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我國進口啤酒持續保持高增長率,喝得多了就會有偏好,說到哪個國家的啤酒最好喝,這當然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普遍看法是德國、荷蘭啤酒是其中翹楚,但也有許多人有不同意見,認為比利時啤酒才是世界上最好的啤酒。
比利時啤酒為什麼被認可,當然有其原因。比利時雖然是個小國,卻是個啤酒大國,大到什麼程度呢?比利時國土總共只有三萬多平方公裡,卻擁有兩百多家啤酒廠,品牌總數超過2400個。
或許有人說,這麼點地方密集著這麼多啤酒廠和品牌,不就是一個個作坊嗎,如果要這麼解釋,其實也不能算錯。
「小」就是比利時的啤酒文化。
有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個荷蘭小夥子叫盧卡斯,他對鄰國比利時的啤酒情有獨鍾,於是他辭去工作,跑到比利時安特衛普創辦了一家啤酒作坊。盧卡斯刻苦好學,釀造出了好啤酒,數年過去,作坊變成了一家不小的酒廠。
在當地每年都會舉辦啤酒節,還是小作坊的時候,盧卡斯怕自己不夠資格參加,規模發展以後,盧卡斯決定到啤酒節一試身手,於是他帶著啤酒樣品去報名。
工作人員讓他填寫登記表,看到盧卡斯在年產量一欄中寫下100萬+升時,工作人員皺起了眉頭,誠懇的說:「您的啤酒坊規模太大了。我們有規定,只有年產 40萬升以下的小啤酒商才能參加。所以,您無法參加本次啤酒節。」
這個故事說明的是比利時啤酒的「小」文化,啤酒釀造坊不僅將釀造啤酒作為一項營生,更將其視為一門珍貴的手藝。他們拒絕大批量生產,堅定地生產出 「口味獨一無二」的啤酒。
比利時位於歐洲西部沿海 ,被稱為「歐洲的十字路口」,周圍有德國、法國、荷蘭、盧森堡環繞,與英國隔海相望。長久以來,多種文化在這裡碰撞交融,成為拉丁文化與日耳曼文化薈萃之地。
文化融合的比利時出產美食,有全世界最好吃的巧克力,也有全球知名的啤酒。
說到比利時的啤酒,跟修道院密不可分。數百年前,啤酒是修道士清苦生活的一種營養補充,是他們的日常飲料。修道士們也把自己釀造的啤酒出售給信眾,作為維持修道院的收入。當時幾乎每個修道院都有專門用來釀酒的房間,也差不多每個修道士都會釀酒,時至今日,世界上最著名的修道士啤酒還是比利時的修士黑啤智美(CHIMAY)。
直到17世紀,啤酒釀造才逐漸走出修道院的高牆,走進民間,廠商們也就逐漸出現。
之後受到戰爭影響,比利時的修道院啤酒出現了近半個世紀的空檔,幾近失傳,所幸最終還是保留了下來。
1997年 ,比利時、荷蘭、德國等國一直堅持手工釀造啤酒的幾所修道院,為規範產品質量,共同制定了修道院啤酒的行業標準,規定:由修道士在修道院內的啤酒廠親自釀造的啤酒,才可以稱為修道院啤酒,其特點是口感刺激、度數高、苦味強烈。最初,全世界只有七家修道院釀造的啤酒符合這項規定,比利時就佔據了六家。
所以說,比利時啤酒的口碑是有它的悠久歷史支撐的,在全世界都享有盛譽。
修道士啤酒採用傳統方法釀製,裝瓶時會在酒液裡帶入少許酵母,在瓶內完成緩慢的二次發酵。這種工藝不僅讓啤酒風味更平衡、口感更好,還能夠延長啤酒的保質期。
說到比利時的修道士啤酒,除了上文提到過的智美,還有羅斯福也是國內啤酒愛好者比較熟悉的品牌。
不過要說受歡迎程度,在國內恐怕還是福佳白啤酒和瓦倫丁白啤。
比利時白啤酒被稱為「有生命」的啤酒、「活的」啤酒,這並不是修辭手法。
因為比利時白啤酒釀造所選用的酵母,發酵性能很好,但絮凝性較差,很難沉到酒液底部,會均勻地懸浮在其間。因為這些酵母和小麥蛋白的存在比利時白啤酒會懸浮著的「渾濁物」而現乳白色。
這不僅不是質量問題,反而為啤灑增添了更為豐富的口感和營養。小麥原料加之酵母獨特的代謝物,令比利時白啤酒呈現出混合著穀物特有甜味的丁香味 ,再加上橙皮 、檸檬 、芫荽籽等香料物質產生的柑橘味的水果芳香,口感恬淡清新。
拿福佳白啤酒來說,它是標準的比利時風味白啤酒,充滿了濃鬱的果香和清爽的柑橘味,泡沫綿密持久,在光線下看,和它淡金色不透明雲霧狀的酒液簡直是絕配,這也是一支摘得啤酒世界盃金獎的啤酒。
除了福佳,瓦倫丁白啤也絕對值得嘗試,瓦倫丁白啤酒廠建於1758年,目前已經經歷了8代人的傳承,瓦倫丁擁有自己的啤酒博物館,是歐洲最古老的啤酒博物館之一。它是比利時式艾爾精釀的代表,香氣濃鬱,添加了燕麥,麥香更加怡人。
至於比利時和德國啤酒孰優孰劣,各人口味不同,實在難有定論,只能說:忠於自己才最重要。
比利時啤酒的歷史太長,品牌也太多,一篇文章無法細說,留待下次再繼續講述。
最後,適度飲酒能促進血液循環,過量飲酒有害健康,未成年人請勿飲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