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劉樹鵬
今年69歲的郭貴增,是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劈掛拳傳承人、滄州通臂拳傳承人。2000年至今,為了把傳統武術精華傳承下去,郭貴增不避寒暑,來者不拒,在滄州市義務傳授武術,培養了許多後起之秀。
通臂拳注重實用,不講究套路而講求招法。其特點是雙臂舒展靈活,雄渾有力,放長擊遠,而又內外兼顧,剛柔相濟。
郭貴增從小跟祖父學武,劈掛拳、瘋魔棍、劈掛刀、青萍劍,樣樣精通,在通臂拳上更是精研深造。祖父去世之後,又跟著父親郭瑞林等人練習武功。
在祖父和父親的嚴格要求與精心傳授下,郭貴增不僅打下了牢固的武術基礎,也盡得通臂拳、劈掛拳之精髓。郭貴增每天秉持祖訓,每天練二五更功夫。在別人還蒙頭酣睡的時候,他早早地爬起來,與師兄弟們相約到郊外空地刻苦演練。
郭貴增沒有辜負先輩的期望,練出了一身好功夫,多次在全國和國際武術比賽中奪得冠軍。
上世紀七十年代,郭貴增就開始積極參加滄州武術的推廣與傳播。
1979年,滄州武協開全國武術散手之先河,在滄州開展武術散手項目,郭貴增參與了通臂散手拳的編排及表演。同年與通臂散手隊代表滄州到石家莊參加河北省第八屆運動會並獲得好評。 2002年11月22日國家郵政總局發行《武術與跆拳道》特種郵票,收錄了中國武術之鄉的16個拳種,郭貴增和他的通臂拳走上了郵票。2015年,郭貴增編寫出版了《原步通臂拳二十四式》一書。
自2000年開始,郭貴增對外收徒傳藝。
一開始,在偏僻的地方找一塊空地,就是訓練場。後來,管理小區的物業公司為郭貴增的精神所感動,騰出3間房子,作為他和弟子們的訓練場。
郭貴增一心想把傳統功夫傳遞下去,從來不向徒弟和學員收取費用。為了讓孩子們更好地習練武藝,他還自己掏腰包購置器械和毯子等物品。據不完全統計,2000年至今,他義務教授徒弟學員達數百名。郭貴增培養的不少學員,在各項比賽中取得優秀成績,有的被送到體校武術隊深造,有的因為武術特長還被全國重點大學錄取。
他不僅對外收徒,也要求自己的孫子孫女從小跟他學武。2014年,在臺灣舉行的金門杯華人武術大賽上,年僅12歲的孫子郭厚澤獲得少年組武術全能冠軍。孫女郭蕙澤也屢屢在比賽中取得優秀成績,被選進滄州體校武術女隊深造。
「滄州武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寶貴遺產,把它傳承下去,是咱義不容辭的責任。」郭貴增的語氣雖然柔和,卻透著一種無法動搖的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