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段:111-210】
171.伊索寓言
作為世界上最古老、最著名的經典寓言集,《伊索寓言》被譽為西方寓言藝術的始祖之一,體現了人類的智慧和人生經驗。與此同時,它也是最早的兒童文學讀物之一,成為歷史悠久的兒童文學資源。《伊索寓言》中大多是動物故事,能言會道的動物角色自然成為兒童喜聞樂見的故事材料。在這些動物角色的所思所想和言談舉止中,投射了人類的思想情感、性格傾向、喜怒哀樂、愛恨情仇、友誼與背叛、專橫與忍讓、殘暴與仁愛,以及包括家庭關係和社會關係等因素在內的各種社會屬性。故事將這些抽象的人生智慧和思想觀念,通過充滿生活氣息的動物角色得以形象具體地表達,吸引少年兒童進入獨特的藝術世界,對於他們具有認知、益智和娛樂的價值。
(天津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外國兒童與青少年文學翻譯研究中心主任 舒偉)
172.希臘神話和傳說
受到馬克思讚揚的希臘古典神話已經成為一種隨著時代的變遷而不斷被講述的神話敘事經典。德國作家古斯塔夫·斯威布在前人講述和研究的基礎上進行挖掘和整理,寫出了《希臘神話和傳說》一書。該書敘述了希臘神話中的世界起源、神界秩序、人類社會;闡析了神話基本母題,如傲慢自大、競藝與競技、罪與罰等,內容豐富,結構層次分明,具有特殊的認知和審美價值。它為讀者打開了一扇觀察和認識希臘神話和傳說的窗口,進而得以認識歐洲文化的源流演進。作為一種豐富多彩的民間口頭文學,希臘神話和傳說以廣博的知識和美好的想像豐富了歐洲文化和文學,在世界文學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天津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外國兒童與青少年文學翻譯研究中心主任 舒偉)
173.格列佛遊記
《格列佛遊記》是英國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於18世紀20年代出版的一部長篇遊記體諷刺小說。全書故事曲折動人,想像汪洋恣肆。作家寫作此書的目的是諷刺英國政壇和社會的種種弊端,但卻沒有直指其事,而是變身童話世界,描繪人物百態,充滿荒誕幻想。主人公格列佛是位外科醫生,他先後航海漂流到了大人國、小人國、飛島國、慧駰國,經歷了種種難以想像的離奇故事。正是這些充滿奇妙想像的故事,讓兒童愛不釋手,信以為真。翻譯家王佐良對此書的概括說明了此書的複雜特徵,「這部書是遊記、神話、寓言、理想國的藍圖,又是試驗性的小說」。
(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審 王林)
174.簡·愛
英國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在《簡·愛》第二版序言中稱自己的作品是「一個樸實無華的故事」,但正是這樣一個故事卻成為享譽世界的經典。小說講述了孤兒簡·愛在飽受精神與肉體折磨的童年之後,鍛鍊了自己強大的內心,並且歷練出堅強不屈的精神,正是這樣的性格讓她成年後雖然歷經艱難,但最終收穫了屬於自己的幸福。作品中每一個人物,每一處細節,每一句對白,都滲透著作者對於自由、平等、獨立的人格認知,構思精巧,立意深刻,情節波瀾起伏,善於構築寓言式的氛圍,渲染濃鬱的感情色彩,心理刻畫細緻入微,是一部充沛著強烈詩意與情感的靈魂之作。
(首都師範大學兒童文學教育研究基地主任、副教授 王蕾)
175.瓦爾登湖
《瓦爾登湖》是美國作家梭羅獨居瓦爾登湖畔的記錄,描繪了他在四季循環更替過程中的所見、所聞和所想。19世紀上半葉,美國正處於由農業時代向工業時代轉型的初始階段,工商業蓬勃發展,社會中普遍流行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思想,刺激著人們對財富的無限追逐,嚴重的汙染使人們喪失了田園的寧靜。梭羅卻從1845年7月到1847年9月,擺脫金錢的羈絆,從鬧市搬到森林中的瓦爾登湖旁,自耕自食兩年有餘。這部作品記錄的,正是他內心的渴望、矛盾、失望和自我調整的複雜心路歷程,表達了作者崇尚簡樸生活、回歸自然的主張,寧靜恬淡,充滿智慧,文字優美,啟人深思,影響深遠。
(北京市第八十中學特級教師 王岱)
176.海底兩萬裡
法國作家凡爾納的小說《海底兩萬裡》,講述了博物學家阿羅納克斯教授和僕人孔塞伊、捕鯨人內德·蘭德三個人乘坐內莫艇長駕駛的「鸚鵡螺」號潛水艇海底歷險的故事。此次歷險行程遭遇了種種驚險奇遇,為讀者展現出一個時而充滿詩情畫意、時而險象環生的海底世界。該書是科幻小說的經典作品,文本巧妙自然的布局、緊張曲折的故事情節、波瀾壯闊的場面描寫、精描細刻的細節處理、性格迥異的人物、瑰麗奇特的幻想、豐富詳盡的海洋生物學知識,以及其中所蘊含的探險精神、人道主義情懷、環保意識、科學倫理意識,帶給讀者一種逼真的漫遊體驗和新奇的審美感受,也表現了人類認識和駕馭海洋的信心,展示了人類意志的堅韌和勇敢。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教研員 朱傳世)
177.新月集·飛鳥集
《新月集》是泰戈爾主要以孩童的口吻或母親的口吻抒寫的系列詩作,展現了一個充滿了童真、童趣的世界,有孩童美麗奇特的幻想、活潑可愛的舉動、善良樸實的願望……。詩作傳遞出孩童對母親的眷戀,母親對孩童的呵護與滿心的愛,沉浸於詩作,便仿佛置身於充滿了天倫樂趣與真善美的世界。《飛鳥集》是一部富有哲理的格言性質的詩集。飛鳥、黃葉、白晝、黑夜、蜜蜂、蝴蝶、雨點、大地、螢火蟲、星星……大自然中的萬物,以及抽象世界的「可能」「不可能」、真理、思想等概念,在泰戈爾的筆下都折射出理性與智慧的光芒。泰戈爾這兩部詩集,語言清新明麗,韻味醇厚雋永,短小的詩句耐人尋味,道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引領人們探尋真理與智慧的源泉。
(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副研究員 葉麗新)
178.童年
《童年》是蘇聯作家高爾基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也是他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作品之一。年幼的阿廖沙沒有被堅硬、粗暴的生活所摧折,當苦難成為一種普遍現實,過一種正直、充滿活力和尊嚴的生活便成為他心中強烈的願望。他為一切粗暴的行為而震驚,而激憤,為一切美好事物的消失和毀滅而難過;在殘酷現實之下,加倍嚮往美好的事物和感情。作品通過歷盡苦難、自強不息的童年敘事,打動人心,催人勵志。高爾基對民族生存境況的關注,使得他的創作超越「私人傾訴」而成為偉大的人道主義作品。《童年》像一盞明燈給我們帶來啟示:生活或將我們帶入侷促與苦難之中,然「光明的、人道的生活終將蘇生」。
(湖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 李紅葉)
179.書的故事
蘇聯科普作家、兒童文學作家伊林所著的《書的故事》,講述了書從無到有的歷史進程。全書分上、下兩篇,每篇6章。上篇介紹文字的歷史,從沒有文字的史前時期說起,講到遠古的結繩記事、歐洲和美洲的「圖畫的文字」、埃及的象形符號、波斯人的楔形文字,一直講到古老的中國漢字。下篇講述書籍的歷史,從記載文字的材質(石頭磚頭、蘆葉紙、羊皮紙直到後來的紙張)寫起,直到作為書寫工具的筆和印刷機的出現。該書藉助一個個幽默有趣的故事串聯起文字、紙張、書籍的發展演變歷程,向讀者呈現了人類文明發展史的一個精彩側面,邏輯清晰,視野開闊,內容充實,筆調輕鬆,是廣大讀者了解書的歷史的上佳讀物。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導 張聯榮)
180.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蘇聯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長篇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一部共產主義教育的「生活教科書」。小說是在作家全身癱瘓、雙目失明的情況下堅持創作而成的。他依據作家的親身經歷,描寫了主人公保爾·柯察金胸懷理想與信仰,歷經重重生活考驗與鬥爭鍛鍊,從一個普通的飯館小夥計成長為堅強的革命者的勵志人生,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傳記體小說。作品閃耀著信念的光芒,湧動著忘我奮鬥的暖流,被譯介到中國半個多世紀以來,成為幾代讀者難以磨滅的閱讀記憶。保爾的「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也成為激勵一代代讀者奮發求索、不負人生的座右銘。
(太原師範學院文學院教授 崔昕平)
用好《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2020年版)》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 中國教育報 主辦
《中國教育報》2020年12月09日第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