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媒體建設的中心就是育新人

2020-12-18 光明網

  2018年12月9日,由西南交通大學與微博校園聯合主辦,中國校園市場聯盟、四川高校新媒體聯盟、成都高校社團聯盟網絡新媒體類社團聯盟協辦的2018全國高校新媒體高峰論壇(成都站)在西南交通大學如期舉行。

  雨加雪的寒冬天依然阻擋不了參會人員的熱情,圍繞高校新媒體建設中最為關切的問題,各方代表紛紛發言,分享經驗和觀點,為高校新媒體建設建言獻策。

  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必須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高校新媒體作為媒體融合的力量,圍繞的一個中心就是育新人」,西南交通大學黨委副書記桂富強在主旨演講中指出。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技術的蓬勃發展,新媒體已成為宣傳思想、輿論引導、政務服務的重要陣地。與此同時,在信息傳播移動化、信息內容娛樂化的背景下,以新媒體矩陣建設為載體的高校宣傳思想工作面臨著新的壓力和挑戰,但無論條件和環境如何變化,高校新媒體平臺肩負的立德樹人、以文化人及培養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使命不會改變。挑戰越大、壓力越大,這個使命就越顯得重要。

  為此,桂富強認為,將正能量網絡引導和年輕人喜歡的方式結合起來是新時代下高校宣傳工作與新媒體融合的重要方式。為此,要做好校園的宣傳思想工作就要充分運用網際網路等新媒體新技術,通過話語形式、表現方式的創新和傳播渠道的拓展,將思政教育放進學生們的「口袋」,放到學生們的「指尖」。

  培養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是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中心,也是高校新媒體矩陣的一個重要出發點和立足點。高校宣傳思想工作要履行好這一使命任務,必須準確地對當代大學生的媒介使用習慣、信息獲取偏好做出準確研判,確保真正有價值的信息能夠為大學生們聽得到、聽得懂、聽得進。

  高校新媒體傳播陣地不同於一般的自媒體帳號,它不能趨利媚俗,但也不能遠離學生。微博校園全國渠道總監李俊薔認為,新形勢下的校園新媒體工作應該做到既有意思又有意義,同時將知識性、趣味性與思想性融合起來,將線上運維與線下活動結合起來,一個真正有價值的校園新媒體生態應該是以學生的全方位成才為目標並且能夠充分釋放和激發學生主體性、創造性。

  近年來,微博在輿論表達、議題建構、價值引領、知識分享等層面的重要性不斷凸顯,越來越多的高校又將宣傳思想工作的重心遷移至微博。西南交通大學新媒體聯盟副秘書長朱瑩燕認為,作為微傳播格局中的強媒體,新浪微博受到了廣泛青年大學生的喜愛,高校集中精力深耕微博平臺,有利於高校新媒體品牌的打造,突破本校師生的傳播限制。朱瑩燕結合西南交通大學新媒體運營的經驗指出,「只有轉換學生視角,轉換我們所要傳播內容的語言體系,才能讓我們所傳播的內容更具價值,才更容易被大學生所接受」。

  內容為王的時代,高校新媒體平臺面臨著從量到質的考驗,從海量信息中脫穎而出獲得學生的青睞需要的不僅僅是接地氣的方式,更重要的是優質的內容。2018年四川教育新媒體發展勢頭強勁,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四川大學官方微博主管李雁從做精品內容,造校園網紅,助推高校文化傳播的角度介紹了四川大學官微建設經驗,她認為,好的自媒體應該「不以吸粉至上不譁眾取寵,走精品路線,弘揚正能量,堅持原創,堅持精品,注重團隊建設,走心走格調」「大學官微不僅僅是做內容,更應該有思想思考以及社會擔當」。

  在短視頻成為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大學生信息獲取主要方式的背景下,高校新媒體如何運用好短視頻這一備受學生喜歡的信息傳播形式也變得極為重要。論壇現場,梨視頻拍客中心運營總監粱鴻興通過大量源自身邊的生活化案例就校園環境下如何玩轉資訊短視頻分享了校園環境下資訊短視頻拍攝背後故事。

  但僅有傳播渠道的拓展及表達方式的創新還遠遠不夠,高校新媒體矩陣建設需要形成合力才能締造出與其使命任務相匹配的傳播力、影響力。為此,微博與高校一道通過資源、技術、服務的全方位對接,著力構築校園新媒體生態,打通校園與社會、教師與學生、管理與服務等若干層面的區隔,構築線下線上同題共振的「同心圓」。

  與會人士認為,構築一個全新的校園新媒體生態需要從機制、平臺、渠道等多個角度入手,建設強大、可靠的高校新媒體平臺不能依靠某個人或某個群體的單打獨鬥,必須擰成一股繩、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鞏固高校宣傳陣地。為此,微博全國高校官博聯盟為高校新媒體發展提供了一個契機,通過微博校園矩陣的搭建和優勢資源的共享,致力於打造一個嶄新的校園新媒體生態,從而助推高校新媒體工作更好地承擔起育新人這一使命任務。

  論壇現場還舉行了微博大學新媒體學院授牌儀式,西南交通大學、四川傳媒學院獲得授牌。同時,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西南財經大學、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四川傳媒學院等學校正式入駐微博全國高校官博聯盟。(周虎)

[責編:趙豔豔]

相關焦點

  • 高校新媒體建設的「三個著力點」
    作為新媒體評審組的評委,接觸到全國高校報送的488篇作品,評審之餘,筆者一直在思考:媒體融合的大環境下,高校新媒體如何提升政治敏感、堅守思政擔當,如何創作具有時代特點、符合大學生需求的作品,如何創新突破實現最佳育人效果。經過仔細分析獲獎作品特點,筆者總結出高校新媒體建設的「三個著力點」。著力點一:政治敏感。對於高校而言,其重要的社會責任就是培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 「微公益•育新人」上海大學生公益廣告大賽終評舉行,優秀作品將...
    「微公益•育新人」上海大學生公益廣告大賽終評舉行,優秀作品將對外巡展 來源:藝術與傳媒學院   時間:2020-12-08  瀏覽:
  • 人民日報:育新人,培養擔當大任的時代新人
    原標題:育新人,培養擔當大任的時代新人(人民觀點)   打開每個人心靈的窗口,沐之以春風、潤之以細雨,往往就能於無聲處成風化人、凝心聚力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徵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徵路。
  • 用好新媒體 加強高校師德師風建設
    師德師風建設作為校園精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校園文化的核心,對高校學風、大學精神的培育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師德師風建設是教師職業道德和教風學風校風的重要體現,目前黨和國家把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工作提高到了非常重要的戰略位置,提出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
  • 新媒體對高校校園網絡文化的重塑
    新媒體環境下,網絡文化建設對信息建設基礎的依賴發生了偏移,重點也發生了改變:一是對校園網絡物理硬體依賴性的減弱。傳統的高校網絡物質文化建設重點圍繞網站建設展開,需要配備功能強大、價格高昂的伺服器及硬體設備。
  • 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
    改革創新,就是要緊跟時代步伐、把握時代脈搏,堅定改革意志、增強改革信心,大力弘揚偉大改革開放精神,讓宣傳思想工作充滿生機和活力,更好地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一要舉旗幟,持續加強理論武裝,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二要聚民心,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
  • 高校巡講‖新技術催生新媒體,新態勢澤被新媒體(文/程立保)
    新技術催生新媒體,新態勢澤被新媒體——有感於青年作家網和星辰在線進入湖南高校,開展「新態勢下新媒體創業正當時」活動文/程立保(青年作家網籤約作家)一個自媒體的新人,在不長的時間裡,竟然成為了這個行業的「老人」了。劉先生的經歷給了我極大的觸動和鼓舞,也讓我們看到了希望,增強了我的自信心。
  • 做好四個統籌 把高校新媒體打造成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載體
    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把握主動性、掌握主導權,當各類新媒體平臺在大學生群體中「跑馬圈地」的時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能置若罔聞、被動等待,要主動出擊,在鞏固好「兩微一端」基礎上,積極拓展知乎、今日頭條、抖音、快手新興平臺,甚至推特、YouTube等國外新媒體場域,形成「兩微一端多屏」的矩陣化建設,不斷擴展主流意識宣傳平臺、擴大思想政治教育主流聲音。
  •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舉辦新媒體發展與高校新媒體應用講座
    從創新行為到組織行為:1+8 新媒體社團聯盟 助推高校共青團從容應對新媒體   中國青年網北京1月17日電(記者 張建偉)近日,桂林電子科技大學邀請了教育部網絡教育專家組成員、團中央新媒體工作推進工作組唯一企業成員、團中央指導中國青少年新媒體協會理事、新浪微博校園渠道經理孔令旭先生
  • 高校形成「微博矩陣生態」 微博成眾多高校新媒體傳播標配
    2017伊始,「2017中國教育政務新媒體年會」在武漢大學圖書館舉行,會議期間,微博校園、新浪微博數據中心、克勞銳、中國校園市場聯盟聯合發布《2016中國高校政務新媒體發展報告》。在「同「新」協力——如何玩轉教育政務新媒體」新媒體工作坊上,微博市場渠道部副總經理魏莉女士對報告進行了深度解讀。
  • 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
    原標題: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深刻總結了黨的十八大以來宣傳思想工作的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深刻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戰略性重大問題,深刻闡述了新形勢下黨的宣傳思想工作必須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這是黨的十九大後習近平總書記就宣傳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務做的一次全面系統的闡述
  • 善德書城「育新人 興文化」捐贈活動圓滿結束
    11月13日,善德書城開展了「育新人,興文化」捐贈活動,活動為花巖溪鎮港二口小學和周家店鎮中心小學的學生們捐贈了《樂學一起練》、《一手好字》、《弟子規》,捐贈的圖書由各位嘉賓和班主任一起為學生發放,人手一冊。本次活動為兩所學校總共捐書2564冊,總價值60468元。愛心伴書香,瀰漫了整個校園。
  • 《父母必讀》40年樹文明家風育時代新人
    12月11日,「樹文明家風育時代新人」《父母必讀》雜誌創刊40周年主題活動在北京出版集團舉行。北京市委原副書記、中宣部原常務副部長徐惟誠,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北京市新聞出版局局長王野霏及各領域專家與《父母必讀》雜誌原主編杜廼芳、徐凡,現任主編惲梅等齊聚一堂,共同慶祝《父母必讀》雜誌創刊40周年。
  • 西安石油大學新媒體建設工作綜述
    高校作為青年學生雲集之地,如何在價值觀日益多元化及人人都有麥克風、攝像機的網際網路時代提高宣傳工作的針對性與有效性,增強宣傳工作的吸引力、感召力、引導力,是擺在高校面前的普遍性難題。    近年來,西安石油大學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在鞏固校報、電視臺、廣播臺、校園網站等傳統媒體的宣傳陣地基礎上,充分挖掘「宣傳+」、「網際網路+」的優勢,服務學校中心工作,著力發揮新媒體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導作用,引導學生成長成才,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 「樹文明家風 育時代新人」——《父母必讀》雜誌創刊40周年主題...
    12月11日,「樹文明家風 育時代新人」《父母必讀》雜誌創刊40周年主題活動在北京出版集團12層報告廳隆重舉行。現已逐步建立起了家庭教育的支持體系,形成集期刊、圖書、新媒體矩陣、品牌活動、養育研究等為一體的融媒體傳播平臺,不斷創新著符合時代發展需求的家庭教育傳播方式。
  • 教育部創新創作基地&教育政務新媒體年度優秀案例!
    教育部創新創作基地&教育政務新媒體年度優秀案例!一個目標:始終明確教育政務新媒體的初心和使命,服務於「育新人」的目標。一個抓手:繼續推進教育政務新媒體融合發展。重點推進四方面工作1.建立聯合基地。通過多種模式,實現業界與學界互動、教學與科研互通、理論和實踐結合,打造優質教育融媒體產品。2.推進試點建設。
  • 高校運用新媒體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高校新媒體要成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手段,就要有優質的內容。目前,高校新媒體還處於渠道建設即平臺開通階段,如何生產優質、吸引人又能起到育人作用的內容,還有待時日。 一是內容不符合新媒體傳播特點。新媒體是全息媒體,傳播的內容呈現形式多元,圖文、視頻、遊戲、AR等,給用戶呈現的應該是立體化的內容。
  • 利用新媒體手段創新高校科技宣傳的必要性
    新媒體的興起和發展,給高校的媒介生態和傳播環境帶來了深刻變化。校園新媒體既是信息傳播的工具,更是高校思想輿論主陣地之一,因此以微博微信為代表的校園新媒體以其快速的信息傳播方式,承擔起了傳統校園媒體的宣傳職責,為高校提供了新的宣傳陣地。
  • 青陽鎮中心幼兒園:五心教育育新人 稚子紅心心向黨
    ,堅持黨建引領教育保育工作,把黨建文化特色建設與幸福教育的辦園理念相融合,努力培育一支「團結奮進,和諧有愛」的教師隊伍。同時,在園所文化的影響下,創建了「『五心』」教育育新人,稚子紅心心向黨」的特色黨建品牌。紅色教育宣傳陣地在黨建文化的引領下,青陽鎮中心幼兒園創建了自己獨特的LOGO。
  • 以新媒體激活高校思政工作「一池春水」
    將新媒體應用到思想政治工作中,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實效的必要之舉,是新形勢下深入推進「三全育人」工作體系的重要路徑。高校要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充分發掘新媒體的教育潛能,使思政工作在新媒體元素的注入下「活」起來。  增加有效供給,講好高等教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