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陽城紅薯產業助力農民增收致富
山西陽城紅薯產業助力農民增收致富 2020-06-29 07: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400餘畝荒田種上紅薯
縣人大常委會代主任黃小雲、對接消費扶貧的企業代表、最美種植戶、致富帶頭人以及大量當地村民和周邊遊客前來共享豐收的喜悅。預計為村帶來250萬收入近年來,佛岡縣高崗鎮三聯村著力發展紅薯種植,帶動群眾增收致富、脫貧奔小康。脫貧攻堅,產業脫貧是重點,如何將產業發展轉化為持續輸血,才是打贏脫貧攻堅戰關鍵所在。
-
民兵帶頭致富,遼寧省清原縣百餘貧困戶脫貧
7月7日,遼寧省清原縣人武部政委侯慶明接到了該縣敖家堡鎮于家堡村貧困戶劉桂英的電話,劉桂英激動地告訴他,自從跟民兵連長胡景髮結成幫扶對子,日子一天一個樣,脫貧摘帽指日可待。胡景發是于家堡村的民兵連長,同時也是縣人武部培養的致富帶頭人。
-
巾幗助力 「小香薯」增收致富
巾幗助力 「小香薯」增收致富 2020-09-18 19: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喀喇沁旗錦山鎮:抓好貧困戶增收的源頭活水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喀喇沁旗錦山鎮堅持抓產業、上項目、促就業,抓好貧困戶增收的源頭活水,由「輸血型扶貧」變為「造血型扶貧」,不斷穩定脫貧戶的收入水平和脫貧質量。
-
黃桃碩果纍纍 貧困戶增收笑盈盈
這兩天自流井飛龍峽鎮的貧困戶就向記者報喜說,他們那裡發展的特色產業黃桃種植基地現在迎來了收穫的時節,貧困戶這些年依託黃桃種植收益穩定,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基地的貧困戶希望記者深入現場,一起分享收穫的喜悅。15日上午,記者來到自貢市目前最具規模、見效明顯的自貢市黃桃樂家庭農場進行了一番實地體驗。
-
河北石家莊:「紅薯葉制茶」巧致富
8月21日,在石家莊市行唐縣上方鄉西城仔村的紅薯地裡,社員在採摘紅薯葉。近年來,河北省石家莊市行唐縣上方鄉西城仔村在駐村工作組的幫扶下,因地制宜利用當地廣泛種植紅薯的優勢,成立西城仔村農業合作社,將紅薯葉變廢為寶,創新開發紅薯葉茶特色產業項目,延伸紅薯產業鏈,輻射周邊十餘個村莊,提供近100個就業崗位,助力當地群眾致富增收。
-
41歲的他帶領村民種植葛根 讓8000多戶農戶增收
今年41歲的秦衛東,被譽為「致富的帶頭人,種葛的好大哥」。他從大足區智鳳鎮「起航」,種植葛根12年,現已在全國發展葛根種植基地16000餘畝,帶動了8000多戶農戶增收,讓原本平淡無奇的葛根,闖出了一片市場新天地。
-
南明區多措並舉助力修文縣蜈蚣橋村村民增收致富
修文縣灑坪鎮蜈蚣橋村獼猴桃種植產業園內,一條平整寬闊的道路旁串起了一株株果實纍纍的獼猴桃果樹,南明區駐村工作組的隊員正忙著往貨車上搬運獼猴桃。「這條路就是南明區出資修建的獼猴桃產業道路,總長4.8公裡。」南明區駐村工作組隊員說,以前這條道路坑坑窪窪,一到下雨天滿是泥濘,給村民勞作帶來不便。
-
樺南縣土龍山鎮攜手企業助力農民增收脫貧
為進一步加快貧困戶脫貧步伐,土龍山鎮黨委政府在扶貧模式上積極探索,深耕扶貧產業市場,鼓勵企業到我鎮創業,把扶貧工作與推動地方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有力結合,帶動貧困戶增收渠道,實現了雙方共贏。土龍山鎮為企業找到最佳契入點,鼓勵黑龍江互聯細緻農業有限公司在戰生村承包375畝土地,種植高粱,並且每公頃承包費高於市場價2000元,承包期限10年。黑龍江互聯細緻農業有限公司是土龍山鎮引進的一個民營企業,這家企業採用純綠色,無公害的高粱釀酒,需要進行人工田間除草來完成。
-
七星關區清水鋪鎮:發展獼猴桃種植助農增收
連日來,畢節市七星關區清水鋪鎮大地村獼猴桃種植基地一派繁忙景象。為全力做好產業結構調整的工作,助力脫貧攻堅,七星關區清水鋪鎮大地村鎮村幹部積極帶領當地群眾在獼猴桃基地開展除草、施肥等管護工作。據了解,清水鋪鎮大地村今年在原先種有300畝瓜蔞的中藥材基地上套種獼猴桃,通過增加種植品種,以提高產業效益。同時,為了讓產業發展帶動脫貧,基地採用土地流轉和務工兩種方式,幫助群眾群眾實現產業增收。「現在正是農忙的時候,一天大概有50個村民在合作社務工,其中有30人左右是貧困戶。
-
不起眼的紅薯,竟有這麼大作用!金寨「紅薯大王」靠紅薯實現夢想
讓朱先富如此激動的原因不僅僅是紅薯幹可以變成錢,而是他突然感覺到,自己可能找到了一條能夠與鄉親們共同致富的新路子,在此之前,朱先富已經是在全省都叫得響的核桃大王:全省勞動模範,也是科技帶頭人,每年核桃產值也是一千多萬的收入,已經帶動 100多戶村民一起靠核桃產業致富。
-
20多種農產品成貧困戶增收「寶貝疙瘩」
據了解,東方果品公司按照「企業+園區+產業+貧困戶」的工作模式,通過吸納貧困戶來公司打工,流轉土地,幫助銷售等方式助力貧困戶增收。當地梨農郭忠慶高興地說:「幫扶企業把我家的鴨梨都買走了,這下真不愁銷路了,給的價格比自己賣的還高,真好!」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全面促進消費,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
-
橫縣:甜玉米喜獲豐收 助力殘疾人增收致富
這幾天來,黃少英、黃其文等100戶貧困殘疾人喜笑顏開,他們種植的甜玉米已喜獲豐收,公司到田間地頭進行收購,每畝為貧困戶增收3500餘元,真正讓貧困戶甜到心裡。橫縣播種甜玉米25.2萬畝,產鮮苞26.08萬噸,被稱為中國「甜玉米之鄉」,今年初,橫縣殘聯與廣西橫縣億穗農副產品有限公司合作,建立橫縣「陽光助殘扶貧基地」,依託橫縣「甜玉米」之鄉的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採取公司+基地+殘疾人貧困戶的運作模式,支持100名貧困殘疾人發展甜玉米種植,公司為每戶免費提供5畝填玉米種子和有機土壤。
-
鍾靈鎮紅砂村:創新利益聯結機制 助力群眾增收致富
秀山網訊 在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役中,鍾靈鎮紅砂村立足該村實際,因地制宜,通過不斷創新、完善「7+2+1」的利益聯結機制,做實做好銀花、茶葉和蜂蜜三大特色產業文章,助力群眾實現增收致富。開展培訓。縣農業農村委邀請的農業專家,正在給紅砂村村民培訓講解銀花種植技術。為充分調動村民主動性和積極性,幫助產業實現快速發展。從建立專業合作社之初,村裡便定製了一個「7+2+1」的利益聯結機制,由專業合作社進行技術指導、保底收購、產業加工和產品銷售,村民只需要進行管護。也正是如此,紅砂村在短短三年內發展到約1200餘畝的銀花種植面積,預計年產值約360萬元。
-
寧鄉青山橋鎮:紅薯串起脫貧致富產業鏈
進村後,村上給駐村工作隊隊長曾佑坤交了個底:村上負債36萬元,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36戶。通過對貧困戶入戶走訪後,根據當地環境等因素,曾佑坤和村支兩委商議後,決定發動貧困戶種紅薯。當年4月,曾佑坤組織所有貧困戶戶主開大會。
-
新疆于田:種植「沙漠人參」摘掉農戶貧困戶帽子
據了解,該村依託沙漠資源,利用實施防沙治沙工程的契機,大力發展大芸種植產業,現在連片的紅柳已成為遏制風沙的人工屏障,發揮了防風固沙、保護生態環境的作用。同時大芸產量年年增加,鋪就了農民的致富路。吾布力喀斯木·買買提艾力是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他2014年承包28畝地,開始栽培紅柳接種大芸,第一年收入4萬元,嘗了大芸甜頭吾布力喀斯木,2016年又承包了45畝大芸地。通過種植紅柳大芸,收入逐年提高,摘掉了貧困戶帽子。
-
阿蓬江鎮多渠道助力柑橘銷售助農增收
這是近日在阿蓬江鎮看到的場景,阿蓬江因柑橘變得更加美麗,果農因柑橘變得更加富有,為了讓阿蓬江自產的美味柑桔走得更遠,阿蓬江鎮借著脫貧功堅的東風,想盡辦法多渠道助力柑橘銷售,讓更多果農種柑橘走上致富小康路。柑橘成為阿蓬江鎮的支柱產業阿蓬江種植柑橘歷史悠久,自古有阿蓬江水的灌溉,有適宜柑橘生長的氣候,這裡的柑橘格外香甜。
-
「線上+線下」銷售模式 海拉爾區紅十字博愛家園助力農民增收
在自治區紅十字會「十三五」規劃重點項目開展期間,海拉爾區紅十字會積極作為,匯聚社會力量,大力實施「紅十字博愛家園」項目,幫助群眾增收致富,助力脫貧攻堅,讓「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會精神在為民服務中傳承和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