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3所學校入選全國首批鄉村溫馨校園建設典型案例

2020-12-19 中國新聞網海南站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2月17日消息(記者 黃婷 實習生 王春迎)記者從海南省教育廳獲悉,根據《教育部辦公廳關於推進鄉村溫馨校園建設工作的通知》要求,近日,經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遴選推薦,教育部確定了第一批100所鄉村溫馨校園典型案例學校,海南儋州那大鎮洛基小學、東方市江邊中心學校、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陵水黎安實驗小學3所學校入選其中。

  儋州市那大鎮洛基小學:植根鄉土 培基固本

  儋州市那大鎮洛基小學秉承「讓誠信浸潤每一顆心靈」辦學理念,加強校園綠化、美化建設。利用校園內文化牆,展示東坡詩詞、「鷺鷥天堂」「白馬湧泉」等儋州歷史八景,讓東坡文化、鄉土文化和師生才藝在校園裡交相輝映。

儋州市那大鎮洛基小學開設的田園課堂。圖片來自省教育廳

  學校以學生為本,開設了田園課程,培養學生勞動能力。師生親手翻土、刨地,開闢了一塊田園實踐基地,命名為「誠勤園」。學生設計內部苗圃圖形,並從家裡帶來各式種子,種植葫蘆瓜、木瓜、紅秋葵等二十多種植物。教師以勞動基地為載體,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創新精神,從而活躍學校教學氛圍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田園課程」。

  同時,開設興趣班,培育學生興趣愛好。學校開設葫蘆笛表演班、體操表演班、美術興趣班和國學班等校本特色興趣班,讓音樂浸潤學生之心、讓體操浸潤學生之體、讓美術浸潤學生之思、讓國學浸潤學生之德,幫助學生全面發展。

儋州市那大鎮洛基小學開設特色興區班。圖片來自省教育廳

  該校還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感悟美食文化。為了讓孩子繼承本土美食文化,在味蕾上記住鄉愁,學校編寫了校本教材《記住鄉愁——儋州洛基粽子》。學校開闢了洛基粽教學區、作坊區、品嘗區,手把手教學生學會製作工序,整個綜合實踐活動不僅鍛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更培養了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東方市江邊中心學校:借力校車改革 打造溫馨校園

  東方市江邊中心學校創建於20世紀50年代初,位於東方市偏遠、窮困的黎苗族聚集地——江邊鄉。

東方市江邊中心學校。

  為破解「鄉村弱、城區擠」的教育發展不均衡問題,有效解決教學點偏遠分散,難以吸引優秀師資,「空心化」不斷加劇的現狀,東方市在江邊鄉開啟校車接送服務。2014年9月市政府開始啟動江邊鄉校車改革,投入257萬元為學校配置專用校車8輛,投入70萬元建了11個候車亭,集中鄉鎮(片區)小學生到中心學校就讀,服務14個自然村,每天早晚接送。

  推行校車服務以來,學生上下學交通事故發生率降低為零,學生「上學遠,不安全」問題得到根本解決。同時,學校通過優化師資力量,狠抓教學質量,開齊開足課程,有效地帶動了學生回流,原來轉到城區學校上學的學生都已回到中心學校就讀,且回流學生數量連續6年不斷增長。

東方市江邊中心學校校車接送學生。圖片來自省教育廳

  此外,學校把民族教育與素質教育緊密結合,開設黎話傳承、黎歌黎舞教學等課程,並聘請黎族織錦技藝專家開設黎族織錦技藝課程,創建黎族織錦室,讓黎苗族文化走進學校課堂。

  中央民大附中陵水黎安實驗小學:「共美」引航 「浸潤」育人

  進入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陵水黎安實驗小學大門,映入眼帘的是「和字碑」雕塑,「一園兩區」環繞在「和字碑」周圍。開放閱讀區由56個雕刻民族文化圖騰石墩環抱,學生坐在石墩上品讀著喜歡的書籍,周圍魚池中湧泉涓涓細流,書香荷香沁人心脾;園中兩側的書院特色教室有「國學講堂」「池畔丹青」「翰墨荷香」「匠心工坊」「心舞童年」「德音黎聲」「雅樂黎韻」文化氛圍濃厚,到處瀰漫著求知的氣息……校園文化以「共美」為主題,由內涵向外延輻射。

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陵水黎安實驗小學校園一角。圖片來自省教育廳

  近年來,在各級政府的支持下,該校率先實現陵水教育「四個第一」,即第一所由名校託管的小學、第一所啟用校車免費接送的學校、第一所中午用餐免費的學校、第一所由公開招投標競爭中標有資質的餐飲公司配餐的學校。

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陵水黎安實驗小學書法課。

  為做好課程規劃,學校從課程結構上分基礎、拓展和研究三個板塊,把國家、地方課程與校本課程結合,設置必修課和選修課,滿足學生深度學習與自主選擇性學習需求。學校開設「成童書院」課程,包括禮樂教育、國情教育、民族藝術、語言文學、家庭生活五大門類,將優秀文化傳承與學科素養融合,開發校本教材《禮樂教育》;開設「未來學院」課程,包括創意搭建、3D、機械動力、編程機器人等課程。

相關焦點

  • 那大鎮洛基小學入選全國首批鄉村溫馨校園建設典型案例
    儋州市融媒體中心消息    近日,教育部辦公廳公布了第一批鄉村溫馨校園建設典型案例學校名單,海南3所學校入選。其中,我市那大鎮洛基小學入選全國首批鄉村溫馨校園建設典型案例。
  • 西吉馬建鄉學校小學部入選全國首批鄉村溫馨校園建設典型案例學校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首批100所鄉村溫馨校園建設典型案例學校,寧夏西吉縣馬建鄉九年一貫制學校小學部入選。近年來,馬建鄉九年一貫制學校把鄉村學校校園校舍等「硬環境」與精神文化等「軟環境」結合起來,建設小而美、小而優的鄉村小規模學校和環境優美、安全舒適的鄉鎮寄宿制學校。該校小學部是一所寄宿制鄉鎮學校,目前有7個教學班,在校學生235人,達到了6人間住宿標準,學校通過明廚亮灶工程,學生能在舒適、乾淨明亮的環境中就餐。
  • 兵團3所學校入選第一批鄉村溫馨校園典型案例學校名單
    兵團日報烏魯木齊12月21日訊(記者 馬燕) 近日,教育部公布第一批100所鄉村溫馨校園典型案例學校名單,七師一三○團共青城完全中學、八師一四三團小學、十三師紅星一場學校等3所兵團學校入選。據了解,鄉村溫馨校園建設工作是國家推進義務教育城鄉一體化發展和優質均衡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旨在把鄉村學校校園校舍等「硬環境」與精神文化等「軟環境」結合起來,全面提高鄉村教育質量。
  • 青陽縣木鎮學校入選全國第一批鄉村溫馨校園
    日前,教育部公布全國第一批100所鄉村溫馨校園建設典型案例名單,全省僅三所學校入選,我市青陽縣木鎮學校在列。青陽縣木鎮學校是一所九年一貫公辦寄宿制學校,該校積極圍繞「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美麗校園」中心,堅持「從我做起,共同行動」思路,培養學生講綠色環保、倡生態文明、創美好校園的良好風尚。詳細摸底排查轄區內留守兒童和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低保家庭學生,建立資料庫,分類施策,確保農村留守兒童「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
  • ——鹿亭中村村數字鄉村建設入選全國首批鄉村振興典型案例
    記者 孫吉晶        由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相關單位編寫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實施報告(2018—2019年)》近日出版,我市餘姚鹿亭鄉中村村的數字鄉村建設成功入選村級案例。
  • 全國首批鄉村振興典型案例發布 餘姚鹿亭中村入選
    中國寧波網記者 孫吉晶由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規劃實施協調推進機制27個成員單位編寫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實施報告(2018—2019年)》近日出版發布,我市餘姚鹿亭鄉中村村案例榜上有名。據了解,全國首批鄉村振興典型案例是從全國各地選送的案例中精選出來的,最終遴選了1個省級、14個縣級、12個村級作為全國首批推薦的鄉村振興典型案例。中村村和下姜村,成為我省入選的兩個典型範例。中村位於餘姚市鹿亭鄉東南部,這個資源稟賦並不突出的小山村,曾是「交通基本靠走、通訊基本靠吼」的落後村。
  • 河間市破除婚喪陋習入選全國鄉村治理典型案例
    日前,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在2019年推介首批20個鄉村治理典型案例的基礎上,面向全國徵集遴選了第二批34個典型案例,其中河間市「破除婚喪陋習 建設文明鄉風」典型案例入選。這一案例聚焦於紅白喜事大操大辦的痛點、堵點,著力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建設,實現鄉村有效治理,形成了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做法。這也是全市首個入選案例。
  • 童心德育引領全面發展 玉溪一小入選全國首批德育典型案例
    童心德育引領全面發展 玉溪一小入選全國首批德育典型案例 2020-12-18 18: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株洲市十八中《以美促德》入選全國首批典型德育案例名單
    校園書畫藝術節。紅網時刻株洲12月2日訊(通訊員 湯麗峰)近日,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公布了首批「一校一案」落實《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典型案例名單,全國共評選出典型案例260個,株洲市十八中《以美促德》德育案例成功入選,為湖南省唯一一個上榜的高中學校。
  • 羅江定向議事代表會議制度入選第二批全國鄉村治理典型案例
    12月2日,農業農村部發布第二批34個全國鄉村治理典型案例,羅江區「探索推行定向議事提升村民自治能力」入選「發揮農民主體作用,創新村民協商議事形式」典型案例。這也是本次全省入選的兩個案例之一。羅江區在鄉村治理中注重培育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進步意識,通過探索推進黨組織領導下的定向議事代表會議制度,著重解決鄉村議事中「誰代表我、我代表誰」「議什麼、怎麼議」等問題,實現了基層黨組織領導下的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該區按照每10—15戶的標準推選1名常設定向議事代表,根據擬商議事項的需要產生臨時定向議事代表。
  • 南通15所學校入選全國青少年校園籃球排球特色學校
    近日,江蘇省教育廳公示2020年全國青少年校園籃球排球特色學校名單,南通15所學校入選。
  • 臨汾三中「一心四環」育人模式入選教育部首批典型案例
    臨汾三中「一心四環」育人模式入選教育部首批典型案例 2021-01-14 1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同濟大學榮獲「全國文明校園」稱號
    進入新時代,學校堅持與祖國同行、以科教濟世,砥礪奮進,各項事業發展和文明校園建設都取得了長足進步。學校連續20年獲評上海市「文明單位」「文明校園」,2011年起成為全國「文明單位」,2018年入選創建全國文明校園先進學校。近年來,學校對照「六個好」的標準,以黨建作統領,樹文明新風,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在紮根中國大地、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徵程中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 魯迅中學入選全國首批典型...
    近日,教育部公布全國首批「一校一案」落實《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典型案例名單,上海市共10個案例獲評,其中魯迅中學案例《愛誠進韌首在立人》成功入選。魯迅中學堅持育人為本,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學校圍繞「首在立人」這一辦學理念,堅決貫徹落實《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堅持將「愛、誠、進、韌」立人核心標準貫穿於「六育人」中,積極打造學校育人特色品牌,實施深化「三全導師制」工作,開設「立人」為本·助力家長成長課程,促進學生核心素養提升和全面發展。
  • 《梅州日報》一典型報導成為全國範例!興寧陂蓬村案例入選全國網絡...
    《梅州日報》一典型報導成為全國範例!興寧陂蓬村案例入選全國網絡扶貧典型案例梅州日報  作者:王玉婷  2020-10-16 由中央網信辦信息化發展局指導、中國網絡社會組織聯合會主辦的2020網絡扶貧案例徵集活動日前公示評審結果,廣東有
  • 教育部公布首批落實德育工作指南典型案例 我市安師大附中入選
    記者獲悉,近日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公布首批「一校一案」落實《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典型案例名單,安徽省共9所學校的案例入選,我市安徽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的案例《塑造學生積極心態 奠基學生幸福人生——安徽師範大學附屬中學陽光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探索》榜上有名。
  • 湖南唯一 株洲攸縣「門前三小」入選第二批全國農村公共服務典型案例
    人民網長沙12月16日電 12月15日,全國第二批農村公共服務典型案例在北京發布。攸縣「門前三小」搭建農村文化大舞臺工作經驗從全國122個案例中脫穎而出,成為23個入選案例之一。在發布會上,攸縣縣委書記康月林作為全國5個代表之一作交流發言,這也是湖南省唯一入選的案例。
  • 湖北三峽職業技術學院診改案例入選全國優秀案例
    12月30日,全國「職業院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位度建設典型案例」評選結果正式發布,由三峽職院質量管理處撰寫的《立足「1323」精準發力,推進質保體系建設》成功入選。據悉,「職業院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位度建設典型案例」由教育部全國職業院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專家委員會組織評選,徵集了全國 28 個省份的 475 份案例,本著「鼓勵探索、擇優推薦」的原則,經過專家網評和會評,共推薦出 124 個優秀案例,其中省市 16個,高職院校 83 個,中職學校 25 個。
  • 海南3所高校7門課程正式被認定為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 附教育...
    根據《教育部關於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教高〔2019〕8號)精神和有關通知要求,經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有關部門(單位)教育司(局)、部屬高等學校申報推薦,並經專家評議與公示,教育部認定5118門課程為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海南大學、海南師範大學、海口經濟學院3所高校7門課程入選。
  • 籃球排球冰雪體育……廣州17所學校入選全國體育特色學校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蔣雋實習生 高焓近日,教育部公布「2020年全國青少年校園籃球、排球、冰雪體育傳統特色學校等名單」,廣州共有17所學校上榜,其中青少年校園籃球體育傳統特色學校5所,青少年校園排球體育傳統特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