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喇沁旗錦山鎮:抓好貧困戶增收的源頭活水

2020-12-07 騰訊網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喀喇沁旗錦山鎮堅持抓產業、上項目、促就業,抓好貧困戶增收的源頭活水,由「輸血型扶貧」變為「造血型扶貧」,不斷穩定脫貧戶的收入水平和脫貧質量。

因村實策,發展主導產業

一場春雪剛剛融化,位於錦山鎮瓦房地村日光溫室扶貧產業園,一派繁忙景象。在大棚裡人們正高興地採摘番茄,不時傳來爽朗的笑聲,道路兩旁前來運輸蔬菜的車輛絡繹不絕,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我們村這個扶貧產業園區共佔地350畝,共建暖棚80個,總投資1400餘萬,直接帶動貧困戶39人。現在番茄市場行情好,批發價格每斤5.5元,這一季下來就可賺400餘萬元。」 瓦房地村黨支部書記周保利介紹說。

錦山鎮根據各村實際情況,充分整合貧困戶產業扶貧周轉金和扶貧項目資金9200餘萬元,按照「一村一產業、一戶一政策」的扶貧模式,引進扶貧項目,壯大主導產業,積極引導貧困戶走產業脫貧之路。總投資6200萬元的北京首農育苗項目2019年正式開工建設,建設標準化育苗廠房30000平方米,年育苗能力3000萬株,年實現利潤700萬元。2020年瓦房地村、田營子村600畝123個設施農業暖棚扶貧產業開花結果,現正進入銷售旺季。貴寶溝村500畝大山楂種植項目也開始運苗栽植。經過近幾年的持續發展,全鎮逐步形成了田營子村、瓦房地村暖棚產業帶,上灣子村、龍山村、駝店村冷棚產業帶和西荒、西溝、全太、閆家地村的中藥材集中種植產業片區。截止目前,累計發展設施農業5700畝,種植硬果番茄2300畝,中藥材13690畝,林果面積2500畝。全鎮貧困戶產業發展覆蓋率達81%。

因戶實策,鼓勵自主創業

「自從政府幫我開辦了這個眾富手工坊,最多時僱傭30名工人,去年我收入18萬元左右。還被自治區、赤峰市分別評為「脫貧先進個人」和「三八紅旗手」。通過自主創業不但自己致富了,還能幫助其他貧困戶脫貧。」貧困戶於素霞介紹說。

於素霞的脫貧之路是全鎮自主創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錦山鎮堅持以創業帶動就業,積極引導貧困戶自主創業,扶持發展特色種植業、養殖業和加工業,著力打造「創業一人致富一家帶動一片」的扶貧效果。各村通過村村響、發放宣傳單、召開會議、入戶走訪等形式,大力宣傳扶貧政策,積極鼓勵貧困戶自主創業,引導大家通過創業實現脫貧致富。

周鳳才是錦山鎮陽坡村的一名貧困戶,妻子、父母、孩子都有殘疾,自己也患有眼病,不能外出打工,在了解他家情況後,駐村幹部鼓勵他在家自主創業。2017年用2.8萬元的產業周轉金購買了4頭基礎母牛開始了自己的養殖創業之路,畜牧站幹部對他養牛實施了全方位保姆式技術指導,經過三年多精心飼養,現已發展到了18頭,由貧困戶一舉成為全村有名的養牛大戶。

在自主創業幫扶工作中,針對農村勞動力素質普遍不高,勞動技能短缺,自主創業能力弱等實際,全鎮加大力度開展扶貧技能培訓,全力提高農民勞務技能,讓農民自主創業有本領,脫貧致富有門路。先後組織200餘名貧困戶到松山區、紅山區、寧城等地參觀考察種養殖技術。截止目前,全鎮共有38戶貧困戶走上了自主創業脫貧致富之路,累計發放創業周轉金77萬餘元。

因人實策,提供就業崗位

「政府給我安排了護林員崗位,每年工資10000元,既能照顧家庭,又能增加收入。」貧困戶杜金林高興地說。

錦山鎮把轉移富餘勞動力,為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作為解決脫貧增收的另一種舉措。著力在拓寬就業渠道、搭建就業創業平臺、增加就業崗位上下功夫。建立了鎮、村、組三級就業扶貧群,通過微信公眾號、政府網站、宣傳公示欄等「線下線上」方式全方位發布企業用工信息100多條,介紹30多名貧困人口到旗內外企業就業。整合各類培訓資源,大力開展免費職業培訓,切實解決普通高校畢業生、農村富餘勞動力、零就業家庭三個重點群體就業問題,統籌推進就近就地就業、有序轉移就業,努力實現家家有門路、人人有事幹、月月有收入。截止目前,共舉辦各類培訓班50餘期,培訓種植、養殖、電焊、瓦工、鉗工等各類技術人員300餘人次。安排護林員、衛生員、保潔員、河道管理員等公益性就業崗位170個。每年通過安排就業、勞務輸出等方式解決農村富餘勞動力3700餘人次。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錦山鎮繼續圍繞如期脫貧、防範返貧和防止致貧三個關鍵,持續增加貧困群眾收入,確保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記者:韓雪茹

實習生:孫偉、郭亞軍

新媒體編輯:馬雪妍

赤峰日報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使用本公眾號原創文章

相關焦點

  • 山東莘縣全產業鏈扶貧模式引來「源頭活水」
    近年來,山東省聊城市莘縣藉助農業產業優勢,不斷壯大產業鏈,開啟全產業鏈模式,為全縣經濟發展引來「源頭活水」。自電子商務城成立以來,充分發揮網際網路的作用,改變傳統的銷售模式,由線下銷售向線上銷售轉變,現已有天貓、京東等10餘個網上店鋪銷售白玉山藥、富硒地瓜等王奉農副產品,產品日銷售量達4萬餘斤,極大地提高了農產品的價格,促進農民增收。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金溪創新模式拓寬貧困戶增收渠道
    (點擊查看詳情)11月5日,在金谿縣合市鎮集體經濟公司,貧困戶方三寶正忙著將柚子分品種裝袋包裝,看著一排排堆積如山的大柚子,心裡樂開了花。方三寶一年大部分時間在該公司勞作,每天工資有140元。因患遺傳性尿毒症,2016年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 黃桃碩果纍纍 貧困戶增收笑盈盈
    黃桃碩果纍纍 貧困戶增收笑盈盈 2020-07-17 17: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羅田縣發改局精準發力助貧困戶增收
    羅田縣勝利鋪瓦屋基村是縣發改局駐點幫扶的重點貧困村之一,截至4月18日,針對少數貧困戶特殊情況,工作隊主動聯繫龍頭企業和相關部門,已組織到位幫扶資金萬餘元,較好解決了7戶12人特殊群體的實際問題。因今年疫情,不少貧困戶收入受到不同程度影響。
  • 汝州市臨汝鎮:鼓勵紅薯種植,助力貧困戶增收致富
    汝州市臨汝鎮臨北村貧困戶張春娥激動地跟驗收組的工作人員說著話,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8月28日上午,汝州市臨汝鎮財政所、農業中心、扶貧辦抽調人員組成了2020年貧困戶農業產業發展獎補驗收小組,對全鎮涉及16個行政村,28戶貧困戶種植紅薯、油菜、花生等作物的耕種畝數、預計收益等情況進行驗收。
  • 東嘎鎮肉牛託管養殖帶動貧困戶脫貧增收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東嘎鎮肉牛託管養殖帶動貧困戶脫貧增收昌圖縣東嘎鎮整合優化資源,創新產業扶貧模式,將肉牛養殖列為脫貧攻堅重點扶持產業,發揮以東嘎鑫源牧業公司為代表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引領作用,利用金融扶貧政策,發展貸款託管養牛項目,建立長效脫貧機制,讓貧困戶實現穩定脫貧。
  • 20多種農產品成貧困戶增收「寶貝疙瘩」
    據了解,東方果品公司按照「企業+園區+產業+貧困戶」的工作模式,通過吸納貧困戶來公司打工,流轉土地,幫助銷售等方式助力貧困戶增收。當地梨農郭忠慶高興地說:「幫扶企業把我家的鴨梨都買走了,這下真不愁銷路了,給的價格比自己賣的還高,真好!」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全面促進消費,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
  • 忠縣:顯周村27個貧困戶「託管養兔」增收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月4日6時訊(通訊員 方世林)「跟著餘書記養兔,一年能增收6000餘元,而且全程託管,省時省心,我還可以打零工增加收入。」近日,重慶忠縣花橋鎮顯周村貧困戶王心鹹談起現在的生活,十分滿足。顯周村是全縣72個貧困村之一。有貧困戶97戶226人。村裡大部分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
  • 竹子變竹編貧困戶人均增收6000元
    9月8日下午,陳昇煥給貧困戶們做示範。這位雅安市雨城區孔坪鄉新榮村龍河新竹編專合社負責人,把企業的下一步發展與扶貧聯繫到一起。在陳昇煥看來,小小竹編,不僅能夠改變他的命運,也能給窮困的鄉親帶來財富。從去年開始,合作社通過竹編訂單,以「公司+貧困戶」的模式,帶動周邊100多戶貧困家庭增收。初步統計,2015年,竹編產業促進貧困戶人均增收6000元。
  • 張北縣小西梁村製冰廠促貧困戶增收
    來源標題:小西梁村製冰廠促貧困戶增收 有了北京掛職幹部的幫扶,張北縣小西梁村支部書記馬小飛心裡的一塊石頭終於落地。發展光伏發電是張北推進精準扶貧的有效手段,但貧困戶脫貧的同時也讓馬小飛犯了難。
  • 源頭活水 決戰決勝
    在農發行四川省分行8億元貸款支持下,瓦爾新村18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吉克裡體只花了1萬元,便住上了四室兩廳。  就在彝歷新年前幾天,11月17日,省政府批准普格等涼山7個縣退出貧困縣序列,全省88個貧困縣全部清零,四川脫貧攻堅戰已勝券在握。  這是兩個貧困家庭的幸福與底氣,更是625萬貧困老鄉生活的精彩蝶變。
  • 耒陽大和圩鄉:發展「特色蔬菜」產業 讓貧困戶穩定增收
    為了做好疫情防控和春耕生產兩不誤,樟田村駐村扶貧工作隊提前謀劃,採取有力措施,結合農業生產實際,有序組織貧困戶在做好自我防護的前提下,搶抓春耕備耕生產,為今年農業增產增收打好堅實基礎,防止因疫情導致返貧。樟田村依託綠康種養合作社壯大集體經濟,以「特色蔬菜」產業為主攻點,盤活土地資源。同時,利用撂荒土地,發展金銀花、金絲菊藥材種植。
  • 五指山市毛陽鎮拓寬貧困戶增收路
    今年以來,毛陽鎮將推進貧困勞動力就業穩崗工作提上議程,全面排查摸清貧困戶務工情況,建立務工就業臺帳,採取多項措施拓寬貧困戶的務工渠道,截至目前全鎮貧困勞動力已外出務工1944人,達去年務工總人數102.2%。  「我們及時開發、增設疫情防控臨時公益性崗位,確保受疫情影響減少收入的貧困勞動力能夠就近務工、增加收入。
  • 喜訊捎給總書記〡內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河南街道馬鞍山村張國利一...
    喜訊捎給總書記〡內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河南街道馬鞍山村張國利一家:「我們的生活像芝麻開花節節高」 2020-10-21 16: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哈爾濱市木蘭縣精準施策脫貧攻堅 打通增收致富路
    全縣共有貧困村35個,建檔立卡貧困戶3271戶7121人。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木蘭縣委、縣政府始終高度重視,將其作為第一位政治責任,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促進社會發展。  持續抓好責任落實。木蘭縣委、縣政府制發了《木蘭縣脫貧攻堅責任制實施細則》,成立了12個專項推進組,明確職責分工,逐級籤訂責任狀,層層壓實責任。
  • 福建省寧德市:生產40000筒香菇 帶動貧困戶增收
    2018年4月,在該村黨支部的牽頭下,彭家洋村成立了仙岫峰種植專業合作社,指派一名黨員具體負責,通過入股分紅和就業方式,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增收,主要業務為種植食用菌等。     據了解,從每年10月份到次年4月份最適宜香菇生長,1個菇筒在此期間可以採摘6次,1筒的產量是1.2斤,今年,該基地香菇生產規模為4萬棒。
  • 「脫貧攻堅看沂蒙」臨沂羅莊區:產業扶貧 帶動貧困戶持續增收
    盛莊街道林村社區61歲的呂登吉就是其中一位受益人,作為社區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他每半年就會獲得一部分扶貧資金。臨沂市羅莊區盛莊街道林村社區居民呂登吉說:「一年是一千塊錢,對我的生活幫助起很大作用。」通過產業扶貧,盛莊街道279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獲得了直接收益。
  • 郝小藝:直播帶貨讓貧困戶疫情期間仍能增收
    今年香菇產了五萬斤,村貧困戶除工資外,人均增收2500元。」11月28日,在人民優選直播大賽總結大會暨頒獎典禮活動的現場,陝西省延安市洛川縣老廟鎮過村第一書記郝小藝向大家分享了他們在扶貧路上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