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溫柔虎爸
圖|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孩子被嘲笑,輕則只是交友遇到一些挫折,給生活造成一些小煩惱;重則會演變成校園冷暴力的結局,影響性格和以後的人生。當孩子被嘲笑,你是怎麼做的?
案例
女孩笑笑長得很漂亮,但她受到的不是同學的歡迎,而是排擠。入學時,不少同學想認識她,但後來有謠言說她"喜歡打小報告""脾氣很差"。漸漸地,她耳邊少了善意,多了竊竊私語。
笑笑很委屈,明明自己並沒有做過那些事情,卻被惡意中傷。爸爸得知自家女兒受了委屈,聯繫老師調查了解情況,發現是班上的一個女生因為嫉妒笑笑長得漂亮、受歡迎,故意傳播謠言。
發現自家的寶貝疙瘩被誣陷,爸爸怒上心頭,在放學的時候攔住造謠的女孩,罵了對方一頓,警告對方不要再嘲笑自家女兒。
對於這位寶爸的做法,有的家長認為"幹得漂亮,孩子受委屈了就該為她出氣",有的家長則認為"對方應該也是一時想不開,家長還是不要插手孩子間的事情吧。"
孩子被欺負,直接介入不是最佳選擇
曾經發生過一件真事,在某所小學學校門口,一名7歲的小男孩手裡拿著繩子在廣場上玩耍,圍著一名小女孩糾纏打鬧,產生了肢體衝突。在一旁看著的女孩父親當時就急了,上前追趕小男孩。小男孩胸口被抓傷,頭也撞到了欄杆上,全身多處受傷。
這時,小男孩的家長剛好來接孩子,並看到了這一幕。男孩爸爸怒從心起,衝上去跟女孩爸爸打起架來,出現了受傷的情況。
如果說之前的案例造成了兩種不同的評論走向,那麼這兩位父親的做法,則不被多數網友認可。網友們認為,兩位父親(尤其是女孩父親)的舉動過於衝動,把矛盾激化了。
為什麼說孩子被嘲笑時,"安慰介入不是最好方式"?
首先,安慰沒做到位。
在受到委屈的時候,很多人就算聽再多的道理,也是"意難平",心中有口氣咽不下去。而多數家長在安慰孩子時也只是說"別跟他一般見識""這沒什麼大不了的",顯然無法真正安慰到孩子。
其次,直接介入存在較大弊端。
一方面,有時孩子之間只是無心之失,互相交流溝通就能解決問題,家長直接介入,容易將問題升級,使得矛盾更加嚴重。就比如那位對孩子出手的家長,護女之心可以理解,但小男孩的行為卻不免過於衝動。
另一方面,孩子也可能因為家長的代勞而學不會獨立處理問題。
安慰沒做到位,不代表安慰沒必要;直接介入存在弊端,不代表要對孩子被嘲笑的事置之不理。所以,在孩子被嘲笑的時候,家長還是要做出安慰和適當引導的,只是要注意方法。
身為家長,如何正確安慰和介入?
★在共情的基礎下安慰
安慰孩子,不是高高在上地說道理,也不是以事不關己的態度要求孩子"看開些"。說到底,真正面臨困擾的是孩子,只有他們才知道自己有多煎熬。
所以,家長安慰孩子時要做到共情,誠懇地傾聽他的感受,耐心地引導他說出想法,有針對性地安慰。
有位外國小女孩很喜歡體操,但有一天卻跟爸媽說自己不想再練了。原來,她在班上成績並不好,遭到了很多同學的嘲笑,這導致她變得緊張,動作做得越差。
爸爸了解了女兒的感受後,並沒有立刻去找那些同學對峙,而是陪著女兒一起練習體操。爸爸練習體操的模樣在我們看來有些滑稽,但給了女兒很大的安慰,讓她能夠敞開心扉繼續練習體操。
★適當的引導教會孩子獨立
交友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也許他遇到了一些挫折,但家長可不要隨隨便便就代為解決,否則會阻礙孩子養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孩子被嘲笑的時候,家長不妨給予他們一些實用的建議,讓他們知道如何應對這些尷尬棘手的情況。而且,孩子在成功解決問題後會有很大的成就感,變得自信和獨立。
那麼,具體如何引導孩子應對嘲笑?
1、學會區分善意嘲笑和惡意嘲笑
朋友之間相處免不了開玩笑,同學間有時也會出現一些善意的嘲笑,比如"傻不傻呀",或者調侃性地模仿對方的語言和動作。
這些嘲笑通常是沒有惡意的,將其理解為"調侃""開玩笑"更合適,若無其事或一笑了之即可,甚至可以順著對方的話開幾句玩笑。
當然,如果對方這些嘲笑讓孩子感到不舒服,家長也要告訴孩子:如果你覺得不舒服,那麼你可以跟他說"這句話讓我感到不尊重,請你以後不要再說"。
而惡意嘲笑,殺傷力則大很多。像"呆子""四眼狗"等侮辱性綽號/稱號,或者惡意中傷、惡作劇、編造謠言等等,都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產生實質性傷害,必須予以重視。
2、面對惡意嘲笑,有這些方式作參考
①讓對方自討沒趣
有些人之所以惡意嘲笑別人,是想看到對方吃癟或者羞愧等糗態,對方反應越大,他們越激動。所以,當孩子遇到讓自己感受不愉快的嘲笑時,不妨冷漠對待,讓嘲笑者自討沒趣。
②轉移對方視線
對方說出嘲笑的語言,孩子可以採用巧妙一些的方式轉移對方的視線,如反問等等。比如有同學問了一個比較尷尬的問題:"你的內褲是什麼顏色的?"孩子可以淡定地反問"你作業交了嗎?"對方的注意力被轉移,反應過來的時候,孩子已經趁機走開了。
③勇敢反駁和澄清
如果嘲笑者的做法比較過分,那麼孩子大可以有理有據地反駁對方。比如嘲笑者偷偷說孩子壞話,孩子可以直接指出他這種行為是不對的,同時說出事實;碰到別人編排自己,也可以冷靜地說出事實,表明自己的態度。
④表情也可以很有效
欺負人、嘲笑人的孩子,通常都是欺軟怕硬的。面對惡意嘲笑,有時孩子只需盯著對方看,或者擺出難看的臉色,對方就會灰溜溜地停下自己的不當行為。
說句貼心話
一般情況下,對於孩子的社交問題,家長能不直接介入就不直接介入,畢竟"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可是,如果孩子受到了嚴重的傷害,比如校園霸凌等等,那麼家長大可以聯繫老師、對方家長,甚至是報警解決問題,孩子的健康和安全最重要。
每日話題:你家孩子有被嘲笑過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