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被稱作是「千古詞帝」,他的詞語言明快,用情真摯,在晚唐五代詞中獨樹一幟,對後世詞壇也有深遠影響。李煜的詞打破了「花間詞派」辭藻華麗但缺少真情實感的特點,拓寬了詞的表現領域。
李煜的詞大都是直抒胸臆,在詞中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很容易便能引起讀者共鳴。比如《虞美人》中「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一句,內心的憂愁比作滾滾不斷的春水,升華了悲愁的感情,這首詩也是李煜的經典名作,流傳至今。
此外李煜在詞中也經常使用植物意象,比如這句「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中的「落花」和「離恨恰如春草,漸行漸遠還生」種的「春草」。表達細膩的情感離不開恰當的表現手法,李煜詞中植物意象的表現手法大概有以下幾點。
其一,白描。白描是李煜詞中變現植物意象最常用的手法,不對景物作過多的修飾和描寫,這也是李煜與「花間詞派」的不同之處。李煜通常直接描寫植物意象,平鋪直敘,比如
《喜遷鶯》中「啼鶯散,餘花亂,寂寞畫堂深院」一句,還有《清平樂》中的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其二,擬人。李煜會在詞中賦予植物以情感。以《浪淘沙·往事只堪哀》為例,李煜在詞中寫道:「往事只堪哀,對景難排。秋風庭院蘚侵階。一任珠簾閒不捲,終日誰來?金鎖已沉埋,壯氣蒿萊。晚涼天淨月華開。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詞中,將太鹹擬人化,「侵」入臺階,把自己放在被動的境地。強化了作品表達的情感。
其三,虛實結合。李煜描寫的植物意象中,有實景也有虛景。比如,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中,李煜寫的春花即為虛寫。
「落花流水寄唏噓,如此才情絕世稀。誰遣斯人作天子,江山滿目淚沾衣」是王僧保在《論詞絕句》中對李煜詞的評價。李煜的詞情感真摯,其中也有很多包含個人情感的植物意象——「落花」的落寞惆悵,以及「草」的希望與絕望。通過對李煜詞中植物意象所用表現手法的解讀,我們也更能體會到李煜的審美和文採,感受到作者作詩時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