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一般有三種,一種是宇宙誕生時所遺留的氣體元素,另一種超新星爆發時產生塵埃雲,還有是形成白矮星的恆星晚期拋棄的氣體外殼.....基本就這三種構成了我們宇宙深處絢麗多彩的星雲!
其實它的原版照片就是這樣的,因為星雲著一抹淡淡的彩色我們肉眼根本無法察覺到,這個彩色是拍攝了多個通後合成的!
扯完了黑白色的星雲,繼續來扯星雲的成因,從宇宙最早期的暴漲到3分鐘時就已經合成了氫元素氦元素以及少量的鋰元素等!
當然這個時候距離第一代恆星形成還有上億年的歷史,但暴漲後3分鐘開始到上億年的時間內宇宙中到處都是一片黑暗的星雲,因為這種太初星雲本身是不會發光的,它僅僅是反射其他天體的光,而此時正是宇宙的黑暗時代,哪來的光呢?
上億年後隨著宇宙中星星點點的恆星開始發光,恆星生涯開始了,超大的早期恆星生涯極為短暫,在超新星的爆發中匆匆的過完了一生,請注意:這個超新星爆發極為關鍵,因為我們宇宙中所有除了大爆炸早期形成的氫元素氦元素以及少量的鋰元素等以外,其他都是來自於超新星爆發!
這些灑向四面八方的恆星物質,就是未來最為重要的主角,我們看到的很大一部分星雲就是這樣形成的,比如金牛座SN1054超新星爆發的遺蹟、梅西耶天體編號第一位的蟹狀星雲就是!
這是歷史上記載最為完整的一次超新星爆發,蟹狀星雲的中心是一顆中子星!
除了原初星雲物質構成星雲和超新星爆發形成星雲外,再有就是恆星晚年拋棄的外殼形成成行星狀星雲了,其有一個極為明顯的特徵,即外圍有一層類似於光環的塵埃帶!
最著名的22個行星狀星雲拼圖,中心一顆晚期恆星核坍縮合成的白矮星那個,這也是我們太陽未來的命運,大約50億年後,在遙遠的宇宙深處觀測太陽系,也是一個行星狀星雲天體!
當然以上是以星雲的成因方面來敘述,假如從特徵的話還有亮星雲與暗星雲,或者瀰漫星雲或者反射星雲與發射星雲......分類方式非常多,不過是從這些星雲天體中重新歸類而已,但星雲出生的概率就這幾個,不是原初產生的就是不同階段的恆星發展所產生.....除此之外再無第三條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