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孫吉晶
由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相關單位編寫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實施報告(2018—2019年)》近日出版,我市餘姚鹿亭鄉中村村的數字鄉村建設成功入選村級案例。據了解,《報告》的「實踐探索」篇精選了省、縣、村三級共27篇全國首批鄉村振興典型案例,我省餘姚中村村和淳安下姜村榜上有名。
近年來,中村村緊跟數位化發展的時代浪潮,以數字鄉村建設助推產業提質、社會治理、民生服務高質量發展,一躍成為「網紅村」,譜寫了「山鄉巨變」新篇章。2019年,中村村級集體收入達到251.48萬元,農民人均收入達到29810元;旅遊綜合收入達到2920萬元,接待遊客26萬人次。
網絡入戶,山村連結世界
中村位於餘姚鹿亭鄉東南部,空氣清新、氣候宜人,有「天然大氧吧」之稱。
然而,這樣一個世外桃源般的所在,多年來卻寂寂無名,一度是「交通基本靠走、通信基本靠吼」的落後面貌。
2014年以來,中村加快推進網絡進村入戶計劃,推動光纖寬帶建設進程,目前已實現100兆光纖寬帶接入服務,全村100%農戶實現有線光纖通達或無線寬帶覆蓋。
番薯粉絲、番薯澱粉,是鹿亭當地的土特產。往年每到收穫季節,看著成堆的番薯賣不出去,村民都心裡發愁。
如何藉助網絡,讓土特產走出偏僻山村,幫助農民脫貧致富?
2018年10月,鹿亭鄉在中村創新搭建村級服務社,構建為農服務的「一站式」平臺。鹿亭鄉「農合聯」中村服務社應運而生。
「剛開始村民不了解『農合聯』平臺,我們要挨家挨戶去宣傳。現在村民都主動把加工好的番薯粉絲、番薯澱粉、番薯棗子送過來。」林倩倩是「農合聯」中村服務社的聯創客,她說,「通過『農合聯』的『美麗四明山』電商平臺,農產品銷售範圍擴展到全國,價格也上漲了不少。」
借力網際網路,中村還加快發展旅遊產業,引入精品民宿,一舉打響了鄉村旅遊的地方品牌。2017年3月,中村引入原舍樹蛙部落民宿項目。這是國內第一個眾籌「網紅」民宿。次年4月,樹蛙部落建成開業。樹蛙部落品牌效應引爆全球,讓中村的好山好水廣為人知。
去年下半年,中村謀劃籌備智慧旅遊項目,利用數位化手段,建設AI人工智慧停車場管理系統、虛擬旅遊VR全景導覽系統及負氧離子、雲海指數發布系統。遊客來到中村,停車實現智能化,景點掃碼自動講解。數字鄉村建設,讓中村成為一個既現代又古樸的旅遊勝地。山區名特優產品、原生態山水不再「養在深閨人未識」。
創新應用,助力鄉村治理
鄭夏芬是中村村民,但她還有一個頭銜,那就是中村的網格長。
2016年12月,鹿亭鄉建立鄉綜合信息指揮平臺,將12個建制村按區域劃分成16個網格,每個網格配備一名網格長。每名網格長通過移動終端實時上報巡查記錄,做到第一時間發現各類信息、第一時間穩妥處理不穩定因素、第一時間回應民生訴求。
「經過不斷探索實踐,『網格長』工作取得明顯成效。這幾年,中村沒有發生一起刑事案件,社會更加和諧穩定,百姓更加安居樂業。」鹿亭鄉負責人說。
中村還通過電視屏、電腦屏、觸控螢幕、手機屏「四屏聯動」,將涉及黨務、村務、「三資」、便民服務、權力清單5大類95項事項定期或即時公開。村民坐在自家客廳,對著電視屏一筆筆查看村裡的支出情況;在村便民服務中心,村民點擊觸控螢幕,一筆筆查閱收支票據和原始照片……「四屏聯動」把村務曬得更徹底。
隨著網絡建設越來越完善,中村不斷加快鄉村基礎設施數位化轉型。中村村民想要獲得快遞、農資農技服務、汽車票火車票預訂、專家門診預約、日用百貨網購等,均可以在村裡的「農合聯」服務社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