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王羲之對中國書法的意義,以及對後世書法家的影響

2020-12-17 小夏天講歷史

王羲之最重要的意義在於,他為中國書法樹立了一個標杆,建立了一個範式。王羲之之前,中國的書法審美可以有多種發展方向,但王羲之以其卓絕的成就,以及唐太宗李世民的大力推廣,他的字體被推為書法的最高境界。可以說,王羲之之後,學書法者都籠罩在王羲之的影響之中,借用美國文學批評大師布魯姆的話來說,就是面對王羲之,後世的書法家都有一種「影響的焦慮」。

在這種情況下,後世的學書者很難說能超過王羲之,因為王羲之就是標準,就是範式,每一個學書者都是在這種範式框架中成長起來的。可以說,後世評價一個書法家藝術成就的高低,往往就以他對王字的領悟的高低為評判的重要依據。高明的書家所能實現的,也是在王字的範式內進行必要的騰挪與創新,但基底依然是王字。

就像柏拉圖之後的哲學家們,他們基本上都是在柏拉圖所提出的框架中討論哲學問題,所以你說讓他們超越柏拉圖,顯然就是一個悖論。除非你能完全撇開王字開闢出另外一套範式及框架來。先不說對於從小練習王字審美範式中的經典碑帖長大的書家們來說,這能不能做到。但如果真能做到,問題在於由於社會整體書法審美就是由王字塑造的,所以即便有人能重新開闢出一套書法範式及框架,在長期浸淫於王字所塑造的審美框架中的批評者看來,這種書法範式也很難稱得上是美。

這一點,在書法界就體現為對「傳統」與「傳承」的尊重。比如說,在外行們看來,許多民間書法家、農村書法家的字寫得也很好看啊。但是在書法界中人就很鄙視民間書法家的字,因為在他們看來,民間書法家的字中沒有傳承、傳統,別出機杼、自創一體,實際上是沒有底蘊,沒有內涵的表現,甚至那根本不能算是書法。

王羲之的字,的確是非常好的。運筆、骨力和間架結構都很精妙,造詣極高。所以為前人所推崇。當然唐太宗的偏愛,也是推高其身價的一個重要原因。王羲之的成就主要在行書和草書(不是狂草)方面。過去,也就是改革開放前的很長時期,對於研習書法者一般推崇顏真卿、柳公權比較多,因為楷書是所有書法的基礎,故有「顏筋柳骨,千秋皆法」之說。

學好顏、柳,中國毛筆書法的運筆、間架精髓就盡含其中,楷書、行書、甚至草書的基本技巧可以說就基本掌握了,當然顏柳也集成了王的精華。改革開放後王羲之的書法被推到「聖人」的高度,除其造詣高深外,也與下列情況不無關係:第一,現代人寫行書的比較多了,對探求基本書法技巧的重視程度不如前人,比較急於求成了,學王羲之的也就多了。第二,顏、柳所代表的中國書法基本技巧已經難以超越了,當代「書法家們」便另闢蹊徑搞所謂「展覽」體(或稱展廳體),這樣就必然要推高王羲之,以便容易「創新和發揮」,吸引觀眾眼球,提高人們在視覺上的喜愛和衝擊,並獲得更多名譽上的好處。

這樣,王羲之便越拔越高了。這你可以查一查過去字帖種類的銷量並與現狀做一個比較,就清楚地知道了,何況千秋皆法之說也無法抹去,而且現在的中小學教科書教授習字,還是以顏、柳為主的。

王羲之被稱為書聖不僅是因為字寫得好,更重要的是影響力。就像關羽被稱之為武聖,並不是因為武力最高,呂布就比他強,但是影響力沒法比。王羲之的字和米芾,王鐸相比是不是更上一個層次還有待商榷,畢竟書法總要發展進步,但是他絕對至少是寫得最好的兩三個之一,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後世任何一個書法家都是以臨摹王羲之的字為開端的,他對書法發展的影響是無可比擬的。可能現代出現了一個千古奇才,懸梁刺股地練到了他的火候,但就書法的影響力來說,不會有第二個王羲之了。

相關焦點

  • 《說文解字》、李斯與王羲之「變古」:淺談篆書在書法史上的意義
    但實際上,篆書對於中國文字的定型、規範和發展,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的。可以說,懂了篆書,也就懂了王羲之、明白了中國書法。甲骨文和大篆文字作為早期人類使用的抽象符號,往往還帶有一定的具象性、形象性。從內容和創作目的上來說,他就是一個為秦始皇歌功頌德的碑石書法,但是正因為這塊碑石的目的性,讓他在書寫風格上更有秦帝國的氣象,一種磅礴的、宏偉樸實的氣象。因為這塊碑石的書法,後世的人推李斯為中國書法史上的第一人,他也當之無愧的成為了第一位被人所記住的「書法家」。
  • 淺談王羲之之書法
    王羲之被人們尊崇為「書聖」,代表作品: 行書有《蘭亭序》,草書有《十七帖》,對後世影響最廣的莫過於《懷仁集聖教序》。王羲之書法主要特點是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後人用「飄若浮雲,矯如驚龍」來評論他的書法。王羲之的書法精緻、美侖美奐,極具觀賞價值。他把漢字書寫從實用引進為注重技法,講究情趣的境界,標誌著書法家不僅發現書法美,而且能表現書法美。他最大的成就在於變漢魏質樸書風為筆法精妙、線條流暢、結構妍美、章法絕倫的行草書法先河。
  • 一生三易其嫁的美女卻是中國最早的女書法家,對後世書法影響巨大
    蔡邕才華橫溢,除通經史、善辭賦外,還精通音律和書法,擅篆、隸書,且隸書造詣極深,所創飛白書體,對後世有很大影響。蔡邕死後,留下兩個女兒,其中一個叫蔡文姬,另一個已無史可考。蔡文姬,名琰,別字昭姬,陳留圉縣(今河南杞縣),出生於漢靈帝熹平六年(公元177年)。
  • 後世書法家沒有超過王羲之的嗎?
    中國書法藝術是我國特有的藝術品類,源遠流長,從漢文字誕生,發現從甲骨文,金文開始就有把字寫得美觀,上升到藝術性的追求! 王羲之畫像中國書法的關鍵發展階段是到了晉朝,出現了大書法家王羲之,王羲之初始學習鍾繇,從衛夫人學習書法,他天姿縱橫,創造了新書體,對書法起了根本性的變革作用,也就是奠定了中國正書
  • 東晉書法奇才,中國「書聖」王羲之
    在父親王曠的啟蒙下,王羲之年幼時就開始學習書法,並且很是痴迷,少年時又跟隨當時著名的女書法家衛夫人學習,衛夫人誇獎王羲之將來的成就一定會大大超過自己,成為著名的大書法家。王羲之為後世留下了許多苦練書法的典故,他隱居山中,專心致志的臨摹鍾繇和張芝等人的楷書、草書作品時,用了無數竹葉、樹枝、木片、山石,紙張絹帛,更是不可勝數。
  • 古人學草書的一部「秘笈」,傳說為王羲之所寫,在後世影響深遠!
    在很多沒有書法經驗之人的慣常認知當中,草書是沒有存在的意義的,因為寫出來的字幾乎沒有人看得懂。其實不然,在書法史上,草書有著極為廣泛的意義,也是書體發展的一種必然規律,而草書也往往代表了一個書法家最高的藝術成就,草書是在最嚴格的法度當中,讓人能夠最大的發揮藝術潛能和想像力,所以要看一個書法家的藝術成就,往往是看的他的草書功力。
  • 除了王羲之,還有三大書法家
    除了王羲之,還有三大書法家中國書法是一門古老的漢字的書寫藝術,從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鐘鼎文)演變而為大篆、小篆、隸書,至定型於東漢、魏、晉的草書、楷書、行書等,書法一直散發著藝術的魅力。漢字書法為漢族獨創的表現藝術,被譽為:無言的詩,無行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中國紹興是書法聖地,蘭亭獎為中國書法藝術最高獎。  中國五千年璀璨的文明及無與倫比的豐富文字記載都已為世人所認可,在這一博大精深的歷史長河中,中國的書畫藝術以其獨特的藝術形式和藝術語言再現了這一歷史性的嬗變過程。
  • 一家子都會書法的王羲之家族|王羲之|書法|書法家|王導|郗璇|郗鑑
    東晉穆帝永和九年的三月初三,是一個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的好日子,書法家王羲之與名士謝安、孫綽等人宴會於紹興蘭亭,眾人飲酒賦詩、匯詩成集,王羲之借著酒性揮毫潑墨為此詩集寫了一篇序,是為《蘭亭集序》,全書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被後世稱為「天下第一行書」,成為了王羲之最重要的代表作。
  • 歷史上的中國十大書法家,書聖王羲之排名第一
    書法是中國古代傳統文化藝術的精華,直到現在依然深受廣大民眾的喜愛,而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也湧現了一大批優秀的書法家,下面是歷史上的中國十大書法家,感興趣的可以看一下。代表作:《蘭亭序》王羲之,他是東晉人士,是中國古代知名度最高、成就也最高的書法家,被後世稱為「書聖」。
  • 陳海波|從藝術美學角度談王羲之書法
    關鍵詞:藝術美學;王羲之;書法前言書法藝術是我國最優秀的文化遺產之一,在幾千年中國社會歷史進程中,呈現了諸多優秀的書法家,而東晉王羲之則是公認的藝術成就卓著者。為此,本文將對王羲之書法的藝術成就和藝術特徵展開研究。
  • 隋唐五代書法有何特點?對後世書法有怎樣的影響?
    但其上承南北朝,下啟唐代書法的興盛,實有津梁之功。隋代書家中最著名者當屬東晉王氏後人、僧人智永。他是王羲之七代孫,書承家學,為隋唐時期學書者宗匠,其真草千文影響最為廣泛。隋代其他書家還有丁道護、史陵等,亦有名於時,惜未有墨跡流傳於世。隋代法書墨跡雖然為數甚少,但以碑誌為載體的書作也有很多,如《龍藏寺碑》、《啟法寺碑》、《蘇孝慈墓誌》、《董美人墓誌》等都是這一時期碑誌書法的代表作。
  • 淺談佛教的傳播對中國書法的影響
    佛教在中國廣泛的傳播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文化成就。佛教在邏輯、語言、技術、醫學等方面具有悠久的傳統,在哲學、文學、繪畫、雕塑、建築、音樂、天文等方面成果斐然,為後世留下了無比豐厚的精神寶藏和文化遺產。在印刷術還未產生以前,大量的佛經流傳是靠翻譯抄寫來完成的。而書法在由篆體發展到楷體的時候,則正是以抄經、墓誌、碑刻、摩崖和造像記為主要形式出現的。
  • 他的書法在日本很有名,受歡迎程度遠超王羲之,影響了很多書法家
    他的書法在日本風靡一時,受歡迎程度遠超王羲之,影響了很多書法家書法是我國漢字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在不同的時代有其不同的藝術特色,遠古時期是我國書法的萌芽時期,甲骨文、鳥蟲篆、小篆等講究原始美、質樸美;魏晉時期,書法逐漸覺醒
  • 普羅大眾、書法家、世家貴族和帝王影響下的文字和書法的演變史
    實際上,中國書法的誕生,應該是從中國文字的誕生開始算起來。有了文字,有了書寫,那麼就必然要面臨一個問題,即文字的造型處理問題,這是貫穿於書法史發展始終的東西。甚至我們還可以更往前追溯。當文字還沒有出現,只是出現了類似於文字圖案的時候,後世書法所要面臨和處理的問題在那個時候其實已經出現了。
  • 了解中國書法,知道這3位書法家就差不多了!
    第一個我認為非常重要的人和他的代表作品,就是王羲之,他最著名的代表作是蘭亭序。王羲之蘭亭序,我就不用給大家多介紹了。王羲之的意義,就是他開創了一代帖學書法的美學範式,然後將中國書法的書寫狀態達到了很高的水準,其藝術魅力也達到了最高峰。後來,就沒有能超過王羲之的人了,也從來沒有出現過超越王羲之的人存在。王羲之像一座書法高峰一樣,樹立在書法史上。
  • 王羲之的字在中國書法史上不是最好的
    王羲之自幼酷愛書法,他在漢魏質樸淳厚書風的基礎上,博採眾長,創造出一種妍美流便、雄逸俊雅的新書風,對後世具有深遠的影響,被譽為「書聖」。一、王羲之書聖地位的由來。中國書法史上篆書名家有以下幾位:秦代的李斯,他是中國歷史上記載最早有書法作品(石刻)傳世的書法家,為小篆第一人。還有唐代的李陽冰,元代的周伯琦,清代的鄧石如、趙之謙等。隸書的名家主要有漢代的蔡邕、魏晉的鍾繇、唐代的徐浩和清代的金農等。以上兩種書體,王羲之皆不擅長。
  • 歷史上被譽為「書聖」的除了王羲之,還有三位書法家
    王羲之因當時天時地利人和效果發揮極致,據說後來再也寫不出那樣的字了。其中有二十多個「之」字,寫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稱之為「天下第一行書」。 王羲之自幼愛習書法,由父王曠、叔父王廙啟蒙,受到王氏世家深厚的書學薰陶。王羲之早年又從衛夫人學書。她給王羲之傳授鍾繇之法、衛氏數世習書之法以及她自己釀育的書風與法門。
  • 顏真卿書法風格被賦予了道德意義
    在中國書法發展史上,鍾繇、王羲之和顏真卿是最為重要的三位書法家之一。美國中國藝術史教授石慢曾指出:「由於顏真卿的書風恰好在中國書法史上處於一個承前啟後的位置,並且對後世影響深遠,所以人們很容易得出這樣的判斷,即顏真卿是中國歷史上最為重要的兩位書法家之一。」(另一位則是王羲之)。石慢教授只提及王羲之和顏真卿兩位,其實,還有一位是鍾繇,在書法史上將鍾繇和王羲之是並稱「鐘王」的,兩人屬於一種並列關係。
  • 日本頂級書法家寫的字,深得中國書法的精髓,這字直追王羲之
    ,努力將書法往「醜怪」一路方向去寫,並美其名曰:回歸自然書寫,其實自然書寫乃是憑藉深厚的學養,以及深厚的書法功力,從筆端的自然書法流露,是一種頗具「書卷氣」風格的闡發。而當代的書法家,自然流露的少,矯揉造作的多,比如中國古人自是遠遠不及,就連日本的頂級書法家,也比不上!
  • 第四屆王羲之獎書法作品展暨第十二屆王羲之書法研討會在臨沂舉行
    ,近些年來,在中國書法家協會的幫助指導下,無論在精品創作、隊伍建設,還是文藝惠民等方面都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呈現持續繁榮的喜人局面。臨沂自古以來文脈深厚、群英薈萃,書法藝術源遠流長,書聖品牌聲名遠播。書法可以說是臨沂最亮麗的文化標識。這次紀念書聖王羲之誕辰1717周年系列活動,以「硯池追夢」為主題,體現了關注中國書法發展和中國書法藝術使命擔當的人文情懷,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