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風網滄州站趙志忠報導:2020年8月22日,滄州關東拳第七代傳承人遠玉華的收徒儀式,在河北獻縣淮鎮舉行。
收徒儀式由孫廣波主持,參加儀式的有:滄州關東拳名家蘇治合,獻縣書法名家王樹明,淮鎮明德小學校長王金華,獻縣武術摔跤名家郭宗偉,獻縣新聯會秘書長趙志忠,滄州市武協委員孫廣波,旅滬淮鎮著名企業家,關東拳第七世傳人景西峰,關東拳第七世傳人景西朝,關東拳第七世傳人趙明月,關東拳第一世邢氏族人邢福建,已故關東拳名家李樹和先生家人李建軍,獻瑞麒麟有限公司董事長、遠氏家族代表遠偉儒,獻縣攝影名家遠忠傑,河北林楓律師事務所主任吳錫軍,獻縣文化館館長、著名書畫家李崢嶸,全國人大代表、中街村黨支部書記哈明江,南街村黨支部書記韓貞軍及武林及社會各界賢達、來賓共計百餘人。
在收徒儀式上,在遠玉華深切緬懷已經故去的李樹和、馬春林先師,感恩因身體原因不能參會的王清州先生,向已故關東拳名家李樹和先生遺像行謝師禮!已故關東拳名家李樹和先生的後人李建軍先生講話,然後是拜師禮,其弟子遠忠天、彭同聚、景其奧、孫文博、馬寶琛、王超、孫志澤、王佳策依次上臺,面向師父、師母行拜師禮。並由拜師弟子代表遠忠天宣讀《拜師貼》,然後師父、師母依次給拜師弟子佩戴「徒弟」胸花,分別發給弟子《回徒貼》,回贈訂製款關東大刀,新入門的大師兄遠忠天代師父宣讀關東拳門規。
武林人稱入門弟子,又名嫡系弟子,最先進入師門的弟子,被稱為大師兄,也稱開門弟子,最後入門的弟子,被稱為小師弟,亦稱關門弟子。滄州武術名家遠玉華的入室弟子,將載入關東拳門譜,現場的各位來賓、武術同仁,共同見證了隆重的傳統拜師儀式,這幾名拜師弟子也正式成為真正意義上武林人。
新拜師弟子景其奧的家長景承坡、遠氏家族代表遠偉儒先生發言,獻縣非遺保護辦公室主任、文化館館長、著名書畫家李崢嶸講話,全國人大代表哈明江對孩子們寄予了殷切的希望。遠玉華帶領新入門弟子舉行了獨特的「開拳」儀式,各個入門弟子分別表演了各自拿手的關東拳、械,向大家展示匯報。
據了解,關東拳源於獻縣淮鎮北排邢氏,在各代傳承人的艱辛推廣傳承下,歷經七世,現已成為國家主管部門確認的129個優秀拳種之一,2015年被列入滄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名錄,為獻縣中小學培養了諸多優秀武術人才,2018年又成功走進了滄州職業技術學院的體育課堂。由遠玉華編著的《關東拳》、《關西拳》、《關東大刀》等武術書籍現均已發行,被滄州市圖書館和博物館收藏,其關東拳成功在網際網路線上分別開展了視頻教學,為全民健身,創建和諧社會做出了新的貢獻。
拜師,是學習傳統技藝的頭等大事,武術更不例外,沒有師父就等於「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嚴格的說沒有師承、沒有師父不算入門。傳統的師徒關係僅次於父子關係,即所謂」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師父」,要想成為師門正式弟子,師徒雙方需經過反覆全面考察、確認。「師訪徒三年,徒訪師三年」,事關重大!
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師父只能指路,能不能走下去,能走多遠,全在弟子自己。在走的過程中,師父會做個拐杖、做盞明燈,與弟子相伴。成為師徒,需要緣份。人世匆匆,得遇明者為師,乃三生之幸。
拜師,表面是一種形式,實際上是一種武術的延續和文化的傳承,普及不等於傳承,精髓的東西永遠不會被普及。名家明師開門收徒,能使傳統技藝與文化精髓得以正脈流續,代不乏人。
多年來,遠玉華孜孜不倦,身體力行,深究武學實質,明確文化擔當。平日以武修心強身,以文補思充慧,文武兼修,德法並舉,傳承關東拳技,推廣滄州武術,實為後學楷模。
這次拜師的弟子們仰慕遠老師的德才、拳藝、人品,願意追隨師父,傳承民族文化,值得欣慰!
關東拳傳人遠玉華、蘇治合、遠忠天、孫文博等關東拳人,多次參加滄州國際武術節、全國及世界傳統武術錦標賽,並獲得冠軍,並把關東拳展示到韓國、荷蘭、義大利等國家。
欣逢盛世,國術承傳!在「關東拳研究中心」淮鎮講武堂,參加儀式的人員共同見證了滄州市非遺保護項目關東拳,薪火相繼,開枝散葉。關東拳現已成為淮鎮的文化名片,是淮鎮文脈俠義文化的代表,淮鎮的傳統武術文化已經走向了世界。
圖片由關東拳研究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