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理由:
經過多年的嘗試與探索,錦江區在「紅色物業」管理與服務模式上探索了一條極具特色的基層治理新模式,並且已初見成效,具有一定的典型代表性和借鑑性。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推社區基層治理。
成都市錦江區現有物業管理項目約443個,管理面積約4000餘萬平米,規模以上物業企業30多家。錦江區率先在全國打造「物業管理全覆蓋國家級服務標準化試點」工作。同時,在創建「紅色物業」上,目前錦江區住房建設與交通運輸局聯合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社區治理與現代物業研究中心,正在制定錦江區「紅色物業」標準,指導和規範錦江區「紅色物業」創建活動,錦江區「紅色物業」模式為「市標」、「省標」提供探索經驗。
為切實增強業主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直以來在創建「紅色物業」上錦江區探索出一條具有錦江特色的基層治理新路徑。
堅守一線
扛住責任
曹金楠在歐菲物業工作已經有四年了,身為門崗禮賓的他,平時在崗期間對待工作態度認真、嚴謹,見到客戶也總是熱情的微笑問好,以禮相待。
2020年3月下旬,仍是疫情防疫非常嚴峻的時刻,曹金楠所服務的大廈企業陸續復工。這天,有客戶沒有攜帶工作證,曹金楠因工作職責將該客戶攔了下來,請客戶配合登記流程,但是客戶非常不願意,他便耐心地向客戶解釋需要登記的緣由,可是客戶不由分說的對他進行辱罵,並一邊辱罵還一邊推搡,曹金楠始終表現出禮賓應有的良好素質,微笑著耐心解釋。當客戶登記離開進入園區後,這位東北小夥子才再也忍不住,多少天來的壓力與委屈瞬間化作淚水奪眶而出。
對於這一刻的情緒,曹金楠的同事對記者說:「因為疫情的原因,他退掉了原本早已搶好的回家車票,選擇留下來一起奮戰在疫情的最前線。禮賓工作看似簡單,但在疫情期間,身處一線的他們,每天要與到訪的客戶做最直接的接觸。據不完全統計,當時每天接待人次平均在一兩百人,由於疫情期間出入手續相對繁瑣,量體溫、出示健康碼、登記,總會遇到一些客戶不配合、煩躁甚至動粗的現象。」
正如曹金楠所言:「其實再苦再累我都能堅持,但是我不能讓病毒從我的手裡溜走!」
曹金楠的故事只是物業防疫工作中的一個縮影,在成都市錦江區443個物業管理項目中,疫情期間上至錦江物業主管部門,下至企業、物業人他們每天都在用實際行動嚴格堅守一線。疫情來臨,成都市錦江區住宅與商務樓宇物業管理協會積極響應政府主管部門號召,充分發揮物業協會在防控疫情戰鬥中的擔當作用,第一時間編寫了《致錦江區樓宇企業客戶的一封公開信》和《樓宇復工防疫指南》,並配合區住建交局推演《錦江區樓宇物業管理區域疫情隔離封閉應急預案》,針對樓宇疫情防控中的各項重點環節、風險隱患、預防措施進行指導,在嚴峻的防控形勢下為廣大企業提供了有效的幫助。
組建「紅色隊伍」
培養主人翁意識
切實增強業主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創建「紅色物業」上錦江區住房建設與交通運輸局探索出一條具有錦江特色的基層治理新路徑。據錦江區住房建設與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錦江區以推行「黨組織+業主委員會+業主+物業機構」多方參與模式,高標準打造晶藍半島、塔子山壹號、翡翠城三期試點點位,探索錦江紅色物業的經驗做法,形成小區黨組織、業主委員會、業主、物業機構多方聯動的治理和服務體系,推動物業服務全面融入小區發展治理。就在不久前,11月20號上午,錦江區翡翠城社區聯合華潤物業成都公司在華潤翡翠城3期舉辦了「紅色管家」揭牌儀式。
住宅小區是居民居住生活的基本單元,也是基層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
鎦金歲月小區位於成都市錦江區牛沙路166號,是一個有著8000多人的住宅小區,其中300餘安置戶,80餘戶廉租戶,2000餘戶商品房住戶。人員結構多元,由於興趣不同,訴求各異,彼此間信任度不高,相互溝通也不順暢,因而常引發一些矛盾甚至糾紛。
早在2012年,錦江區所在的華瑋物業就在小區治理中引入「紅色物業」概念,經過多年的嘗試與探索,形成了極具特色的「紅色物業」管理與服務模式。其中,鎦金歲月小區是其中典型代表。
一個組織是否有活力,取決於組織內每個「細胞」是否被激活。在黨總支的引導下,華瑋物業牽頭成立了多個自治組織,包括愛家互助協會、志願者隊、幸福之家(老年人)、兒童之家等自治組織,每個組織都建立了清晰完善的管理和活動制度。以幸福之家為例,在小區老年人服務上,設置有閱覽室、棋牌室、音樂室、座談室、洗浴室等,非疫情期間,活動室最高同時容納80餘人。除了室內活動外,幸福之間每家都會制定從次年的活動計劃,10年來開展了戶外賞花、踏青、旗袍秀、棋類比賽等上百次活動。負責人胡延碧是 「蓉城好業主」,自幸福之家成立至今一直義務為老人們服務。作為已經70多歲的老人,胡阿姨家中還有一個30多歲智障的孫女,全家僅靠胡阿姨的退休金度日,但她除了為本小區的老人及困難戶服務外,還十年如一日主動照顧另一個小區的殘疾人。胡阿姨的大愛精神感動和感染著小區的老人們,越來越多的老人們加入到小區志願者隊伍中。
說到紅色物業在社區基層治理中的發展時,華瑋物業相關負責人表示,傳統 「搭臺唱戲」、業主看戲的做法已不再適應現在的社區治理;物業要配合社區引導業主自己「搭臺唱戲」。注重培養居民的主人翁意識,協助建立業委會或者自治委員會,鼓勵單位退休老同志、老黨員身份的業主進行參選,指導帶領成立黨支部,培養「紅色頭雁」,儲備紅色種子,從一開始就奠定「紅」的基礎;通過開展紅色議事、紅色志願服務等活動,充分凝聚小區居民智慧,自主解決小區車輛管理、治安、基礎設施、環境等方面的問題。
黨建引領
推行三統四階治理模式
在物業小區往往存在「看得見管不著,管得著看不見」的地方,如:地下停車場遛狗、高空拋物、消防通道亂停放等,在錦江區,記者還了解到,在錦江區住建交通管理局的積極推動下,轄區內的塔子山壹號小區通過紅色物業黨建工作為引領的三統四階治理模式,初步實現了組織共建、資源共享、活動共辦、治理共商、發展共促的「五共」治理成效。
據塔子山壹號小區物業劉江經理介紹,針對社會心理研究探索實踐的漏鬥四階段治理方法,制定了給予、吸引、參與、收穫四個階段。一階給予;引導物業企業在力所能及的資源範圍內提供多元便捷生活服務,讓小區居民切實感受到社區的團結、生活的便利、居住的安心,享受治理工作帶來的「獲得感」。疫情期間,強化聯防聯控,全力協助做好小區封閉管理和返蓉人員「四問四登記」和「一戶一冊」工作安排。同時針對人民群眾買菜難、買菜貴的問題,貼心開啟「社區生鮮配送」專享服務,為居民免費送菜上門20000餘次、約15噸,解決了居民疫情期採買難題。二階吸引;通過小區樓棟代表、黨員代表向居民群眾徵求意見,挖掘居民需求的痛點和難點,因地制宜開展各類工作和活動,激發群眾對社區治理工作的「需求感」。三階是加入;社區黨委挖掘塔子山社區內部、社區周邊各類志願資源(主要是小區黨員、老人、小孩、社區商家、物業企業),針對各類需求來制定志願資源參與方案,開放參與渠道,引導居民參與家園建設。四階收穫;設置志願積分兌換制度,結合新希望集團民生產業資源進行積分兌換,讓志願者充分獲得服務激勵;給予、吸引、加入、收穫,同樣是獲得感,從一階到四階,居民實現了從「守株待兔」到「一馬當先」的角色轉變。
華西社區傳媒記者 郝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