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亭中村村數字鄉村建設入選全國首批鄉村振興典型案例

2020-12-09 寧波晚報

    

    

    

    

    記者 孫吉晶

    

    由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相關單位編寫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實施報告(2018—2019年)》近日出版,我市餘姚鹿亭鄉中村村的數字鄉村建設成功入選村級案例。據了解,《報告》的「實踐探索」篇精選了省、縣、村三級共27篇全國首批鄉村振興典型案例,我省餘姚中村村和淳安下姜村榜上有名。

    近年來,中村村緊跟數位化發展的時代浪潮,以數字鄉村建設助推產業提質、社會治理、民生服務高質量發展,一躍成為「網紅村」,譜寫了「山鄉巨變」新篇章。2019年,中村村級集體收入達到251.48萬元,農民人均收入達到29810元;旅遊綜合收入達到2920萬元,接待遊客26萬人次。

    網絡入戶,山村連結世界

    中村位於餘姚鹿亭鄉東南部,空氣清新、氣候宜人,有「天然大氧吧」之稱。

    然而,這樣一個世外桃源般的所在,多年來卻寂寂無名,一度是「交通基本靠走、通信基本靠吼」的落後面貌。

    2014年以來,中村加快推進網絡進村入戶計劃,推動光纖寬帶建設進程,目前已實現100兆光纖寬帶接入服務,全村100%農戶實現有線光纖通達或無線寬帶覆蓋。

    番薯粉絲、番薯澱粉,是鹿亭當地的土特產。往年每到收穫季節,看著成堆的番薯賣不出去,村民都心裡發愁。

    如何藉助網絡,讓土特產走出偏僻山村,幫助農民脫貧致富?

    2018年10月,鹿亭鄉在中村創新搭建村級服務社,構建為農服務的「一站式」平臺。鹿亭鄉「農合聯」中村服務社應運而生。

    「剛開始村民不了解『農合聯』平臺,我們要挨家挨戶去宣傳。現在村民都主動把加工好的番薯粉絲、番薯澱粉、番薯棗子送過來。」林倩倩是「農合聯」中村服務社的聯創客,她說,「通過『農合聯』的『美麗四明山』電商平臺,農產品銷售範圍擴展到全國,價格也上漲了不少。」

    借力網際網路,中村還加快發展旅遊產業,引入精品民宿,一舉打響了鄉村旅遊的地方品牌。2017年3月,中村引入原舍樹蛙部落民宿項目。這是國內第一個眾籌「網紅」民宿。次年4月,樹蛙部落建成開業。樹蛙部落品牌效應引爆全球,讓中村的好山好水廣為人知。

    去年下半年,中村謀劃籌備智慧旅遊項目,利用數位化手段,建設AI人工智慧停車場管理系統、虛擬旅遊VR全景導覽系統及負氧離子、雲海指數發布系統。遊客來到中村,停車實現智能化,景點掃碼自動講解。數字鄉村建設,讓中村成為一個既現代又古樸的旅遊勝地。山區名特優產品、原生態山水不再「養在深閨人未識」。

    創新應用,助力鄉村治理

    鄭夏芬是中村村民,但她還有一個頭銜,那就是中村的網格長。

    2016年12月,鹿亭鄉建立鄉綜合信息指揮平臺,將12個建制村按區域劃分成16個網格,每個網格配備一名網格長。每名網格長通過移動終端實時上報巡查記錄,做到第一時間發現各類信息、第一時間穩妥處理不穩定因素、第一時間回應民生訴求。

    「經過不斷探索實踐,『網格長』工作取得明顯成效。這幾年,中村沒有發生一起刑事案件,社會更加和諧穩定,百姓更加安居樂業。」鹿亭鄉負責人說。

    中村還通過電視屏、電腦屏、觸控螢幕、手機屏「四屏聯動」,將涉及黨務、村務、「三資」、便民服務、權力清單5大類95項事項定期或即時公開。村民坐在自家客廳,對著電視屏一筆筆查看村裡的支出情況;在村便民服務中心,村民點擊觸控螢幕,一筆筆查閱收支票據和原始照片……「四屏聯動」把村務曬得更徹底。

    隨著網絡建設越來越完善,中村不斷加快鄉村基礎設施數位化轉型。中村村民想要獲得快遞、農資農技服務、汽車票火車票預訂、專家門診預約、日用百貨網購等,均可以在村裡的「農合聯」服務社辦理。

    

相關焦點

  • 全國首批鄉村振興典型案例發布 餘姚鹿亭中村入選
    中國寧波網記者 孫吉晶由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規劃實施協調推進機制27個成員單位編寫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實施報告(2018—2019年)》近日出版發布,我市餘姚鹿亭鄉中村村案例榜上有名。據了解,全國首批鄉村振興典型案例是從全國各地選送的案例中精選出來的,最終遴選了1個省級、14個縣級、12個村級作為全國首批推薦的鄉村振興典型案例。中村村和下姜村,成為我省入選的兩個典型範例。中村位於餘姚市鹿亭鄉東南部,這個資源稟賦並不突出的小山村,曾是「交通基本靠走、通訊基本靠吼」的落後村。
  • 那大鎮洛基小學入選全國首批鄉村溫馨校園建設典型案例
    儋州市融媒體中心消息    近日,教育部辦公廳公布了第一批鄉村溫馨校園建設典型案例學校名單,海南3所學校入選。其中,我市那大鎮洛基小學入選全國首批鄉村溫馨校園建設典型案例。
  • 河間市破除婚喪陋習入選全國鄉村治理典型案例
    日前,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在2019年推介首批20個鄉村治理典型案例的基礎上,面向全國徵集遴選了第二批34個典型案例,其中河間市「破除婚喪陋習 建設文明鄉風」典型案例入選。這一案例聚焦於紅白喜事大操大辦的痛點、堵點,著力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建設,實現鄉村有效治理,形成了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做法。這也是全市首個入選案例。
  • 西吉馬建鄉學校小學部入選全國首批鄉村溫馨校園建設典型案例學校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首批100所鄉村溫馨校園建設典型案例學校,寧夏西吉縣馬建鄉九年一貫制學校小學部入選。近年來,馬建鄉九年一貫制學校把鄉村學校校園校舍等「硬環境」與精神文化等「軟環境」結合起來,建設小而美、小而優的鄉村小規模學校和環境優美、安全舒適的鄉鎮寄宿制學校。該校小學部是一所寄宿制鄉鎮學校,目前有7個教學班,在校學生235人,達到了6人間住宿標準,學校通過明廚亮灶工程,學生能在舒適、乾淨明亮的環境中就餐。
  • 羅江定向議事代表會議制度入選第二批全國鄉村治理典型案例
    12月2日,農業農村部發布第二批34個全國鄉村治理典型案例,羅江區「探索推行定向議事提升村民自治能力」入選「發揮農民主體作用,創新村民協商議事形式」典型案例。這也是本次全省入選的兩個案例之一。羅江區在鄉村治理中注重培育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進步意識,通過探索推進黨組織領導下的定向議事代表會議制度,著重解決鄉村議事中「誰代表我、我代表誰」「議什麼、怎麼議」等問題,實現了基層黨組織領導下的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該區按照每10—15戶的標準推選1名常設定向議事代表,根據擬商議事項的需要產生臨時定向議事代表。
  • 海南3所學校入選全國首批鄉村溫馨校園建設典型案例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2月17日消息(記者 黃婷 實習生 王春迎)記者從海南省教育廳獲悉,根據《教育部辦公廳關於推進鄉村溫馨校園建設工作的通知》要求,近日,經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遴選推薦,教育部確定了第一批100所鄉村溫馨校園典型案例學校,海南儋州那大鎮洛基小學、東方市江邊中心學校、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陵水黎安實驗小學3所學校入選其中。
  • 「鄉村建設研究與實踐展覽館」在成都開展!這裡「藏著」鄉村振興的...
    12月4日,由中國建設科技集團主辦的「鄉村建設研究與實踐展覽館」在成都市郫都區戰旗村正式開館,這裡匯集了來自安徽、青海、江蘇、福建、甘肅等全國各地的鄉村振興經典案例,為四川戰旗鄉村振興培訓學院再添鮮活案例。
  • 武陵源協合鄉龍尾巴居委會入選湖南省首批鄉村旅遊重點村名錄
    張家界新聞網2月21日訊(通訊員 屈澤清 李敏)近日,湖南省文化和旅遊廳、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首批湖南省鄉村旅遊重點村名錄。武陵源區協合鄉龍尾巴居委會名列榜單,其中張家界市還有永定區尹家溪鎮馬兒山村一道入選。
  • 蘇錦山: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
    、賦能新鄉村」為主題,舉辦「鄉村中國論壇之豐收浦東」論壇。  上海浦東新區農業農村委主任蘇錦山在致辭中表示,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浦東按照全市「三園工程」的總體部署,全面推進各項工作,「美麗庭院」建設促進了鄉村環境和鄉村面貌顯著提升,「家門口服務」 提升了鄉村軟環境,鄉村發展的良好底色底板已基本形成。新區鄉村建設也著力從「美麗庭院」向「美麗田園」拓展,積極探索鄉村產業發展的模式和路徑,有力激發鄉村發展活力,夯實鄉村振興內生驅動。
  • 粵鄉村悅美麗 粵振興悅三水
    南部片區的西南街道與白坭鎮以千年古村江根村、沙圍片區為主體,串聯打造三江匯流水生態、飲料之都水產業、基層善治水文化,構建起西江十裡畫廊,成為新的網紅打卡地,併入選廣東省第二屆十大美麗鄉村精品路線。 「三水以建設美麗宜居村和鄉村振興示範村為抓手,推進美麗家園、美麗田園、美麗河湖、美麗園區、美麗廊道『五美』並建,全域建設『美麗三水』提升鄉村品質顏值。」
  • 兵團3所學校入選第一批鄉村溫馨校園典型案例學校名單
    兵團日報烏魯木齊12月21日訊(記者 馬燕) 近日,教育部公布第一批100所鄉村溫馨校園典型案例學校名單,七師一三○團共青城完全中學、八師一四三團小學、十三師紅星一場學校等3所兵團學校入選。據了解,鄉村溫馨校園建設工作是國家推進義務教育城鄉一體化發展和優質均衡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旨在把鄉村學校校園校舍等「硬環境」與精神文化等「軟環境」結合起來,全面提高鄉村教育質量。
  • 從化:建設特色小鎮成實施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
    其中,廣州從化生態設計小鎮、西和萬花風情小鎮、西塘童話小鎮、南平靜修小鎮均入選其中。據悉,從化作為廣州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戰場、主陣地,正在朝著建成省乃至全國鄉村振興示範區的目標而努力。特色小鎮建設作為從化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面對特色小鎮建設這條發展新路徑,從2015年底提出特色小鎮發展戰略至今,從化在全區謀劃布局20個特色小鎮,在特色發展之路上穩步前進,有效激活了鄉村振興新動能。
  • 肇慶農商銀行:解開信用鄉村建設的數字密碼
    在廣東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以下簡稱「省聯社」)的正確領導下,在肇慶市委、市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肇慶農商銀行堅持黨建引領,持續推動「數字信用鄉村建設」工作,探索金融創新助力鄉村振興的新模式。正在梁伯為此一籌莫展之際,下起了一場「及時雨」——肇慶市開展了「數字信用鄉村建設」工作,肇慶農商銀行工作人員上門宣講政策,同時,經過信息採集、信用評分、評審等流程,梁伯順利地被評為沙四村首批信用戶,符合「一村一品貸」準入條件。梁伯在提供了必要的資料和養殖數據後,很快便獲得了肇慶農商銀行發放的可循環周轉使用的信用貸款20萬元,及時化解了資金周轉的燃眉之急。
  • 鄉村振興2020田園報告:牽著你的手,我們一起富
    在浙江省淳安縣大山裡,有一個共同發展的聯合體,叫大下姜鄉村振興聯合體。就是以下姜村為龍頭,輻射周邊幾十個行政村,先富帶後富,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下姜村是個什麼樣的村莊?為什麼要以他為龍頭呢?這是一個什麼樣的聯合體?怎麼抱團發展?
  • 《梅州日報》一典型報導成為全國範例!興寧陂蓬村案例入選全國網絡...
    《梅州日報》一典型報導成為全國範例!興寧陂蓬村案例入選全國網絡扶貧典型案例梅州日報  作者:王玉婷  2020-10-16 由中央網信辦信息化發展局指導、中國網絡社會組織聯合會主辦的2020網絡扶貧案例徵集活動日前公示評審結果,廣東有
  • 貴州旅遊扶貧典型案例①|開陽縣龍廣村:打破城鄉壁壘 助力鄉村振興
    | 編 者 按 |「十三五」期間,貴州省文化和旅遊廳全面落實鄉村旅遊助推大扶貧重大戰略任務,把鄉村旅遊作為決戰脫貧攻堅和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以及推動旅遊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圍繞「融合、創新、突破」三個關鍵詞,依託鄉村自然風光、民族村寨、古村古鎮和「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有力推動了鄉村旅遊發展
  • 留住鄉愁振興鄉村
    三年磨一劍兩村入選首批省級傳統村落名單今年4月上旬,省住建廳、省文旅廳等五部門聯合下發通知,認定公布了第一批107個江蘇省傳統村落名單。此舉意在保護傳統村落留住美麗鄉愁、讓鄉村重煥生機。幸運的是,我市連雲區的黃窩村和大竹園村2個村成功入選。
  • 四川崇州:竹藝村讓非遺在鄉村振興中綻放
    2018年10月,中央美術學院駐四川成都傳統工藝工作站落戶崇州道明竹藝村,建立了全國第十三個傳統工藝工作站,也是四川省首個傳統工藝工作站。崇州市以鄉村振興、社區治理工作為契機,推動道明竹編創新發展與川西林盤規劃整治有機融合,以「非遺+公共文化服務+鄉村旅遊」的創新形式,推動全市傳統文化與公共文化、傳統文化和旅遊發展融合。傳統工藝工作站聚合平臺的建立,有力推動了道明竹編傳統工藝的整體性提升,促進道明竹編傳統工藝振興,助力了鄉村文化、產業、人才振興。
  • 陳民利:鄉村振興的實踐探索與經驗分享
    以下內容節選自直播實錄:本文內容主要分為兩部分:1、關於「鄉村振興」戰略的三個問題2、安徽三瓜公社的案例項目實踐與分享關於「鄉村振興」戰略的三個問題經過5年時間的建設,2017年南瓜電商村改造完成,當時入選了安徽十大電商企業和首批特色小鎮;2018年以三瓜公社為核心區,半湯整個溫泉度假區獲批了安徽省首個國家級旅遊度假區;2019年三瓜公社所在的湯山村獲得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2020年,我們也獲得了發改委全國特色小鎮的典型示範項目。
  • 佛山三水:探路全域鄉村振興的「三水經驗」
    三年來,三水立足於黨建引領制度、人才、組織、惠民、善治「五大振興路徑」,抓好抓實頂層設計、路徑選擇、機制創新三大主線,全力以赴打造「全省全域鄉村振興的示範樣本」,開出振興之花: ——農村美起來。2019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實績考核在全市並列第一;榮獲「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榮譽稱號。 ——產業旺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