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背拳傳承人線上「非遺公開課」傳授武術
通背拳傳承人線上「非遺公開課」傳授武術 遼寧日報
-
淄博市通背拳研究會舉行十周年慶典
記者 張亞軍 10月20日上午,淄博市通背拳研究會舉行成立十周年慶典活動。淄博市武術運動協會、淄川區教體局相關領導以及河南「心意六合拳」等多拳種代表參加了當天活動。淄川區武術傳統底蘊深厚,通背拳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
-
弘揚中華武術,通背拳傳承骨幹培訓在月壇體育場舉行
通背拳歷史悠久,影響深遠。由於歷史的原因,通背拳大多以口傳心授,法不傳六耳的秘授方式傳承,且擇徒甚嚴,故流傳受到一定影響。隨著老一輩拳師的相繼去世等各種因素,使的一些極具實戰價值的功法陷於瀕臨失傳的困境。1982年國家體育運動委員會發出了對全國傳統武術進行挖掘整理的決定,北京市武術運動協會相繼成立了40多個不同拳種和流派的研究會,1984年北京市通背拳研究會正式成立。
-
宋氏通背拳:百年拳法 享譽世界
宋氏通背拳是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近日,宋氏通背拳傳承人、64歲的宋鐵龍剛剛從上海一所合作學校教完拳法,回到洛陽。> ◆傳承人:宋鐵龍 宋氏通背拳是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近日,宋氏通背拳傳承人、64歲的宋鐵龍剛剛從上海一所合作學校教完拳法,回到洛陽。 宋氏通背拳是融會了白猿通背拳、沙氏通背拳等拳法的一種實戰拳法。該拳法在宋鐵龍的發揚下,逐步走出國門、享譽世界。
-
通背拳恢復項目在北京啟動 多位傳統武術專業人士出席
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通背拳研究會會長鍾寶義日前宣布通背拳恢復項目正式啟動。與此同時,通背拳傳承骨幹培訓班在北京月壇體育館開課。鍾寶義通過課堂講解、實戰展示,讓現場的首都體育學院大學生感受了傳統武術的實戰技巧和文化魅力。他說,通背拳的流派較多,北京地區的主要流派有白猿通背拳、祁家通背拳、五行通背拳。活動當天,這3個流派的傳承人齊聚月壇文體中心講堂,通過授課讓習武愛好者認識到,幾個流派的通背拳既有相同之處,又有不同的練功拳法和手法。通背拳有壹佰零八散手、貳拾四式、六路總手、拾貳杆、八步拾叄刀、欺離棒等。
-
宋氏通背拳
宋氏通背拳始創於清末年間,流傳於甘肅、陝西、大西北一帶,宋氏通背拳是一種剛柔相濟,融合道家武當派,佛家少林派,以及各門各派的通背拳、通臂拳為指針,博採眾家之長,吸各門各派之精華,自創的一門宋氏通背拳真功。 宋氏通背拳源流與發展創始人宋天祥(1889--1987),生於清朝末年,卒於一九八七年,享年九十八歲。
-
白猿通背拳第六代宗師於國保
他青年時期武藝已爐火純青,奠定了成名的基礎,成為白猿通背拳第六代眾多傳人中的領軍人物。特別是他繼承了許老師的高尚師德,中年時期廣教門徒口碑極好,讓弟子們倍加尊崇。這也是繼清朝鹹豐年間白猿通背拳第四代傳人郭再汾之後再度奪冠的高手,80年後又為白猿通背拳贏得了殊榮。
-
傳授通背拳,名震煙臺街——回憶煙臺通背拳一代宗師趙振生
隨後師父又講了通背拳要求出拳快速、勇猛,急如迅雷,快如流星閃電,還教了竇寶宏「狸貓捕鼠」、「別腿摔」、「勾腿摔」、「抹脖摔」、「蹬捕」、「近身靠打」等實用絕招,竇寶宏當時還把我當成陪練靶子,學師父教的絕招。我當時歲數比較小,所以師父只教他,我只能在旁邊看。竇寶宏學了多年功夫經師父同意後,他在建昌街自家院子開起了拳坊。
-
非遺傳承人|沙俊傑、李斌:「沙式武術」傳承眷侶
掌上春城訊 他們是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沙式武術」的代表性傳承人,也是最年輕的中國武術八段眷侶,曾雙雙代表中國國家隊參加世界傳統武術錦標賽並斬獲金牌……他們就是武術大師沙俊傑、李斌夫婦。沙俊傑解釋道:「沙式武術是以太極拳、八卦掌、形意拳和通背拳四大內家拳為主體形成的拳械體系,被列為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其尊重傳統、博採眾長,將四大內家拳融匯貫通,並通過實踐再創造、再提高,從而形成了沙式武術內容廣博、自成體系、內外兼修等特點。」目前,國家向全世界首推的9個拳種中,以沙式武術為主要內容的拳種有:形意拳、通背拳和八卦掌。
-
白猿通背名家林樂山先生演練白猿通背拳
【名家簡介】林樂山,1956年2月14日生於大連市,系已故白猿通背拳大師顧文山先生的得意弟子
-
四面八方通背拳:傳統拳術藏絕技 後繼有人傳奇功(走近洛陽非遺)
該村是著名的武術之鄉,尚武、習武之風盛行已久,村裡不論男女老少都會耍上幾招幾式。四面八方通背拳就是流傳於該村的一種傳統拳術,至今已有300餘年歷史。 拳師在軍屯武術館練習四面八方通背拳 項目:傳統體育類——四面八方通背拳
-
四川將傳承人課堂搬上網:傳統非遺 線上傳藝
【來源:人民日報】近日,在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指導下,全國各地非遺保護協會共同在微博發起非遺公開課活動,推出68項非遺節目,話題閱讀量超過17億。其中,青城武術、道明竹編等四川非遺備受網友青睞。
-
近百組非遺傳承人進駐優酷 直播公開課推廣非遺文化
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為了讓更多人了解非遺手工藝和背後的傳統文化,優酷打造線上「非遺直播公開課」,來自全國各地的非遺傳承人,將直播非遺手工藝製作過程,普及非遺知識,讓年輕人了解傳統文化。不同於傳統「你播我看」的形式,公開課上,網友還可以與非遺傳承人連麥,觀看生產過程的同時,交流非遺技藝與文化,學習趣味手工的製作。為了讓作品呈現的更活靈活現,直播中優酷還將應用俄羅斯世界盃時採用的50幀極清技術,提供超清直播畫面,讓網友隔著屏幕也能感受到非遺手工藝最美的細節。
-
南京藏武堂國學館:八極拳與通背拳教學基地
位於南京市漢中路108號金輪大廈9c2室的南京藏武堂國學館,是吳鍾八極拳研究會南京培訓中心,通背拳南京教學基地,江蘇省武術協會會員單位,南京市秦淮武術協會指定教學點,榮耀八極團社團本部,南京藏武堂大槍對抗訓練基地,仇寶龍八極拳江蘇研習基地,旨在發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讓更多人認識和愛上國學和國術
-
五行通背拳的相生相剋
通背拳是我國發源較早的武術拳種,屬典型的長擊拳法,據傳早在宋朝趙匡胤時代,關西名將韓通擅長通背拳,併名噪一時,有:「太祖長拳(洪拳)為起首,韓通通背為祖」一說。明代的武學家黃宗羲在其《南雷集·王徵南先生的墓志銘》的六路歌訣中有「佑神通臂最為高」一句,這說明在明代時通背拳的養生技擊價值就已經得到證實。清初於成,字洞濱,尤精此拳法,名聲大噪於武術界,風靡一時後退隱山林。目前我國通背拳的流傳區域,主要有代表性的是大連、滄州、北京牛街,這三地盛傳是五行通背拳,披掛通背拳,白猿通背拳。
-
大連線上傳授非遺技藝
記者了解到,此項活動旨在推進大連非遺保護和傳承,充分展示大連地區優秀非遺保護實踐的豐碩成果,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的非遺保護意識,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大連抗擊疫情的關鍵時期,重點圍繞傳統體育、傳統醫藥和餐飲非遺項目,開展非遺線上宣傳展示活動,普及非遺知識,宣傳健康生活理念。
-
子承父業傳承通背拳
圖為郭延波在拳社演練武功。記者 劉樹鵬攝 □記者 劉樹鵬 提起滄州郭建偉通背拳社,武術界很多人都知道。這家創辦於1983年的拳社,如今已經培養出上千名武術人才。這家隱藏在深巷裡面的拳社,凝結著父子兩代人的汗水和心血。
-
通背絕技 太古禹王劍 獨流太祖合一門通背拳
太古禹王劍,通背拳(獨流合一門)絕技。合一通背拳源流:合一通背拳,又稱獨流通背拳、太祖門獨流通背拳、、荷葉通背拳等,是太祖長拳與通背拳融會貫通而形成的絕技,其特點是「太祖拳通背力」。獨流通背拳傳人有「明太祖暗通背」的說法。靜海縣誌武術卷記載:獨流李登善,獨流人,以通背拳著名;楊學士,獨流人,以斬拳著名。靜海史話記載:清末明初之際,獨流由太祖門四傑稱譽一時。任向榮、劉玉春、張景元、嶽德恩四人深得太祖門真傳。
-
滄州:打出非遺武術振興「組合拳」
非遺項目孟村八極拳傳承人吳大偉自豪地說。 多年來,滄州市有關部門從各個拳種門派中挑選滄州武術的代表性傳承人,組成骨幹教練隊伍,深入各縣市區的大、中、小學校,對體育教師和學生武術骨幹進行強化培訓和技術指導。
-
通臂拳傳承人義務授拳17載
□記者 劉樹鵬 今年69歲的郭貴增,是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劈掛拳傳承人、滄州通臂拳傳承人。2000年至今,為了把傳統武術精華傳承下去,郭貴增不避寒暑,來者不拒,在滄州市義務傳授武術,培養了許多後起之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