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圖騰:華夏文明印記中的中國古建築(下)

2020-12-04 咬文嚼史

中國古建築的歷史源遠流長,每一處古建築都如同一部沉甸甸的史書,以獨特的方式印記著華夏文明。

長城(萬裡長城)

始建於西周時期,分布在北京、河北、天津、山西、甘肅、內蒙古、青海、山東等15個省,總計長度超過5萬千米,以夯土、塊石、片石、磚石混合等結構沿山嶺的脊背修築而成。是中國也是世界上修築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一項古代軍事防禦牆塹。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萬裡長城

蘇州園林

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境內。始建於公元前六世紀,蘇州園林的整個建築布局、結構、造型、風格、色彩、裝飾都運用了對比、襯託、對景、借景的手法,以構築精緻、意境深遠、藝術高雅而成為古典園林的典範。199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蘇州園林

太原晉祠

位於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晉祠鎮內。始建於公元前十一世紀,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古典宗祠園林建築群。晉祠的整個建築特點是融自然山水和人文構築為一體,成為古代宗祠與園林藝術相結合的唯一實例,是中國古代文化和人類建築藝術寶庫中的珍貴遺產。

太原晉祠

福建土樓

位於福建省龍巖市境內。土樓始建於公元十一世紀,是客家群族防備倭寇入侵而採取的一種自衛式的集體性建築,其結構外高內低、樓內有樓、環內有環;其形式有圓樓、八角樓、方樓、紗帽樓等三十多種;其建築風格古樸粗獷,神秘奇特。200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福建土樓

洛陽白馬寺

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鏡內。始建於公元68年,是中國的第一古剎。白馬寺的主要建築均列於南北向的中軸線上,布局規整,風格古樸。寺內保存了大量元代夾紵乾漆造像,彌足珍貴。

洛陽白馬寺

平遙城牆

位於山西省中部的平遙縣。始建於周宣王時期,是中國現存最完好的四座古城牆之一。城牆高8-10米,底厚8-12米,頂厚3-6米,牆身素土夯築,分層鋪設稻草拉筋,外壁城磚白灰包砌,頂部青磚鋪墁,內向設瀉水渠道,築牆手法古拙、工料精良,為中國歷代築牆之僅有。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平遙城牆

嶽陽樓

位於湖南省嶽陽市古城西門城牆上。嶽陽樓始建於公元220年前後,是江南三大名樓中唯一保持原貌的古建築。嶽陽樓構造古樸獨特,臺基以花崗巖圍砌,主樓高19米,進深14米,寬17米,整個建築為純木結構,三層、四柱、飛簷、鬥拱、盔頂,樓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貫樓頂,周圍繞以廊、枋、椽、檁互相榫合彼此勾連為整體。是中國僅存的盔頂結構的古建築。

嶽陽樓

飛虹塔

位於山西省洪洞縣廣勝寺內。始建於公元147年,是中國現存四座古塔之一,也是唯一留有工匠題款、最完整的五彩琉璃塔。飛虹塔的建築為平面八邊形、共十三級、高47米的樓閣式佛塔,塔身形如錐體,除底層為木迴廊外,其他均用青磚砌成,各層皆有七色琉璃出簷,五彩斑斕如雨後彩虹。被認證為「世界最高的多彩琉璃塔」而載入世界紀錄大全史冊。

飛虹塔

小雁塔

位於陝西省西安市南郊薦福寺內。建於公元707年,是唐代佛教建築藝術遺產。小雁塔的建築是中國早期方形密簷式磚塔的典型,塔身為四方形、單壁中空、塔壁不設柱額的結構,外部青磚內部木構,原15層,現存13層。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小雁塔

五臺山南禪寺

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五臺縣西南境內。建於公元782年,大殿為中國現存最早的一座唐代木結構建築。南禪寺的建築由臺基、屋架、屋頂三部分組成,殿內沒有柱也沒有天花板,結構簡練,風格莊重大方、氣勢雄渾,體現了我國中唐時期大型木構建築的特色。

五臺山南禪寺

薊州獨樂寺

位於天津薊州城內西大街。建於公元984年,是中國僅存的三大遼代寺院之一。獨樂寺的布局和結構呈唐、遼時期佛寺的特點,全寺分東、中、西三部分,山門與大殿之間用迴廊相連接。山門結構奇特,屋頂五條脊、四面坡,簷角如翼似飛,高昂莊重。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

薊州獨樂寺

泉州東西塔

位於福建省泉州市區西街開元寺內。東塔又叫鎮國塔,始建於公元865年,高48米;西塔又叫仁壽塔,始建於公元916年,高45米,兩塔的結構均為八角五層樓閣式仿木構的花崗巖石塔,是中國最早最大的一對石塔,也是中國古代石構建築的瑰寶。

泉州東西塔

滕王閣

位於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贛江東岸。始建於公元653年,江南三大名樓之一,是古代儲藏經史典籍的地方。滕王閣的主體建築格式為「明三暗七」,即從外看是三層帶迴廊建築,而內部則有七層,外部瓦件採用碧色的琉璃瓦裝飾,整個建築莊重大氣。

滕王閣

朔州崇福寺

位於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區舊城內東街北側。崇福寺建於公元665年,寺院坐北朝南,五進院落,十座殿宇。主殿殿頂以綠色琉璃剪邊,殿內塑像、壁畫保存完好,是中國現存較大、較完整的金代建築。

朔州崇福寺

登封觀景臺

位於河南省鄭州市登封東南告成鎮境內。建於公元1280年,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天文臺,也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觀測天象的建築之一。觀景臺的建築結構為磚石混合,臺體呈方形覆鬥狀,四壁用水磨磚砌成。2010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登封觀景臺

(完)

相關焦點

  • 歷史圖騰:華夏文明印記中的中國古建築
    中國古建築的歷史源遠流長,每一處古建築都如同一部沉甸甸的史書,以獨特的方式印記著華夏文明。五臺山佛光寺東大殿有「亞洲佛光」之稱的五臺山佛光寺,位於山西省五臺縣境內。寺內正殿東大殿建於公元857年,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唐代木構建築,被譽為建築中的「中國第一國寶」!
  • 歷史圖騰:華夏文明印記中的中國古建築(上)
    中國古建築的歷史源遠流長,每一處古建築都如同一部沉甸甸的史書,以獨特的方式印記著華夏文明。五臺山佛光寺東大殿有「亞洲佛光」之稱的五臺山佛光寺,位於山西省五臺縣境內。寺內正殿東大殿建於公元857年,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唐代木構建築,被譽為建築中的「中國第一國寶」!
  • 歷史圖騰:華夏文明印記中的中國古建築(下)
    中國古建築的歷史源遠流長,每一處古建築都如同一部沉甸甸的史書,以獨特的方式印記著華夏文明。始建於公元前十一世紀,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古典宗祠園林建築群。晉祠的整個建築特點是融自然山水和人文構築為一體,成為古代宗祠與園林藝術相結合的唯一實例,是中國古代文化和人類建築藝術寶庫中的珍貴遺產。
  • 歷史圖騰:華夏文明印記中的中國古建築(上)
    中國古建築的歷史源遠流長,每一處古建築都如同一部沉甸甸的史書,以獨特的方式印記著華夏文明。五臺山佛光寺東大殿有「亞洲佛光」之稱的五臺山佛光寺,位於山西省五臺縣境內。寺內正殿東大殿建於公元857年,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唐代木構建築,被譽為建築中的「中國第一國寶」!
  • 遇見| 走進遠古時代 觸摸「印記」,話說圖騰
    歷史是什麼?歷史就是文化,學習歷史,便是繼承文化。浩瀚宇宙的歷史塵埃中,人類走過無數紀元。在我們熟知的記憶中,各民族與國度都有自己的印記與標誌,而這種明顯的特徵最能彰顯的就是--圖騰。 什麼是圖騰呢?粗淺的來說,它如同我們的身份證一般,是我們獨一無二的,也是唯一不可複製的。可以理解圖騰便是一個部落或民族國家的身份標識。無論在考古學資料還是歷史學資料中,亦或是文化文字資料中,都隨處可見。 在西方有愛琴海文明的誕生,在東方有華夏文明的綿延不絕。
  • 華夏龍圖騰的起源
    龍在華夏文明裡一直佔有很重要的地位。真龍天子,龍顏大悅。龍即是君王,龍就是皇帝,打龍袍也就是打皇帝。但,其實大家也都知道,地球上根本就不曾有過「龍」這種生物。龍的形象純屬虛構。那麼,華夏龍圖騰的起源到底在哪裡呢?
  • 牛,歷史的印記與時代的頌歌
    關玉良《公牛》 97.5*180cm牛,是中國的屬相——1949,己丑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開闢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國家的主人。屬「牛」的中國,性格溫和卻絕非懦弱、尊重規則卻反抗強權、愛好和平卻無懼鬥爭——憑藉這樣的「牛脾氣」,我們不但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更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鬥爭。
  • 「著」定青秀|天際線上鐫刻的中國圖騰
    中國建築的歷史源遠流長每一處古建築都如同一部沉甸甸的史書以獨特的方式印記著華夏文明鐫刻著屬於中國的精神圖騰猶如浦東之於上海、後海之於深圳青秀得時代風氣之先佔據著南寧城市C位,一枝獨「秀」在青秀,不僅有古城牆、龍象塔的歷史印記
  • 有趣的甲骨文,談談華夏的龍圖騰
    龍的傳人中國的歷史文明源遠流長,最早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的上古時代,距今超過5000年,但是遺憾的是,那個時代並沒有明確的文字流傳,我們只能從上古神話傳奇中追憶那些關於炎帝、蚩尤、皇帝等遠祖的傳說歷史車輪緩慢的前行,來到距今大約3600年左右的夏商時期,終於出現了中國文明史上的最早的成熟文字:甲骨文。因此,從甲骨文中還是能夠找到三皇五帝時期的一些影子的,因為甲骨文在很大程度上具有象形的特質!三皇五帝時期的傳統風俗是否流傳到了夏商時期,已經難以考證。但是在三皇五帝時期,最最神聖和最最重要的事情應該只有一件:那就是祭祀。
  • 不到山西,不懂中國,遊山西九大看點,解讀華夏文明!
    在中國30多億年的地質構造過程中,從太古代的五臺運動、元古代的呂梁運動,到中生代的燕山運動,造就了山西獨特的地貌形勝。 山西的版圖,就像一枚寫滿文明密碼的樹葉。中華5000年文明都可以在山西15.6萬平方公裡的古老大地上找到印記。
  • 是圖騰崇拜,更是太牢祭禮,最終回歸美食:羊在華夏文明中的嬗變
    回望五千年華夏文明,羊在人類的社會架構中始終有著獨特的地位,在以農耕為主的中原文明,羊固然有著重要的政治、經濟地位,而對於遊牧文明而言,羊更是其經濟架構中的主體。從早期的圖騰崇拜,到今天走入千家萬戶的美食,羊在給我們提供蛋白質的同時,也衍生了悠久燦爛的羊文化。
  • 古韻遺風——美玉中走來的華夏文明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是四大文明中唯一未曾斷流過的文明。上下五千年繁衍出了無數文化,茶文化、酒文化、飲食文化、戲曲文化等等。但如果說哪種文化對華夏文明性格養成具有決定性作用?不是文字甚至不是民族史,而是堅忍內斂的中國玉。
  • 古韻遺風——美玉中走出的華夏文明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是四大文明中唯一未曾斷流過的文明。上下五千年繁衍出了無數文化,茶文化、酒文化、飲食文化、戲曲文化等等。但如果說哪種文化對華夏文明性格養成具有決定性作用?不是文字甚至不是民族史,而是堅忍內斂的中國玉。
  • 作為華夏文明的圖騰,「龍」的傳說都有哪些?
    「龍」,在中國具有非常特殊的意義,作為存在於神話傳說中的瑞獸,其從誕生的那刻起,就與華夏文明緊密相依,可以說「龍」是華夏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為華夏文明的圖騰,「龍」在中國古代更是封建皇權的象徵,帝王都是以真龍天子自居。而到了現代,我們華夏民族也依然稱呼自己為「炎黃子孫,龍的傳人」,可見「龍」在華夏文明中的重要地位。
  • 蘇美爾文明和華夏文明的相似性,你看懂了什麼?
    本來這篇文章應該是探索世界各文明中對蛇的崇拜以及雙蛇纏繞圖騰的相似性,但是在我查詢資料的過程中,又發現了很有趣的內容關於華夏文明和蘇美爾文明之間的關係當然,我是從伏羲女媧圖的資料開始找起的,我們也從雙蛇纏繞圖騰開始講起
  • 解密中國華夏文明開始結繩記事之謎
    顓頊帝系華夏第一位帝王,更系7700年前趙公明99世孫。中國遠古文明系7700年前,籬笆時期,柱上國首領趙公明,在佔卜祭祀中,發明了早期中國象形文字,確立300餘常用象形文字,故,趙公明被尊為中國的先知和天啟。華夏文明有5000歷史,而趙氏在中國歷史上,一直佔據著統治地位,歷時超過3500年。
  • 《山海經》:透過蛇、鳥圖騰看上古,華夏的起源到底是什麼?
    揭露洪荒隱秘,盡在夜述封神大家好,歡迎收看《山海經》系列第26期,本期夜述封神將和大家一起探討上古文明的圖騰。其實上古的歷史早就消失在時間的迷霧裡,我們如今僅僅靠猜測、臆想和自認為合理地推理來儘量還原這段歷史,今天夜述封神根據《山海經》為大家還原一下。
  • 中國50個古建築!讓我們一起領略下古代建築的神奇吧
    中國50個古建築! 中國自古地大物博 建築藝術源遠流長 讓我們一起領略下 古代建築的神奇吧
  • 古建築中的脊獸文化
    王玉明中國古代建築門類繁多,建築藝術高超,是世界古建築史上的奇葩。古建築的頂端設計多種多樣,在高檔建築中主要有廡殿頂、歇山頂、懸山頂、攢實頂等。脊獸的功能,主要是保護古建築最頂端的脊。脊上安放脊獸形成魚鱗般的的美觀連結。由於建築整體呈坡狀,垂脊有一個向下的推力,所以垂獸、瓦擋、筒瓦和木椽由鐵釘緊密加固。整個頂端融為一體,擁有穩固、支撐、防水、防火等多種功能,使整個建築宏偉壯觀,展示了中國古建築的藝術魅力。脊獸的種類很多,大致分為九類。第一類是龍,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多用於皇家建築、寺廟。
  • 龍為何能成為整個華夏民族的圖騰
    龍或起源於北方地區,而北方地區一直是華夏文明的政治文化中心,這對於起源於北方的龍文化有積極的推廣作用。遠古時期的部落經過吞併、融合,勝利者往往會將被降服的部落文化抹除一部分,吸收融合一部分。而龍這個形象恰恰無比幸運的一直在被融合、發展、變化和擴散。直到奴隸制王朝的建立,人口基數進一步擴大,這個時候再想要完全抹除某一個文明的文化,已經變得不太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