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克羅爾蘭德修道院在斯伯丁擁有一所附屬教堂,恰巧位於伊夫·泰伊布瓦宅邸附近。 這位安茹人費盡心思地折磨教士們:教堂的牛馬被傷害致殘;羊群和家禽被宰殺;教士們更是遭到暴打,身上布滿棍棒和刀劍留下的傷口。教士們增加供奉的力度,向伊夫· 泰伊布瓦苦苦哀求,甚至用禮物收買他的僕人。
一位當代的史學家如此解讀:「他們的這些努力根本無濟於事,『暴君』及其家人的惡行有增無減。教士們意識到自己的努力只是徒勞,於是帶上聖器、床鋪和書籍離開斯伯丁,教堂命運會怎樣,只能看萬能的上帝了。他們撣去腳底的塵土,回到了克羅爾蘭德。」教士們的離開讓伊夫·泰伊布瓦很開心,他遣人前往自己的家鄉安茹,告知情況並讓人來教堂,他表示教堂裡家具齊備,足夠一位主教和五位神職人員共同居住,教堂名下還有土地和租佃。安茹的教士們來到斯伯丁,霸佔克羅爾蘭德的附屬教堂。教區的總主教此時還是一位英格蘭人,他鬥膽去國王議會狀告伊夫·泰伊布瓦。
然而這位安茹人的所有惡行,包括壓榨、搶劫和屠殺,通通都被赦免,甚至還得到了讚許。過去的人這樣 說:「這些諾曼人互相包庇,他們形成了統一聯盟,他們之間的關係就像龍身上的鱗片, 緊密相連、毫無間隙。」 此時,有一位名叫赫裡沃德的英格蘭人居住在佛拉芒。一些英格蘭難民在戰爭中失去 一切,移民至此,他們告訴赫裡沃德,他的父親已經去世,他父親的遺產被諾曼人侵佔, 他的老母親受到諾曼第人的侮辱,如今苦不堪言。聽到這樣的消息,赫裡沃德即刻啟 程前往英格蘭,悄無聲息地回到故鄉,並且很快找到了倖存的親戚和朋友。
一行人決定以赫裡沃德為首,組成武裝部隊,襲擊諾曼人,並且奪回遺產。赫裡沃德將諾曼人趕出自己的宅邸後,繼續作戰,襲擊附近堡壘的指揮者和周圍城市的敵軍首領。他驍勇善戰, 聲名遠播,被奴役的英格蘭人民紛紛期待他解放英格蘭。人們就他的英勇事跡撰寫詩歌, 傳唱於大街小巷,甚至傳到諾曼人的耳中,不過詩歌是用英語寫成的,並未引起他們的警 惕。雖然這些詩歌未能流傳至今,但是當時赫裡沃德的威望可見一斑。赫裡沃德從諾曼人手裡搶回的遺產在布魯恩,位於林肯郡的南部,靠近克羅爾蘭德修道院和彼得伯勒修道院,離伊利島和索恩艾島很近,而這片沼澤之地的起義者與赫裡沃德領導的隊伍立刻組成統一戰線聯盟。
起義者們聽聞赫裡沃德的英勇事跡,邀請他前往避難所擔任首領;赫裡沃德同意他們的請求,帶著自己的弟兄們欣然前往。據記載,當時起義軍中有幾位民兵自衛隊的成員,而赫裡沃德在擔任起義軍首領前,也打算舉行儀式加入自衛隊,因為這支隊伍是受先前英格蘭法律認可的合法組織,如此,他便順 理成章地成了一名合法的戰士。在士兵中建立高級指揮層,所有人參軍前都必須舉行隆重儀式,這些習俗是由日耳曼人帶到西歐並且傳播開來的。這一習俗盛行於當時的高盧,按照羅馬語,自衛隊的成員被 稱為「騎士」或「騎兵」,因為在高盧,騎兵是陸地的主要兵力。
在英格蘭,情況則全然不 同,英格蘭士兵對馬術並不十分精通,大家對戰士的定義基本上就是「年輕」和「體強」,撒 克遜語為「knit」,意為「年輕人」,而法國人、諾曼人、南部的高盧人甚至德國人則全部稱 之為「騎士」。縱使稱呼不同,在英格蘭,一名戰士加入民兵自衛隊,所舉行的儀式則和其他國家完全一致。申請加入的人在某一個晚上進行懺悔,然後在教堂守夜,次日早晨,彌撒時分,他將自己的佩劍放在祭壇之上,主持祭禮的人將佩劍還給他,他雙手接過,隨後再領受聖體。這些儀式完成之後,合法的戰士就此誕生,從此擁有為軍隊效勞甚至指揮軍隊的權利。因此,在法國以及除了諾曼第之外的高盧地區,人們都是通過這樣的 宗教儀式成為「騎士」的。
在諾曼第,因為受到丹麥習俗的影響,人們不在教堂而是在軍隊中授予軍職。當諾曼第的騎士們得知赫裡沃德前往彼得伯勒修道院,並從一位英格蘭主教手裡接受騎士肩帶時,他們多加譏諷,嘲笑他並非真正的騎士,在他們看來,在教堂接受佩劍的人往往是沒有戰績功勳的平庸之輩。如今,赫裡沃德區區一位英格蘭人,卻獲得「騎士」的頭銜,諾曼人作為高高在上的徵服者,心裡十分介懷。後來,隨著時間的流 逝,諾曼人也慢慢接受了通過宗教授予軍職的形式。此時,彼得伯勒修道院的院長是布蘭德,他當初由各位修道士推選為院長,並親自請 求埃德加認可他主教的身份。
布蘭德個性剛硬,從未想過歸順威廉。他為起義軍的首領赫裡沃德舉行儀式,授予其「騎士」的尊貴身份,這樣的舉動一方面是愛國情懷的表達,一方面是對外國政權的藐視。但是,他卻因此而難逃一死,不過,在諾曼第士兵以國王的名義前來緝拿他時,他已經去世了。上文所提及的那位殘暴的主教託羅德此時被派往彼得伯勒修道院,成為新任院長。託羅德帶領160名武裝人員,先在離彼得伯勒幾裡格的斯坦福德 停下,然後派先鋒去打探英格蘭起義者的具體位置,以及確認他們奪取修道院時可能遇到的障礙。
避難所的起義者們,得到諾曼人前來的消息,率先來到修道院,發現修道士們並不打算抵抗託羅德及其率領的武裝人員。起義者們取走修道院所有的值錢物品,包括十字架、聖器、布匹等,通過水路帶迴避難所,他們以此來要挾修道士們奮起反抗。然而,此方法最終未能奏效,託羅德順利接管修道院。 託羅德成為彼得伯勒修道院院長,他將教堂的領地分給士兵們作為薪酬。上面提及的安茹人伊夫·泰伊布瓦如今是斯伯丁的子爵,他向新來的鄰居託羅德提議組成統一戰線聯盟,對抗赫裡沃德所以及避難所的其他英格蘭起義者們。託羅德欣然應允,然而,在對抗武裝部隊方面,他的勇氣顯得不足,於是他讓伊夫·泰伊布瓦作為前鋒,獨自前往柳 樹林一探究竟。
這片樹林對於避難所的起義軍來說,是天然的堡壘,對於伊夫·泰伊布瓦 以及他所帶領的幾位出身高貴的諾曼人而言,則是很大的阻礙。他們從樹林的一端進 入,赫裡沃德則從另一端出去,突襲諾曼人,將他們全部帶回沼澤地關押起來,直到拿到 三千銀馬克的贖金,才將他們釋放。1069年的冬天,丹麥艦隊抵達亨伯河灣,丹麥國王斯文的兄弟奧斯比恩被威廉收買, 於第二年春天離開英格蘭,約克郡因此落入諾曼人手中,威廉大勝。斯文震怒,將其兄弟奧斯比恩驅逐出境,自己指揮艦隊重返英格蘭。他們經由亨伯河而入,附近居民此時仍在頑強抵抗諾曼人,聽聞外國艦隊的到來,立即前往迎接,並與他們結成聯盟。
但是,如今英格蘭受到戰爭的摧殘,早已破敗不已,要想組織有效的抵抗運動,談何容易。於是,丹麥國王返回丹麥,但是他的戰士們繼續南下,到達波士頓灣,經由烏斯河口以及 格倫河口,抵達伊利島。起義者們熱情歡迎他們,視他們為「解放者」和「真摯的朋 友」。 國王威廉聽聞丹麥艦隊的消息後,急忙向丹麥國王贈送禮物。此前,斯文因為自己的兄弟背叛英格蘭人而將其流放,可如今他自己也被國王威廉說動,背棄了英格蘭人。此段歷史頗為黑暗,我們也難以一探究竟。停在伊利島的丹麥軍人收到撤退的命令,卻並不滿足於空手而歸,他們搶劫了起義者們值錢的物品,其中包括十字架、聖器以及彼得伯 勒修道院的其他物品。
於是,1069年的歷史再次重演,國王威廉集結軍力,打擊失去同盟的起義軍。避難所的地理位置甚是特殊,周圍的水域和沼澤地形成天然屏障,諾曼人便在沼澤地上興建堤壩和橋梁。起義者中,赫裡沃德和曾經保護埃德加逃亡的西沃德·伯爾尼英勇地破壞了他們的工程。威廉則從西部開始修建堤壩,長約3000步,但是工人們一直非常擔憂會遭到起義軍的攻擊。 赫裡沃德擅長突襲,他所使用的軍事策略讓人難以捉摸,諾曼人向來迷信,他們認為赫裡沃德的多次勝利得益於魔鬼相助。
他們認為憑藉武器根本難以對抗赫裡沃德,於是準備利用魔法來打擊他。此時,伊夫·泰伊布瓦負責監管工程,他請來一位女巫師,由她施展魔法打亂英格蘭人的作戰計劃。女巫師被安置在堤壩起點的一座木製塔樓上,當諾曼第士兵以及工程兵自信滿滿地繼續修築時,赫裡沃德突然出現在另外一端,他點了一把火,由於整片沼澤地裡長滿了柳樹,火勢迅速蔓延,女巫師以及大部分諾曼第士兵都被活活燒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