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他罵我笨蛋」,孩子被嘲笑,比起安慰介入,這樣做更有效

2020-12-04 溫柔虎爸

文|溫柔虎爸

圖|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孩子被嘲笑,輕則只是交友遇到一些挫折,給生活造成一些小煩惱;重則會演變成校園冷暴力的結局,影響性格和以後的人生。當孩子被嘲笑,你是怎麼做的?

案例

女孩笑笑長得很漂亮,但她受到的不是同學的歡迎,而是排擠。入學時,不少同學想認識她,但後來有謠言說她"喜歡打小報告""脾氣很差"。漸漸地,她耳邊少了善意,多了竊竊私語。

笑笑很委屈,明明自己並沒有做過那些事情,卻被惡意中傷。爸爸得知自家女兒受了委屈,聯繫老師調查了解情況,發現是班上的一個女生因為嫉妒笑笑長得漂亮、受歡迎,故意傳播謠言。

發現自家的寶貝疙瘩被誣陷,爸爸怒上心頭,在放學的時候攔住造謠的女孩,罵了對方一頓,警告對方不要再嘲笑自家女兒。

對於這位寶爸的做法,有的家長認為"幹得漂亮,孩子受委屈了就該為她出氣",有的家長則認為"對方應該也是一時想不開,家長還是不要插手孩子間的事情吧。"

孩子被欺負,直接介入不是最佳選擇

曾經發生過一件真事,在某所小學學校門口,一名7歲的小男孩手裡拿著繩子在廣場上玩耍,圍著一名小女孩糾纏打鬧,產生了肢體衝突。在一旁看著的女孩父親當時就急了,上前追趕小男孩。小男孩胸口被抓傷,頭也撞到了欄杆上,全身多處受傷。

這時,小男孩的家長剛好來接孩子,並看到了這一幕。男孩爸爸怒從心起,衝上去跟女孩爸爸打起架來,出現了受傷的情況。

如果說之前的案例造成了兩種不同的評論走向,那麼這兩位父親的做法,則不被多數網友認可。網友們認為,兩位父親(尤其是女孩父親)的舉動過於衝動,把矛盾激化了。

為什麼說孩子被嘲笑時,"安慰介入不是最好方式"?

首先,安慰沒做到位。

在受到委屈的時候,很多人就算聽再多的道理,也是"意難平",心中有口氣咽不下去。而多數家長在安慰孩子時也只是說"別跟他一般見識""這沒什麼大不了的",顯然無法真正安慰到孩子。

其次,直接介入存在較大弊端。

一方面,有時孩子之間只是無心之失,互相交流溝通就能解決問題,家長直接介入,容易將問題升級,使得矛盾更加嚴重。就比如那位對孩子出手的家長,護女之心可以理解,但小男孩的行為卻不免過於衝動。

另一方面,孩子也可能因為家長的代勞而學不會獨立處理問題。

安慰沒做到位,不代表安慰沒必要;直接介入存在弊端,不代表要對孩子被嘲笑的事置之不理。所以,在孩子被嘲笑的時候,家長還是要做出安慰和適當引導的,只是要注意方法。

身為家長,如何正確安慰和介入?

在共情的基礎下安慰

安慰孩子,不是高高在上地說道理,也不是以事不關己的態度要求孩子"看開些"。說到底,真正面臨困擾的是孩子,只有他們才知道自己有多煎熬。

所以,家長安慰孩子時要做到共情,誠懇地傾聽他的感受,耐心地引導他說出想法,有針對性地安慰。

有位外國小女孩很喜歡體操,但有一天卻跟爸媽說自己不想再練了。原來,她在班上成績並不好,遭到了很多同學的嘲笑,這導致她變得緊張,動作做得越差。

爸爸了解了女兒的感受後,並沒有立刻去找那些同學對峙,而是陪著女兒一起練習體操。爸爸練習體操的模樣在我們看來有些滑稽,但給了女兒很大的安慰,讓她能夠敞開心扉繼續練習體操。

適當引導教會孩子獨立

交友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也許他遇到了一些挫折,但家長可不要隨隨便便就代為解決,否則會阻礙孩子養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孩子被嘲笑的時候,家長不妨給予他們一些實用的建議,讓他們知道如何應對這些尷尬棘手的情況。而且,孩子在成功解決問題後會有很大的成就感,變得自信和獨立。

那麼,具體如何引導孩子應對嘲笑?

1、學會區分善意嘲笑和惡意嘲笑

朋友之間相處免不了開玩笑,同學間有時也會出現一些善意的嘲笑,比如"傻不傻呀",或者調侃性地模仿對方的語言和動作。

這些嘲笑通常是沒有惡意的,將其理解為"調侃""開玩笑"更合適,若無其事或一笑了之即可,甚至可以順著對方的話開幾句玩笑。

當然,如果對方這些嘲笑讓孩子感到不舒服,家長也要告訴孩子:如果你覺得不舒服,那麼你可以跟他說"這句話讓我感到不尊重,請你以後不要再說"。

惡意嘲笑,殺傷力則大很多。像"呆子""四眼狗"等侮辱性綽號/稱號,或者惡意中傷、惡作劇、編造謠言等等,都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產生實質性傷害,必須予以重視

2、面對惡意嘲笑,有這些方式作參考

①讓對方自討沒趣

有些人之所以惡意嘲笑別人,是想看到對方吃癟或者羞愧等糗態,對方反應越大,他們越激動。所以,當孩子遇到讓自己感受不愉快的嘲笑時,不妨冷漠對待,讓嘲笑者自討沒趣。

②轉移對方視線

對方說出嘲笑的語言,孩子可以採用巧妙一些的方式轉移對方的視線,如反問等等。比如有同學問了一個比較尷尬的問題:"你的內褲是什麼顏色的?"孩子可以淡定地反問"你作業交了嗎?"對方的注意力被轉移,反應過來的時候,孩子已經趁機走開了。

③勇敢反駁和澄清

如果嘲笑者的做法比較過分,那麼孩子大可以有理有據地反駁對方。比如嘲笑者偷偷說孩子壞話,孩子可以直接指出他這種行為是不對的,同時說出事實;碰到別人編排自己,也可以冷靜地說出事實,表明自己的態度。

④表情也可以很有效

欺負人、嘲笑人的孩子,通常都是欺軟怕硬的。面對惡意嘲笑,有時孩子只需盯著對方看,或者擺出難看的臉色,對方就會灰溜溜地停下自己的不當行為。

說句貼心話

一般情況下,對於孩子的社交問題,家長能不直接介入就不直接介入,畢竟"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可是,如果孩子受到了嚴重的傷害,比如校園霸凌等等,那麼家長大可以聯繫老師、對方家長,甚至是報警解決問題,孩子的健康和安全最重要。

每日話題:你家孩子有被嘲笑過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相關焦點

  • 「媽媽,他罵我是笨蛋」孩子被嘲笑,與其安慰和介入,不如這樣做
    原來他兒子在學校老是被同學嘲笑,甚至有些過分的人還會喊他「大笨蛋」,這讓她兒子感到非常的難堪,甚至回家哭鬧著再也不要上學了。面對這樣的事情。不止是閨蜜感到手足無措,就連我都不知道該如何解決了,後來我們去諮詢了一位心理醫生後,他給我們提出了一下幾個技巧,說是可以幫助孩子巧妙應對被嘲笑的困境,下面就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 如果有人罵你是笨蛋,怎麼辦?他們是這樣做的
    大家好,我是小評歷史。如果有人罵你是笨蛋,你會怎麼辦?生氣?覺得受到侮辱?美國總統林肯就曾碰到過這樣的事。對於一個受人尊敬的總統來說,被人罵作是笨蛋是不可想像的,可是林肯的確就碰上了一次,罵他的人還是他的國防部長愛德華.史丹頓。事情的起因是林肯未經史丹頓的同意,就籤發了一個調動軍隊的命令,這種越權行為讓史丹頓大感惱火,不僅拒絕執行命令,還指責林肯下這種命令簡直就是愚蠢。
  • 郭德綱:「我把兒子罵夠了,出去就沒人罵了!」疼孩子就要對他狠
    當時郭麒麟正在舞臺上演話劇,直到演員上臺謝幕的時候,郭德綱突然的出現讓郭麒麟大吃一驚,並且郭德綱一句「演得比我好」當場讓郭麒麟掉淚。要知道,郭麒麟眼中的爸爸歷來都是極具威嚴的,用他的話說:「爸爸等我一眼,對我就像是一萬點暴擊」。而郭德綱也曾在節目中形容,郭麒麟的童年可以用悲慘形容。
  • 孩子被打了,叫他「打回去」沒用,下場會更慘,聰明的媽媽這樣做
    教孩子還手,並不是有效的處理方式,下場可能會更慘通過這個幼兒間的[攻擊-反擊]實驗可以得知:當孩子被欺負後,教孩子還手,並不能防止孩子下次不被欺負。一旦孩子「還手失敗」,很有可能會遭受到更頻繁的攻擊。設想一下,一個3歲的小女孩被一個5歲的男孩子欺負了,此時教女孩還手,還手能成功嗎?
  • 醒醒吧,罵孩子「二百五」的家長!
    因為學習不好,被邀請來做節目的孩子經常挨打,甚至被媽媽罵「二百五」。打孩子不對,道理我已經說過很多次了:你每一次打孩子,都是在暗示他——遇到問題,可以用暴力解決。你現在打他,第一,是因為你比他強大,第二,是因為他做得不夠好。等你老了,孩子是不是可以打你呢?第一,孩子已經比你強大;第二,你因為衰老,帕金森、阿爾森海默症……很多事情做不好。
  • 「媽媽,同學嘲笑我是窮孩子,只用得起二手貨」家長教孩子這三點
    一些孩子因為貧窮,不想上學,害怕被同學嘲笑;一些孩子因為貧窮,變得自卑、孤僻、不願與同學交往;一些孩子見到別人吃好的、穿好的,產生了攀比之心,纏著父母要這要那……小雅是剛剛從農村轉學到市裡,正準備讀小學4年級。開學那天,她穿著乾淨但有些破舊的衣服,背著姐姐用過的書包,去學校報到。
  • 孩子天生「長腳趾」被嘲笑,媽媽這樣教育,不自卑反而引以為傲
    比如有些孩子生下來頭特別大,頭圍遠超身邊同齡的小寶寶,小小的身體與頭部根本不成比例,還總會被人問是不是喝了有毒的奶粉;還有的寶寶一生出來臉上或身上就會帶有胎記,這些胎記雖然不疼不癢,但是將來一定會給寶寶的容貌帶來影響;更有一些寶寶,因為在媽媽肚子裡受到環境影響,出生後會有「六指」的現象發生。
  • 「你媽媽是男的」,金星兒子被嘲笑,孩子的回懟值得所有家長深思
    當孩子遇到校園暴力,父母一定要給予孩子正確的回應,避免孩子因此受到傷害。好多孩子上學時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如今也有自己的家庭,老公是一位德國人,之後她也通過領養的方式圓了媽媽夢。在教育孩子方面,她很用心,孩子性格也很積極、樂觀。
  • 孩子在上學的路上把早餐給乞討者吃,被爺爺罵沒出息,我該怎麼安慰...
    有位媽媽在網上提問:孩子在上學的路上把早餐給乞討者吃,被爺爺罵了沒出息,我該怎麼安慰孩子?此時父母很有必要跟孩子做一個深入的溝通——
  • 孩子跟人打架,對方家長剛要罵,這位媽媽的做法讓對方啞口無言
    平常強強並不是一個調皮搗蛋的孩子,每次放學也是準時回家,不會在路上多逗留,但今天卻出了「意外」。強強媽媽覺得,這其中肯定不簡單。果不其然,第二天媽媽就接到了老師的電話,說孩子在學校和別的同學起了衝突,對方家長要求和強強媽媽「聊一聊」。
  • 他是美國科學家,本是「現代物理學之父」,卻為何被稱作是笨蛋?
    有一位猶太裔美國人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就是愛因斯坦,智商超高的他,也有著很高的成就。但作為美國科學家,本是「現代物理學之父」,卻為何被稱作是笨蛋?這要從他的成長經歷說起。愛因斯坦從小就是不活潑的孩子,到三歲了還仍然不會說話。家裡人也是擔心他是個啞巴,之後還專門去看了醫生。
  • 「媽媽你可以不罵我嗎」,在辱罵聲中長大的孩子,最終逃不過兩種
    晚上我正在準備第二天的工作,糖果在一邊自己玩剪紙,突然聽到一陣吵鬧。「你怎麼這麼沒用?」「上課的時候幹嘛去了,我怎麼生了你這麼個廢物!」不用說,又是樓上鄰居在罵孩子了。我看糖果在饒有興致地聽著,不免說了一嘴:「看媽媽多好,從來沒罵過你。」
  • 爸爸媽媽,你們罵我絕不是因為愛我,別再用這樣的謊言來欺騙我
    「媽媽是愛你的,罵你,是為了你好!」生活中,我們聽過太多這樣的告白,而父母也相信了,這是他們愛我們的方式。「棍棒之下出孝子」,這是一代代家長奉行的教育。儘管很暴力,很殘忍,卻一直伴隨每一代人成長。很多父母在孩子做錯時,一邊罵孩子,一邊和孩子說:「我罵你,是因為我愛你!你聽懂沒有,你不要還嘴!」孩子抬頭看著滿口說愛的媽媽,卻是猙獰的面孔時,會告訴自己,原來這樣就是「愛」呀!孩子大了,爸爸媽媽也老了,孩子就會用父母愛的方式「回饋」父母。
  • 「孟母三遷」值得借鑑:媽媽的教育方式決定了孩子成功與否
    @大象媽媽這個實驗的小視頻我看過,剛開始看的時候也是被震驚了,我真沒有想到原來自己在孩子面前的情緒會對孩子有這麼大的影響,自從看了這個小視頻後我再也不敢隨意在孩子面前有負面的情緒了。因為擔心會影響到自己的孩子呢。
  • 這樣引導孩子閱讀和思考,有效又深入,你也會更加享受
    障礙:可是這隻兔子長了一雙藍色的耳朵,和其它兔子都不一樣,所以總會引來圍觀,招來嘲笑。努力:他覺得非常自卑,想要離家出走,找到一個沒有人認識他的地方,自由自在地生活。於是,他離開家鄉,四處流浪,做過掃煙囪工人、廚師、園丁、小丑、流浪漢。
  • 教育思考|我的心願是,媽媽不再罵我
    我的心願是——媽媽不再罵我這是一個小女孩的心願。昨天在朋友圈看到一個老師分享的兩張圖,圖片上分別承載著兩個孩子的心願。其中一個孩子在心願卡上這樣寫道:1.媽媽不再罵我6. 長大後是天才看完之後,莫名覺得一陣心酸……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特別優秀,哪個孩子又不希望成為父母心目中的驕傲呢!但是有時候因為父母對孩子的期望過高,教育方法又欠妥,所以結果與初衷往往背道而馳。
  • 「我同學說我笨死了!」孩子在學校發生不愉快,家長該不該介入?
    你是做什麼事情了嗎?」我問他。我相信任何事情事出有因,也擔心是不是孩子在學校做了什麼不該做的事情,導致同學對他有看法。「沒有啊,我什麼事情都沒做,可她就是說我笨。」可愛多一邊生氣,一邊用力跺腳,兩隻手交叉在胸前成防禦狀態。「哼,氣死我了!」小臉蛋氣鼓鼓,紅彤彤的,就像打足了氣的紅氣球,隨時準備爆破。
  • 一年級女老師罵學生29段錄音曝光 回應稱不常罵
    「傻子」「笨蛋」「滾一邊去」「臭不要臉」經常在這位老師對孩子的呵斥當中出現,「這是罵孩子的話嗎?這麼小的孩子,他們會怎麼想?」孩子變得沉默 經常從噩夢中哭醒對於小豆爸爸而言,目前孩子的狀態讓他覺得難受,「原本很開心的一個孩子,現在突然變的沉默寡言了。」
  • 對不起孩子,媽媽不是想罵你,媽媽只是太累了!
    1、自從17歲少年從上海盧浦大橋跳橋身亡的新聞出來之後,幾乎所有人關心的都是,「孩子為什麼會跳橋」、「在跳橋之前媽媽到底罵了他什麼,讓孩子那麼絕望」、「這樣的孩子就算不在這座橋跳,還會在另外一座橋跳下去」……整個事件中,那個飛身一躍的少年已然離去了,卻很少有人關心,那位媽媽要怎麼樣才不會在痛不欲生地自責中過完剩下的人生
  • 在2-3歲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媽媽這樣做,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很強大
    比如同齡的孩子,有的明顯高一些、壯一些;有的卻看起來瘦小一些;那麼瘦小一些孩子的家長就自然而然的會向高高壯壯孩子的家長討教一二飲食營養等方面的養育心得;而家長間相互的交流大多都是熱心的、無功利的,知無不言的。昨天就在這樣的環境中,一個4歲的孩子用他出類拔萃的語言能力,成功徵服了一票媽媽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