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在辦理房貸、車貸、信用卡等需要提交銀行流水,銀行等金融機構藉助銀行流水來估算申請人的收支狀況及穩定性。因此,在市場上常見代做銀行流水的公司,其實就是假流水。比如一個人想買車,但是他的流水達不到貸款標準,就可能會滋生做個假流水矇混過關的想法。
近日證監會對擬上市的84家公司進行現場審查,有一家叫江西綠巨人生態環境股份有限公司,銀行流水竟然是PS的。這家公司對2016-2018年的銀行流水做了大幅修改,以凸顯自己的盈利能力和良好業績,達到上市要求。
根據工商資料顯示,這家公司經營業務範圍為從事生態修復和園林綠化工程的設計、施工、養護及其園林苗木的生產銷售,是一家生態環境工程建設服務商。此前擬赴深交所中小板上市,萬聯證券是本次IPO的保薦機構,天健會計師事務所擔任審計機構。
普通人PS銀行流水,只是為了買個車、買個房、弄個籤證等,而這家公司是為了IPO,這波操作是不是直接顛覆了你的三觀。為什麼會為了上市就鋌而走險呢?因為在他們看來公司上市後就不會缺錢了,上市就是他們的最終目的,而忽略了把公司經營好比什麼都強。
當然,這家公司最後遭到了相應的處罰。證監會認定,江西綠巨人的行為違反了《首發管理辦法》。決定對綠巨人採取36個月內不受理股票發行申請的監管措施,也就是說未來三年無法在A股申請IPO了,同時萬聯證券也先後被江蘇證監局和股轉系統給予警告。
偽造財務數據,我們無法得知他們的初衷是什麼。也許是為了融資便利,加快公司的發展。也許就是為了圈錢,套現離場。但最終受害的肯定是股票投資者,他們無法得知公司的真實經營狀況。擺在檯面上的是靚麗的報表,而公司可能已經山窮水盡。由於信息的不對稱,投資者特別是個人投資者依靠所謂真實的數據,做出錯誤的判斷。同時這一行為嚴重了違背誠信經營原則,擾亂了正常秩序,給市場帶來不良影響。
那怎麼才能從根本上杜絕此類事件呢?筆者認為,一是加大對財務造假等行為的懲處力度。由於違法成本低,因此有些公司就產生了歪門想法。對擬上司的公司乃至審計機構、保薦機構,存在玩忽職守、弄虛作假、互相包庇等行為給予頂格處罰。
二是積極培育市場監管力量。由於相關監管部門精力有限,很難面面俱到。因此,積極引入如同渾水公司這樣的做空機構就很有必要。讓那些以為只要能矇混過關,順利上市後就萬事大吉的公司趁早打消這樣的念頭。豈不知上市只是開始,為了方便融資,解決公司的現金流問題,最終目的是高效利用投資者的資金實現公司更好的發展,不辜負投資者的信任。
唯有如此,才能保證資本市場的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