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的星雲都是怎麼形成的?

2020-12-20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星雲一般有三種,一種是宇宙誕生時所遺留的氣體元素,另一種超新星爆發時產生塵埃雲,還有是形成白矮星的恆星晚期拋棄的氣體外殼.....基本就這三種構成了我們宇宙深處絢麗多彩的星雲!

獵戶座著名的馬頭星雲
獵戶座著名的馬頭星雲原片

其實它的原版照片就是這樣的,因為星雲著一抹淡淡的彩色我們肉眼根本無法察覺到,這個彩色是拍攝了多個通後合成的!

扯完了黑白色的星雲,繼續來扯星雲的成因,從宇宙最早期的暴漲到3分鐘時就已經合成了氫元素氦元素以及少量的鋰元素等!

當然這個時候距離第一代恆星形成還有上億年的歷史,但暴漲後3分鐘開始到上億年的時間內宇宙中到處都是一片黑暗的星雲,因為這種太初星雲本身是不會發光的,它僅僅是反射其他天體的光,而此時正是宇宙的黑暗時代,哪來的光呢?

上億年後隨著宇宙中星星點點的恆星開始發光,恆星生涯開始了,超大的早期恆星生涯極為短暫,在超新星的爆發中匆匆的過完了一生,請注意:這個超新星爆發極為關鍵,因為我們宇宙中所有除了大爆炸早期形成的氫元素氦元素以及少量的鋰元素等以外,其他都是來自於超新星爆發!

這些灑向四面八方的恆星物質,就是未來最為重要的主角,我們看到的很大一部分星雲就是這樣形成的,比如金牛座SN1054超新星爆發的遺蹟、梅西耶天體編號第一位的蟹狀星雲就是!

這是歷史上記載最為完整的一次超新星爆發,蟹狀星雲的中心是一顆中子星!

除了原初星雲物質構成星雲和超新星爆發形成星雲外,再有就是恆星晚年拋棄的外殼形成成行星狀星雲了,其有一個極為明顯的特徵,即外圍有一層類似於光環的塵埃帶!

最著名的22個行星狀星雲拼圖,中心一顆晚期恆星核坍縮合成的白矮星那個,這也是我們太陽未來的命運,大約50億年後,在遙遠的宇宙深處觀測太陽系,也是一個行星狀星雲天體!

當然以上是以星雲的成因方面來敘述,假如從特徵的話還有亮星雲與暗星雲,或者瀰漫星雲或者反射星雲與發射星雲......分類方式非常多,不過是從這些星雲天體中重新歸類而已,但星雲出生的概率就這幾個,不是原初產生的就是不同階段的恆星發展所產生.....除此之外再無第三條路了....!!

相關焦點

  • 宇宙中最著名的星雲,位於獵戶座,是宇宙中的「油田」
    在宇宙無數的星雲之中,沒有一個比馬頭星雲更加著名了。對於每一個學習或者僅僅愛好天文的人來說,馬頭星雲都是入門級的星雲了。 說起來,宇宙中星雲的命名,大概和我們旅遊時看的巖洞或者類似的景點一樣,三分靠形狀,七分靠想像。而馬頭星雲不一樣,它是真的像。
  • 太陽系的前身是什麼,太陽又是怎麼來的?或許形成於星雲之中
    地球位於太陽系中,太陽系有八大行星,另外還有很多的矮行星、衛星、彗星、小行星等,那麼我們的太陽系是怎麼來的,星體又是怎麼形成的呢?歷史上第一個科學地解釋太陽系起源的是康德和拉普拉斯,他們兩人認為太陽系起源於原始星雲中。
  • 璀璨的星雲,宇宙中最美麗的景色,讓人嚮往的地方!
    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五彩繽紛的星空的圖片,其中大多數都是星雲。星雲包括了除行星和彗星之外的幾乎所有的延展性的天體。它是由塵埃和氫氣、氦氣以及其它的電離氣體聚集而成的星際雲,他們組合在一起形成了五彩斑斕的顏色,在整個宇宙中,散發著燦爛的光輝。
  • 什麼是星雲,星雲是如何形成的?
    我們都知道恆星誕生於星雲,而星雲又是如何而來的呢?什麼是星雲?星雲是塵埃和氣體空間中的巨雲,星雲的組成成分是氣體和塵埃,他們多來自垂死的恆星(如超新星)的爆炸。我們怎麼知道星雲的樣子?天文學家使用非常強大的望遠鏡來拍攝遙遠的星雲。美國宇航局的斯皮策太空望遠鏡和哈勃太空望遠鏡等太空望遠鏡拍攝了許多遙遠星雲的圖像,也是我們最初了解星雲的太空設備。
  • 《宇宙中的星雲》白花蛇-協助拍攝
    宇宙中的星雲【第1幅圖】此作品由安陽攝影愛好者凌先生在著名的湛江地區拍攝宇宙中的星雲【第2幅圖】此作品由馬鞍山攝影愛好者後先生在著名的南京地區拍攝宇宙中的星雲【第3幅圖】此作品由合肥攝影愛好者桑先生在著名的眉山地區拍攝
  • 科學家發現宇宙中最冷的星雲,只比絕對零度高半攝氏度!
    旋鏢星雲是由一個恆星死亡時爆發形成的,通過哈勃望遠鏡拍攝的星雲彩圖發現氣體噴射的速度過快,導致其內部熱量迅速冷卻,這個過程與人們把熱空氣從口中吹出去變冷的原理一樣,最後只剩下由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提供的那半攝氏度的熱能,按照該星雲的情況來說,這裡正在形成新的恆星雲,但由於低溫讓粒子運動基本處於靜止狀態,這裡就像是一個失去了時間的世界,除非有外界的影響否則很難出現變化
  • 天文學家觀測形成最初星系的星雲
    本報訊 為了了解宇宙的第一個星系,天文學家需要知道它們是由什麼構成的。但是形成這些星系的星雲並不像一個完全形成的星系那樣會有恆星發出璀璨的光芒,因此它們很難被觀察到。現在,一個研究團隊研發了一種方法,可以用來測量那些110億年前就已存在的冰冷、高濃度氣體,彼時宇宙的年齡不到現在的1/5。 在此過程中,研究人員確認了這些星雲的規模和質量均相當大,足以形成星系。此前天文學家也能夠探測到這些星雲,其條件是有類似類星體——星系中央能量巨大的黑洞——的物質從其背後發出高強度光亮。
  • 宇宙到底是怎麼形成的?
    這並不是沒事找事,而是宇宙有沒有起源其實是這個問題的關鍵。早在愛因斯坦之前,當時的學者們都認為宇宙是永恆的,意思是說,在大尺度上,宇宙幾乎是不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宇宙以前什麼樣子,未來就什麼樣。宇宙沒有開端,更沒有終局。其實即使到了如今這個時代,還是會很多人認為宇宙是永恆的。
  • [一圖流]宇宙中距離地球8000光年的星雲中驚現圓神!
    [一圖流]宇宙中距離地球8000光年的星雲中驚現圓神!,其內擁有大質量恆星,是一個廣闊的發射星雲。不管是色彩還是展開的衣袂以及髮絲都還原了圓神的姿態,就連髮髻上蝴蝶結的位置都清晰可辨!   我們都知道在動畫「魔法少女小圓」的最後,圓神犧牲自己化成了宇宙的一部分,很多阿宅痴迷於這個設定,而這張NGC6357的特寫影像中的星雲看起來正是圓神!甚至有人將圓神的輪廓從圖片中勾勒出來!
  • 美麗漂亮的星雲是怎麼產生的?
    很多愛好天文的朋友都知道,恆星產生於星雲之中,著名的蜘蛛星雲、馬頭星雲,到現在還在生成大量恆星,我們的太陽系也被認為產生於一團星雲之中,那麼星雲又是從哪裡來的呢?目前,我們可以看到的大多數星雲,都是由恆星形成的,比如蟹狀星雲、貓眼星雲、上帝之眼螺旋星雲等,它們都是由恆星到了晚年釋放或者爆炸出來的氣體形成的,屬於典型的星雲體。
  • 傳聞在宇宙深處的神秘星雲下面,住著古老的宇宙大帝
    創世星雲距離地球七千光年,我們仍在銀河系內部,我們似乎在樹林的茂密森林裡,每棵樹都非常美麗、迷人,所以我們無法向前張望,無法看清大局,我們必須找到出路,抵達星際邊緣的開闊空間,只有到了那裡,我們才能理解銀河系和人類的起點,但是旅途中有許多值得我們觀賞的美景,尤其是位於巨型發光雲頂端的創生之柱,它是由氣體和塵埃組成的柱狀結構,在星雲中不同的元素以不同的顏色表示:綠色的是氫、單獨的紅色是電離的硫、藍色是少了兩個電子的氧原子。
  • 宇宙中的雲朵,麥哲倫「星雲」,它到底是什麼?
    我們用雲來表述這些現象時,可能會讓你以為這些是宇宙中的「雨雲」,就像地球上有著層雲和積雲一樣。圖解:(圖片來源:Beletsky / 維基共享)但沒那麼浪漫的是,我們的宇宙並沒有如此大規模的降雨。雖然這些雲由氣體組成,但它們不含水蒸氣。這些「雲」是星系團。
  • 當傳統筆墨撞上了宇宙星雲
    倍的木星,每一個"紅斑",大小都至少是地球直徑的兩倍...假如真的有宇宙之神的存在,那麼我想它一定同時還是位畫家,興許只有畫家腦子裡的想像和手中的畫筆才可以繪就這樣令人匪夷所思而又嘖嘖稱奇的圖像,但是轉眼又一想,這位"畫家"一定是來自於注重筆觸色彩歐洲吧,而如果用中國傳統的水墨來書寫宇宙,用注重筆墨精神乾濕濃淡的黑白線條來書寫星雲,又會有何效果?
  • 宇宙是怎麼產生的?宇宙大爆炸又是怎麼回事?
    當人類第一次把眼睛投向天空時,人們就想知道之浩瀚無垠的天空以及閃閃發光的星星是怎麼產生的。所以,各個民族、各個時代都有種種關於宇宙誕生的傳說,不過那都是建立在想像的基礎上。今天,雖然科學技術已經有了重大的進步,但宇宙的成因仍處在假說階段。
  • 宇宙中的「龍舌蘭」星雲,燃燒後像一顆五彩鑽石,網友:太夢幻了
    宇宙中的「龍舌蘭」星雲,燃燒後像一顆五彩鑽石,網友:太夢幻了說起宇宙,其廣袤無邊際,讓不少的人都會覺得宇宙在各個層面會出現不同的神秘事物,。特別是在各大星球之間,因為宇宙所帶來的質量,讓不少的國家願意去探索其中的美妙時刻,同樣在宇宙中,還存在很多有意思的現象,在宇宙中的「龍舌蘭」星雲,燃燒後像一顆五彩鑽石,不少網友就表示:太夢幻了,到底有多夢幻呢?就讓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 宇宙深空中的「風暴海洋」——礁湖星雲(M8)
    星雲是由氣體和塵埃組成的雲霧狀天體,一般星雲的密度在10~10^3個氫原子/立方釐米。宇宙深空中有很多激動人心的漂亮畫面都是星雲,它們其實都是發光的熱氣體團。比如下面這幅由哈勃空間望遠鏡拍攝的礁湖星雲(梅氏星表:M8,位於人馬座),在它的中心區域充斥著熾熱的恆星風、翻湧的煙囪狀氣體柱、新恆星孕育池和漆黑的塵埃帶,所有這些都深嵌於M8錯綜複雜的迷霧中。
  • 地球怎麼來的?太陽系之前是什麼?宇宙中一切新生皆來自於死?
    其實我們一直對自己賴以生存的地球充滿了疑惑,我們生存在地球上,地球又存在於太陽系中,那麼太陽系又存在於宇宙中。那麼這些都是如何演變而來的呢?也就是我們的地球之前是什麼樣子的,太陽系又是怎麼形成的呢?有這麼兩個人,一個是德國人康德,一個是法國人拉普拉斯,他們就提出,太陽系是起源於原始的星雲中。這團星雲是由氣體和固體粒子組成的,他有自身的引力,因此也會在自身的引力作用下,不斷的縮小。在星雲中有很大一部分物質,就聚集成了很大質量的原始太陽。在原始太陽的作用下,使周圍的物質迅速加快運轉,密度也逐漸增大,在這些物質的碰撞和引力的作用下,就形成了塊狀的物體。
  • 太陽系被奧爾特星雲包裹著,如今卻到了另一個星雲中?
    大家好,我是論科學的時代,很高興與大家一起探索宇宙奧秘。今天小編要跟大家了解的是:太陽系被奧爾特星雲包裹著,如今卻到了另一個星雲中?在宇宙當中,每一顆恆星能夠形成,都是在星雲之內,即便是太陽,也不例外,科學家們經過研究分析之後發現太陽形成於一片原始星雲之中,這片星雲就被我們稱之為太陽星雲,太陽系之內的大行星等形成之後,內部空間就被處理了,不過外層的這一部分是依然存在著,我們把它稱之為奧爾特星雲。
  • 「星雲假說」:17世紀,太陽系形成過程的科學起源之假說
    單從天文觀測中是找不到答案的,要回答這個問題,不但要有天文和力學知識,還要有哲學思想。一、康德提出星雲假說十七世紀和十八世紀,關於宇宙是永恆不變的形上學觀點束縛了科學家的思想,他們很少去思考太陽系或者宇宙的起源,沒法回答上面的問題。首先給出答案的不是科學家,而是德國哲學家康德(1724-1804)。
  • 太陽系形成於原始星雲?觀測與模型,看科學家如何證明
    如果我們的太陽系與銀河系中其他系統的形成方式不同,那就太奇怪了,因為物理應該適用於任何地方。我們可以看到恆星在巨大的氣體雲和塵埃雲的深處形成,甚至是年輕的恆星周圍環繞著由碎片組成的圓盤,它們看起來就像行星形成的碎片盤。圖解:可見光(左)和紅外線(右)看見的三裂星雲影像 -位於5,400光年外,在人馬座的一個巨大恆星形成區的塵埃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