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解讀】閒話水滸——施耐庵的道歉詩與真實的武大郎和潘金蓮

2020-09-11 聖手書生0401

在傳統四大名著中,《水滸傳》的影響力可謂首屈一指。其中的人物如花和尚魯智深、行者武松等一直都是深受觀眾、讀者歡迎的農民起義英雄。而與其它文藝作品不同的是,作品中的兩個普通的小人物武大郎、潘金蓮一直以來也是電視觀眾和讀者熱議的人物。這是因為他(她)們對於烘託主要人物的命運起著重要的作用。更由於一些文學、影視作品的過度渲染,使人霧裡看花,真偽難辨。而事實上,文學作品故事情節的構成往往受作者主觀能動性、創作初衷、階級立場以及客觀現實的局限性,所表現出來的未必就是真實的故事。

真實的武大郎

武大郎本名武植,山東清河縣武家那村人。武植雖出身貧寒,但聰穎過人,崇文尚武,中年考中進士,出任山東陽穀縣縣令。而潘金蓮乃知州家的千金,住在距武家那村1.5公裡處的黃金莊。史載,武、潘二人和睦恩愛,育有四子。

武大郎父母早亡,自幼家貧。武植之墓早已被人發掘,他身高七尺,經科學測驗,身高起碼在一米八以上,是一位讀書人。考上進士,後當上縣令。他在任期間興利除弊,清正廉明。

武大郎的配偶潘金蓮,出身名門,大家閨秀,知書達理,對武大郎一心一意。早在武大郎還未中進士前,潘金蓮便不顧家人反對接濟他。武大郎金榜題名後,這段良緣終成正果。

做好事不留名

據河北省清河縣縣誌記載,武大郎姓武名植,曾經在山東陽穀縣做縣令,他少年時候的盟兄弟黃堂家敗破落,逃難到他那裡,希望看在多年情誼的面子上,拉兄弟一把。武縣令平時就樂善好施,對這位落於窘迫的兄弟自然有求必應了。但是古人做事低調不張揚。老輩人稱之為「積陰德」。不像現代人浮躁,沽名釣譽,為虛名複利所累。說句不好聽的話,屎還沒拉呢先把狗叫來了,做點好事生怕天下人不知道,又是登報又是上廣播、電視的。

就這樣,黃堂並不知道武大郎已經暗中為其在家鄉原籍蓋房修屋,久不見武兄弟資助,便憤然離去。這一走不要緊,他遂生邪念,忘恩負義,村村說唱,鄉鄉張貼,謠言惑眾,極盡對武縣令惡意中傷汙辱詆毀之能事。加之曾被武大郎治過罪的鄉裡惡少西門慶的助紂為虐,同流合汙,武大郎的清官形象從此被毀於一旦。

武大郎外界評價

武大郎本名武植,山東(今河北)清河縣武家那村人。武植雖出身貧寒,但聰穎過人,崇文尚武,中年即考中進士,出任山東陽穀縣縣令。其妻乃知州家的千金,住在距武家那村1.5公裡處的黃金莊。史載,武氏夫妻二人和睦恩愛,育有四子。

武大郎的墓碑銘文就是最有力證據:「武公諱植字田嶺,童時謂大郎,暮年尊愛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門淑媛。公先柤居晉陽郡,系殷武丁後裔,後徏清河縣孔宋莊定居。公幼年歿父,與母相依,衣食難濟。」

少時聰敏,崇文尚武,尤喜詩書。中年舉進士,官拜七品,興利除弊,清廉公明。鄉民聚萬民傘敬之。然悠悠歲月,歷歷滄桑,名節無端詆毀,古墓橫遭毀劫,令良士賢婦飲恨九泉,痛惜斯哉。今修葺墓室,清源正名,告慰武公,以示後人,是為銘記焉焉。」

武植和潘金蓮謠言的起源

武植出任山東聊城陽穀縣知縣後,消息傳到他老家河北清河縣。也傳到了他少年時八拜之交的盟兄弟耳中。 因此盟兄弟家道中落,聽說兄弟發了家,更去山東尋找武植希望他資助自己。當他找到了武植,武植夫婦盛情的接待了這個兄弟。 但就在當天武植接到黃河發大水的消息,武植因此只好趕去救災了,盟兄弟因不知情,在他家待了半個月,再也沒有見到武植。 他認為武植忘恩負義,故意躲著他不見,便憤怒的不辭而別,回到老家後他氣憤不過,為了報復洩憤,便在家鄉散布謠言,還到處張貼大字報(一說是漫畫)。 說武植不是在陽穀縣當縣令,而是在賣燒餅,又說潘金蓮不守婦道,紅杏出牆,後來人們就以訛傳訛,成為茶餘飯後的談資。 最後被《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收集到,把事情通過藝術加工,更為誇張的寫進書中,造成了以訛傳訛的歷史沉冤

施耐庵後人的道歉詩文

從上文墓誌來看,武植還是殷商王武丁之後,正經的王族子孫。 1946年,從墳中還發現有一口楠木懸棺和兩具骨骸。據三位參與挖墳的老人證實,從骨骸判斷武大郎相當高大,推算生前少說也有1.78米。 再者,若是賣燒餅的,哪有楠木懸棺和許多青磚壘墓?武植的盟兄弟與西門慶狼狽為奸一丘之貉,惡毒毀謗武植與潘金蓮,而施耐庵的後代則深明大義,引疚自責,竭力為武潘平反昭雪。 施耐庵的後裔,河北威縣的施勝辰赴武家那作畫16幅並配詩文以道施家欠債施家還之歉疚。其中,武縣令畫像的配詩為:杜撰水滸施耐庵,武潘無端蒙沉冤。施家文章施家化,貶褒迄今數百年。累世因緣今終報,正容重塑展人間。武氏祠堂斷公案,施姓欠帳施姓還。 潘金蓮畫像的配文曰:餘曾敬繪武潘正傳十六幅,端懸於武氏祠壁為其平反冤假錯案,一白天下。然九泉武潘不恕吾族先人《水滸傳》中潑汙之過,故唆使小鬼得遍姿去,餘今重塑武潘正容,還其本來面目。

家譜記載著一段真實的歷史

武家那村「武氏宗譜」在「文革」時被焚燒,所幸的是,武大郎的第24世孫武雙福等人,都保存下了本支脈的家譜。家譜的記載都是一致的:他們的祖先武大郎明初隨母自山西遷徙至清河縣孔宋莊(即今日之武家那村),配妻潘氏,中年中進士,曾任陽穀縣令。

離武家那村3裡遠的黃金莊,便是潘金蓮的家鄉。這裡的潘姓人家都知道,他們的老柤奶奶嫁給了武大郎,武潘兩家是姻親。據老人們講,黃金莊是集市所在地,哪個商販在自家門前擺攤做生意,都是要收攤位費的。但只要是武家的人來擺攤,不但不收攤位費,還要敬煙送茶。上世紀70年代,一個外地說書藝人在黃金莊開場說書,因說的是武大郎、潘金蓮的段子,被潘姓人砸了場子。

考古挖掘使一段歷史謎案有了定論

1994年秋,在當地文物保護部門的主持下,對武大郎墓進行了挖掘。武家那村的老人們清楚地記得,此前武大郎墓曾被挖掘過兩次。一次是在1946年,當時村農會為了補充經費,挖墓取走了陪葬品;再一次就是在「文革」中,紅衛兵砸了碑,平了墳,使武大郎墓變成一片荒地。1994年的這次挖掘費了不少周折,許多人在長滿荒草的墓地挖了兩天也沒有找到墓室。晚上,時任村幹部的武書常找到了年長的當家大爺爺討教,老人說,老年間找墳地都用「爬鞍子」的方法。爬鞍子,就是人趴在地上,把馬鞍子放在背上,在地面上無目的地爬行,馬鞍子落在哪裡,就在哪裡挖。經過武書常做工作,老人在夜深人靜時爬鞍子,並記下了落鞍子的位置。第二天,人們在此挖掘,果然順利地找到了墓室。武大郎墓室用青磚砌就,呈圓形,直徑約3米。在墓室內清理出骨架一具,測量其長度在1.8米以上。其墓葬形式也具特點,行子午穴(坐正北對正南),鐵鏈懸棺。按照當地的風俗,只有皇親貴族或德高望重者才可行子午穴,這說明武大郎在當地是有影響的人物。

相關焦點

  • 還原歷史上真實的武大郎和潘金蓮
    提起武大郎和潘金蓮,首先大家想到的便是武大郎賣的炊餅和潘金蓮勾當真實歷史中的武大郎和潘金蓮。是什麼形象呢?有些人可能會認為武大郎是水滸傳中虛構的人物,其實水滸傳的基本上大部分人都是真實存在的,例如確實發生過宋江起義。武大郎也是真實存在的,只是相反,他並非是宋朝時期的人物。
  • 歷史上真實的武大郎和潘金蓮的原型,原來我們被電視劇騙了
    大家好,我是文史小強,相信大家都知道武大郎和潘金蓮的故事。讓人忍俊不禁,潘金蓮更是招人唾棄。但是歷史上真實的武大郎和潘金蓮並不是電視劇演的那樣。接下來,小強為大家揭秘一下歷史上真實的武大郎和潘金蓮。看到這裡各位看官驚呆沒有,武大郎不但不是賣燒餅的,還是造福一方的父母官呢。再來看看武大郎的配偶潘金蓮,潘金蓮乃知州家的大小姐,出生富裕,住在距武大郎1.5公裡的黃金莊。這位出身名門的大家閨秀,知書達理,對武大郎一心一意。從小便愛慕武大郎的才華,早在武大郎窮困潦倒的時候,潘金蓮不顧家人反對接濟他。武大郎金榜題名後,這段良緣終成正果。
  • 施耐庵後人為武大郎正名,潘金蓮比竇娥還冤,武大郎貌比潘安
    這兩部極具影響力的巨作,令武大郎和潘金蓮的成為了經典的IP。尤其是潘金蓮,被人人唾棄。老版《水滸》開拍時,很多女演員不敢接這個角色。 實際上,武潘西三人都是真實的歷史人物,但都生活在明朝。在河南清河縣至今還有武大郎的祠堂。不過,由於《水滸》《金瓶梅》的深遠影響,在當地至今還有一個不成文的風俗:武家與潘家在這幾百年來從不通婚。 難道歷史上的武潘二人也如書中所寫,十分不堪嗎?實際上,還真不是,後人只是不願旁人有不好的聯想。
  • 被名著耽誤的好青年武大郎,被誤會了千年的賢妻潘金蓮
    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的介紹是這麼寫的,《忠義水滸傳》是以宋江領導的起義為主要題材的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在水滸傳中,武松與武大郎是兄弟,武大郎的意思則是武家的老大。武松勇敢正義,武大郎又矮又醜,潘金蓮水性楊花,這些形象已經深深地刻畫在了每一個人的心上。
  • 《水滸》作者施耐庵後人:施家欠武大郎和潘金蓮,一個清白和道歉
    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裡面的內容可謂是精彩紛呈,令人流連忘返,而書中最精彩的莫過於武大郎和潘金蓮的那個橋段,武大郎一個醜矮窮的大齡男竟然娶了豐滿迷人,貌美如花的潘金蓮,小時候每每看電視劇看到這裡,心裡總是在想,這潘金蓮是不是眼瞎了,看上了武大郎這貨,但是
  • 歷史上真實的武大郎竟然才華橫溢,身高八尺,潘金蓮是名門淑媛
    最慘的莫過於武大郎了,我們熟知的武大郎是《水滸傳》中一位角色,自幼父母雙亡,靠賣炊餅將兄弟武松養大,娶了個如花似玉的老婆潘金蓮,後來因為發現潘金蓮和西門慶的苟合,武大郎上門捉姦,被西門慶一腳踢中心窩受傷,受傷期間被潘金蓮與西門慶王婆一起下砒霜毒死,還把武大郎的屍體給火化了。在《水滸傳》中這樣記載:「武大郎身高不足五尺(1.3米),面目醜陋,綽號「三寸丁谷樹皮」。
  • 被黑700年的潘金蓮和武大郎,歷史上的兩人都值得我們尊敬
    2009年12月18日,《水滸傳》作者施耐庵的直系後人施勝辰(河北省著名書畫家),專程來到清河縣武植祠,代表先人向武氏後人表達歉意,為武植(武大郎)和潘金蓮造像,並寫下道歉詩——杜撰水滸施耐庵,武潘無端蒙沉冤。施家文章施家畫,貶褒迄今數百年。
  • 武大郎因水滸被冤800多年,真實的他身高八尺,妻子是名門閨秀
    最慘的莫過於武大郎了,我們熟知的武大郎是《水滸傳》中一位角色,自幼父母雙亡,靠賣炊餅將兄弟武松養大,娶了個如花似玉的老婆潘金蓮,後來因為發現潘金蓮和西門慶的苟合,武大郎上門捉姦,被西門慶一腳踢中心窩受傷
  • 歷史上的武大郎、潘金蓮、武松,和水滸中的他們形象差距有多大
    水滸傳是我國的一部古典名著,它的不少故事取材於真實歷史事件,如宋江和方臘,以及武大郎、潘金蓮和武松等人,都是歷史上存在過的人物,但水滸是一部小說,作者為了讓它更有趣,會對歷史事件進行加工和渲染,所以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與歷史中的人物和事件有很大差距。
  • 原來我們一直都錯了,歷史上真實的武大郎和潘金蓮
    而真實的潘金蓮是知州家的千金小姐,就在距離武家那村不遠的黃金莊,潘金蓮喜歡武植,經常偷偷接濟他,並且悄悄與武植私定終身。武植當上縣令後兩個人便結了婚,婚後夫妻兩人和睦恩愛,養育了四個子女。而黃堂為了發洩心中的怨恨,所以在回鄉路上四處編造宣揚關於武大郎和潘金蓮的謠言,又張貼傳單捏武潘二人的醜事,當地惡少西門慶也與他沆瀣一氣添油加醋,很快武潘看二人的醜事就傳遍了相鄰州縣的街頭巷尾。黃堂回到家裡發現自家房屋已經被重新建造,妻子說是武植重新建造了房屋還為他們購買了新的家具,此時黃堂無比懊悔,但他捏造的武潘二人的醜惡形象早已轟動四方,並被施耐庵寫進了小說《水滸傳》從此流傳天下。
  • 歷史上真實武大郎、潘金蓮,竟然和《水滸》裡完全不同!
    小說《金瓶梅》裡武大郎和潘金蓮的形象,繼續沿用了《水滸》,同時誇張渲染武大郎性格「懦弱無能」和潘金蓮「妖豔風流」。比如,當西門慶與潘金蓮私通被抓到時,武大郎選擇委曲求全,表示只要潘金蓮願意照顧自己,他可以原諒他們的私情,把一切當作沒發生過……作為讀者,都有些哀其不爭,怒其不幸,直到,了解過歷史上真實的武大郎、潘金蓮,才發現,小說果然都是編故事的……01
  • 武大郎和潘金蓮蒙千古奇冤 施耐庵後人登門致歉
    《水滸傳》裡描寫的武大郎奇矮,不足三尺,靠賣燒餅謀生,他有一個很美貌的妻子潘金蓮,後因潘金蓮與西門慶有染,繼而二人商量毒死了武大郎。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內,武大郎充當了一個受苦受難甚至是個被害人的角色而潘金蓮數百年來一直被視為「千古第一淫婦」,承受著淫婦等道德意義上的唾罵,他們的形象從何而來?
  • 真實潘金蓮並非蕩婦 真相太驚人
    2009年12月18日,施耐庵的直系後人施勝辰(河北省著名書畫家)專程來到清河縣武植祠,代表先人向武氏後人表達歉意,為武植和潘金蓮造像,並寫下道歉詩,該詩至今仍裱糊在武植祠牆壁。  黃堂無比懊悔,但他捏造的武潘二人的醜惡形象,早已轟動四方,並被施耐庵寫進了小說《水滸傳》,從此流傳天下。  施耐庵怎麼也想不到,他寫的《水滸傳》,不僅讓武大郎、潘金蓮兩人名聲盡毀,也給武潘兩姓後人帶來災難:清河縣的武家與潘家,幾百年來從不通婚。
  • 一間茶室 ▏平反潘金蓮和武大郎(本名武植)
    (河北省著名書畫家)專程來到清河縣武植祠,代表先人向武氏後人表達歉意,為武植和潘金蓮造像,並寫下道歉詩,該詩至今仍裱糊在武植祠牆壁:杜撰水滸施耐庵,武潘無端蒙沉冤。武大郎上門捉姦,被西門慶一腳踢中心窩,臥病在床。武大郎警告潘金蓮:「等弟弟武松回來,一定饒不了你們。」這句話,為他引來了殺身之禍。西門慶與潘金蓮合謀,用砒霜毒死了他。武松出差回來,很快查明兄長死因,他在哥哥靈前手刃潘金蓮,隨後殺了西門慶。幾百年來,《水滸傳》中的這段經典情節,讓潘金蓮成了「淫婦」的代名詞。
  • 歷史上真實的潘金蓮和武大郎:官宦千金愛上窮小子
    >武大郎和潘金蓮是真實存在的,他們確實是夫妻,可是,並不是什麼蛇蠍美人害死忠厚醜男的故事,相反,卻是官宦千金小姐與奮發圖強好青年之間的愛情!真實的武大郎和潘金蓮兩個年輕人越走越近,私下已經訂了終身。再後來,黃堂提筆將武大郎和潘金蓮作為主角,還加入了一個惡人西門慶,編寫了虛假的故事散播開來。沒想到的是,當時的百姓對這樣的故事很感興趣,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就傳了開去。
  • ...作者施耐庵應該向武大郎和潘金蓮道歉,歷史上真實故事是這樣的
    《水滸傳》大家再熟悉不過的小說了,其中武大郎被毒死,潘金蓮和西門慶偷情的故事應該在很多人心中印象深刻,而且現代人對潘金蓮和西門慶的行為也是恨之入骨,但歷史事實卻是和故事情節大相逕庭。    在明代確實有武大郎潘金蓮和西門慶三個人,他們不生活在北宋,武大郎本名武植,今河北清河縣人,武植聰穎過人,中了進士,被任命陽穀縣令,身材並不矮小相貌英俊。
  • 施耐庵的一次任性而為,不曾想造成一大奇冤,此冤比竇娥還冤
    導讀:相信大家都讀過《水滸傳》,作為我們必讀的四大名著之一,中國歷史上最早用白話文寫就的章回小說,流傳甚廣、通俗易懂,當中的每一位人物或忠或奸、或醜或美,均刻畫的栩栩如生、深入人心,然而就是這樣的一大巨作,卻給大家帶來了很大的一個誤導,導致我們對其中的兩個人誤會至今,這兩個人就是潘金蓮和武大郎
  • 原本是高富帥的武大郎,硬是被施耐庵寫成了窮矮矬,這是為什麼
    哈嘍歡迎來到小盧說玫瑰園,看過水滸傳的人都知道武大郎的故事,就算沒有看過也都聽說過武大郎是個身材矮小賣燒餅的老漢,因為娶了個漂亮媳婦,看管不住還被戴了綠帽子,可謂了綠帽子的鼻祖了。但是真實的武大郎並不是這樣的!
  • 武大郎和潘金蓮的墓打開,真相大白,施耐庵的後人道歉|百家故事
    武大郎是《水滸傳》裡面最有特色的人物之一,人送綽號「三寸丁」,他和打虎英雄武松是親兄弟,但是兩兄弟卻相差甚遠,武松可以算得上是高富帥,但是武大郎卻是個矮矬窮。不能不說施耐庵的想像實在豐富,將這兩個完全不搭調的人,促成一對親兄弟。但是我們反過來想想,這不是小說嗎?小說本來就可以天馬行空的進行想像,人物可以虛構。
  • 水滸中的武松、武大郎與歷史上的武松、武大郎有什麼區別?
    但二人不僅長相差別十萬八千裡,而且個性迥異,這讓人產生了許多懷疑,這是否是施耐庵虛構的呢?後來還有許多人認為是施耐庵黑了武大郎和其妻潘金蓮,說武大郎本來是形象高大英俊的人,而且不是賣炊餅的,是個正經的讀書人,而且還當了縣官,為官清廉,很有政績;其妻潘金蓮也很賢惠,並非蕩婦。這是真的嗎?關於這個問題,向來也有很大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