它而買了 Switch,發售了 2 個月,價格不降反升,800+ 的都有。
健身環大冒險也是需要用到 2 個手柄。
一個在 Ring-Con 彈性健身環上;
一個在左邊大腿的固定綁帶上;
上下兩邊結合起來,對於動作的判定應該會更加立體。
和 Fitness Boxing 相似,健身環大冒險也需要你輸入體重、年齡等信息。
不同的是,它還會詢問你的日常運動量,以及通過推壓 Ring-Con 等方式推測你的力量值。在每次測試結束後,還會用手柄上的「紅外深度感應器」探測心率。
對於制定運動強度和健身計劃,更有幫助。
同樣的,熱身運動也更有挑戰性。
在這個環節,你需要完成慢跑、高抬腿等低強度的運動動作。對於平日缺少鍛鍊的人來說,已經夠出汗了。
健身環大冒險在「娛樂」和「鍛鍊」中平衡得很好。
通過健身方式跑圖打怪,不時還會插播兩段講解劇情過渡。但是這劇情對於社畜成年人來說,會有點「中二」。
跑圖時,你的跑步速度、抬腿高度,都會即時反饋到遊戲裡。
還是太年輕的測試員,因為被金幣蒙蔽了雙眼,瘋狂加速,沒見到 Boss 就已經累到不行。
打 Boss 時的攻擊,也是靠健身動作輸出。
深蹲、卷腹、腹部推壓……做完一套下來,全身都有運動(累)到。
健身環大冒險的判定,堪比健身教練。
例如說「深蹲」。玩到最後太累時,測試員嘗試過直接蹲下、把 Ring-Con 位移放下、讓記錄員幫忙放下等操作。
沒有一個可行。
哪怕是蹲的幅度少一點、堅持時間短一點,它都會要你重做。
太難了!
所以三個遊戲玩下來,健身環大冒險是最累的,而且全身都累。
當然卡路裡也是消耗得最多:
果然,流過的汗水是不會背叛你的。
鍛鍊主要還是靠自律,無論選擇那種方式,適合自己、能堅持下去,總會看到成果的。
當然,也要記得適度運動。
不然......就會變成測試員小哥這樣:
文 / 馮富貴、鐵欄杆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