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文/歷史長河之歌(每天垂直更新有關水滸傳的原創作品,歡迎關注點擊閱讀也歡迎多多評論留下你的看法和見解)
相信我們一提到潘金蓮就會聯想到一個,有外遇不軌的壞女人,一提到武大郎就會聯想到一個粗壯的大漢形象,這些都是我們固有的印象,這麼長時間以來,中國人一直都這樣認為,這是我們的深刻印象。是因為《水滸傳》和《金瓶梅》這兩本巨作中的描寫,讓這兩個人的形象深深的刻畫在了我們的腦海裡。
但真實歷史上的潘金蓮和武大郎到底是怎麼樣的呢,他們的原型是什麼人呢?然而實際上我們都被施耐庵忽悠了幾百年,真實的武大郎其實本名武植,是清河縣人,雖然從小家庭貧寒,但他勤奮好學,靠自己考上了進士,當上了縣令。而潘金蓮更是一個賢妻良母,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清河縣的老百姓們為了修繕一下祖墳,於是清河縣的當地居民們和考古學家們一起,發掘了武大郎的墓,作為保護,在清理過程當中,發現了武大郎的棺材長度和屍骨長度,可以推斷出,武大郎絕對不是那個矮冬瓜,而是一個身高八鬥的壯漢,這和《水滸傳》中的完全不一樣,根據武大郎的墓碑上的記載,可以得知武大郎不僅不是賣燒餅的,還是一位當官的。
原來武大郎原名叫武植,老家是山西人,但元代的時候全家遷徙到了河北清河縣武家那村,因為武植是家裡的長子,所以他被人們稱為武大郎。早年的武大郎家庭貧寒,武大郎刻苦讀書,為了讀書,他接受了他的好友黃堂的幫助。後來武大郎參加科舉考上,考中了進士,回來擔任了山東陽穀縣的縣令,一下子翻身的武植當上了官。
當年幫助過武植的那個好友黃堂一聽,正好黃堂家裡起大火,便去投靠武植,希望能在武植這裡混個閒職噹噹,結果在武植家裡。武植只是每天好酒好菜招待他吃,卻不願意給他擔任一官半職,這讓黃堂非常氣憤,覺得武植不夠兄弟,一怒之下就走了。
黃堂回去之後還不解氣,心裡一直憤憤不平感覺自己很慘,就很生氣到處造謠,還專門印刷出來到處宣傳,和當時的西門慶一起污衊武植和潘金蓮,這下子可不得了。本來武植為官清廉正直,在位十年一直受到百姓好評,但這造謠的壞話卻傳遍了當時大街小巷隔壁縣都知道了。
結果哭笑不得的是,黃堂回到家後,發現自家的房子已經被重新修好了,原來是武植派人給他家重新蓋好了房子,不僅給他家蓋好了房子,聽他妻子說還給他們家購置了很多的新家具,這下可好。黃堂對於自己的所作所為感覺羞愧難當,到處去辯解說自己是造謠。
但這消息已經被傳出去了,越傳越廣,越穿越玄乎,導致都施耐庵知道了,寫進了小說《水滸傳》中,從此聞名天下,就是這樣一個小的誤會,卻讓武植夫婦背負了千古的罵名,施耐庵也怎麼都想不到自己寫的武大郎和潘金蓮,居然毀掉了他們的聲譽還被後世一直流傳,這導致這兩個姓氏的後代都禁忌武家不能和潘家結婚。
想想潘金蓮背負了那麼多年的罵名,其實潘金蓮本身是知州家的千金小姐,從小就教導有方,住在和武植他們村不遠的黃家莊,由於她看上了武植勤奮好學,喜歡武植這樣努力的人,經常幫助武植,還和武植偷偷定下了終身,後來結婚之後,兩人更是和和睦睦相愛無比,還生下了四個子女,多麼美滿的家庭啊。
沒想到這樣的原型卻被傳成了那個樣子,想想還是那個朋友心胸太狹隘了,武植就算不給他蓋房子,也好酒好菜宴請了他三個月,人家武植從來沒想過不回報於他,但他卻覺得沒達到自己的要求,心裡不爽,要去故意詆毀別人,在那樣一個消息閉塞的時代,造謠到人盡皆知,就算你後悔,也沒辦法解釋了,真是害人害己呀。
我們會定期分享水滸傳相關的原創文章,希望大家可以多加關注閱讀,並留下您獨到的評論和見解,您的喜愛就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聲明:內容來自歷史長河之歌原創,嚴禁轉載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