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雪域時評:用初心寫就青稞碧浪

2020-12-14 環球網

碧浪千裡的青稞豐收了,一輩子傾注對青稞摯愛的「青稞王子」卻走了,留下了寫給大地的論文和獻給農戶的成果。他就是農奴的後代,被稱為「青稞界的袁隆平」和「青稞王子」的西藏農牧科學院院長尼瑪扎西。今年9月5日,在做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途中,55歲的他突遇車禍,帶著對青稞無限的愛戀走了。走時是那麼的匆匆,沒有來得及向摯愛的家人告別,沒有來得及與心愛的「青稞姑娘」吻別。

「他是自治區第一位藏族農學博士、農作物育種首席科學家,是我們西藏科技界的精神和標杆。」西藏自治區科技廳廳長赤列旺傑說,「他的去世,使得我們的科技管理幹部隊伍少了一位非常優秀的少數民族科技工作者。他一生從事青稞育種,前後育出多種青稞新品種,僅是藏青2000,就給農牧民增收7個億。」

1966年4月,尼瑪扎西出生在西藏扎囊縣雜玉村的貧寒家庭裡,祖輩世代為農奴,祖輩們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這塊歷史的烙印一直烙在他的心中。加之他年幼時,因青稞品質不好、產量很低,常常也有吃不飽的經歷,讓他立誓要讓青稞穗粒飽滿,讓老百姓不再因糧食匱乏而忍飢挨餓。

就這樣,尼瑪扎西刻苦學習,考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畢業後分配到西藏農業研究所,一年後,調到青稞研究室,開始從事青稞研究。從此,他在青稞研究這條路上走過了風風雨雨的35年。

35年來,他以捨我其誰的擔當,堅守著「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先後主持選育出了20多個青稞新品種,為西藏糧食總產量突破100萬噸作出了傑出貢獻。他創立了西藏第一個青稞分子生物學遺傳育種實驗室,每年下鄉100多天,行程兩萬多公裡;他謀劃建設了西藏唯一的區外科學實驗基地—青稞育種加代與擴繁(元謀)基地,將青稞育種年限從12—15年縮短至7—8年;他通過新品種培育,累計推廣青稞良種818畝,實現青稞增產19.06萬噸、增加秸稈草產量22.87萬噸、社會經濟效益達27.37億元,惠及上百萬農牧民;他牽頭組織了4次農牧科技領域的國際學術會議,一點點地讓我國青稞基礎研究進入國際視野……

他原本還想帶著他的團隊在育種的道路上繼續突破,然而這位一直奔波在路上的「青稞王子」,卻因突發車禍而永遠離開了心愛的「青稞姑娘」,永遠離開了愛著他的西藏人民。

青稞遍植大地,「王子」並未遠去。他走了,那溫暖人間的青稞在炊煙嫋嫋中化作潔白的哈達,在湛藍的天宇下、白雪皚皚的山上久久不可散去;他走了,而那一粒粒植入西藏農牧民心中的飽滿種子,還在沃土裡等待下一個春天,成長為鬱鬱蔥蔥的夏天,在碧浪千裡的秋天將大地塗染最美的色彩,讓所有的冬天不再寒冷。

不哭,珠穆朗瑪峰!不哭,雅魯藏布江!尼瑪扎西沒有走,他只是在另一個地方培育夢想的種子,讓碧浪千裡的青稞田野和他的精神一樣更加遼闊。

(中國西藏新聞網所登載該網評文章僅為分享交流經驗目的,屬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本網觀點。)

相關焦點

  • 【地評線】雪域時評:魚羊生鮮 助力幸福小康節節高
    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間節點,雪域高原迎來了一群特殊的客人——「新時代·邊疆行 西藏篇」採風團。他們克服高寒缺氧、晝夜顛簸不適,只為尋找小康路上那一株株惹人喜愛的「格桑花兒」。人們說最美的風景在路上,我說幸福路上最甜最密的是脫貧攻堅的故事。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在「知行合一」中守初心擔使命
    不忘初心方能行穩致遠,牢記使命才能開闢未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7月25日人民日報)她幾十年如一日堅守滇西深度貧困山區教育事業,為幫助困難家庭孩子通過知識擺脫貧困,創辦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使1600多名女孩圓了大學夢,創造了大山裡的「教育奇蹟」;她義務擔任福利院院長近20年,成為130多個孩子的「媽媽」;她長期帶病工作,將工資、獎金和社會捐助診療費等100多萬元全部用於興教辦學……一段時期以來,張桂梅的事跡深深地感染、打動著我們,從她的身上我們讀懂了什麼叫無私奉獻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金牌銷售」背後,是對扶貧的用心與堅定
    (張鵬)原標題: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金牌銷售」背後,是對扶貧的用心與堅定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綱舉目張」
    會議指明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未來發展方向,強調「使成渝地區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這是對成渝地區「兩中心兩地」戰略定位的清晰概括,又是順應時代發展大勢、遵循客觀經濟規律賦予成渝地區的更高奮鬥目標。一個區域或地區對戰略定位的把握準確與否,直接決定了這個區域或地區的發展成敗。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在「嚴細深實快」作風教育中涵養為民情懷...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了黨的理想信念、性質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對黨的奮鬥歷程和實踐經驗的深刻總結。」我們在踐行「嚴細深實快」作風教育當中,也必須堅持人民至上、緊緊依靠人民、不斷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並將作風建設切實落實到實際工作之中,真正涵養為民情懷,勇擔時代使命。「嚴」字當頭促作風轉變。作風問題,說到底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問題。
  • 你好,中國創翼|小小青稞杆,也有大用途!
    你好,中國創翼看見創業創新人不一樣的故事3科技賦農 變廢為寶小小青稞杆也有大用途青稞廢棄物循環產業化開發項目創始人李傲然談及自己的初心:一個企業除了要注重經濟價值,還要服務於社會,這是我們的責任。我們相信通過努力,小小青稞杆也能發揮大能量,不離鄉不離土一樣可以帶動致富。我來自西藏拉薩賽區,帶來的是「變廢為寶 保護雪域」——青稞廢棄物循環產業的項目。我們的項目不僅是在青藏高原首創,也是全國首創,是國內第一家利用青稞秸稈進行技術轉化,做成環保活性炭。最大的好處是提升了產品的附加值。青稞環保活性炭可以用來吸附有害氣體,比如家裝中常出現的甲醛。
  • 記自治區時代楷模、西藏農牧科學院研究員禹代林:粒粒青稞映初心
    少年時與曾是十八軍戰士的父親一起在高原墾荒種地的經歷,在禹代林幼小的心靈裡種下了「但願蒼生俱飽暖、世間再無飢與寒」的初心。這個初心,在他不斷求學的青春時代尤其是高考填報西北農學院農學專業的志願時悄然紮根;這個初心,在他學成後回到西藏,毅然投身於高原農業科技研究與推廣事業中開出燦爛花朵;這個初心,在他幾十年如一日守望高原青稞田,把豐收和希望帶給農民兄弟中結出豐碩成果!
  • 藏族大學生回鄉當上黑青稞王丨拉東·才索南
    「每一粒黑青稞都飽含著高原人民的勤勞和智慧,每一滴黑青稞酒都濃縮著高原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我們創業的初心就是紮根青藏高原,做黑青稞產業的引領者,把幸福的滋味帶進千家萬戶。」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藏族大學生拉東才索南說。
  • 從放羊娃到博士、青稞專家 ——紀念「中國青稞之父」尼瑪扎西
    他通過新品種培育,累計推廣青稞良種818萬畝,實現青稞增產19.06萬噸、增加秸稈草產量22.87萬噸、社會經濟效益達27.37億元,惠及上百萬農牧民。他牽頭組織了4次農牧科技領域的國際學術會議,一點點地讓我國青稞基礎研究進入國際視野。他忠於黨、忠於人民,立志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農戶家。
  • 【地評線】沒有清苦何以報國
    【地評線】沒有清苦何以報國 澎湃評論員 東平 2020-08-03 15:49 來源:澎湃新聞
  • 銘記「青稞博士」繼續勠力前行
    今天西藏人民吃的每一口糌粑,或許都有他的科技貢獻;農民每一張豐收笑臉的背後,或許都蘊藏著他辛勤的汗水,他就是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原黨委副書記、院長、「青稞博士」尼瑪扎西,就是這麼一個最懂青稞的人,這麼一個惠及雪域高原上百萬農牧民群眾的人,卻在今年9月5日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下鄉途中,不幸因車禍去世
  • 楊云:藏地畫談——青稞熟了
    畫家 楊雲 Painter Yang Yun九月的藏地滿目金黃,一直想親歷青稞收割的願望終於成行。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阿壩縣,地處川、甘、青三省的交匯之地;是一個偏遠的小城,以盛產青稞出名。在一戶藏家的門前,我與一位正在換馬掌的壯年男子交談,提到我的疑問:為什麼田間地頭見不到男子收割?漢子的回答簡單明確:女人持家是祖輩的習俗,從來都如此。
  • 【地評線】潮評丨公知在網上組建了116國聯軍包圍中國,川普卻怒...
    【地評線】潮評丨公知在網上組建了116國聯軍包圍中國,川普卻怒得要退群 2020-05-20 10:52:41 浙江在線 徐記觀察   川普在美國當地時間18日怒斥WHO,  並寫了一封給譚德賽的信:  WHO必須在30天按照美國要求改組,  否則美國永久停止贊助,並永久退出。
  • 【地評線】南方網評:乘風破浪,勇做時代弄潮兒
    【地評線】南方網評:乘風破浪,勇做時代弄潮兒 2020-07-09 10:19 來源: 南方網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初心如燭,傳薪繼火塑根魂
    「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在第36個教師節來臨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向全國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致以節日祝賀和誠摯慰問。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辦好教育關鍵在教師,在於有一大批如紅燭般燃燒自我,不負傳薪繼火塑根魂使命的良師。  紅燭領航,做人生「引路人」。
  • 齊魯時評:心懷鴻鵠之志,不忘建黨初心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世界上鮮有這樣一個政黨,在如此長的時間裡,執著於自己不變的理想。  中國共產黨95年的光輝歷程無可辯駁地證明,堅持黨的領導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安雖受朝寄,然東山之志始末不渝」,我黨矢志不渝地帶領全國人民實現了三個偉大歷史貢獻:28年浴血奮戰,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實現了中華民族由不斷衰落到扭轉命運、持續走向繁榮富強的偉大飛躍;進行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實現了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 「雪域讀詩」憶江南—林芝
    三江南憶,依舊憶林芝;醇酒三道釀青稞,箭歌一舞醉紅桃。來年復相邀!注釋(1)林芝:位於西藏東南部,古稱工布,因草木繁茂,風景秀麗,被譽為西藏的江南。(2)南峰:南迦巴瓦峰,林芝最高的山,海拔7782米,有「西藏眾山之父」之稱。(3)尼洋:尼洋河,林芝的母親河。
  • 守望雪域高原,初心未變
    此刻,在西藏巍峨高聳的群山之間,數百個自動氣象觀測站將氣溫、降水、風向風速等數據源源不斷地傳回;  此刻,氣象預報預警服務、智慧氣象服務像融化後的甘甜雪水一樣,流經高山峽谷、田間果園,正滋潤著老百姓的心田;  此刻,在高原大地上,氣象工作者觀察植被、積雪,開展氣候與生態環境變化研究
  • 微文苑|青稞熟了
    走進八月深處,青稞的骨節不再生長,可你能夠聽到青稞分娩前的呢喃細語,能夠感受到金波蕩漾的青稞地就是一大片女性的土地,和這裡的藏族女人一樣輕盈而且姿態豐滿。那些裸露右臂的藏族漢子把左臂也交給了青稞,共同收穫著秋天給予的色彩;那些輕柔的藏族女人把一縷縷青稞使勁地擰在一起,生怕有一粒落在地裡。有人說阿拉伯人能使一塊青稞餅變成神話中的飛毯,也有人說一粒粒青稞就是一個個組成美妙歌謠的音符,更有人說青稞是藏族漢子手腕中的金手鐲,是藏族女人腰間的銀腰帶。無論如何,我覺得青稞是藏族人心目中的一顆顆金紐扣,緊緊地和雪山草地扣在一起,緊密地和親人、兄弟姊妹連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