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廣西東南部的玉林市容縣,古稱容州,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楊貴妃的故鄉和嶺南曾經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容縣境內山巒疊嶂,歷史遺蹟眾多,其中位於城東繡江之濱的經略臺真武閣,始建於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與嶽陽樓、黃鶴樓、滕王閣合稱江南四大名樓。
據文獻記載,唐乾元二年(759年),著名詩人元結到容縣都督府任容管經略使,他為了操練軍士和欣賞風景,在容州城東修築了經略臺。明朝初年,經略臺上修建了真武廟,奉祀真武大帝以鎮火神。明萬曆元年(1573年),真武廟被擴建成三層樓閣,也就是現在的真武閣。
值得一提的是,江南其它三大名樓,以及鸛雀樓、蓬萊閣等國內古樓閣,歷史上都曾經毀壞重建過,只有廣西容縣的真武閣為明萬曆初年的遺物。1962年,著名古建築學家梁思成在詳細考察過真武閣後,評價其為「中國唯一現存的明代純木樓閣」。
經略臺高約20米,臺上的真武閣通高13.2米,登閣遠望,繡江南岸廣闊的平原和東南山嶺一覽無餘。由於容縣特殊的地理位置,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這座有著447年歷史的樓閣能完好保存至今實屬不易。1982年,經略臺真武閣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經專家考證,真武閣之所以能經歷多次地震和風雨侵襲依然安然無恙,是因為它採用了罕見的槓桿式純木結構,建造過程中沒有使用一顆鐵釘,而是用近3000條格木構件串聯吻合,相互扶持,組合成一個優美、穩固的整體,其結構之奇巧堪稱舉世無雙,自古被譽為「天南奇觀」。
真武閣最精巧、最奇特的部分,是二層樓的四根大內柱。它們雖承受上層樓板、梁架、配柱和閣瓦、脊飾的千鈞負荷,柱腳卻懸空離地3釐米,堪稱世界古建築的奇蹟。經專家解密,其實這是「槓桿原理」所造成的懸柱奇觀,在我國古建築中經常被應用到。
所謂「槓桿原理」,就是將從底層通到二層的八根通柱,變成二、三層的支點,在通柱上橫貫72根挑枋,組成一個槓桿結構,外側長的一端挑起樓閣外的瓦簷,內側一端挑起二層的內柱,使它頭頂千斤,腳不落地。這種巧妙的構思,就算在現代建築中也實屬罕見。
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真武閣的通柱與橫梁交界處的榫卯十分鬆動,乍看上去還以為安裝不到位,其實這正是它的精妙之處。當颱風來襲時,鬆動的榫卯與鬥拱能更好的消減風力,使得真武閣能夠巍然屹立數百年之久,假如有機會的話,您也不妨來這裡走走轉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