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瑪特IPO「盲盒」,割誰的韭菜

2020-11-24 贏商網

  兒童節當晚,國內潮流玩具品牌泡泡瑪特(需求面積:60-100平方米)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IPO傳聞落下實捶。

  一個月前,其剛剛獲得由華興新經濟基金、正心谷資本領投的1億美元融資。成立十年,泡泡瑪特已獲八輪融資,投資方還包括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創業工場、啟賦資本和黑蟻資本等。

  資本加持以及大火的盲盒概念,刺激泡泡瑪特第二次走到IPO門口,去年4月其才剛從新三板摘牌。

  這份招股書上,盈利是最大的亮點。2017-2019年,泡泡瑪特淨利潤分別為156.9萬元、9952.1萬元、4.51億元,三年內暴漲289倍。

  亮眼的財務數據背後,亦藏隱憂:行業競爭激烈、核心IP依賴症、線下拓店難題……這個「潮玩第一股」,該如何面對?

  01

  新三板退市一年,泡泡瑪特IPO二進宮

  泡泡瑪特生於2010年,首家線下門店落戶北京歐美匯購物中心。初生的它從香港潮玩超市LOG-ON模式找靈感,依託核心選品,出售新潮玩具和文創雜貨,漸入正軌。

  2016年,泡泡瑪特嗅到盲盒商機,聯手設計師王信明成熱門IP「Molly」大陸地區獨家授權經銷商和生產廠商,隨即推出首個自主潮流玩具產品系列「Molly星座」盲盒,並在上海港匯恒隆廣場開出首家IP門店。

  

  來源/泡泡瑪特微博

  盲盒策略,大獲全勝。泡泡瑪特推開IP轉型大門,火速攻入天貓旗艦店、葩趣程序等線上渠道,無人收銀的機器人商店亦隨之鋪開。

  2017年2月,泡泡瑪特在一眾潮玩買家的簇擁之下,順利掛牌新三板,完成第一次IPO徵途。往後兩年,它迅速與多個國內外知名IP合作,推出三大自有IP——Yuki、Dimoo、BOBO&COCO。

  品牌高溢價、強勢收割粉絲,還通過北京、上海國際潮玩展及線下門店,不斷強化中國潮玩IP「大哥大」的市場形象。

  可正當紅的它,並不滿足於屈身於新三板這一小小資本圈,為「獲得更多接觸國際市場的機會」,2019年4月泡泡瑪特從新三板摘牌,並開啟了一系列架構重組。

  同年8月,泡泡瑪特運營主體——北京泡泡瑪特文化創意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包括創始人王寧、華強資本、黑蟻資本等全部股東退出,新增PopMart(HongKong)HoldingLimited為唯一投資人,企業類型也由臺港澳與境內合資變更為臺港澳法人獨資。

  公司類型變更為境外主體後,外界關於泡泡瑪特二次上市的猜測不已。今年5月,風聲傳來,一個月前剛剛完成由華興新經濟基金和正心谷資本領投的1億美元融資的它被爆出要赴港上市。

  

  資料來源/開源證券 製圖/商業地產頭條

  根據天眼查數據,創立十年泡泡瑪特共獲了八筆融資。頗受資本待見的它,選在昨日在港交所提交了招股書,正式宣告衝擊二次IPO。

  最新招股書披露,泡泡瑪特IPO前,創始人王寧持有其56.33%股份;紅杉中國持有4.96%股份,是最大的機構股東;Pre-IPO投資方正心谷創新資本、華興資本分別持有3.5%、1.98%的股份。

  而招股書中的財務數據,則為資本市場第一次揭秘了靠「炒盲盒」而爆紅的它,究竟有多大能耐?

  02

  年賺4.51億元,泡泡瑪特做對了什麼?

  招股書數據顯示,自2017年至今,泡泡瑪特呈爆發式增長,總收益由2017年的1.58億元增加225.4%至2018年的5.15億元。而到了2019年,這一數據則對應為16.83億元,同比增幅達227.2%。

  2017年、2018年及2019年,這三年分別錄得淨利潤160萬元、9950萬元及4.51億元。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2019年,按零售額統計,泡泡瑪特在中國潮流玩具零售市場以8.5%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2017-2019年複合增長率高達226.3%,超過所有參與者。

  

  來源/泡泡瑪特微博

  從160萬元,到超4億的年淨利潤,泡泡瑪特究竟做對了什麼?

  · 中國潮流玩具市場潛力大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全球潮流玩具的零售市場規模已由2015年的87億美元增長到了2019年的198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為22.8%。

  而在中國,雖然潮流玩具零售市場仍處早期階段,但隨著粉絲群體日益壯大,疊加賣座的IP持續發布以及日益增長的可支配收入及消費力,這個市場正從小眾走向主流,增長強勁。

  具體看,2015年中國潮玩市場規模63億元,而2019年已達207億元,複合年增長率高達34.6%,預計2024年將增至763億元,複合年增長率達29.8%。

  

  來源/泡泡瑪特招股書

  依據產品定位的差別,潮流玩具可分為高端玩家級潮玩和盲盒型潮玩兩大類。玩家級潮玩的入門門檻較高,相對小眾。

  而泡泡瑪特主攻的盲盒型潮玩大多造型簡單可愛、價格便宜,易於被大眾接受。較低的購買門檻加上獨特的抽獎式「盲盒」銷售方式使盲盒型潮玩受到歡迎。

  據天貓發布的數據,2019 年在盲盒上花費超過2 萬元的玩家已經超過20 萬人,其中95後佔了大多數。

  · IP的創作及盈利能力

  IP是泡泡瑪特的靈魂,潮流玩具零售現為潮流玩具IP的主要變現方式。

  據招股書,截至最後實際可行日期,公司運營85個IP,包括12個自有IP、22個獨家IP以及51個非獨家IP。2019年,前4大IP產生的收益分別超過1億元。2020年,預計運營超過30個新IP。

  

  來源/泡泡瑪特招股書 製圖/商業地產頭條

  

  來源/泡泡瑪特招股書

  泡泡瑪特強大的IP運營能力體現在其IP運營資歷、專業團隊以及對整個運營周期的有效管理,而這對於成功IP商業化及保護競爭優勢至關重要。

  2016年6月,泡泡瑪特上線葩趣APP,是中國境內第一個的潮玩社區平臺,吸引近50個品牌入駐,多名潮玩設計師開設專欄。其主辦的國際潮流玩具展(STS)是亞洲地區規模最大的潮流玩具展,超過200個品牌參展、300個設計師出席、觀展人數超過50000 人次。

  IP運營之下,泡泡瑪特註冊會員人數快速增長,由2017年底30萬名,增至2018年底的70萬名。截至最後實際可行日期,會員數已升至320萬人,主要覆蓋15-35歲人群,註冊會員的整體復購率達到58%。

  基於IP開發各種潮流玩具產品,泡泡瑪特的產品組合主要包括:盲盒、手辦、BJD(人偶)、衍生品。其亦在零售店鋪銷售選定第三方供應商提供的第三方產品,如手辦、拼圖、毛絨玩具,2017、2018、2019年第三方產品產生的收益分別為1.1億元、1.62億元、2.8億元,分別佔同年總收益的69.7%、31.5%、16.6%。

  

  來源/泡泡瑪特招股書

  · 全渠道銷售,全網絡觸達消費者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泡泡瑪特的銷售和經銷網絡由以下幾方面構成:

  ①主要位於中國33個一二線城市主流商圈的114家零售店;

  ②位於57個城市的825家創新機器人商店,助力擴大消費者觸達範圍,為粉絲提供交互式的有趣購物體驗;

  

  來源/泡泡瑪特招股書

  ③天貓旗艦店、泡泡抽盒機小程序、葩趣線上潮流玩具社區和其他中國主流電商平臺等增長迅猛的在線渠道;

  ④北京國際潮玩展和上海國際潮玩展;

  ⑤批發渠道,主要包括中國的22家經銷商及韓國、日本、新加坡和美國等21個海外國家及地區的19家經銷商;

  除長期零售店及機器人商店外,泡泡瑪特亦與購物商場合作開設短期主題快閃店,創造沉浸式購物體驗並提升自身品牌知名度。

  

  來源/泡泡瑪特招股書

  多樣銷售模式、多渠道發力,泡泡瑪特可一定程度減少對單一銷售渠道的依賴。

  一方面,加速線下布局,機器人商店以較低的成本及經營開支快速鋪開,覆蓋零售店未涵蓋的區域,且開始布局海外市場,開旗艦店。

  另一方面,線上商城不斷多元化,打造獨特的社交優勢。同時,打造國際潮流玩具展,跨界影視綜藝等。

  03

  泡泡瑪特的IPO冒險,要邁過哪些坎?

  泡泡瑪特能否如願二次上市,尚需時日。但即便上市了,這也不是終點,站在高處的它還面臨著重重考驗。

  2020年疫情突擊,潮流玩具產品需求受不利影響,泡泡瑪特曾關閉88家零售店和279間機器人商店,線上銷售渠道的經銷能力亦受限。

  與此同時,上海國際潮玩展也從原計劃的4月推遲至11月舉辦,由於旅遊限制,參展人數將有所減少。

  除此之外,泡泡瑪特在招股書中披露的以下幾大風險,同樣引起了資本市場的關注。

  · 潮玩/盲盒行業競爭激烈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2019年,泡泡瑪特是最大且增長最快的潮流玩具公司,佔潮流玩具市場份額的8.5%,排名第一,但與第二名(7.7%)相差不遠。並且,中國前五大潮玩運營商合計市場份額僅為23%,市場集中度並不高。

  

  來源/泡泡瑪特微博

  這意味著,潮玩大市場,競爭並不少。除了W.KONG、尋找獨角獸、52toy、樂高等國內外潮流玩具公司,泡泡瑪特還面臨眾多收藏品設計商及製造商的競爭。

  還有一批善於利用數位技術、社交媒體吸引消費者的新參與者來分流,比如呷哺呷哺的攀登者盲盒、瑞幸的「遇見昊然」盲盒等。

  值得注意的是,泡泡瑪特85個IP,有51個是與供應商合作的非獨家IP。這些供應商也可能與上述競爭對手合作,生產同類型商品。

  · Molly依賴症與IP授權風險

  爆款IP是泡泡瑪特的核心資產,2017-2019年,基於Molly自主開發的潮流玩具產品銷售額,分別佔總收益的26.3%、42.6%、27.4%。這意味著,一旦Molly形象受損或喪失吸引力,泡泡瑪特若不能及時開發或物色替代品IP,銷售表現勢必大受影響。

  同時,泡泡瑪特的部分產品是根據IP授權協議開發,授權期限通常為1-4年,部分不會自動續期。因此,若IP授權終止,未經授權方批准,泡泡瑪特將不再有權出售這些產品。

  

  來源/泡泡瑪特微博

  · 門店拓展不易,租賃維護成本高

  泡泡瑪特主要通過線下零售店和機器人商店賣貨,因此持續拓店對於提升業績至關重要。

  可是,潮玩市場目前僅在一二線核心城市較為發達,其零售店選址的城市購物中心,優質鋪位往往稀缺且競爭激烈,這會導致租賃及運營成本較高。而表面更為輕巧的機器人商店,同樣需承擔大額的技術維護費用,且在品類豐富度和用戶體驗上也會大打折扣。

  截至去年底,泡泡瑪特零售店、機器人商店風別位於33個、57個城市。隨著規模不斷增長,未來如何有效管理和優化銷售網絡是一大難題。

  · 出海的挑戰:知名度和經驗不夠

  擴大海外銷售,是泡泡瑪特的長期戰略,截至去年底共覆蓋21個海外國家及地區。由於知名度和經驗限制,泡泡瑪特出海將面臨一系列挑戰,包括經銷貨運成本、智慧財產權保護以及人事司法等方面。

  除此之外,泡泡瑪特早前已爆出產品甲醛超標、掉色、涉嫌抄襲等「醜聞」,加上盲盒炒家魚龍混雜,「割韭菜」言論頻出,「退坑」玩家越來越多,對其品牌形象產生不利影響。

  無疑,成為「潮玩第一股」的泡泡瑪特,首先要回答的是如何加築產品「護城河」。而如何保持並延長盲盒乃至潮玩市場的生命力,是泡泡瑪特接下來需要長久思考的課題。

相關焦點

  • 泡泡瑪特:做年輕人的茅臺,割中年人的韭菜
    不確定的刺激疊加「限量款」的稀有性,驅動了盲盒愛好者重複消費心理,「盲盒」成了讓人上癮的存在,也使泡泡瑪特成為了一家評價兩極分化的公司。2019年,泡泡瑪特靠著Molly一個IP,狂賣了4.56億的營收。Molly是泡泡瑪特毫無置疑的一姐,然而只靠這一個IP,就可以撐起這高市值嗎?
  • 泡泡瑪特資本狂歡or割年輕人韭菜
    來源:金融投資報以驚喜營銷為手段的泡泡瑪特,再次殺進資本市場,也給市場帶來了不少「驚」和「喜」。金融投資報記者注意到,2019年4月,泡泡瑪特從新三板退市,彼時市值為20億元。今年12月11日,「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09992.HK)在港股上市,發行價為38.5港元/股,開盤暴漲超100%,市值一度突破1100億港元。
  • 泡泡瑪特上市,盲盒是收割韭菜還是承載夢想?
    1、盲盒第一股在國內,第一家把盲盒生意做到數十億的公司12月11日在香港上市,它叫泡泡瑪特(POP MART)。泡泡瑪特成立於2010年,創始人王寧是一個85後,起初主要售賣玩具、化妝品等創意小百貨,什麼流行就賣什麼。泡泡瑪特一開始的定位讓王寧開始反省。 「啥都賣,賣的都是雜貨。」
  • 主題:泡泡瑪特上市,盲盒是收割韭菜還是承載夢想?
    1、盲盒第一股在國內,第一家把盲盒生意做到數十億的公司12月11日在香港上市,它叫泡泡瑪特(POP MART)。泡泡瑪特成立於2010年,創始人王寧是一個85後,起初主要售賣玩具、化妝品等創意小百貨,什麼流行就賣什麼。泡泡瑪特一開始的定位讓王寧開始反省。「啥都賣,賣的都是雜貨。」
  • 星空獨家︱困在盲盒裡的泡泡瑪特
    上市首日開盤價直接暴漲100.26%至77.10港元,截至當天收盤,泡泡瑪特總市值達到953.29億港元,真正成為中國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實體店何謂盲盒?盲盒起源於日本,指的是裝有不同類型玩偶的盒子。盲盒一般按照系列出售,一個系列通常由6至12個普通款+1至2個隱藏款構成。
  • 夫妻賣盲盒年入16億,暴利生意背後估值25億美金的泡泡瑪特要IPO!
    來源:財經記者圈文|ipo觀察原創,轉載請註明來源!6月1日「兒童節」晚間,潮流玩具品牌泡泡瑪特向港交所提交招股說明書,摩根史坦利、中信裡昂證券擔任聯席保薦人。2017年1月25日,泡泡瑪特還曾於新三板掛牌上市,股票代號為870578,2019年4月2日於新三板退市。退市完成前,北京泡泡瑪特的市值為人民幣20.0億元。成立於2010年的泡泡瑪特,早期是售賣服裝、化妝品、玩具等創意小百貨的零售店,一度處於虧損狀態。
  • 泡泡瑪特IPO下的盲盒產業圖鑑
    如今的數據顯然在證明著盲盒的未來想像力。單就泡泡瑪特一個企業而言,截至2019年12月31日,泡泡瑪特的線下零售店布局達114家,機器人商店達825家。2020年受疫情影響,泡泡瑪特曾暫停關閉88家零售店、279間機器人商店,但如今這些店鋪基本都已經恢復正常營業。
  • 我被泡泡瑪特「支配」的盲盒人生
    不過,我們找到4位泡泡瑪特的粉絲,他們的入坑時間不一,曾經十分狂熱,然而,卻又先後熱情冷卻,紛紛退圈。通過這些粉絲的講述,我們嘗試為讀者提供一個不同的視角來看泡泡瑪特和盲盒,關於商業模式的探討過多,很難有超出原有認知範圍的內容,不如我們就聽一聽盲盒愛好者最真實的故事,或許能有不一樣的感受。
  • 泡泡瑪特IP搭上盲盒後瘋狂吸金 是「韭菜」盒子還是「寶藏」盒子
    從招股書來看,泡泡瑪特主要的營收來自盲盒。阿里《95後玩家剁手力榜單》顯示,近20萬消費者每年花費2萬餘元收集盲盒,95後最「燒錢」的愛好中,潮玩手辦排名第一。同時,盲盒收藏成為硬核玩家數量增長最快的領域。然而,由於一些隱藏款在二手市場上的超高溢價率,盲盒也因此被很多人稱為「韭菜盒子」。
  • 泡泡瑪特迎上市,背後是誰在為盲盒「印鈔機」買單?
    三年前的2017年1月25日,泡泡瑪特曾掛牌新三板上市,但是2014年-2016年連續三年虧損,最終於2019年4月遺憾摘牌。退市又上市,過去三年間,泡泡瑪特經歷了什麼變化,此次上市之後還能一直火下去嗎?這篇2020年初的舊文將帶你進入盲盒的「瘋狂」世界。
  • 入股泡泡瑪特的年輕人們「吃肉」還是「被割」?
    泡泡瑪特首日上市也開盤猛漲 100.26%,市值一度超 1100 億港元,最高漲到 112.5%,如果是最高點賣出,一手能賺超 8700 港元。不過,今日港股開盤泡泡瑪特股價一度跌幅超 10%,總市值縮水近百億港幣,引起入股年輕人一陣恐慌,是不是市場對於盲盒經濟還存在質疑?
  • 盲盒王被傳IPO 泡泡瑪特要做中國迪士尼
    因盲盒而聲名鵲起的泡泡瑪特正在打造更大的資本版圖。在定位上,泡泡瑪特並沒有將令其紅火一時的盲盒營銷方式視為核心競爭力,而是將自己定位為IP的挖掘者、孵化者和經營者。「泡泡瑪特未來希望能像迪士尼一樣,孵化出更多國際化的IP。」5月15日,泡泡瑪特方面在回復時代周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 盲盒為什麼爆火?泡泡瑪特上市給未來的創業者帶來哪些啟發
    泡泡瑪特是一家靠著「盲盒」概念而名聲大噪的潮玩文化公司,創始人是一個叫王寧的85後。我個人對泡泡瑪特的理解有五個層面: 第一層,它是潮流玩具,所謂潮流玩具,就是成年人的玩具。潮玩用戶年齡在15-40歲,女性居多,60%是本科以上學歷。這是對泡泡瑪特最基礎的認知。
  • 賣盲盒撐起一個IPO?泡泡瑪特上演盲盒也瘋狂
    來源:商學院得益於盲盒經濟興起,泡泡瑪特業績「翻身」。但風口上的泡泡瑪特,風險也隨之並存。12月7日早間消息,文件顯示,泡泡瑪特將6.74億美元的香港IPO價格設在每股38.50港元。根據泡泡瑪特招股書,2017-2019年,泡泡瑪特營收分別為1.58億元、5.14億元、16.83億元,增幅分別達225.4%及227.2%;同時期內,泡泡瑪特的淨利潤分別為156萬元、9952萬元、4.51億元。
  • 泡泡瑪特飛升,但盲盒不值錢
    請原諒硬糖君要和那些如今被嘲笑的、錯過泡泡瑪特的投資人一樣,感嘆一句「看不懂」。如果說有什麼道理可以力證泡泡瑪特>光線+萬達+華誼,那硬糖君只能說,因為可以用錢投票的中年人,自覺已搞明白電影是怎麼回事,但實在不知道盲盒是怎麼回事。
  • 泡泡瑪特的泡泡能吹多久?盲盒經濟能收割90後多久?
    59的盲盒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但讓娃友們頻繁上當的是,太想知道盲盒裡到底是隱藏款還是雷款的好奇心。賭對了拿回家擺著落灰,賭錯了可以轉手閒魚高價賣,既能滿足社交需求,又能賺點小錢。泡泡瑪特也明白90後對什麼上頭,也知道娃友們醉翁之意不在娃,而是盲盒裡會抽出啥的不確定感。所以泡泡瑪特的收割遊戲才能率先開始。
  • 泡泡瑪特赴港上市 「盲盒」還能火多久
    大大的腦袋,大大的眼睛,配著傲嬌的表情……在過去一段時間裡,一個叫Molly的盲盒小玩偶,不知道「掏空」了多少人的錢包,以至於這個玩偶背後的公司——泡泡瑪特也在短短幾年時間裡,扭虧為盈,奔向資本市場。
  • 盲盒不值錢!|盲盒|三哥|潮玩|泡泡瑪特
    如今盲盒走紅,敏銳的他感覺機會又來了。可惜,劇情沒有按照三哥想像的方向發展。當一年賺4億多的泡泡瑪特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時,他卻對著滯銷的原創盲盒一籌莫展。而據硬糖君從幾位設計師處了解到,像三哥這樣貿然掘金盲盒市場而虧錢的人,不在少數。一端是等待飛升的「泡泡」,一端是風口擱淺的泡沫。尤其在盲盒市場急速擴容後,設計抄襲、熱潮消散、老粉退圈等問題接踵而至。
  • 泡泡瑪特今日敲鐘,盲盒生意「收割」了誰?
    據招股書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泡泡瑪特收入8.17億元,毛利5.33億元,經營利潤2.08億元,期內利潤1.41億元。 這是泡泡瑪特第二次尋求上市。早在2017年1月,泡泡瑪特曾在新三板上市,兩年多後退市。 得益於盲盒經濟興起,泡泡瑪特業績「翻身」。
  • 那些在泡泡瑪特買盲盒的人,究竟在買什麼?
    而在剛剛過去的天貓雙11,泡泡瑪特天貓旗艦店更是以1.42億元的最終銷售額,成為玩具類目首位「億元俱樂部」成員。實際上,泡泡瑪特從2015年才開始轉型做「盲盒」,之前很長一段時間的定位都還是綜合零售商,在資本市場也一直表現平平。直到2019年,那個「沒有(投資)競爭者」的泡泡瑪特逐漸成為香餑餑,被投資圈熱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