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新聞官」制度助力清遠鄉村振興 土特產變「網紅尖貨」
金羊網 作者:李國輝 2019-12-30
一年多過去,清遠全市已發展鄉村新聞官309名,不少鄉村新聞官已成為名副其實的「鄉村網紅」。
清遠清新縣水西村已成為「鄉村生態旅遊」熱門地 受訪者供圖
金羊網記者 李國輝
拉禾桶、水塘抓鴨、美食評選……今年10月18日,一場盛大的慶豐收活動「做田了」在清遠佛岡黃花村舉行,吸引了近千名遠鄉近鄰及遊客,這是清遠首批鄉村新聞官之一的李庚原在當地政府支持下,發動村鄰一起打造的鄉村旅遊民俗文化活動。
2018年8月,清遠市首創鄉村新聞官制度,冀望於利用鄉村新聞官制度,落實「一村一品一故事」和新聞惠民工程,用本土語言傳達三農政策,講好本土故事。如今,一年多過去,清遠全市已發展鄉村新聞官309名,不少鄉村新聞官已成為名副其實的「鄉村網紅」。
進階故事
A 村民從「要我富」變成「我要富」
作為省人大代表、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李庚原是第一批入選的鄉村新聞官。去年獲得的「新身份」,讓他有了帶領村民致富的新思路。這一年多來,他通過圖文、短視頻以及在網絡直播平臺上直播,迅速成為佛岡縣最耀眼的「紅色網紅」之一。
「龍山的鵝,民安的雞,四九的梅子,黃花柿」——黃花村的柿子林一直赫赫有名,但因產量小、銷路窄一直產生不了大效益。李庚原通過清遠市打造的新媒體矩陣,進行線上播報,讓柿子林成了旅遊目的地,許多珠三角遊客紛紛自駕到此「賞柿」。如今,一個小小的「柿子採摘節」,一年來就創造了20多萬元的村集體收入。
他的播報,還打開了當地的鷹嘴桃銷路,通過網絡銷售出十多萬斤。繁忙時,他一天能接到來自全國各地的幾十個訂貨電話。
在李庚原看來,鄉村新聞官可以通過播報和新媒體手段,解決許多農產品的銷路問題,打通鄉村信息傳播的最後一公裡,也可以將本土的文化進行挖掘、整理和傳承,是鄉村振興的一個重要「抓手」。
李庚原說,以前說服村民做一件事情要撓破頭,如今,通過鄉村新聞官播報為村民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入,他傳遞的「從要我致富,轉變成我要致富」「要舍小利,謀大發展」的思想,大家更願意聽了。
B 村集體純收入兩年翻一番
在清遠市清新縣水西村,「初心農莊」是一道格外美麗的風景線。擔任水西自然村理事會副理事長的劉逢明4年前回到村裡,整合村裡土地並動員村民入股建設了該農莊。去年,他成為清遠市首批鄉村新聞官之一。經過統一培訓,他學會了製作短視頻,以「水西初心農莊(明哥)」為名在快手平臺上推介水西村。
一年時間過去,他的帳號已經吸引8.9萬粉絲,視頻累計點擊率超過1443萬,點讚數超20萬。他線上推廣的水西村無花果,短短幾天時間裡就賣了1萬多斤,水西村的知名度也大大提高,許多遊客慕名到訪。
劉逢明說,鄉村新聞官要真的做到傳思想、傳文明、傳文化,首先要給村裡帶來變化。他剛擔任鄉村新聞官的時候,許多村民開始還不理解,但隨著村容村貌的改變,不斷有外地遊客進來,農民收入大大增加,對他的工作的支持度也大大提高了。
去年,水西村的村集體純收入已超58萬元,比2017年翻了整整一倍,而在2015年,村集體純收入僅有5000多元。
「鄉村新聞官」劉逢明推介村裡種植的無花果 受訪者供圖
累積經驗
助力破解城鄉二元結構難題
經過一年多的建設,「鄉村新聞官+全媒體+特色農副產品+鄉村體驗+網絡直播+電商+農業龍頭企業」已成為助力清遠鄉村振興的一種新發展模式。
據統計,設立「鄉村新聞官」以來,清遠全市已開展各類特色農產品及旅遊推介活動20餘場次,不少村莊的農特產品在推介活動後迅速脫銷,清新區石潭鎮水西村旅遊人數增加了40%左右。2018年,清遠市農林牧漁業增長241億元,同比增長4.9%,比全市GDP增速高0.9個百分點。
在不遠的將來,清遠還將陸續在全市1023個行政村設立「鄉村新聞官」。
廣東省委黨校原副校長、巡視員、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陳鴻宇表示,清遠首創的鄉村新聞官模式,補上了農村信息網絡缺失的短板,可以成為全省振興鄉村工作和縣區新聞體系建設的「標配」,從而打破城鄉之間的信息壁壘,破解城鄉二元結構難題。
如何成為一名鄉村新聞官?
1 能說會道懂鄉村是基本要求
在清遠,與李庚原、劉逢明一樣的鄉村新聞官還有很多,英德市連江口鎮連樟村的黨支部書記陸飛紅也是其中之一。他們正利用網絡播報等手段,打通農產品銷售渠道,帶動鄉村旅遊,幫助農民致富。
據悉,清遠的「鄉村新聞官」有著嚴格的審核標準,根據清遠市委市政府印發的制度實施方案,鄉村新聞官候選人必須具備政治素養好、熟悉鄉村工作、有較好的語言表達能力,並實行統一的聘任制,聘期一次三年。設立鄉村新聞官,是冀望於他們用本土語言傳達好上級政策,講好本土故事。鄉村新聞官必須做好「三傳一助」,即傳思想、傳文化、傳文明,助致富。
播報是鄉村新聞官的日常要求,鄉村新聞官們可以結合自身特長,用詩歌、口號、傳唱等方式進行播報,可以結合當地語言,採用微博、微信,微視頻、微直播等傳播方式進行播報。為了提升鄉村新聞官播報的影響力,清遠市委市政府打造了覆蓋全域的發布平臺和新媒體矩陣,由區縣配合製作播報產品,播報內容可以同步轉發。
2 需持續接受培訓提高業務水平
一年來,清遠市政府已在英德、陽山、連南等地先後舉辦4次鄉村新聞官現場播報大賽,組織各地鄉村新聞官代表參加,推介特色農產品。除了劉逢明等人,在清遠已聘任的309名鄉村新聞官們中,也湧現出了各式各樣的特色播報,吸引著媒體和網絡的大量關注。早在2018年8月9日,來自清遠連南三排鎮的鄉村新聞官唐瑩敏,就以為紅衣花生辦瑤族婚禮的創意進行視頻播報,登上了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
為了提高鄉村新聞官們的「業務水平」,清遠還專門舉辦各類政務媒體編輯培訓。2019年9月19日,清遠舉辦鄉村新聞發言人播報培訓班,組織全市8個縣(市、區)黨委宣傳部分管領導和85個鄉鎮官方發布負責人參加,邀請專家專題講授播報方法和新媒體平臺編輯技巧。
根據清遠市委市政府的數據,截至目前已舉辦培訓班4期、現場播報大賽20餘場次,培訓「鄉村新聞官」350餘人次,「鄉村新聞官」新媒體編輯人員150餘人次。
3 多方面「賦能」 最高可獲貸30萬元
針對鄉村新聞官們在實踐中遇到的困難,清遠全市開展為鄉村新聞官的賦能計劃,通過農產品檢測追溯、金融支撐、提供媒體平臺支持等為鄉村新聞官賦能。
今年5月27日,清遠市委宣傳部鄉村新聞官指導服務中心與建設銀行清遠市分行籤訂戰略合作協議,正式推出「鄉村新聞官賦能貸」,為「鄉村新聞官」提供低息信用貸款,滿足其生產經營或消費的融資需求。今年9月25日,首筆「鄉村新聞官賦能貸」15萬元已成功發放到鄉村新聞官黃永忠的帳戶裡。
郵儲銀行清遠市分行也開設了專項鄉村新聞官助農貸,為鄉村新聞官提供單筆最高金額30萬元、期限可達24個月、貸款利率最低5.7%的信用貸款,截至11月初,郵儲銀行已授信16筆鄉村新聞官助農貸。
編輯:寶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