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現有網絡人士1.9萬人,他們是建設新時代現代化新德州的一支特殊而重要的力量。德州市通過「四力並舉」,創新開展網絡人士統戰工作,集聚他們的智慧力量服務新時代現代化新德州建設,努力構建線上線下最大同心圓。
完善工作機制,增強「組織力」。德州市將網絡人士統戰工作納入市委黨務工作會議重要內容,納入全市統戰工作總體規劃,納入統一戰線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市委統戰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制定出臺《德州市加強網絡人士統戰工作重點任務分工方案》,明確各部門重點任務和職責分工,每季度調度一次工作開展情況,督促推動工作落實。建立了重點網際網路企業統戰工作聯絡員機制,發揮他們在溝通信息、調研研究、培養人才等方面的特殊作用。將網絡人士較為集中的市廣告行業協會納入全市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席會議制度成員單位,強化統戰工作職能,及時了解會員思想動態,反映利益訴求,維護合法權益。市委統戰部、網信辦分別明確了網絡人士統戰工作科室和人員,根據工作給予有力經費保障支持。藉助德州市電子商務促進會、德州市義工志願者聯合會、德州電影小鎮等社會組織、社會工作力量積極延伸工作手臂,組建起50人的社會化網絡人士統戰工作隊伍。
加強隊伍建設,提升「服務力」。靈活採取多種方式,通過集中推薦和日常推薦相結合、組織推薦和個人推薦相結合,積極做好網絡代表人士特別是網絡大V、網絡主播、自媒體大號負責人等體制外網絡人士的物色發現工作,建立起165人的市級網絡代表人士資料庫。加強統戰部門與相關部門的協調配合,建立了42人的新媒體負責人、網絡評論、網絡宣傳等「三支骨幹」隊伍,不定期開展正能量網絡活動,營造良好網絡輿論氛圍。通過舉辦培訓班、組織參觀考察和現場體驗等,加強對網絡人士理論培訓和實踐鍛鍊。市委統戰部與媒體合作舉辦「用手機生產爆款短視頻」公益講座,提升網絡人士理論水平和操作技能。擴大網絡人士有序政治參與,全市擔任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網絡人士達到35名,一次性集中聘任6名網絡人士擔任市公安局、生態環保局等政府職能部門特約人員,履行監督職能、發揮參謀助手作用。開展網絡人士統戰工作專題調研,通過發放電子問卷的形式,廣泛了解網絡人士願望訴求和意見建議。開展網絡人士「看變化、談發展、共奮進」活動,組織網絡名人觀看德州「歷史長河」展覽、觀摩重點項目和科技園區建設,引導網絡人士正確客觀看待德州發展變化,主動講好德州故事、傳播德州好聲音。
搭建平臺載體、增強「凝聚力」。市委統戰部、網信辦聯合成立德州市新媒體聯盟,聯盟是由全市網絡人士結成的統戰性、民間性、聯誼性組織,是德州市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合會直屬分會。共吸納網絡人士140名,涵蓋新媒體新聞資訊平臺從業人員,網際網路企業和平臺從業人員,網絡「大V」、個人網絡「大號」、網絡社群組織負責人、網絡作家、網絡主播、視頻紅人等網絡名人,以及與網絡密切相關的其他企業和社會組織從業人員等多個方面,真正實現「優中選優、全面覆蓋」。按照「抓點示範、以點帶面」的思路,確定了四家網絡人士統戰工作創新示範點,開展實踐創新,積累經驗做法,強化典型引領。創新成立了德州自媒體同心e站,e站具有座談交流、教育培訓、聯誼交友、才藝展示、直播帶貨等多項功能,為加強自媒體人士思想引領,促進自媒體人士的合作交流與健康發展搭建了有效載體與平臺。以新媒體聯盟會員為重點,推動建立領導幹部列名聯繫重點網絡代表人士制度,13個市直部門(單位)分管領導列名聯繫26名網絡人士,聽訴求、解難題、辦實事,並每年底向市委統戰部反饋工作開展情況。
發揮優勢作用、彰顯「戰鬥力」。向全市網絡人士發出「爭做興德新力量 弘揚網絡正能量」的倡議,號召廣大網絡人士增強責任意識,立足本職建功立業,在服務新時代現代化新德州建設中彰顯價值和作用。今年以來,先後就《德州市化解中心城區城鎮居民住房產權歷史遺留問題實施細則》《德州市既有住宅加裝電梯管理辦法》《關於全面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創建工作的實施意見》等市委市政府文件廣泛徵求網絡人士意見建議,進行書面協商。疫情防控工作中,全市廣大網絡人士深入一線挖掘新聞線索2000餘條,創樹先進典型82個,解讀權威信息40餘次,澄清不實謠言20條,有效鞏固壯大了主流輿論陣地,營造了良好輿論氛圍。市委統戰部通過組織網絡人士到大數據企業參觀考察、舉辦網絡營銷專題培訓、參與網紅直播德州峰會等,引導網絡人士投身創新創業實踐,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鼓勵網絡人士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創作正能量作品、繁榮網絡文化。「寧津雙碓文藝隊演藝小劇場」公眾號負責人徐長徵、張明楊等拍攝製作的原創微電影《彩禮風波》《藥費風波》等,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宣傳移風易俗、助力鄉村文化振興,網絡收視率分別達到50萬人次和78.5萬人次。由德州市新媒體聯盟會員單位拍攝製作的信用題材微電影《老楊的盛夏》在亞洲微電影藝術節獲得「最佳作品獎」,《向愛而行》和《黑手》同時摘得「金海棠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