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籍君
如今隨著社會發展,女性地位提高,一個家庭裡早已不是「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模式了。有些女性掙錢多的家庭,老公在家當全職奶爸,老婆外出打拼的情況也有不少。有人因此說,我國家庭中有「女強男弱」的趨勢。
但我這篇文章裡所說的「女強男弱」,並不以掙多掙少為劃分標準,而是從性格強弱勢、家庭參與度和家庭話語權上說。殊不見如今不少媽媽生了娃之後,由柔弱逐漸變得陽剛,所謂「為母則剛」。而身為爸爸,在育兒實操中的缺席和孩子教育上的漠不關心,也讓妻子河東獅吼的頻率增加。不少家庭如今已是媽媽勞心暴躁,爸爸宛如隱身人的模式。甚至不少女性已經對老公灰心失望,轉而把專注點放在了孩子身上。
女強男弱的父母組合有以下壞處,不想毀娃一生就趁早改。
父母女強男弱,家裡男孩長大易成「媽寶」
心理學家們有種說法,一個人需要同時具備理性、睿智、客觀等男性化特質,也要具備感性、體貼、同理心等女性化特質,這樣才算心理發展比較好。而這樣的男性化特質和女性化特質,需要孩子從父母雙方身上學得。但如果父母一方因為工作或其它原因,在孩子的教養過程中長期缺位,就會造成功能性失位,使得孩子只學習到男性或女性化特質。
在男強女弱的家庭結構中,身為男孩的孩子,會過多汲取媽媽身上優柔、細膩、敏感的一面,從而變得優柔寡斷、缺乏陽剛之氣。
再加上媽媽是他眼中的第一位女性模板,長期的耳濡目染會讓他覺得,身為女性就應該是那樣的。於是長大後的男孩,尋找配偶也會找像媽媽一樣強勢、有著火爆脾氣的女孩。這樣的女孩往往和強勢的婆婆不對付,若是兩人住在同一屋簷下,則會火花四濺、攪得家裡不得安寧。
父母女強男弱,家裡女孩長大易成「母老虎」
女強男弱的家庭裡,女孩若聽慣了媽媽對爸爸的指責,會想當然地認為男人都是懦弱無能、靠不住的。再加上媽媽自身的榜樣作用,女孩成長起來之後也會風風火火、潑辣中帶著狠勁。
在結婚成家後,這樣的妻子也往往表現得十分強勢,控制欲十足,丈夫若是和她性子一樣,兩人很容易變得針鋒相對、勢同水火。而如果丈夫性格和她互補,則容易在家庭中變成「隱形人」。生出的孩子將來會繼續延續男孩長大成「媽寶」,女孩長大成「母老虎」的家庭輪迴。
一個家庭裡,最好的父母組合模式是母親具有女性的細膩柔美,父親又表現得陽剛、有擔當。這樣孩子才能從心理上健康成長。同時在家庭事務處理中,雙方又是相互尊重,可以互相商量的。過於男強女弱或者女強男弱,都會對孩子的成長帶來不利影響。
男強女弱和女強男弱,你家是這兩項中的哪一項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