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學不好語文!」你的回答影響孩子的一生……

2020-12-16 騰訊網

近年來,「成長型思維」成為一個熱門概念,在《2018年美國教育趨勢》報告中,成長型思維成為美國最關注的20個教育發展趨勢之一。

然而,「成長型思維」並不是一個新的概念,早在1978年,史丹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德韋克就開始了相關研究和思考。研究發現經過成長型思維訓練的孩子,學習成績更好,同時更少逃課,更少參加校園暴力行為。

在幸福家庭種子師資積極教養特訓營中,本期課程重點講解了什麼是成長型思維,以及成長型思維在家庭中的運用。

1

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

成長型思維是由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Carol S.Dweck)率先提出的教育理念。

Dweck教授研究發現,孩子們之間的根本差異在於思維模式,思維模式的差異會導致他們在智商出現分化。

簡單來說,思維模式就是看待自己的方式。

一般來說,我們的思維模式就兩種: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

如果我們認為自己的智力和能力是一成不變的,那麼我們擁有的就是「固定型思維」(fixed mindset)。

如果我們認為所有的事情都離不開個人努力,這個世界上充滿了那些幫助我們學習、成長的有趣挑戰,我們擁有的就是「成長型思維」(growth mindset)。

我們一起來看看,幸福家人們是如何將成長型思維運用到生活中,學完後的他們有何收穫呢?

1

「老媽,我真的學不好語文!」

分享人:高閣

2020幸福家庭種子師資長沙班

第二階段的課程如期而至,對於我來說,並不陌生。2019年年底鬥膽開了七次微課,主要內容也是講的積極教養。

備課,閱讀,無數次的模擬講課。從理論到技能,從自己的內化到用語言表達出來,有些生澀,然而自己勇敢的邁開了微課的第一步。

保軍老師說的「孩子的問題或許不是問題,如何看待孩子的問題才是」。親子關係中出現問題時,家長們可以先好好想想,到底是孩子的問題還是家長的問題呢?問題的本質對於親子關係是難題還是資源?我們解決問題是一味的指責還是轉化矛盾,深化關係呢?固定性思維的父母多為前者,成長型思維的父母多為後者。

研究發現:父母是兒童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他人,與家庭中的其他人際關係相比,親子關係對孩子的影響更直接,是影響其人格發展、心理健康、適應狀況的主要因素。

親子衝突對個體是積極還是消極影響,不在於衝突本身,關鍵在於父母及孩子對衝突發生後的思維方式及應對策略。

人的大腦具有可塑性。研究表明,父母如何看待失敗(失敗是好事還是壞事)會影響到孩子對才智的認識是固定型思維模式,還是成長型思維模式。

兒子初二時在語文學科上受到了很大的打擊。每當他準備放棄時,自我懷疑時,我們都不斷的鼓勵他,給他在學科每個環節找問題,一起商量解決辦法。

「老媽,我真的學不好語文」,每當他洩氣時,我會和他面對面,用雙手搭在他的肩上,很堅定的望著他:「兒子,你還沒有達到自己的目標,那是我們自身的基石還不夠牢固,某些瓶頸還沒有找到合適的方法去突破,慢慢來,一個一個的專題來。」

陪他度過初二下學期最難的時光,只要他需要我,我定會出現。「換個說法,換種思維」。孩子在解決問題中又重拾起自信,我想這也是成長型思維給我們帶來的收穫。

我們踐行在孩子成長路上,永遠引導和支持他,這就是我們家庭教養裡的成長型信念。

2

孩子騎自行車,不願意嘗試

分享人:雷娟

2020幸福家庭種子師資深圳班

【事件描述】

孩子四歲,騎平衡車已經不錯了,於是與孩子商量並取得他同意去掉輔助輪。練習時我扶住車座孩子騎,沒有摔倒,但孩子未能掌握,騎了一次後不肯再騎。溝通得知,孩子覺得去掉輔助輪騎不方便,所以不願意嘗試。但我當時只是鼓勵孩子說:「多練幾次就好了,熟能生巧。」

【固定型思維分析】

我的固定型思維:我認為孩子平衡車騎得好就會很快會騎,我覺得應該去掉輔助輪了。

孩子的固定型思維:去掉輔助輪不方便,我騎不好。

我對孩子的鼓勵只是一句空話,顯然,在騎車這件事情上我對孩子的鼓勵沒有起到作用,他依然覺得騎車很難自己不會騎。

【成長型思維轉變】

今天我們又聊起騎車的話題,我換成成長型思維的方式鼓勵孩子。

寶貝,媽媽知道你現在還不太會騎,然而媽媽覺得,你有特別好的平衡車基礎,再加上我們多練習幾次,你就會騎了。

媽媽,我明白了,我現在還不會,以後我就會了。

【拓展】

在學習成長型思維之前,對於孩子說「我不會……」,我一般糾正他「別說我不會,你可以說媽媽你教我」。

而通過學習,「Not yet「 「我還不會……然而……」更能促進溝通,並促成孩子達成目標。

愛人的事業遇到一些問題,我們換個角度換個說法,討論一番,也很有收穫。 成長型思維,讓孩子受益一生的教養理念。我們要做成長型思維的父母,也要注重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

3

老師如何將成長型思維運用到課堂?

分享人:黃惠如

2020幸福家庭種子師資深圳班

曾經,對於成功的模式,我總想證明自己的能力,讓自己感覺是勝利者。害怕改變,讓自己用著舊教條生活在舒適區。在孩子的教育上,也只能是保持一個狀態,止步不前。

固有的認知在我們腦中已伴隨多年,與未知作鬥爭,需要邁出艱難的一步,我離開舒適區,雖然過程比較痛苦,帶來的也不是掌聲,但我收穫到的卻是人生有無限的可能。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也。教書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終身學習已是新時代合格教師的標準,老師不斷學習提升了自己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正確引導孩子的各項能力,縮小之間的差距。讓孩子告訴自己:我是可以做到的。

今年受疫情影響,複課後孩子們都有不一樣的心裡壓力,網課沒學好擔心到校後學習跟不上、考試考不好、因為肥胖給同學嘲笑等等。

每天在同學們的聊天中都能顯現出不一樣的壓力。周一深圳教育局對各校發布取消今年期未考的通知,對面這樣的通知,大部分同學們鬆了一口氣,教室裡的氣氛相對也輕鬆了不少。

今天對同學們存在的問題進行一次「換個說法」的討論會。 經過我們對當前的在校狀態做一個自我吐槽後,我將「換個說法,換種思維」的圖貼從投影儀上顯示出來時,孩子們的眼前是一亮,我說,剛大家所說的問題,換個說法,然後告訴我,你現在是什麼感覺。

當孩子講的時候,我們大家一起稱讚孩子的方法,相信孩子的能力。

【固定型思維】

大家從「我不懂」、「我閱讀扣分已經不能救了」、「我已經放棄數學(英語)了」、「我不擅長體育類運動」、「我不可能成為學霸」、「我為我是個矮子而感到自卑」……。

【成長型思維轉化】

變成了「方法總比困難多」、 「我的心情好多了」、「感覺自己比原來有能量」、「感覺自己還可以再進一步」、「感覺自己還想嘗試一下」……等等。

最後孩子們提出:將換個說法,換種思維張貼在黑板旁,發到班級群,家長列印出來張貼到書桌上,時刻提醒自己換種思維鼓勵自己。我們約定定期在群內匯報各自的實踐結果。

04

兩次考試失敗,放棄?

分享人:房惠玲

2020幸福家庭種子師資深圳班

【事件描述1】

最近自己有個苦惱,從2018年開始,連續2次職稱考試都沒有通過。去年底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今年再考一次,不過的話就算了。正因為這樣的目標,使得自己不再像初次考試那樣有動力,覺得自己有了放棄的理由。

【固定型思維分析】

考不過就算了,我放棄了

【成長型思維轉化】

我得試試其他方法

我真的要放棄嗎?想起當初正是因為那一份熱衷,才使得自己有動力去主動做這件事。 對自己喜歡的事情為什麼要放棄呢?

連續2次沒有通過,我想一定是我的學習方法不對,對自己喜歡的想做的事情,可不能因為1次2次失敗就自我否定,放棄,我得試試其他方法,一定可以找到更好的方法

【事件描述2】

在工作上,遇到一個很囉嗦的對接人,我感覺自己想要的東西非常簡單,但是對方總能把一件事做得很複雜,嘗試過耐心與對方溝通,並教對方採用123的處理和交流方式,但對方總是能夠在其中穿插很多我認為並不重要的內容。我不明白對方為什麼總是要把簡單的事物複雜化。久而久之,我疲於與對方交流。

【固定型思維分析】

溝通太難了,對方總是把簡單事情複雜化,算了,不說了。

【成長型思維轉化】

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是我忽略了什麼?

今天再次與對方溝通時,耐著性子聽對方的講述,發現這個同事更多的是站在為一線員工減負的角度,而我要客觀的事件真相已經囊括在他的分析中,只要仔細抽絲剝繭,不僅能夠獲得我想要的東西,還能夠抓到根源問題,進一步推進問題的解決。

感謝李保軍老師的課程分享,為我在面對問題時,提供了有效的思維方式。相信自己能夠通過每次一點點的改變,收穫更有效更愉快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5

我和先生的對話

分享人:王紅麗

2020幸福家庭種子師資廣州班

【對話1:嘗試用我還不...然而...造句】

我:老公,嘗試用「我不...」造句看看?

他:我不會畫畫,我不會彈鋼琴,我不會拉小提琴。

我:在「不」前加上「還」字看看?

他:我還不會畫畫,我還不會拉小提琴,我還不會彈鋼琴。

我:仔細品味一下,有什麼不同?

他:似乎第二種說法讓人感覺好一點,這種不會是暫時的。

我:嗯,有悟性。接下來,試著在剛才的句子後面加上「然而...」看看?

他:我還不會畫畫,然而我多畫一畫,也許就會了。

我:真棒,你平時常說「工作進展有點慢」,如果換一種成長型思維的說法,怎麼說?

他:工作進展得不夠快?

我:對了,你的大腦不接受否定的詞彙,現在接受了「快」,潛意識就能幫你想辦法加快進度。你平時還經常說「我有拖延症」,如果用成長型思維,怎麼跟自己說?

他:我還不夠勤快,

我:對咯!一字之差啊,這個轉換方法真好!

【對話2:兩個我的對話】

我1:你其實並不知道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溝通。

我2:是的,我這方面不行,他不愛搭理我,很頭疼!

我1:今天我們學習了固定性思維轉換為成長型思維的方法,你試試看,在「不」前加上「還」,然後續上「然而...」,試試看?

我2:我還不太理解青春期的孩子,還不知道如何與他們溝通,然而我願意去學習了解,我能學會。

這麼一轉換,馬上知道努力方向在哪裡了,我要加油了!

6

我可以試試

分享人:劉寧

2020幸福家庭種子師資廣州班

【我的固定型思維】

我會認為別人的成就更多的是出於天賦,而不是努力。會認為自己的不擅長更多是因為天賦不夠,而不是因為努力不夠。對自己沒有經過努力的認為自己不擅長的東西,會輕易放棄,認為「太難了」,或者認為「不可能像她那麼聰明」。

記錄這種思維的過程讓我有點驚訝,沒有想到自己的固定型的思維居然這麼深的影響著我。讓我在很多事情上,連努力都沒有努力,就放棄了。

【成長型思維轉換】

如果以後再出現,「這太難了,我做不到」這樣的思維模式,我會對自己說,「你可能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我們一起來加油吧」!如果出現,我只是在羨慕別人,是因為聰明才能做到的時候,我要對自己說,「我要學一學,她是怎麼做到的」。

以後當我驕傲,認為自己已經挺好的時候,我可以對自己說,「這是我最好的表現嗎?」激勵我可以做的更好。當我認為某一學科我學不好的時候,我要對自己說,「我要多訓練我在這個學科上的能力。」當我煩躁,說「我不能做到更好的時候」,我要對自己說,「我還能做得更好,我要試試。」

幸福蝶變

2020幸福家庭種子師資招募正在進行中!

學什麼很重要 跟誰一起學更重要

一個人可走得快 一群人才能走得遠

家庭教育,是一筆穩賺不賠的投資

相關焦點

  • 當孩子說:「媽媽,有人摸我」,你的回答很重要,影響孩子的一生
    現在的社會越來越複雜,人心更加是難以琢磨,對於女孩子來說更是險峻,現在有很多報導頻頻曝出孩子遭遇性侵的遭遇,很多孩子的父母看到這些報導都是心驚膽戰,根本難以相信這個社會竟會有著這樣的事情在發生。其實性教育對於孩子來說也是十分重要的一堂課。 我住的小區裡就有一個女孩放學回家跟她媽媽說:有人摸我,老師摸我。
  • 孩子問「我被打了可以還手嗎?」媽媽高情商的回答,能影響孩子一生
    也會很多情況就是有的孩子喜歡欺負弱小,對誰都是盛氣凌人的態度,可是對於欺負的孩子,回到家就會問家長「媽媽,我被打了可以還手嗎?」當孩子問你這個問題時,家長高情商的回答,能影響孩子一生。孩子問"我被打了可以還手嗎",媽媽的回答高情商,影響孩子的一生鄰居家的孩子浩浩是一個內向的孩子,見到生人就躲在了大人身後,也不喜歡和別人打招呼。一次在學校受到了同桌的欺負也不敢還手,回家問媽媽:「今天在學校有人欺負我,我能打回去嗎?」
  • 孩子:「媽媽,我為什麼要上學」,寶媽的回答影響孩子人生格局
    孩子喜歡問問題,並且問的問題都不是太走心,都是看到什麼不明白的就直接問父母了,雖然孩子問的不走心,但是家長們回答一定不能敷衍,因為家長的回答特別的重要,可以直接決定孩子的人生格局。有些家長就覺得孩子年齡小,所以回答孩子問題時就特別的不走心,甚至還會隨便敷衍兩句就過去了,如果家長們這樣做,那麼就對孩子造成特別不好的影響。
  • 「媽媽,我從哪裡來?」父母請謹慎回答,別給孩子留一生的陰影
    孩子的好奇心永遠是存在的,並且在對某個問題好奇的時候,總愛問自己的父母。有的父母會如實回答,有的父母會惡作劇般地,開玩笑回答。只是家長要知道,有時候會因為自己不妥當的玩笑回答,會讓孩子蒙上一生的陰影。「你是用泥巴捏出來的!」
  • 孩子說:「媽媽,你去死」,媽媽這樣回答,改變了孩子的一生
    可是由於一些家長的無所顧忌,導致很多小朋友學習到了一些不好的生活習慣,出口成「髒」便是其中很嚴重的一點,讓幼小的孩子變得惡語相向。這樣的習慣養成之後,會對孩子今後的發展有著很大的惡性影響。「媽媽,你去死!」
  • 「媽,我被打能打他嗎」,回答影響孩子一生,看看3位寶媽怎麼說
    當孩子在學校被同學欺負了,孩子問:「媽媽,我被打能打他嗎?」面對這個問題,家長們該如何回答,回答這個問題會影響孩子一生,別說錯了,看看3位寶媽怎麼說。回答一:他打你,你一定要打回去,萬一把他打傷了,有媽媽在不怕一些家長聽不得孩子被欺負,第一時間就會這麼回答孩子,一邊訓斥孩子太笨,怎麼會被別人打,一邊教孩子怎麼還手,還著重強調有自己撐腰,同時會說如果下次他再打你,你又不還手,到時候我就要揍你。
  • 「媽媽,別人打我,我能還手嗎」兩位媽媽的不同回答影響了娃一生
    文|秘籍君「媽媽,別人打我,我能還手嗎?」對於類似的問題,想必家長早已經歷過千百次的答案練習,然而真到了面對孩子問題的時候,大家才發現情況差異比較大,無法用固定答案解決所有問題。要知道,世事無絕對,連基本國策裡都有一條「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更何況孩子的遭遇更具備突發性。早先我曾聽說過一件事,同樣是這個問題,兩位媽媽的不同回答居然影響了孩子一生,這裡作為案例講述,大家可以從中反省下自己的解決方式。
  • 「媽媽你為什麼非得去上班?」父母這樣回答,孩子一生受益
    「熙熙不要玩具,熙熙只要媽媽,媽媽不要去上班,工作真壞,工作搶走媽媽」。面對兒子的「胡攪蠻纏」,表姐有些沉不住氣,於是嗔怒道:「就算你不要玩具,媽媽也得去上班,不然哪來的錢上讓你幼兒園。」雖然這只是拿來搪塞孩子的藉口,但我們卻忽略了言語帶給孩子的影響。父母隨意一句「工作就是為了賺錢,為了給你買玩具」,其實會固化孩子對工作的片面認知,最終影響孩子對職業、生活的看法,甚至是孩子的格局。
  • 「為什麼我沒有爸爸」,你不同的回答,極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有一天,下大雨,幼兒園的孩子都被爸爸媽媽接走了,就只剩了表姐家的女兒,表姐也因為下雨被困在工作的地方,孩子看著小朋友一個個都走了,坐在小板凳上,抱著書包,看著窗外,也不說話。幼兒園的老師,就問小女孩:「寶貝,可以把爸爸電話給我嗎?老師給爸爸打電話,讓他來接你。」
  • 「媽媽,我為什麼沒有爸爸」,兩個媽媽的不同回答,影響孩子人生
    而爸爸的角色缺失對於孩子而言並不是沒什麼大不了的事兒「媽媽,我為什麼沒有爸爸」,兩個媽媽的不同回答,直接影響孩子人生第一位媽媽:「有媽媽就夠了」琪琪剛出生的時候,由於爸爸婚內出軌,媽媽跟他離婚了,琪琪被判給媽媽,直到琪琪長大,上學
  • 孩子問「別人打我,我可以還手嗎」,媽媽的回答,影響孩子的一生
    玲姐經常帶小兒子與鄰居家孩子玩耍,有一晚,玲姐忙著輔導大兒子功課,小兒子自己去了鄰居家玩,回來的時候,玲姐看到孩子臉上有幾道手指劃痕。玲姐問小兒子怎麼回事,小兒子支支吾吾說「被哥哥搶走玩具,還抓傷我的臉」。
  • 為什麼要讓孩子學古詩,這位媽媽的回答令人深思
    如果你已經習慣了時代的腳步,工作的壓力,麻木的生活和柴米油鹽的瑣碎,已經慢慢忘記了文化的博大精深,忘記了古詩詞的真正魅力,那麼你是否也希望你的孩子也要重複著我們現在的生活呢?近幾年來,大家也已經認識到文化的重要性,認識到古詩詞帶給人們的影響有多大,各種電視節目也開始宣傳文化,比如《中國詩詞大會》的播放就引起了大家的熱烈反響,也引起了一陣詩詞熱風,幾乎人人都在宣傳著中華文化之博大精深。特別是主持人董卿,在詩詞大會上真正展示出「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氣質,更是堅定了家長們培養孩子學古詩的決心。
  • 孩子問「我被打了可以還手嗎」,媽媽的回答高情商,挽救孩子的一生
    孩子問"我被打了可以還手嗎",媽媽的回答高情商,挽救孩子的一生對於一個家庭來說,孩子是最大的期待,孩子的出生就像是小天使一般降臨到父母的身邊,帶來希望和歡樂的同時,也給父母帶來了很多的擔憂。但是最近娜娜發現孩子有些不對勁,在去幼兒園接孩子的時候,娜娜本想著讓孩子和小朋友們多玩一會再回家,沒想到孩子卻開始表示抗拒,甚至有些害怕。娜娜覺得不對,就問孩子是不是在學校被其他小朋友欺負了,孩子沉默了半天反過來問媽媽;"小朋友們都欺負我,有時候還打我,我被打了可以還手嗎?
  • 演員秦昊媽媽章宏女士:一個這樣的媽媽,是孩子一生的福氣
    見兒媳婦威脅說再這樣吃晚上就別吃晚飯了,那就學學美食博主,表演一個吃播。把孩子們逗開心了,還愁沒飯吃嗎!最後還擺上了自己的大道理,你別說了,我信了我信了!這樣可愛的媽媽誰能不愛?不僅讓全家都開啟了「哈哈哈」快樂模式,而且越看越發現,秦昊媽媽簡直是個寶藏!
  • 拼音不是想教你就能教,語文老師教自己孩子學拼音,都失敗了
    以至於每每聽到諸如,哎呀,你不愧是老師,把孩子教得這麼好的時候,甚至有一點飄乎乎沾沾自喜。人們常說,老師都教育不好自己的子女。甚至有社會專家研究了這一現象,給出了科學解釋,比如老師忙於教學,沒時間管自己孩子的學習。老師把愛都給了學生,會忽略自己孩子的成長。我認為這個現象不會發生在我身上,很快孩子到了適齡入學的年級,我沒有給她報輔導班,打算利用暑假親自教孩子拼音。
  • 看一位媽媽是如何將孩子的語文力挽狂瀾的?來自一位孩子的獨白
    關注我,每日更新各科學習、記憶方法,讓孩子高效學習,輕鬆拿高分!看一位媽媽是如何將孩子的語文力挽狂瀾的?來自一位孩子的獨白。看完之後,網友紛紛稱讚:有一個好的媽媽!這位孩子真誠的內心獨白,也反映了父母、家長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我們來看看,從一個孩子的內心中,自己媽媽是怎樣挽救自己的語文的~小學語文開始很爛,屬於寫個掃字都能把右半部分寫反了的那種。轉折點在我媽。
  • 「媽媽,我可不可以打會兒遊戲?」媽媽的回答,對孩子未來有影響
    很多孩子都很喜歡電子產品,其中除了父母整天與手機為伴的影響,還有孩子與小夥伴之間的比較。玩手機,沉迷電子遊戲的娃娃不是少數,幾乎每個孩子都有。咱們哪個家長都知道孩子玩多了遊戲不好,可是為啥別家娃可以玩,自己家的孩子就是不行?當孩子放學,問我們:媽媽,我可不可以玩會兒遊戲?你又是如何回答的?你的回答其實關係著孩子的未來。如我上面所說,知道玩遊戲不好,就要阻止孩子玩嗎?那我反過來問你,你也知玩手機不對,那你可以控制自己除了必要的用途外,不拿手機進行娛樂和浪費時間嗎?
  • 「媽媽,讀書沒用,我想當網紅」,你的回答將影響孩子一生
    孩子還小,心智還不成熟,這時候的他們就猶如一張白紙,你給孩子樹立一個什麼樣的榜樣,孩子就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02善良、正直、聰慧、優秀的名人是社會的財富,後人的楷模,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讀名人傳記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價值觀,幫助孩子尋找自己的人生目標。
  • 孩子:我被打了可以還手嗎?媽媽的回答高情商,影響孩子的一生
    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是父母的期望與未來。平常在家裡連孩子的一根手指都捨不得碰,但是當孩子在學校裡超出自己的保護範圍時,就往往會發生家長擔心的事情,最常見的就是被其他小孩子欺負。
  • 孩子被他人誇獎時,兩個媽媽的不同回答,締造孩子不同的人生軌跡
    回來毛毛拿著第一名的獎狀給媽媽看,媽媽誇獎毛毛真棒。但是出門鄰居談論此事之後,媽媽卻說,「都是玩玩的,她其實也會皮毛,不怎麼樣的。」這時候毛毛突然對媽媽說:「媽媽,你在家不還誇我很棒嗎?」媽媽頓時啞口無言。麗麗家的女兒長得一副芭比娃娃的臉,每個人看到都會誇一誇女兒長得漂亮。有一次麗麗把女兒帶到公司,同事看到女兒就跟麗麗說:「你家女兒五官長的可真標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