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叔叔」理察花費全部積蓄和20年時間,從事漢字系統性研究並創辦字源網站。(圖片源自字源網)
記者 謝晨星
這幾天, 在天津的美國人理察·希爾斯突然忙了起來,每天上千封的電子郵件從全國各地發來,約訪問和約面試的電話絡繹不絕,連那個本沒有什麼名氣的微博也猛增了數千粉絲。而這些變化都要從一則微博說起。
8月1日下午,理察的網友Dixinyan隨手發了一條微博。微博稱,「漢字叔叔」理察花費全部積蓄和20年時間,從事漢字系統性研究並創辦字源網站。如今貧困潦倒加上簽證到期,希望找到一份工作,可以繼續留在中國研究漢字。令人沒想到的是,這條微博短短一周就有4萬多條轉發和4千多條評論,熱心網友紛紛出謀劃策,許多企業更是當場拋出橄欖枝,「漢字叔叔」理察·希爾斯一下子就「火」了。昨日,記者幾經輾轉終於撥通了理察·希爾斯的電話,聽他娓娓道來自己與「漢字」的故事。
字源網記錄漢字變遷
事實上,這不是理察第一次在中國「出名」。2011年,理察獨立創辦的漢字字源網被發現,有人將他的故事和網站一起曬上微博。這個遠在千裡之外的美國人一下打動了中國人,有人稱他「感動中國」,有人要給他頒獎,這個平日訪問量不足300的網站最多一天湧來了30000人。
在他的字源網上,輸入要查詢的字,例如「車」字,除了顯示「車」字的簡體、繁體、文字來源、音義部、Unicode碼、粵閩滬方言和日韓語的發音、英文解釋,還有85個在《說文解字》、《六書通》、《金文編》、《甲骨文編》這四本古文字書中出現過的字形,從公元前1400多年前的甲骨文到現在的簡體漢字,你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個漢字在幾千年之中的變化。如今,網站對6552個最常用的現代中文字進行了字源分析,一共收編超過9.6萬個古代中文字形、31876個甲骨文、24223個金文以及秦漢的11109個大篆書、596個小篆體。網友楊茗羽說:「他的網站目前最為豐富和系統,歸類清晰,字形全面,還完全公開。」
自學成才的漢字專家
1972年,還在波特蘭(隸屬俄勒岡州)州立大學物理系讀書的理察對中文萌生了興趣,他說:「我知道全世界講中文的人最多,中文是象形文字,與字母不同,非常特別,所以我想學習中文。」於是,22歲的理察去了臺灣,但他並沒有找老師系統地教他漢語,也沒有從最基本的拼音學起,而是直接走上大街,與中國人對話。很快,他就可以用漢語進行簡單對話了。之後,理察回到美國繼續學業。1985年,理察從田納西大學計算機專業碩士畢業,從事電腦方面的工作。工作的同時,他也沒有放棄學習漢語。
理察掌握了日常的漢語對話後,開始學習認識漢字。他為此製作了1.5萬張漢字字卡,方便自己記憶。但是學習過程中他遇到了困難,「現代漢字都很複雜,結構組成幾乎沒有邏輯,對我一個外國人來說很難理解。如果能了解漢字的構成,這樣就會方便我記憶單字。」在他看來,現代的漢字是不合理的,只有古代漢字才是象形字,他說,「從古漢字可以看到文字的發源,每一個字都是一個故事。」
傾家蕩產為漢字
1990年,身為電腦工程師的理察想到了把中文書裡有關漢字的資料都數位化,方便查閱。但是會電腦的人不懂古漢字,懂古漢字的人都不太懂電腦,1994年,他僱了一個朋友幫他掃描《說文解字》、《六書通》、《金文編》等書裡的字形,掃描加分類整理一耗就是7年。直到2002年,網站才正式建立起來。期間,他多次往返大陸、臺灣等地,尋找有關漢字的書籍,加上建網站以及買電腦等各種費用,理察估計,這個網站大概花費了他30多萬美元。
這些年為了研究漢字,理察花光了所有積蓄,妻子也離他而去。從1994年開始,他多次心臟病發作,共計動過4次開刀手術,身體裡有4個搭橋3個支架,其中一次發病還差點要了他的命,但這更讓他下定決心建好網站。當記者問究竟是什麼動力支撐他堅持不懈做漢字研究時,理察說,「我只是對漢字特別有興趣。我是一個科學家,要活到老,學到老。」
希望永遠留在中國
2011年,網站的曝光讓理察「火」了一陣,通過《泊客中國》的活動,理察來到了天津,並決定永遠留在中國。由於他年齡大,很難找到工作,只能做家教支撐生活。朋友幫他申請了支付寶帳戶,訪問網站的人都可以給理察捐款,這讓他一下收到了好多郵件和捐款。但隨著熱度慢慢減退,生活又開始面臨困窘。上個月,理察的旅遊籤證到期,因一些誤會導致護照被扣留。由於旅遊籤證必須三個月出境一次,對他十分不便,理察希望有一個工作籤證。這才引發了微博求工作的事情。理察告訴記者,他已經拿回了護照,15日將前往韓國逗留兩周再回到中國。現在有很多單位給他提供了工作崗位,他還在考慮中,他更希望從事漢字相關的工作,可以幫助他的研究。對於記者提出來深圳工作的邀請,理察表示,他在天津有很多朋友,還是希望留在天津。
理察對記者說,目前的捐款很多,足以維持三個月的生活。由於每天要接待很多媒體,還有數千封的郵件,沒時間去更新網站,但接下來他打算在網站上放一些圖像和故事,讓人更直觀地去理解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