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真的有「宮內記憶」?媽媽:3歲兒子的話,顛覆我的世界觀

2020-12-15 叮麻育兒

懷孕以後,相信媽媽們都對胎兒做過胎教,聽首音樂,講個故事,或者隨便聊聊,每次胎教,胎兒都特別「給面子」,伸伸胳膊,踢踢小腿,熱情的回應媽媽。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孕期胎兒能夠聽到媽媽的聲音並給予回應,他們出生以後還會記住「宮內」經歷的這一切嗎?

3歲男孩訴說宮內記憶,顛覆媽媽的世界觀

一位寶媽分享說,有一次她跟自己3歲的兒子聊天,突然說起寶寶哪裡來的問題,她騙兒子是垃圾桶裡撿來的,誰知兒子完全沒有相信,反而堅定得跟她說,「媽媽,才不是垃圾桶呢,我明明記得是一個黑乎乎地方,裡面暖暖的,很舒服,根本不是垃圾桶那樣髒兮兮的。」

啥?黑漆漆的地方,這不就是子宮裡面嗎?難不成孩子真的有「宮內記憶」?

於是,寶媽又繼續問兒子:「除了黑漆漆,你還記得什麼?」

兒子回復道:「就是黑漆漆的,有時能聽到好聽的聲音,別的就沒有了。」

聽了這話,寶媽抱著自己被顛覆的世界觀,趕緊上網查閱資料,這時才知道,原來孩子真的存在「宮內記憶」。

孩子真的存在「宮內記憶」?科學家用數據解釋

早在1986年,美國心理學家就做過類似的實驗,他們讓剛出生33個小時的新生兒聽媽媽和其他女人的聲音的錄音。結果發現,新生兒聽到別的女人的聲音時,沒有什麼反應;但是聽到媽媽的聲音以後,他們吃奶吃得更起勁了,這表明他們對媽媽的聲音有記憶。

他們又讓孩子聽了一段在孕期經常聽到的音樂,結果發現寶寶的心率發生了變化,在他哭的時候,這段音樂很快就會讓他平靜下來。

因此可以確定,凡是在孕期經常、反覆聽到的聲音,孩子都能夠回憶起來,也證實了孩子真的存在「宮內記憶」。

荷蘭的科學家也做過研究。

研究人員測試了近100名孕婦的胎兒對特殊刺激的反應( 這種特殊刺激是「振動聲學刺激」,非常低的聲音,但是會引起振動),測試發現,胎兒第一次接受刺激時,會受到驚嚇,但是相同刺激相隔30秒反覆測試之後,胎兒就習慣了這種聲音刺激,不會再作出任何反應。

荷蘭馬斯垂克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合作者和產科醫生Jan Nijhuis博士說,孕30-34周的胎兒,在經過13或14次刺激之後就會停止反應。至於原因,他解釋說,這種對重複刺激反應減弱的過程,是適應,是人和動物都常有的經驗

另外,他們還應用適應實驗去檢查孕30-38周胎兒的記憶,檢查發現孕30周的胎兒有10分鐘「記憶」, 孕34周的胎兒能「儲存信息並在4周之後恢復它」

從這些實驗研究可以看出,胎兒是有記憶的,他們不僅可以感知孕婦的情緒,聽到孕婦的心跳和外界的聲音,還能記住那些反覆聽到的信息,讓自己一出生就「贏」在起跑線上。

胎教的最佳時間和內容

雖然上述研究認為,胎兒孕30周以後才有記憶,但是這並不代表孕30周前他們一點記憶都沒有,可能是研究的刺激不足,或者其它原因。所以在孕期胎教時,一定要把握好時間,千萬不要墨跡到孕30周以後再進行胎教。

對於胎教時間,有的認為應該孕4個月開始,有的則認為孕6個月以後進行,其實主要看孕媽自己,如果有時間有精力,提前胎教也是可以的,儘量不要晚於孕6個月,更不能不胎教。

1.胎教的優點:胎教可以刺激胎兒的大腦神經細胞不斷增殖,神經系統和各個器官的功能得到合理的開發和訓練,最大限度地發掘胎兒的智力潛能,讓胎兒的智力「更上一層」。

2.胎教的選擇:胎教的種類非常多,最常見的有音樂胎教,和閱讀胎教,當然也可以跟胎兒隨便聊聊天,說一些有趣的事情……

①音樂胎教:音樂聲音不能太大,最好在65-70分貝之間;音樂不能太激烈,不能太抑鬱,做好選擇又美優美、舒暢、平緩的音樂,不僅可以舒緩孕婦緊張的情緒,讓她們更放鬆,還可以促進乙醯膽鹼的分泌,改善子宮的血流量,促進胎兒的發育。

當然音樂並不一定是手機、收音機播放,也可以媽媽自己唱,胎兒可能會更喜歡,不過要注意不管是手機音樂還是媽媽唱歌,不要經常更換,做好選擇一首合適的頻繁使用。

②閱讀胎教:閱讀胎教就是媽媽自己講,可以講個故事。除了聲音要輕緩以外,媽媽還得注意自己的情緒,不要一副生氣的樣子,最好保持情緒平和,稍微愉快一些會更好,因為胎兒能夠感知媽媽的情緒,受到影響的影響比較大。

閱讀胎教耗時可能稍微久一些,不像唱歌一會兒就可以結束,所以媽媽一定要選好時間,一心一意地把故事說完,而不是馬馬虎虎,或者半途而廢。閱讀跟音樂有一點不同,音樂選擇幾首循環使用就可以,但是閱讀可以經常換換書籍,畢竟寶寶還沒有出生,誰也不知道孩子到底喜歡什麼,媽媽可以從自己的喜好著手,讀一些自己覺得不錯,而且簡單易懂的書籍,這樣媽媽興趣會更高一些,寶寶也會更開心。

3.胎教的問題:不管是音樂胎教還是閱讀胎教,都有幾個需要注意的問題,比如胎教選擇時間、每次胎教時間、胎兒的反應

①胎教選擇時間。最好在傍晚睡前進行胎教,因為這段時間是胎兒的活躍期,他們興致比較高,能夠跟媽媽互動,效果更佳。

②每次胎教時間。每次胎教時間不要太久,最好控制在20分鐘以內,然後每天固定胎教時間,給胎兒養成規律;

③胎兒的反應。胎教時媽媽要注意胎兒的反應,如果胎兒突然胎動非常頻繁,說明他不喜歡,媽媽應該暫時停止胎教,換個姿勢,或者撫摸一下肚子,跟胎兒說說話,而不是盲目的繼續進行下去。

除了音樂胎教、閱讀胎教,媽媽還可以把手放在肚子上,感覺胎兒的動作,或者用手電試試光照胎教,外出走走,做一些舒緩的運動,也屬於胎教的一種,可以刺激胎兒的大腦發育。

叮麻寄語:

「宮內記憶」聽起來很神奇,但是卻是真實存在的,也是有科學依據的。媽媽們何不跟孩子聊一聊他們的「宮內記憶」,或許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大家好,我是叮麻育兒,經驗豐富的育兒達人,多平臺原創作者,分享專業的孕育知識!歡迎大家關注我,留言諮詢或討論。本文系原創,抄襲必究!

相關焦點

  • 孩子還有「宮內記憶」嗎?我6歲兒子的話,讓我瑟瑟發抖
    今天在陪我六歲的兒子玩遊戲的時候,孩子跟我說了一句話,「媽媽,家裡怎麼這麼冷,我想回到我小時候的大房子裡了。」我當時先好奇了一下「大房子」是什麼,後來反應過來,「大房子」不就是我的肚子嗎,兒子的話讓我細思極恐,六歲的孩子居然還記得當初在我肚子裡溫暖的感覺,一個大人都不一定記得自己六年前的感受,而我的兒子作為一個孩子難道真的在是胎兒的時候就有記憶嗎?
  • 小孩子真的有「宮內記憶」嗎?網友:6歲兒子的話讓我瑟瑟發抖
    當準媽媽知道自己的肚子裡孕育著小寶寶的時候,這個小傢伙就成了媽媽們最深的牽掛,即便這個小傢伙還沒出生,準媽媽也會時常與他們說話。於是有網友非常好奇,這些在媽媽肚子裡的胎兒,他們真的會有記憶嗎?其實對於這個問題,曾經有心理學家做過調查,他們對近2000名年齡平均是四歲的小朋友身上做過調查研究。
  • 2歲寶寶指著肚臍說有繩子,真的存在「宮內記憶」?你可以問問娃
    「哭了……」這是一位寶媽發布的短視頻中的和自己2歲兒子的對話。最後,寶媽得知孩子說自己肚子上有條繩子,媽媽問:「繩子在哪兒啊?你指給媽媽看看。」只見她兒子撩起自己的衣服指了指肚臍說:「在這呢……」寶寶到底有沒有「宮內記憶」?除了這位寶媽的視頻外,還有一位寶媽也公開了自己詢問女兒「宮內記憶」的視頻。詳情見下面截圖。
  • 媽媽撇下3歲兒子去停車 回來發現孩子不見了!
    帶孩子真是一件「技術」活,來不得一點兒馬虎,幾天前,上海市民王女士原本是要帶三歲的兒子去五角場玩的,可就因為自己的一個疏忽,結果把兒子給弄丟了。五角場附近的公共視頻畫面顯示,王女士當時正騎著電動自行車,帶著兒子來到五角場萬達廣場門口,因為下車點沒有空餘停車位,王女士竟然讓兒子獨自一人在下車點等,而自己則將車騎到其他地方去停,結果就闖禍了。五角場環島治安派出所民警戚新宇說:「三歲的小朋友怎能獨自一人留在原地呢,這媽媽也太馬虎了,小朋友萬一被別人抱走了,或者自己跑開了,都是事兒呀。」
  • 3歲兒子誤食膠水,媽媽及時處理救了孩子,醫生:真是用心了
    多數情況下,不是每個家長都有足夠的時間,24小時看護寶寶,可爸爸媽媽也要學會在寶寶誤食後如何正確處理。3歲兒子誤食膠水,媽媽及時處理救了孩子,醫生:比我還高明謝女士(化名)的丈夫平日裡工作繁忙,孩子大部分時間都由她自己照顧。那天,謝女士早早起床,讓3歲的兒子坐在沙發上玩玩具,自己則開始洗衣服做飯、大掃除。一上午忙忙碌碌,也無暇顧及兒子。
  • 3歲孩子沒有記憶?記憶儲存也分「情景」,兩種恐懼難以忘卻
    在生活中每一位寶爸寶媽或多或少的都會聽到過這樣的一句話:孩子在3歲之前是沒有相關記憶的,相較於3歲後的時期,沒有「記憶」的0~3歲的寶寶似乎也不會被世俗的煩惱所「拖累」,無憂無慮的快樂成長。這不由得讓每個人產生疑問: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又是如何將自己0~3歲的親身經歷「清除」的?
  • 爸出軌3年離婚,媽辛苦養育兒子,可兒子卻說我恨媽媽,為什麼?
    爸爸婚內出軌3年,最終還是狠心拋下弱小的妻兒,絕情地離了婚。父母離婚後,一直被母親精心保護照顧著的年幼兒子,卻痛苦不堪地說:我恨媽媽!而他後面說出的理由,更是讓人心酸又心痛。
  • 媽媽逛街穿得太「清涼」,遭3歲兒子嫌棄:媽,你露肉了
    很快,兒子便發現了這一現狀,為了不讓自己的媽媽走光,孩子儘可能用自己的小手將肩帶拉回原位。由於孩子的力氣比較小,所以接連幾次嘗試都以失敗告終。兒子的動作讓寶媽察覺到了自己衣衫不整的問題,在兒子的協助下,她可算是將肩帶復位。這段視頻在傳到網絡上以後迅速引來大量網友的圍觀與討論。
  • 日本「創意媽媽」,帶6歲兒子P圖大玩「穿越」,置身宮崎駿漫畫
    「創意媽媽」帶6歲兒子大玩「穿越」,置身宮崎駿漫畫 有一位叫做四月的日本媽媽就是如此 不過,才華橫溢的媽媽,並沒有滿足於此,她決定充分發揮自己的創意,用P圖帶著6歲的兒子大玩「穿越」。
  • 「媽媽,我有個秘密」,聽完5歲兒子的話,母親抱著孩子衝進醫院
    當孩子認為自己做了一件特別了不起的事情和媽媽進行「炫耀」時,他開心地告訴媽媽自己的「小秘密」,自己將會動的電池吃了,我是不是很厲害,當張女士聽到之後,嚇的媽媽立即帶孩子去了醫院
  • 認為一個多月的兒子是鬼,媽媽深夜將其摔死,嬰兒真的有天眼嗎?
    有位媽媽竟然覺得自己剛出生的兒子不是人,而是鬼,於是將兒子摔在地上,還踩了好多腳,直到兒子死亡。雲南羅平的女子張某,今年2月15日凌晨四點多起床給一個多月的小兒子餵奶,她看到兒子的眼睛望著他,還會動,突然覺得他不是人,是鬼!
  • 學霸媽媽攜腦癱兒子華麗轉身:除了對他狠心,我別無他法
    01 一個固執的媽媽女子本弱,為母則剛,這句話用在鄒翃燕身上再合適不過,29年前,孩子因為宮內窒息,被醫生下了五張病危通知,給出的結論是「非儍即癱,建議放棄」,就連丈夫也勸他放棄,如果堅持,那就自己養。她給出的答案也很堅定「孩子必須要,自己養就自己養」。
  • 寶媽帶4歲兒子進女更衣室,50歲阿姨發飆:我都被看光了,怎麼賠
    (文/歪媽)前段時間在網上刷到一個新聞,一個寶媽帶著4歲兒子進女更衣室,受到圍攻指責之後發聲,感覺委屈想哭:「自己是一個全職寶媽,平時都是自己一個人帶孩子,當天去遊泳時,孩子爸爸沒有在,小孩子才4歲,自己換衣服肯定不行,而且到處都是水也不安全,所以只能帶著兒子去女更衣室了,畢竟孩子是真的太小了。」
  • 10個或許可以顛覆人們世界觀的科學有趣冷知識
    在人類不斷的追求中,你或許每一年都能夠看到科學界的新思想誕生,發現了讓人感到驚訝的新的知識,這些科學知識不但影響了我們的生活,也顛覆了原有思維裡對世界的一些認知,這可能就是科學的魅力,永遠不會是故步自封一成不變的,所以我們的思維也需要不斷的提升,那麼小編今天來聊聊,10個或許可以顛覆人們世界觀的科學有趣冷知識
  • 寶寶在3歲時,會經歷一次「失憶」,被寶寶丟掉的記憶都有啥?
    這麼聽起來可能你會覺得離譜,但其實現在你家寶寶過了3歲的可能已經忘記了很多事情,沒到3歲的你可以等孩子到3歲的時候考驗一下孩子。寶媽說帶孩子去過這個遊樂園,但是孩子一點印象沒有這天因為孩子第一次上學考了滿分,所以父母說可以滿足他一個願望,孩子就說要去這個遊樂園玩,媽媽看了之後說:「這你不去過了嗎?你2歲那年我們帶你去過了。」
  • 佟麗婭4歲兒子送禮物,朱丹教3歲女兒誦詩,劉燁教8歲女兒畫畫
    劉燁教8歲的女兒劉霓娜畫畫,朱丹教3歲的女兒小花生誦詩識數,佟麗婭4歲的兒子朵朵給媽媽過生日,送媽媽生日蛋糕。他們雖然都是幾歲的兒童,處在生長發育階段,但是在父母親的精心培養下,養成了愛學習懂禮貌的好習慣。演員劉燁和妻子安娜有一兒一女,兒子劉諾一9歲半,女兒劉霓娜8歲。
  • 孩子3歲前不記事兒?人為什麼沒有三歲以前的記憶?
    孩子在3歲之前,仍處於嬰兒期,所以他們前額葉皮質還在發育中,並沒有形成足夠精密的神經結構。 英國牛津大學的心理學專家鮑勃博士,將孩子的記憶生長規律稱為「漏鬥效應」:在3歲之前,記憶碎片會像沙一樣在大腦這個漏鬥中流失,被時間衝淡。所以如果不是過於深刻的事情,寶寶很可能是記不住的。
  • 孩子武力值真高,35歲媽媽被10歲兒子打倒在地,還不停地用腳踹
    現在的孩子都被父母視為寶,孩子需要什麼,家長都儘量滿足他們,特別是那些留守兒童,父母長年在外打工,對孩子更是有求必應……近日,一位35歲媽媽被10歲兒子打倒在地。孩子由於喜歡睡懶覺,早上快到上學時間了,媽媽擔心他遲到叫他趕緊起床。或許是孩子睡得正香的緣故吧,被媽媽叫醒後,小男孩惱羞成怒連褲子都沒穿,翻身起床後對媽媽拳腳相加。
  • 兒子在家長會上給媽媽留紙條,媽媽感動落淚:孩子瞬間長大了
    不知道做父母的有沒有感覺到,孩子從牙牙學語的小模樣到長成一個具有獨立思想的小大人,真的就是一瞬間的事。有時前一天還被孩子氣得夠嗆,第二天可能孩子就會做出感動父母的事,讓父母覺得孩子真的長大了。只不過,有時父母過於在乎分數,反而忽略了跟孩子好好地溝通,導致父母與孩子之間出現了代溝。近日,一張家長會上留給媽媽的小紙條在網上走紅,也感動了無數的家長,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主人公孫啟騰是一名高一的學生,前幾天開家長會的時候,媽媽坐到兒子的座位上時發現了這樣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