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建築的歷史源遠流長,每一處古建築都如同一部沉甸甸的史書,以獨特的方式印記著華夏文明。
長城(萬裡長城)
始建於西周時期,分布在北京、河北、天津、山西、甘肅、內蒙古、青海、山東等15個省,總計長度超過5萬千米,以夯土、塊石、片石、磚石混合等結構沿山嶺的脊背修築而成。是中國也是世界上修築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一項古代軍事防禦牆塹。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蘇州園林
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境內。始建於公元前六世紀,蘇州園林的整個建築布局、結構、造型、風格、色彩、裝飾都運用了對比、襯託、對景、借景的手法,以構築精緻、意境深遠、藝術高雅而成為古典園林的典範。199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太原晉祠
位於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晉祠鎮內。始建於公元前十一世紀,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古典宗祠園林建築群。晉祠的整個建築特點是融自然山水和人文構築為一體,成為古代宗祠與園林藝術相結合的唯一實例,是中國古代文化和人類建築藝術寶庫中的珍貴遺產。
福建土樓
位於福建省龍巖市境內。土樓始建於公元十一世紀,是客家群族防備倭寇入侵而採取的一種自衛式的集體性建築,其結構外高內低、樓內有樓、環內有環;其形式有圓樓、八角樓、方樓、紗帽樓等三十多種;其建築風格古樸粗獷,神秘奇特。200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洛陽白馬寺
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鏡內。始建於公元68年,是中國的第一古剎。白馬寺的主要建築均列於南北向的中軸線上,布局規整,風格古樸。寺內保存了大量元代夾紵乾漆造像,彌足珍貴。
平遙城牆
位於山西省中部的平遙縣。始建於周宣王時期,是中國現存最完好的四座古城牆之一。城牆高8-10米,底厚8-12米,頂厚3-6米,牆身素土夯築,分層鋪設稻草拉筋,外壁城磚白灰包砌,頂部青磚鋪墁,內向設瀉水渠道,築牆手法古拙、工料精良,為中國歷代築牆之僅有。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嶽陽樓
位於湖南省嶽陽市古城西門城牆上。嶽陽樓始建於公元220年前後,是江南三大名樓中唯一保持原貌的古建築。嶽陽樓構造古樸獨特,臺基以花崗巖圍砌,主樓高19米,進深14米,寬17米,整個建築為純木結構,三層、四柱、飛簷、鬥拱、盔頂,樓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貫樓頂,周圍繞以廊、枋、椽、檁互相榫合彼此勾連為整體。是中國僅存的盔頂結構的古建築。
飛虹塔
位於山西省洪洞縣廣勝寺內。始建於公元147年,是中國現存四座古塔之一,也是唯一留有工匠題款、最完整的五彩琉璃塔。飛虹塔的建築為平面八邊形、共十三級、高47米的樓閣式佛塔,塔身形如錐體,除底層為木迴廊外,其他均用青磚砌成,各層皆有七色琉璃出簷,五彩斑斕如雨後彩虹。被認證為「世界最高的多彩琉璃塔」而載入世界紀錄大全史冊。
小雁塔
位於陝西省西安市南郊薦福寺內。建於公元707年,是唐代佛教建築藝術遺產。小雁塔的建築是中國早期方形密簷式磚塔的典型,塔身為四方形、單壁中空、塔壁不設柱額的結構,外部青磚內部木構,原15層,現存13層。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五臺山南禪寺
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五臺縣西南境內。建於公元782年,大殿為中國現存最早的一座唐代木結構建築。南禪寺的建築由臺基、屋架、屋頂三部分組成,殿內沒有柱也沒有天花板,結構簡練,風格莊重大方、氣勢雄渾,體現了我國中唐時期大型木構建築的特色。
薊州獨樂寺
位於天津薊州城內西大街。建於公元984年,是中國僅存的三大遼代寺院之一。獨樂寺的布局和結構呈唐、遼時期佛寺的特點,全寺分東、中、西三部分,山門與大殿之間用迴廊相連接。山門結構奇特,屋頂五條脊、四面坡,簷角如翼似飛,高昂莊重。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
泉州東西塔
位於福建省泉州市區西街開元寺內。東塔又叫鎮國塔,始建於公元865年,高48米;西塔又叫仁壽塔,始建於公元916年,高45米,兩塔的結構均為八角五層樓閣式仿木構的花崗巖石塔,是中國最早最大的一對石塔,也是中國古代石構建築的瑰寶。
滕王閣
位於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贛江東岸。始建於公元653年,江南三大名樓之一,是古代儲藏經史典籍的地方。滕王閣的主體建築格式為「明三暗七」,即從外看是三層帶迴廊建築,而內部則有七層,外部瓦件採用碧色的琉璃瓦裝飾,整個建築莊重大氣。
朔州崇福寺
位於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區舊城內東街北側。崇福寺建於公元665年,寺院坐北朝南,五進院落,十座殿宇。主殿殿頂以綠色琉璃剪邊,殿內塑像、壁畫保存完好,是中國現存較大、較完整的金代建築。
登封觀景臺
位於河南省鄭州市登封東南告成鎮境內。建於公元1280年,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天文臺,也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觀測天象的建築之一。觀景臺的建築結構為磚石混合,臺體呈方形覆鬥狀,四壁用水磨磚砌成。2010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