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還能活一年,我決定要做《說文解字》」
斯睿德鍾愛漢字,他喜歡漢字從象形文字演變的過程,每一個漢字對他來說都是一個故事,學漢字,就好像在閱讀一個個故事。
「你看命令的令,上面是口,下面是一個跪下來的人,這是頭、背、膝蓋、手、屁股,所以這個口是上面一個人在講話,下面是一個人跪下來,是命令他。」斯睿德講起文字來頭頭是道。他說,這些故事有的是從書上看來的,有的是他自己「悟」出來的,這也是他學習漢字的樂趣所在。
22歲剛到臺灣學習中文時,這種象形文字曾讓斯睿德吃夠了苦頭。「5000個漢字和6萬個組合,漢字由許多筆畫組成,筆畫與筆畫之間似乎沒有任何邏輯關係」。對中文日漸了解後,他發現可以通過理解字的原始意義和原始形狀來理解漢字的演變過程。但是在英文世界,斯睿德只找到了一本英文的漢字字源書《Etymological lessons》。作為一個電腦工程師,他萌發將漢字字源存入計算機的想法。
直到1994年,他才真正著手漢字字源數位化這件事情。那一年,斯睿德遭遇了突如其來的心臟病,「非常突然,前一年還可以跑馬拉松,完全沒有想到是心臟病」。他當時正在臺灣和朋友聊天吃檳榔,突然就倒下了。後來回美國做手術,醫生說他還有一年的時間。
這場病對斯睿德產生很大的影響,他開始問自己很多問題,問得最多的是這一個:「什麼是最重要的事情?」
「如果生命只剩下一天,我要做什麼,打電話跟朋友們說再見;如果還剩四十年,那很多重要的事情都可以拖延;如果還能活一年,365天,我決定要做《說文解字》」。
網站就這麼做起來了,斯睿德自己編程設計。一年過去了,他仍然活著。他僱了一個華裔婦女幫他掃描《說文解字》、《金文編》、《甲骨文編》和《六書通》上所有的字源,一掃就是7年。2002年,調試基本完成之後,他把網站上線公開,「要給全世界看」。
這個要給全世界看的網站叫「Chinese Etymology(漢字字源)」,網站對6552個最常用的現代中文字進行了字源分析,其中,收集編列超過96000個古代中文字形、31876個甲骨文、24223個金文以及秦漢的11109個大篆書、596個小篆體。每個現代漢字,網站都給出了英文釋義。此外,網站上還列出了部分普通話、臺語、粵語和上海方言的語音資料庫。在網站上輸入單一的漢字,可以查到該字簡單的英文釋義、簡繁體表示、Unicode碼、聲部和意部的表示以及漢字來源等等。
「漢字叔叔」火了之後,有人把他的網站貼到了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的內網上,看到了斯睿德「成果」的教授們,一方面佩服他的精神,一方面也對其學術價值表示懷疑。
郭永秉副教授表示,「Chinese Etymology」網站從純粹的學理上來看,存在很多不科學的地方。網站裡漢字的排列多是雜亂無章的,裡面文字的演變並不能看出時代的先後早晚;而斯睿德所參考的古書本身也存在不少錯誤。
斯睿德不是沒聯繫過學術界,早在1994年,斯睿德曾拜訪過上海、香港、臺灣等地及北大研究甲骨文的教授,但是除了給他取中文名的李孝定教授,再沒碰到其他能談得來的教授。「有時候有好的意見,有時候沒有辦法溝通,有的人可以說是嫉妒,有的人不同意我的意見,有的人不想跟我合作。」他現在對於自己的網站已經有了明確的想法,並不想主動跟學術界進行交流。
「我覺得我的網站的社會價值很大,各種人都可以看,小孩子、大學生、外國人、中國人、專家,你有興趣就可以來看。」對於網站現在的發展,他表示已經達到了一個裡程碑,「但是我們英文裡有一句話『never be satisfied always be content』(滿足但不自滿),我很滿意,但不是說不要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