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以貌取人很科學?

2020-12-02 生物谷

在《來自星星的你》熱播之際,有人發出「這是一個看臉時代」的感慨,試想一下,如果都教授是葛大叔扮演,女主千頌伊是路人甲,追這部劇的人還有這麼多麼?看臉時代裡類似故事並不少見,研究證明,以貌取人很科學的。

以貌取人是天生的

哈佛大學心理學科學家Emily Cogsdill領導的一項研究表明,兒童從3歲起就已經傾向於通過一個人的相貌來判斷對方的性格特徵,比如誠信度和個人能力了,並且在判斷上表現出了驚人的一致性。以貌取人的傾向是隨著年齡不斷發展的。年齡越大的兒童做出的評價就和成年人越相似。如果這種傾向在人幼兒時期就已經存在,那麼即使嬰兒也有可能將相貌和人的性格、行為、舉止聯繫起來。

從研究看來,這裡的貌並不只是由遺傳基因決定的長相,還包括表情、眼神、氣質等,這些是後天形成的。 格拉斯哥大學心理學羅布·詹金斯博士認為,性格能通過外貌表現出來是基因使然。他說:「我們知道基因可影響大腦的構成和運行,而它對我們的長相也有影響。同一類基因也許能同時影響這兩個方面。另外還有社會因素的影響,人們可能會因他人對自己的性格評價而產生一致的看法。」比如,別人會評價某人十分「誠實」,久而久之,他也會認為自己是個誠實的人。

美國康奈爾大學最新研究發現,人們只要看靜態照片中的臉長得怎樣,就能發現誰是罪犯,因為罪犯跟沒犯罪的人確實長得不一樣。試驗展示了32名20多歲的白人,身上沒有疤痕文身或過於濃密的毛髮,而且表情自然平和。結果發現,人們能夠分辨出誰是罪犯,但不能辨出他們的犯罪類型。

基因鼓勵以貌取人

蘇格蘭斯特林大學一個研究小組發表於PLoS ONE的一項研究稱,強烈的性別特徵和對稱的輪廓彰顯著優質的基因。研究者搜集了一批歐洲人、坦尚尼亞哈德扎族(世上僅存的獵採部族之一)人和彌猴的臉部照片,量度它們的對稱度,然後讓一批人鑑別最對稱和最不對稱的臉的性別特徵。結果發現對稱的臉孔普遍被視為較具性別特徵。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進化心理學家Satoshi Kanazawa也表示,對稱的臉往往更好看。左右兩側臉的對稱程度會受到以下因素影響而下降:生長發育過程中曾經有寄生蟲或病菌感染,或者中毒;遺傳基因發生突變,或者父母是近親結婚的。發育和遺傳都好的人臉蛋和身材都更為對稱,因此更加吸引人。在不同的社會中都有這種規律:一個地方的病菌和寄生蟲越多,那裡的人們就越以貌取人,因為在擇偶時避開感染過疾病的人是很重要的。

從生物學角度解釋,我們擇偶時之所以傾向於「以貌取人」,是因為我們希望他們的優良基因有助把我們的基因傳給下一代。

以貌取人與愛情

憤青李敖說「愛情嫌貧愛富,偏愛俊男美女」,也有一定道理。《社會認知與情感神經科學》中提到,科學家們認為,男人在千分之幾秒的時間裡就可以決定是否受某特定女子吸引。但若因此批評他們太膚淺並不公平,因為這是他們基因演化的結果。根據這項新研究,有美麗臉孔的女人能投男人生存本能所好,被男人認為生育力強,能夠多養育孩子,延續家族生命。而女性則沒有這種瞬間判斷的能力,她們往往需要更多證據來判斷男性是否能照顧自己,養育家庭,這也是一種生存本能。

有人問了,進化到現在,生存本能已逐漸被社會性所替代了吧,為什麼還是有許多人以貌取人呢?之前我們在微信裡討論過,進化過程中祖先遭遇的事情、喜好甚至習慣,都會以表觀遺傳的形式在DNA上打上印記,現在我們還是會有遺傳到「高大威猛者生存力強」「豐乳肥臀生育力強」的認識。而且現代社會人們附加的信息多了,吃穿用度都成為以貌取人的標準,更助長了以貌取人的行為。

聰明人長得醜?

多年來心理學家總想對相貌與智慧之間的關係進行探究,也曾產生不同的結果。倫敦政治經濟學院進化心理學家Satoshi Kanazawa通過英國全國兒童發展研究(包括生於1958年的1.7萬人)和美國的國家青少年健康縱向研究(包括生於1980年前後的2.1萬人)分析表明,漂亮孩子的智商要比同齡孩子的平均智商高出12.4。

但其他實驗卻並未得出這個結果,比如,以1957年美國威斯康星州某高中的年鑑相冊為對象的研究發現,對於男孩來說,相貌和智力毫無關聯;但對女孩來講,長相與智商確存在正相關性。而美國布蘭迪斯大學的研究則注意到,所謂的正相關結論似乎只適用於相貌欠佳的人群,也就是說,擁有靚麗外表的人也可能十分蠢笨,但長相醜陋的人卻不太可能有多聰明。

從遺傳學的角度來看,相貌和智力都有父母遺傳方面的因素,有研究者認為孩子智力多源自於母親,不僅與母親有兩條x染色體有關,還有表觀遺傳方面的因素。「基因在完成遺傳信息轉錄編碼的過程中,有9個多月處於母體中。但母體環境如何影響或改變這個遺傳過程,還有許多未解之謎。」

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盧大儒教授表示。在相貌與智慧這個問題上,有人認為社會學意義或許比生物學更大,即孩子接觸到的外部環境會對相貌和智力發育產生影響。比如,漂亮小孩通常在成長過程中得到周圍人更多的關注,接受更用心的教育,才智也就得到了更好的開發和培養。

以貌取人的準確性還是有待商榷的,比如最近網上走紅的布鞋院士李小文,被熱議的現象映襯出的也是社會對外在的更多關注。雖然看臉文化不可逆轉,但內外兼修的追求還是要提倡的。(生物谷Bioon.com)

相關焦點

  • 心理學家教你如何科學地以貌取人
    生活中只要與人打交道,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話,「人不可貌相」、「以貌取人是會吃大虧的」。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有以貌取人的心理傾向。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我們每個人都有掌握環境以尋求安全感的需求,從而讓自己適應當下的情境。
  • 以貌取人,其實很科學
    這世上,總有人好看,總有人越來越好看,以貌取人其實很公平。
  • 以貌取人很科學,《禮記》認為這才是做人的開始
    古人講究「當食不嘆」,特別符合今天的科學標準。吃飯應當高高興興,不要唉聲嘆氣,影響別人食慾不說,也不利於自己腸胃消化。當父母的也一定要牢記,孩子吃飯的時候不能嘮叨,更不能譴責、辱罵、捶打。否則會摧殘孩子的身心健康,還折磨自己的腸胃和心臟!再次,禮儀禮節。古人吃肉有專門的講究,比如「濡肉齒決,幹肉不齒決。」
  • 以貌取人,其實很公平!(句句在理)
    以貌取人的社會,其實很公平。俗話說,愛一個人,始於顏值,忠於人品,連第一關都沒有過,如何指望別人看到你的才華和人品。以貌取人,其實很公平。一個對自己外貌帶給別人什麼感覺都不在乎的人,對自己工作帶給別人什麼感覺也不會在乎的。職場上那些好看的姑娘,除了自信外,也更加細緻、自律、得體。
  • 《道德經》:以貌取人,等於自欺欺人
    有時候,如果你以貌取人,很可能眼拙,把聖人看成是普通人,把好人看成壞人,把富人看成窮人……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隔山隔水隔肚皮,知人知面不知心,以貌取人,其實是最大的自欺欺人!所以,在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要以言取人,以貌取人,以己度人,少說話,多觀察,避免不必要的誤會和惹來不必要的麻煩。
  • 最科學的面試方式就是「以貌取人」,不看外表那叫虛偽
    今天小編想說的是最科學的面試方法其實就是以貌取人,咱們今天說的以貌取人跟長相無關,主要是穿衣搭配。
  • 美專家:兒童也會以貌取人 較相信漂亮女性
    人民網10月29日電 據臺灣今日新聞網消息,最新一項研究顯示,兒童大多「以貌取人」—如果您擁有一個漂亮臉孔,大多數的孩子會選擇信任您。這項研究結果顯示,即使是純真的小孩子也會「以貌取人」!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稱,美國哈佛大學主導這項研究的計劃的教授伊格爾表示,當孩子漸漸懂事,接觸到外面的世界時,他們會嚴重依賴他人提供的訊息,例如選擇相信較年長的成年人。因此,研究人員找了32名4歲至5歲的兒童進行測試,發現這些孩子比較信任擁有漂亮臉蛋的成年人,尤其是「漂亮的女性」。報導稱,孩子們還不清楚以貌取人並不可取,但大人卻往往「明知故犯」。
  • 我們常說不能以貌取人,但又經常在以貌取人,這是為什麼?
    文 / Jia小殼以貌取人,常常是被作為一個貶義詞而存在。很多人都討厭別人以貌取人,覺得在沒有看到事物的本質,不了解真相之前,妄加判斷是一種不尊重別人,沒有文化修養的體現。如果你以貌取人,就會被貼上膚淺,沒有內涵的標籤。
  • 經典典故:以貌取人
    根據這個故事中孔子的這句話,後人將「以貌取人」引為成語,形容憑外貌來衡量、判斷人的優劣。有時也指根據對方的外貌、衣著來決定對待的態度。成語釋義以貌取人以:根據;貌:外貌:取:衡量。根據外貌來判斷別人的品質才能。[出自]《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之: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 原來,以貌取人很公平!(深度好文)
    原來,以貌取人很公平!(深度好文)原來,以貌取人很公平!(深度好文)原來,以貌取人很公平!(深度好文)原來,以貌取人很公平!
  • 深度解析王爾德名言:只有膚淺的人,才不會以貌取人
    這跟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信息完全相悖,我們一直被教育著不能夠以貌取人,因為那樣會顯得你很膚淺。可王爾德卻說「不以貌取人」才是「膚淺」的人。我嘗試著把這句話用肯定的語氣來修改,比如「以貌取人不是膚淺的人」或者「有內涵的人,都會以貌取人」等。
  • 以貌取人:長得越好看,智商越高?
    外表與智力的關係如何影響社會人—— 以貌取人,有點道理?這些年就業季,最令招聘人員頭疼的問題是什麼?不是海量簡歷,不是不知所云的自我介紹,而是那些被電腦軟體過度修飾的報名照!有人感嘆,求職者的簡歷上已再難看到「原生態」的照片。其中,有求職者的虛榮心作祟,但更大程度是被社會文化所累,招聘方也難辭其咎。
  • 以貌取人真的很重要
    上了年紀,才逐漸認識到「以貌取人」是成人世界上每個人都需要的技能。越看人,越有經驗,越有經驗,越多人的共性、言行、衣著、表情.總是公開一個人最真實的樣子。一言以蔽之:「性格寫在臉上;人品銘刻在心。生活方式出現在身體上。家庭教師姿勢;美學觀點的衣服;樓層看鞋。原來,以貌取人是對的!
  • 五個英語表達說「別以貌取人」
    五個英語表達說「別以貌取人」 BBC英語教學 2018-10-18 14:28
  • 解放日報:以貌取人惹的禍
    暫且不論傳銷的危害有多大,但「發展會員60萬人」、「圈錢30億」的背後,卻分明潛藏著這樣一個不可迴避的事實:「以貌取人」心理作祟,導致受害人上當受騙。  以貌取人,亦即只根據外表、地位、身份、朋友來判斷人的品質或能力。想一想吧,這麼多人上當,這麼多錢被騙,不就是摻雜著「小超人李澤楷參股」等花言巧語嗎?有這些政商界要人的支撐,便有人聽而信之,信而入之。
  • 實用英語:不要「以貌取人」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實用英語:不要「以貌取人」 2007-11-09 21:51 來源:中國日報網站 作者:
  • 以貌取人是有道理的,更是有實際作用的,我說的對嗎
    一個人的形象,顏值是基礎,氣質是關鍵我們都知道做人不能太過於勢利,不能以貌取人。很多時候,那些不起眼的外表下,往往藏著一個非常優秀的靈魂。儘管道理確實如此,但終究無法改變這個世界仍是「以貌取人」的事實,絕大多數人都是有些「勢利眼」的。對於一些現象的存在,我不是很喜歡直接去批判,而是更希望能去了解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以及從中能得到哪些有價值的啟示。為什麼這個世界是以貌取人的呢?淺顯的看,有兩個原因。
  • 趣談「以貌取人」的來歷
    我以貌取人,失去了像子羽這樣的賢才之人,實在可惜啊!」孔子講學自此以後,人們就用「以貌取人」這個詞,來批評那些只注重相貌外表,而忽視真才實學的做法。
  • 學習成語為實用:「以貌取人」有什麼不對?
    因為,我總會想起一個與之相關的成語,叫做「以貌取人」。「以貌取人」,這個詞大多數時候都被用做貶義,來說明某些人僅憑著一個人的衣著長相來判斷這個人本身。傳說中,孔子有兩個弟子,一個長得很醜,也不會什麼穿著打扮,另一個則不僅穿的光鮮亮麗還能言善辯。
  • 戴先任:借閱古籍限文憑也是「以貌取人」
    原標題:戴先任:借閱古籍限文憑也是「以貌取人」  文|戴先任   近日,有市民反映,根據首都圖書館歷史文獻閱覽室規定,閱讀該閱覽室圖書需要具有研究生及以上文憑或是具有中級以上職稱的專業研究人員,這一規定被讀者質疑「有歧視嫌疑」。為此,北京青年報記者前往首都圖書館歷史文獻閱覽室探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