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山西,不懂中國,遊山西九大看點,解讀華夏文明!

2020-12-16 騰訊網

全文共2279字 | 閱讀需5分鐘

山西正在打造「遊山西、讀歷史」文化旅遊品牌。

遊山西,究竟在讀什麼史!

No.1 讀地質構造運動史

在中國30多億年的地質構造過程中,從太古代的五臺運動、元古代的呂梁運動,到中生代的燕山運動,造就了山西獨特的地貌形勝。

滄海桑田般的構造變遷,不僅賦予了山西豐富的礦產資源,還賜予了山西眾多珍貴的地質遺蹟奇觀,有世界級地質遺蹟14處、國家級地質遺蹟141處。

太行山千峰競秀、萬壑爭奇,集雄、奇、險、幽、秀、美於一體;呂梁山群峰逶迤、山勢陡峻、植被多樣,盡顯雄渾厚重;北嶽恆山地險山雄、疊嶂拔峙,被譽為北國萬山之宗主。

寧武萬年冰洞誕生於300萬年前的新生代第四紀冰川期,其內冰層萬古不化,且與幾百米外的「千年地火」遙相呼應,形成「冰火兩重天」的神奇景觀。

No.2 讀中華文明演進史

山西的版圖,就像一枚寫滿文明密碼的樹葉。中華5000年文明都可以在山西15.6萬平方公裡的古老大地上找到印記。從垣曲「世紀曙猿」到芮城「西侯度聖火」,從「丁村遺址」到「陶寺遺址」,從戰國荀子、盛唐柳宗元到北宋司馬光、清代陳廷敬,文物遺蹟數不勝數,歷史名人燦若星辰。山西,就是一部濃縮的中華文明史詩。

No.3 讀黃河文化變遷史

黃河之魂在山西。

「天下黃河一壺收」的壺口瀑布,以其壯觀無比,呈現了中華母親河博大胸襟和恢宏氣度;黃河在山間奔騰盤旋七大灣,形成天下奇觀乾坤灣,中華龍圖騰由此濫觴。千百年來,黃河岸畔流傳的后稷稼穡、嫘祖養蠶等動人故事,承載著源遠流長的黃河農耕文明;從大禹治水到臺駘治汾,從春秋時期智伯渠到清代汾河「八大堰」,形成了綿延不斷的黃河治水文化。

No.4 讀長城軍事鬥爭史

長城萬裡,華聚山西。

從戰國到明清,歷代長城在山西都有遺存;縱橫3500公裡,星羅棋布於三晉大地4276處;形態十分完備,烽、燧、關、城、堡、衛構成了古代軍事完整的防禦體系。來到長城腳下,走進雁門關、偏頭關、寧武關、娘子關、廣武城,在這些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爭鳴的雄關隘口,就會深深體悟到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

No.5 讀民族融合發展史

山西地處中原農耕民族和北方遊牧民族的交錯帶,自古以來就是民族融合的大熔爐。

戰國伊始,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開創民族融合、風氣改革之先;魏晉時期,北魏孝文帝在平城大同開啟漢化改革,推動五胡融入中原;洪洞大槐樹更是見證了明朝洪武永樂年間的大移民。呈現給人們的是一幅時而金戈鐵馬、時而駝鈴「胡」舞的民族融合壯麗畫卷。

No.6 讀古代建築藝術史

山西的古建遺存獨步華夏,擁有6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111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550個中國傳統村落,36100多處地面文物古蹟,531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宋遼金之前的地上木結構建築120座,有世界現存最高最古老的木構塔建築應縣木塔,有國內僅存的四座唐代木建築五臺山南禪寺、佛光寺、平順天台庵、芮城廣仁王廟,有生動傳神的晉祠北宋彩塑群像,有宏偉精美的永樂宮元代壁畫。山西,就是一座瑰麗的「中國古建築藝術宮殿」。

No.7 讀匯通天下晉商史

明清晉商縱橫歐亞九千裡、稱雄商界五百年,開闢了南起福建、北達蒙俄、聯接歐亞的國際貿易通道「萬裡茶路」,是歷史上「一帶一路」大商圈的重要組成部分;晉商創票號、立號規,創造了匯通天下的奇蹟,留下了喬家大院、王家大院、常家莊園等美輪美奐的晉商大院,傳承著「誠實守信、開拓進取、和衷共濟、務實經營、經世濟民」的晉商精神。

No.8 讀中國紅色革命

山西是著名的革命根據地,流淌著紅色基因,傳頌著英雄故事。紅軍東徵在山西留下光輝足跡。抗日戰爭時期,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軍總部、三大主力師長期在此戰鬥,奪取了平型關大捷、夜襲陽明堡、百團大戰等一場場偉大勝利,留下了左權麻田鎮、武鄉王家峪八路軍總部、黃崖洞兵工廠等一個個革命舊址,鍛造了偉大的抗戰精神、太行精神。

解放戰爭時期,英勇的人民解放軍浴血奮戰、力克頑敵,臨汾戰役開創了我軍城市攻堅戰的成功範例,太原戰役拔掉了國民黨反動派在華北的最後堡壘,推動了全國解放進程。英雄浩氣長存,革命精神常青,激勵著一代代三晉兒女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鬥。

No.9 讀勞動人民創造

自古以來,山西人民勤勞智慧、富於創造。不僅在科技領域先賢輩出,北宋劉羲叟創立《羲叟曆法》,為天文學研究作出重要貢獻;明代數學巨匠王文素編著了《算學寶鑑》,首開用珠算開高次方和解高次方程的先河;清代「醫聖」傅山在中醫專科、製藥、養生等方面都取得不凡成就。

而且在千百年來的生產生活實踐中,湧現出一代代傑出的民間藝人、能工巧匠、名醫良才,創作出晉劇梆子、絳州鼓樂、威風鑼鼓、河曲民歌、左權小花戲、孝義皮影戲、上黨八音會等膾炙人口的表演藝術,形成了剪紙、麵塑、木雕、堆錦、制陶、琉璃、釀造等傳世絕技,留下了龜齡集、定坤丹、八珍湯等名藥珍膳,特別是歷代大師傳承打造的琺華器、推光漆、澄泥硯「山西三寶」,或雍容華美,或典雅精緻,技藝精湛、底蘊深厚,廣受世人珍愛。

五千年文明看山西

遊山西就是讀歷史

我們真誠邀請中外遊客

走進山西

親近歷史

感受文明

發現更有意義的精彩人生!

-完-

本文轉自公眾號「遊山西「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

· 有一種愛叫做在看 ·

相關焦點

  • 不到山西,不懂中國,山西為什麼能保留如此多地上文物?
    山西,黃河文明的搖籃、華夏民族的重要發祥地,被賦予了太多太多的歷史標籤。迄今為止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三千年之久,就已有了人類在這裡繁衍生息。傳說中的中華民族的始祖黃帝、炎帝都曾把山西作為活動的主要地區。素有「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之美稱。正所謂「不到山西,不懂中國,到過山西,才知華夏」。建築作為歷史文化與藝術的重要物質載體,山西古建築代表了中華文明歷史建築的精華。
  • 遊山西運城,讀華夏歷史——2020山西運城文化旅遊推介(招商)會北京...
    遊山西運城,讀華夏歷史——2020山西運城文化旅遊推介(招商)會北京專場成功舉行
  • 【華夏古文明 山西好風光】「雲」遊山西 ⑥ 呂梁 | 《西遊記》中...
    歷史行過 必會留下痕跡有些化作風雨有些築成樓閣有些成為傳說五千年來無數歷史在山西發生 在山西演繹遊山西 就是讀歷史>品讀歷史 飽覽山西帶你看看山西究竟有多美這裡集「雄、奇、險、秀」於一身這裡有「三晉第一名山」之稱北武當山已備好故事等你來傾聽……X
  • 「雲」遊山西 ⑩ 臨汾|這裡有一座記錄了華夏年輪的名山……
    歷史行過 必會留下痕跡有些化作風雨有些築成樓閣有些成為傳說五千年來無數歷史在山西發生 在山西演繹遊山西 就是讀歷史聯合山西11市融媒體矩陣聯盟推出11期五一特別策劃《「雲」遊山西》品讀歷史 飽覽山西帶你看看山西究竟有多美作為一座名山
  • 華夏文明看山西
    那麼,五千年中國呢? 「五千年中國看山西」。位於黃河中遊的山西,表裡山河,物華天寶,深植著華夏文明的根脈,珍存了中華五千年文明最完整的記憶。看世界,看中國,要看山西。但我理解的這句話其實更應該是「地下文明看陝西,地上文明看山西」的意思。山西是中華文明發祥地之一,春秋時為晉國,故簡稱晉。
  • 「古往今來山西人」揭開山西神秘面紗
    五千年文明看山西,看山西的什麼? 是黃河滋養的農耕文化,是長城見證的金戈鐵馬,是太行磨礪出的堅忍不拔,而這一切背後的主角,是生長在這片土地上的人。遊山西,讀歷史,就是透過厚重的歷史,聆聽這些山西人的聲音。
  • 遊山西運城,讀華夏歷史!6月9日,運城文旅與您相約雲直播
    遊山西運城,讀華夏歷史!,將運城作為「點亮家鄉·百城千縣」文旅新媒體扶持計劃山西行的首站,定於6月9日下午2時30分在抖音、快手上進行運城文化旅遊首次線上直播活動,對運城的文化旅遊進行全方位、立體化、多層次的宣傳推廣。
  • 華夏古文明 山西好風光——「雲」遊山西:長治|「中國情峽」在太行...
    本文轉自【山西省文化和旅遊廳】;歷史行過 必會留下痕跡有些化作風雨有些築成樓閣有些成為傳說五千年來無數歷史在山西發生 在山西演繹遊山西 就是讀歷史品讀歷史 飽覽山西帶你看看山西究竟有多美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
  • 山西掌故:華夏文明發祥地(下)
    山西忻州五臺山三、陶寺文化是華夏文明形成的重要標誌關於文明形態的形成歷來有不同的標準陶寺遺址位於山西襄汾縣城東北約7.5公裡的陶寺村南,面積約300萬平方米,距今約4200年,而這正是「堯都平陽」的時期。它是可以確認的中國最早的都城,是中國歷史長河中一座高聳的裡程碑,由於它的存在,把野蠻與文明兩個歷史時期清楚地區分開來。2010年7月,首都博物館與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共同推出了大型考古展,該展涉及全國32個省市的出土文物和一系列重點發掘項目。
  • 了解華夏五千年文明,從山西博物院開始。
    地上文物看山西,一部山西文物看遍中華上下五千年。山西,一個歷史尤其悠久的地方,被譽為「 華夏文明搖籃」,素有「 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之稱。山西博物院基本陳列以「晉魂」為主題,由《文明搖籃》、《夏商蹤跡》、《晉國霸業》、《民族熔爐》、《佛風遺韻》、《戲曲故鄉》、《明清晉商》等7個歷史專題和《土木華章》、《山川精英》、《翰墨丹青》、《方圓世界》、《瓷苑藝葩》等5個藝術專題構成。
  • 山西是個好地方 山西博物館走馬觀花
    今天原計劃去西山,因為時間和天氣,改去山西博物館。作為大同人,我喜歡拿大同博物館比較,無論是規模、等級、數量,大同博物館和山西博物館均不是一個等級。遊山西博物館,一個最大體會就是,山西是個好地方,美景就在身邊,不必東奔西顛。據介紹,博物館建築靈感來源於中國紅燈籠,主要建築為5個相對獨立又相互連通的橢圓倒錐體塊連接組合而成,以中國紅和青銅色為建築外牆主色調。
  • 【遊山西•讀歷史】晉商豪宅,你猜有多豪?
    山西的版圖像一枚寫滿文明密碼的樹葉,5000年中華文明都可以在古老三晉大地上找到印記,整個山西就是一部濃縮的中華文明史詩。
  • 山西掌故:華夏文明發祥地(上)
    中國號稱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五千年的文明史,而且五千年來,中華文明的發展一直綿綿延續從未間斷,這在世界文明古國中是獨一無二的。華夏文明作為中華文明的核心主體,它誕生於今天晉、陝、豫三地相交的黃河中下遊,而其中山西的意義尤為突出,山西是華夏文明的主要發祥地。
  • 華夏文明看山西——臺灣大學生三晉行
    華夏文明看山西 臺灣大學校長學者三晉行  點擊圖片進入專題→兩岸大學籤訂學術合作意向書    華夏經緯網8月2日訊,昨天參加「華夏文明看山西——臺灣大學校長三晉行」活動的臺灣高等院校代表與山西省內多所高等院校籤訂了29對學術合作意向書。
  • 中華文明發祥地山西運城所有A級景區向全國中高考學生免費開放
    中華文明發祥地之一山西運城所有A級景區向全國中高考學生免費開放7月8日高考結束全國的考生都收到了來自中華文明發祥地之一山西運城的禮物運城在7月10日啟動>「遊山西運城,讀華夏歷史」中高考學子免費遊活動全國的高考學生以及中考學生都可以免門票遊覽運城每名考生還可以邀請兩人陪同同樣享受免門票待遇
  • 【遊山西 讀歷史】解州關帝廟一部忠義文化的歷史教科書
    ▲解員正在向小朋友們介紹解州關帝廟歷史中國歷史上有兩位聖人,文聖人是孔子,武聖人是關羽。關羽作為東漢末年蜀國名將,敗走麥城被孫權斬於臨沮之後,頭枕洛陽,身臥當陽,魂歸故裡。山西解州作為關羽的故鄉,解州關帝廟就是關羽,民間尊為關公的魂歸之處。解州關帝廟,一部寫滿關公忠義仁勇的教科書,展示出彪炳日月的浩然之氣。初秋時節,記者來到解州關帝廟參觀遊覽,深切感受了關公忠義文化的博大精深。這個始創於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的關帝廟,距今已有1400餘年的歷史。
  • 遊山西·讀歷史 彰顯三晉文化自信
    >本報記者:曹英 吳暉本文刊發於9月1日中國經濟新聞網五千年文明看山西,遊山西就是讀歷史。山西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悠久的歷史積澱出輝煌燦爛的文化。氣勢恢弘的雲岡石窟、風景秀麗的五臺山、古韻悠悠的平遙古城構成了山西三大世界文化遺產;九曲黃河、古塞長城、巍巍太行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文明的載體,也是山西正著力打造的三大旅遊板塊。今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並指出,要讓旅遊成為人們感悟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過程。
  • 【遊山西 讀歷史】 山西古長城之平魯七墩長城
    【遊山西 讀歷史】 山西古長城之平魯七墩長城 2020-12-04 19: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遊山西運城,讀華夏歷史|千萬網友點讚運城文旅雲直播
    運城日報 運城晚報 運城新聞網 官方發布平臺遊山西運城 讀華夏歷史千萬網友點讚運城文旅雲直播>6月10日14時30分在簡短的展廳互動環節之後,衛再學率先走進直播間,聲情並茂地介紹了運城豐富的文化旅遊資源以及如何在這裡「吃、住、行、遊、購、娛」,邀請廣大網友到運城「祭后土,拜關公,遊普救寺,登鸛雀樓,體驗民俗,品嘗美食」,領略關公忠義文化、黃河根祖文化、舜帝德孝文化、鹽文化,真正感受「遊山西運城
  • 【遊山西 讀歷史】長城在民族在,雁門關裡鑑往知來
    9月上旬,2020年山西旅發大會以「華夏古文明 山西好風光——長城博覽在山西」為主題在忻州市舉辦,忻州境內長城遍布十三個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