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文明看山西

2020-10-18 三遠堂

/張越

「華夏文明看山西」,

山西文化縱貫五千年,

分布全省域,

每一個文化品牌都閃爍著

人類文明的熠熠光輝……

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

是人類歷史中唯一綿延五千年沒有中斷的古老文明。

有人說:

十年中國看深圳

百年中國看上海

千年中國看北京

我們每個人看到的中華,

都是不一樣的。

那麼,五千年中國呢?

 「五千年中國看山西」。

位於黃河中遊的山西,表裡山河,物華天寶,深植著華夏文明的根脈,珍存了中華五千年文明最完整的記憶。

這句話說出來可能很多其他城市都不是很開心,首先,陝西就會第一個跳出來反對:我大西安十三朝古都,如何如何......

看世界,看中國,要看山西。

但我理解的這句話其實更應該是「地下文明看陝西,地上文明看山西」的意思。

山西是中華文明發祥地之一,春秋時為晉國,故簡稱晉。

古人類文化遺址、帝都古城、寶剎禪院、石窟碑碣、雕塑壁畫、古塔古墓、佛道聖地、險堡雄關以及革命文物、史跡等,從北到南、珠串全省,構成了山西古今兼備,豐富多彩的人文景觀。

全國地上文物70%都在山西!

山西地區的歷史演進,聯繫貫通了上下五千年的華夏文明,留下的3.5萬處文物古蹟,國保單位119處,居全國第一。因此,山西最有資格成為世人了解和欣賞華夏文明的「主題公園」。

史書中最早出現的「中國」一詞,指的就是上古虞舜時代的山西南部。在中國本土發生的文明中,從堯舜禹到夏商周,山西地區的文化傳承從未間斷,源遠流長......

如果讓我們用最精煉的文字來表述山西,如果讓我們最美的畫面來承載史實,如果讓我們在最短的時間裡追溯歷史,這又會是一個怎樣的山西?

人生如旅,本就是走走停停,

本該就有不同的遇見。

人也是一種風景,更是一個世界。

第二次去的山西

一開始只源於寫生太行風骨

空山無人

於一家路旁古舊茶驛坐下

一段時光

山西有八大品牌文化!

1 華夏之根 

血脈相承

一棵古大槐樹,魂牽許多代,幾個世紀以來,洪洞縣古大槐樹遷民遺址,被海內外眾多華夏子孫喻為「家」、稱做「祖」、看做「根」,成為眾人心中的故鄉。

◆洪洞古大槐樹處的老照片(珍貴)

◆古大槐樹,又稱洪洞大槐樹,位於洪洞縣城西北二公裡的賈村西側的大槐樹公園內, 洪洞縣城大人小孩都能說清大槐樹的方位。如今那裡已被建成「古大槐樹尋根祭祖園」。園子在縣城北部同蒲鐵路西側,圍牆內一片濃綠。

從明洪武2年至永樂15年,近50年的時間裡大槐樹下就發生大規模官方移民18次,主要遷往京、冀、豫、魯、皖、蘇等18個省,500多個縣市。

明朝洪武、永樂年間的大移民,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範圍最廣、有組織、有計劃的一次遷徙。

2 黃河之魂 

撼天動地

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由北向南在山西境內一瀉千裡、呼嘯奔騰而過,呈現著最具代表的黃河自然景觀。

3 佛教聖地 

享譽中外

山西是歷史悠久的「佛教之國」,是中國佛教文化的聖地,不僅有世界佛教五大聖地之一的五臺山,還有日本淨土宗的祖庭玄中寺;不僅有全國規模最大的佛教石窟雲岡石窟,還有全國最早的寺廟彩塑唐建南禪寺彩塑;不僅保存了自唐以來歷代的佛教建築、彩塑、壁畫、雕刻、碑幢、古塔和漢藏樂器等古蹟,還珍藏著具有重要學術價值的典籍歷代經書十萬冊。

4 古建寶庫 

無與倫比

山西被譽為「中國古代藝術寶庫」和「中國古代建築博物館」,現存的古建築無論從數量從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看,在全國都首屈一指。

★古代建築是保存在地面以上的龐大實物,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早期建築多已不存,研究我國早期建築業的成就,只能從遺址、古塔、墓葬和雕刻繪畫中探索。

代木構建築保留至今者已是鳳毛麟角。就目前所知,全國較完整的唐建實物4座,都在山西,即五臺山南禪寺大殿、佛光寺東大殿、芮城廣仁王廟正殿和平順天台庵佛殿。

五代建築3座,都是有建造紀年的實物。

宋、遼、金時期,山西保存下來的木構建築有99座。

太原晉祠聖母殿,宋天聖年間(1023—1031)建,七間重簷歇山頂,四周圍廊,前廊深兩間,柱上木雕盤龍八條,為我國宋代建築中之代表作。晉祠魚沼飛梁,與聖母殿同時建造,平面為十字形板橋,東西平坦,南北下斜如翼,結架以梁枋鬥拱連至四岸,既可供遊人憑欄賞景,又可作為聖母殿前隙地和平臺,造形之奇異,尚屬孤例。

山西現存元代木構建築,已知者數百座。

應縣木塔

釋迦塔全稱佛宮寺釋迦塔位於山西省朔州市應縣城西北佛宮寺內,俗稱應縣木塔。

建於遼清寧二年(宋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南宋慶元一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畢,是中國現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構塔式建築,與義大利比薩斜塔、巴黎艾菲爾鐵塔並稱「世界三大奇塔」。

山西保存下來的明清建築更多,計有八千多座,遍布城鎮山村。

長治一座古老的建築《上黨門》

上黨門是長治的象徵和標誌。上黨門在長治市西大街的府坡街北端,是古上黨郡署(後為潞安府府衙)的大門。上黨之稱,殷商已有。秦置上黨郡。郡署由長子縣遷移至今長治市。上黨門始建於隋開皇年間。唐玄宗李隆基任潞州別駕時,在衙署內大興土木,增建飛龍宮、德風亭。最盛時亭堂樓宮有280 餘間。金元之際毀於兵火。明洪武三年(1370)重建上黨門門庭,後又增建鐘鼓樓。弘治三年(1490)重修。1932年再次重修。

5 關公故裡 

忠義仁勇

山西出了個武聖--關羽

關羽(160—219年),字雲長,今山西運城解州常平村人,喜讀《春秋》,忠義仁勇,被後世尊為「武聖」。關羽故鄉解州所建關帝廟,始建於隋開皇九年(589年),後屢次擴建,現佔地7.3萬平方米,是海內外最大的關帝廟,其內懸掛有乾隆、鹹豐手書牌匾。

6 晉商家園 

匯通天下

明清兩代可謂是山西人最為活躍的時代,晉商在明清五百年間將中國古近代金融業做到了真正的"匯通天下"。

晉商的魄力之大、足跡之遠、財富之巨,讓世人認同了「無西不成商」的歷史事實。

陝商和晉商被合稱為「西商」。在很多地方,人們都管山西商人叫作「老西」,管陝西商人叫作「老陝」。

◆中國第一家票號——日升昌,創建於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百年滄桑,業績輝煌,執全國金融之牛耳,分號遍布全國30餘個城市、商埠重鎮,遠及歐美、東南亞等國,以「匯通天下」著稱於世。如今的日升昌舊址,已開闢為中國票號博物館。地址:位於平遙古城內西大街38號。

通常意義的晉商指明清500多年間(公元1368年到公元1912年)的山西商人,晉商經營鹽業、票號等商業,尤其以票號最為出名。晉商也為中國留下了豐富的建築遺產,著名的喬家大院、常家莊園、李家大院、王家大院、渠家大院、曹家三多堂等等。八國聯軍向中國索要賠款,慈禧太后掌權的清政府就向晉商的喬家借錢還國債。晉商的經濟實力,可以從這個事情反映出來。

晉商成功的根源

在於「誠信」和「團結」的商幫政策。

◆晉商的輝煌人物——喬致庸

喬家大院,位於山西省祁縣喬家堡村,是清代商業金融資本家喬致庸的宅第。始建於清代乾隆年間,以後曾有兩次增修,一次擴建,於民國初年建成了一座宏偉的建築群體,體現了中國清代北方民居的典型風格。

走進晉商,晉商大院是一個途徑,不過,那是晉商個體的家;遍布全國各地的山西會館才是晉商商業帝國的真正見證,這些山西會館才是晉商的商業奇蹟成就的根本基石。

◆王家大院——山西最大的一座保存完好的建築群,人稱「三晉第一宅」。

據專家考證,從1656年到1888年,晉商建在全國各地的山西會館有500餘座之多。晉商正是以這些會館為依託,拜關公崇忠義,團結鄉人聯合發展,締造了晉商商業帝國。如今,保護相對完好的晉商會館尚存世50餘座,其中大多數已成為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

7 邊塞風情 

金戈鐵馬

山西東以太行為天然屏障,西和南以黃河為自然疆界,北邊橫亙長城天塹,境內太行、恆山、五臺、太嶽、中條、呂梁六大山脈縱橫起伏,丘陵、盆地遍布期間,山地、高原回互相連,地勢險峻,關隘眾多,形勢天成,表裡山河,據之則居高臨下,東出可取冀豫平原,南下可逐鹿中原,西進可窺視關中,自古乃兵家必爭之地,民族交融之所,文化激蕩之處,呈現著獨特的邊塞風情。

中華民族的脊梁–山西明代長城

◆雁門關的白草口長城,是山西屈指可數的包磚長城。位於山西朔州山陰縣和忻州代縣交界的白草口村邊上,村內有關城樓等古建築,山腳至山頂處原為磚砌,今多殘存夯土。山腳城牆為階梯式,陡峭之處將磚砌垛口砌在山巖之上。在晉北廣袤的大地上,這歷經幾百年的長城蒼茫肅穆。

8 抗戰風骨 

血火澆鑄

巍巍太行,自古雄風,

兵家必爭之地,

與華夏歷史一脈相承,

是民族之脊梁。

紅色太行——不朽的民族脊梁。

◆南太行鳳凰山

站在太行之巔,

可感悟厚重的歷史、

燦爛的文化、

秀美的山川、

淳樸的民情、

堅忍不屈的民風。

◆秋染太行

按照山西省委宣傳部、省政府新聞辦部署,山西公共頻道精心策劃、撰稿,高品質採制完成了山西八大文化品牌宣傳片《華夏文明看山西》(總長43分鐘),這部系列作品是山西首部全面介紹山西八大文化品牌的電視專題片,更是直觀生動反映山西歷史文化的一張名片。

下文待續...

作者/張越

藝術家

三遠堂堂主

三遠文化創始人

國家一級美術師

上海市美術家協會會員

上海市書法家協會會員

365米中國畫山水長卷《江山一統》創作者

祖籍四川內江,自幼耳濡目染,受家學淵源之影響,徜徉於流派林立的各家風範中,受益於古代大師的技藝,在繪畫傳統的文學內涵中華墨,作品多有創新。精研花鳥,山水、人物兼能,強調寫在不經意中,隱博物而蔬荀氣,追求作品的「跡簡意澹而雅正」,營照出有別與傳統的新繪畫風格。



編輯|整理:三遠堂

三遠堂原創精品

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華夏文明看山西——臺灣大學生三晉行
    華夏文明看山西 臺灣大學校長學者三晉行  點擊圖片進入專題→兩岸大學籤訂學術合作意向書    華夏經緯網8月2日訊,昨天參加「華夏文明看山西——臺灣大學校長三晉行」活動的臺灣高等院校代表與山西省內多所高等院校籤訂了29對學術合作意向書。
  • 了解華夏五千年文明,從山西博物院開始。
    地上文物看山西,一部山西文物看遍中華上下五千年。山西,一個歷史尤其悠久的地方,被譽為「 華夏文明搖籃」,素有「 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之稱。山西博物院基本陳列以「晉魂」為主題,由《文明搖籃》、《夏商蹤跡》、《晉國霸業》、《民族熔爐》、《佛風遺韻》、《戲曲故鄉》、《明清晉商》等7個歷史專題和《土木華章》、《山川精英》、《翰墨丹青》、《方圓世界》、《瓷苑藝葩》等5個藝術專題構成。
  • 「華夏文明看山西·百子誦讀三字經」攝製組到解州關帝廟取景
    12月16日,從解州關帝廟景區獲悉,「華夏文明看山西·百子誦讀三字經」攝製組一行日前來到該景區取景拍攝。「華夏文明看山西·百子誦讀三字經」項目是基於「遊山西·讀歷史」啟動儀式上的三字經誦讀環節,經山西省委宣傳部、山西省文化和旅遊廳確定拍攝的文化旅遊宣傳MV,未來將被用於山西省文化旅遊宣傳。我省提出到2023年,把「遊山西就是讀歷史」培育成為全國知名旅遊品牌,構建完整文化文物資源活化利用體系,有力提升山西文化旅遊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 山西掌故:華夏文明發祥地(上)
    中國號稱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五千年的文明史,而且五千年來,中華文明的發展一直綿綿延續從未間斷,這在世界文明古國中是獨一無二的。華夏文明作為中華文明的核心主體,它誕生於今天晉、陝、豫三地相交的黃河中下遊,而其中山西的意義尤為突出,山西是華夏文明的主要發祥地。
  • 山西掌故:華夏文明發祥地(下)
    山西忻州五臺山三、陶寺文化是華夏文明形成的重要標誌關於文明形態的形成歷來有不同的標準其中,山西襄汾陶寺遺址的考古發現最受關注,因為這一考古發現將中華文明起點推前到距今約4200年前,陶寺遺址也因此被稱為 「中華文明的肇始」。在陶寺遺址發掘之前,考古界普遍認為,中國最早的都城為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中華文明起源於距今約3700年左右的夏商時期;然而,陶寺遺址考古發現則以事實推翻這一論斷,它至少將中華文明時代形成的起點向前推進的500年。
  • 【華夏古文明 山西好風光】自駕遊鄉村② 山西人遊山西·長城內外
    【華夏古文明 山西好風光】自駕遊鄉村② 山西人遊山西·長城內外 2020-06-07 03: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華夏古文明,精彩源太行——山西
    古云:華夏歷史,百年看上海,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陝西,五千年看山西。那今天,咱們就走進我國文明的發源地——山西 山西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山西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三千年,被譽為「華夏文明搖籃」,素有山西的八大文化品牌:「華夏之根、黃河之魂、佛教聖地、晉商家園、邊塞風情、關聖故裡、古建瑰寶、太行神韻」。
  • 山西掌故:華夏文明發祥地(中)
    山西忻州五臺山二、山西是華夏文明形成的核心地區中國古籍記載了許多關於山西史前文化的內容,比較具體形象地反映了山西原始社會的情況,神話傳說中著名的人物女媧、黃帝、炎帝、堯、舜、禹都曾在山西活動。《史記·五帝本紀》載,為了爭奪自然資源和勢力範圍(河東鹽池),黃帝與炎帝「戰於阪泉(一說在山西運城鹽池附近,一說在河北涿鹿東南)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黃帝大敗炎帝,二者聯合建立起以炎黃為核心的部落集團,號稱華夏,黃帝成了華夏民族的最高首領。
  • 山西天下第一門,被譽為「華夏文明之門」,當地人:華而不實之門
    但是天下第一門卻是在山西的臨汾,這個門被譽為華夏文明之門,但是當地人卻覺得這是一座華而不實之門。為什麼當地人會對這座門有這樣一個評價呢?下面我們就來一起看一下。在山西臨汾堯都區有一座非常大的門,這座門是在2002年的時候,由當地政府進行操辦建設的。這座門的高度比凱旋門還要高一米多,因此就輕鬆的奪得了天下第一門的稱號。
  • 【華夏古文明 山西好風光】應縣木塔四季輪轉美不勝收
    【華夏古文明 山西好風光】應縣木塔四季輪轉美不勝收 2020-01-07 15: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山西十大著名景點:華夏古文明,山西好風光
    對於山西的印象:一是山多,山西東依太行山,西、南依呂梁山、黃河,北依長城,柳宗元稱之為「表裡山河」。二是煤多煤好,山西煤炭儲存量相當多,煤的質量很好,埋藏的不是很深,開採比較容易,這是山西的煤很受青睞的原因。三是山西人很會做生意,晉商是中國最早的商人,其歷史可遠溯到春秋戰國時期。明清兩代是晉商的鼎盛時期。期間,晉商曾稱雄國內商界500年之久。
  • 山西掌故:華夏注釋
    如果作為一種文明現象來看,夏指的是文明程度比較高的地區,而華指的是文化高的人或族群。華、夏實指當時文明程度較高的地區與族群,故人們常「華」「夏」並稱,華與夏是互文同義。不論作為地區或者族群,華與夏在文明程度上走在了其他地區與族群的前面,是引領文明發展潮流的。夏,或者華夏地區在什麼地方,其族群又是由什麼人組成?炎帝部族與黃帝部族融合後,形成了以黃帝部族為核心的新的文化。
  • 不到山西,不懂中國,遊山西九大看點,解讀華夏文明!
    山西的版圖,就像一枚寫滿文明密碼的樹葉。中華5000年文明都可以在山西15.6萬平方公裡的古老大地上找到印記。山西,就是一部濃縮的中華文明史詩。 No.3 讀黃河文化變遷史
  • 【華夏古文明 山西好風光】黃河民俗│心無安防是桃源
    【華夏古文明 山西好風光】黃河民俗│心無安防是桃源 2020-07-17 16: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華夏古文明 山西好風光】紅色文化│太行精神 光耀千秋
    【華夏古文明 山西好風光】紅色文化│太行精神 光耀千秋 2020-07-10 10: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華夏古文明 山西好風光】朔州廣武長城:微雪晴空唱大風
    【華夏古文明 山西好風光】朔州廣武長城:微雪晴空唱大風 2020-12-08 17: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華夏古文明·山西好風光」 山西旅遊走進臺北
    山西省旅發委供圖 攝中新網太原7月19日電 (劉小紅)山西是中華民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歷史悠久,文化深厚,旅遊資源豐富多彩。記者19日從山西省旅遊發展委員會獲悉,2018海峽兩岸臺北夏季旅展暨「華夏古文明·山西好風光」山西旅遊(臺北)推介會在臺北市舉行。
  • 【華夏古文明 山西好風光】 太山:打造太原文化新地標
    【華夏古文明 山西好風光】 太山:打造太原文化新地標 2020-12-09 17: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華夏古文明 山西好風光】峽谷風光|平順太行水鄉景區
    【華夏古文明 山西好風光】峽谷風光|平順太行水鄉景區 2020-09-14 17: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五千年文明看山西,忽然,想去晉南了
    為什麼五千年文明看山西?因為山西的歷史,貫穿了上下五千年的整段華夏文明。歷朝歷代都有君王在這裡修築長城,全國唯一的宋代長城也在山西。那為什麼還有一句話說,山西文明看堯、舜、禹,最早的三位華夏君王都出現在山西晉南一帶。中國奴隸制社會的第一個王朝——夏也誕生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