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使命做好茶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2020-12-09 泉州晚報

核心提示

「我研究茶葉三十多年,不斷提升茶葉的『香清甘活』,讓茶葉更有利於健康養生,這是我一生的使命。」這是首批中國制茶大師、泉州臺商投資區日春茶業技術總監林陽順的內心獨白,也是他的一生所求。最近他又多了一重身份——由福建省總工會發起評選的十位「2020年八閩工匠年度人物」揭曉,林陽順光榮當選。

□本報記者 陳桂生 文/圖

匠人精神 把制茶細節做到極致

福建省茶行業內眾所周知,林陽順有個絕活,他對茶的品評、定價又快又準,從精準度、速度、數量而言皆領行業之先,創造了中國茶行業的多項紀錄。林陽順帶著與生俱來的敏感,在幾百個茶樣面前走一圈,翻看一下,拿起聞一聞、摸一摸,咄嗟立辦、剖決如流,就能給幾百個茶樣定好價格,他當場結合茶樣給出解釋,讓大家心服口服,深受同行欽佩。這樣的絕活,三分天分,七分勤奮,是林陽順從小打下紮實基礎和長期實踐經驗積累的結果。

「我家世世代代以做茶為業,父親從茶校畢業後,我家又開始了紅心歪尾桃茶品種的扦插培育,為安溪提供了第一批扦插茶苗。」林陽順生長在安溪農村,當地有悠久的種茶、制茶、鬥茶、品茶傳統,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的安溪鐵觀音就出自那裡,林陽順從小耳濡目染,跟著長輩們學習傳統制茶工藝,他不但動手能力強,而且特別愛琢磨。成年後,他與安溪鐵觀音創製者王仕讓第九代孫王氏兄弟合作,從挑擔沿街兜售茶葉的賣茶郎做起,業務迅速擴展,通過與各地茶人接觸、切磋,他的眼界和格局不斷開闊,成長為一個絕活在身、精益求精的制茶「工匠」。

在林陽順勞模創新工作室,顯眼位置掛著這樣一幅標語:匠人精神,就是用工匠的心態不厭其煩把每項工作的細節做到極致,精益求精,完美再完美。在實際工作中,林陽順時刻以匠人精神要求自己,從種植到生態茶園的管理,不斷科學創新變革,對每個環節精雕細琢,不斷精進,不斷提高茶葉的潔淨度、鮮爽度、密實度、甘潤度和耐泡度。

長期以來,烏龍茶由於製作工藝複雜,每個環節稍不注意做出來的茶會產生燜黃或酸雜,喝起來會有些幹喉乾澀,胃不舒服。為此,林陽順帶領團隊對鐵觀音初制工藝進行研究,經過上萬次實驗與實踐,終於首創出以「四遍重搖青,保水分高溫小鍋早炒」為特點的鐵觀音初制新工藝,將茶青搖勻、搖活、搖熟、搖透,茶香從青鮮香到青粉香,最終轉向花粉香,也就是熟香,茶葉由黃綠轉向烏青、肥厚、軟亮。教科書上記載的殺青溫度是220-300攝氏度,通過不斷實驗,殺青溫度提到了350攝氏度到380攝氏度,甚至到400攝氏度上下,而且每鍋只放4斤左右茶青,保證每片都能均勻受熱,這種高溫炒出來的茶明顯更加鮮爽、甘活。

萬物皆有靈性。內斂儒雅,風度翩翩的林陽順對傳統文化頗有心得,他相信茶葉亦有靈性。他從佛家、道家以及傳統中醫文化上得到的諸多啟發應用到制茶中,獨創「六根六識」茶葉審評、品鑑法。他認為,任何茶葉的品質都是天、地、人、種交互影響的結果,每一杯茶都體現了茶樹在特定環境生長、在特定節氣採摘、經特定工藝製成的綜合內涵。

傳經送寶 帶領茶農增收

「小茶葉蘊含著大民生,我將用畢生精力去推動它。」這是林陽順的心聲。通過為茶農無償提供制茶新工藝培訓,幫助幾萬戶茶農增收,帶動茶農快速致富。

林陽順技術團隊,通過長期採集數據,經科學歸納,建立了茶葉種植和製作的資料庫,在此基礎上建立了相應的標準化管理體系。包括茶園茶樹管理、茶樹鮮葉採收制度、毛茶初制工藝等,全面規範了茶葉生產的質量安全管理,公司派技術員到合同訂單基地,推廣公司的種植方法並指定使用有機肥料。

林陽順管理的虎邱茶園被國標委列入「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基地」,他帶隊建設有機綠色茶園上萬畝,引入生態茶園管理技術、水土保持項目,並通過示範帶動作用,帶動周邊茶園的種植樹木、保護生態環境,使茶園的保水、保肥能力不斷增強,減少茶樹病蟲害發生並且抗性增強,土壤養分結構得到優化,茶葉制優率提高較多,安全性保證更加提高,茶園可持續發展能力大大增強。

林陽順對自己的研發成果從不保守,他認為應該用來提升烏龍茶製作水平,給社會提供更安全、更可口的茶葉,而不是關起門來自己獨佔。所以他不但自己改進,而且無私地進行傳授、推廣,為茶行業培養各類茶葉人才5000多名。

為更快地帶動茶農,更有效推廣新工藝,林陽順推動開展茶王賽,每年春秋兩次,每次都吸引了眾多茶農參賽,最多的時候達到5000多名,賽事上林陽順給大家講解制茶訣竅,毫無保留,有問必答,五年時間,「四遍重搖青,保水分高溫小鍋早炒」 工藝已在安溪推廣開來,毛茶質量明顯提升,售價平均都有30%以上增長。

以前茶葉價格很低,許多茶園都荒廢了,採用林陽順的新工藝製作,看到茶葉價格大幅提升,不少茶農又重新開始了茶園的管理和開發。茶農林銀壁告訴記者說:「採用林陽順『四遍重搖早炒』新工藝,茶品質提升了,我們種茶的效益也好了很多。」

對於閩北烏龍茶,林陽順同樣予以重視,他多次帶領技術團隊赴武夷山,分析武夷巖茶長期存在的「燜渥酸雜」工藝問題,將自己從安溪鐵觀音(與武夷巖茶同屬烏龍茶)中提取的首創新工藝在武夷山茶農中推廣,使茶農收益成倍增長。

林陽順對武夷巖茶的「烤火」工藝同樣重視,他通過創新吸收,採用連續化、自動化的「炭烤生產線」,使茶葉受熱均勻,受熱時間精確控制,將茶葉焙熟焙透,讓茶湯清澈通透,達到香清甘活,使武夷巖茶長期存在的「燜渥酸雜」問題得到明顯改善,迅速提升了閩北烏龍茶整體的加工水平。

林陽順並不滿足於在烏龍茶的工藝創新,他認為茶葉是相通的,烏龍茶制茶的工藝精髓,也可以推廣應用到中國其他各大茶類,他正為此而孜孜不倦地研究著,並已經在龍井茶、白茶、紅茶、普洱茶中初見成效。

林陽順說,我們不但可以將《黃帝內經》的中醫精髓運用到制茶中來,也可以像發展晶片和通信技術一樣,從3G、4G到5G、6G,不斷創新、不斷精進,引領茶產業走出一片新天地。

相關焦點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本報訊 (記者羅劍生)27日,1000多名來自22個國家和地區的黃氏宗親齊聚泉州開元寺,紀念江夏紫雲黃氏共同的祖先黃守恭誕辰1380周年暨獻地建寺1323周年。  黃守恭(629-712年),字國材,號一翁,是江夏紫雲派黃氏始祖。黃守恭開墾桑園,到了唐高宗年間,成了富甲一方的員外。
  • 深情朗誦迎佳節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據悉,「晉醫之聲」是晉江市醫院與泉州晚報社共同攜手打造的有聲平臺。節目將邀請晉江市醫院的醫護人員、患者、志願者、職工家屬等參與朗讀,用聲音傳遞「晉醫好聲音」。該欄目將在本社手機客戶端「泉州通」中的泉州FM內播出。同時,音頻內容也將同步上線至喜馬拉雅、阿里巴巴天貓精靈等平臺上。
  • 茶王賽風起雲湧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海絲國際杯」首屆茶王賽最有特色的是在評出9個「茶王」後,專家組又創新性地評出了5大最具代表性好茶 「王中王」。 5個 「王中王」分別是福建省譽豐國心茶業有限公司選送的清香型鐵觀音、安溪南故香家庭農場選送的濃香型鐵觀音、福建省安溪君臣茶葉有限公司選送的紅茶、武夷山六尚茶業有限公司選送的水仙、武夷山南湖生態茶業有限公司選送的大紅袍。
  • 五大主題展區 好貨琳琅滿目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昨日一大早,泉州晚報大廈廣場和一樓大堂已是人頭攢動,不少早早逛了一圈的市民,開始分享起自己的購物攻略。 「嗨購安溪好貨」活動有58家商家參與,設有五大主題區。在茶葉展區,八馬茶葉、華祥苑茗茶都分別帶來了各自的明星產品,從送禮佳品到辦公居家飲茶,全方位、多層次滿足各種需求。
  • 書畫藝術與茶文化的邂逅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本報訊 (記者曾廣太)「墨頌金秋 正山芳華——中國書畫小品精品展」日前在泉州市工人文化宮正山堂茶空間藝術館展出,讓市民在欣賞書畫藝術的同時,感受茶文化空間的典雅。 展覽共展出泉州當地書畫名家及浙江、河北、河南、吉林、山東、江西、廣西等地特邀名家的小品佳作數十件。
  • 岱宗凌雲志 齊魯青未了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山東站 濟南/淄博 主辦:泉州市工商聯 泉州晚報社 高山巍峨,大河澎湃,聖人故裡,齊魯風度氣概非凡。山東是儒家思想的發源地,以稷下學宮為中心誕生了蔚為壯觀的「百家爭鳴」景象,成為中華文化譜系最重要的構成之一。
  • 做好涉河項目 審批和監管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本報訊 (記者林書修 通訊員張依霖)日前,水利部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河湖管理範圍內建設項目管理的通知》,再次強調要做好涉河項目審批和監管。為了更好地開展此項工作,近日,泉州市行政服務中心管委會聯合泉州市水利局舉辦新一期「河道管理及涉河項目洪水影響評價類審批工作解讀」線上宣講會。
  • 泉州重點項目攝影書法大賽今頒獎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由泉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泉州晚報社主辦的泉州重點項目攝影書法大賽頒獎儀式將於今日在泉州迎賓館舉辦。該活動是泉州城鄉融合發展年會項目之一,活動分為攝影和書法兩大部分。本次活動主辦方共收到600多幅攝影和書法作品。作品覆蓋面廣,涉及的重點項目多,整體水平較高,具有鮮明的主題特點和藝術性。
  • 泉州古書院新生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自唐末到清末,泉州歷代共建有書院73所,然而隨著時間推移,不少書院已湮沒於漫長的歷史歲月裡。 近日,一個好消息傳來:泉州市將復興復建中心城區及周邊11家書院,將其打造為古城文化新品牌,融入城市文化發展整體方略,實現書院的有效保護和功能的持續發揮。為了梳理泉州千年書院發展脈絡,記者分赴市區幾大書院,採訪市文旅局、市城管局相關負責人,「管中窺豹」,以期為泉州書院的復興探路。
  • 近百泉企亮相文博會展成果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泉州近百家文旅企業共146個展位,共同展示泉州文化產業的最新發展成果。 泉州精美工藝品奪人眼球 據了解,本屆文博會分線下、線上兩部分:線下展覽面積6.8萬平方米,設置文化旅遊、數娛影視、創意設計、工藝美術四大專業板塊14個主題展區;線上舉辦「雲上文博會」,特設一個雲展大廳,設置漫步臺灣、精品文博、大賽成果三個展區,支持品牌、產品、項目展示,並特設三個數字中心,與線下聯動交互,既能滿足展商項目對接籤約的需求,也為普通觀眾提供了解兩岸文博會、享受文旅福利的機會
  • 簡明新聞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22日—24日,省政協副主席劉獻祥來泉,開展「福建寺廟醫藥文化遺產保護和發展」調研活動,實地走訪永春縣岵山鎮清水祖師故裡、泉州花橋慈濟宮、泉州少林寺、晉江靈源寺等,詳細了解寺廟傳統中醫藥文化在疾病防治中的作用,並強調持續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的同時,要以寺廟中醫藥文化為載體,深化兩岸交流合作與融合發展。市領導劉文儒、駱沙鳴參加活動。
  • 新風潮·創客湧動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本報記者 謝偉端 百年洋樓 藝術重生 中心市區西街116號的宋宅後座洋樓,在經過泉州籍藝術家主理後,成為名為「1915藝術空間」的地方。 1969年出生於泉州古城的吳達新,曾在日本、美國等國家學習、創作,歸國後,把工作室設在北京。洋樓曾經的女主人是吳家的親戚,這是他兒時就熟知的地方。「我知道,把洋樓做成藝術空間,再合適不過。」
  • 首屆「吉祥泉港·雲購節」正式啟動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據悉,為進一步緩解疫情影響,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加快恢復和提振消費市場信心,全面推動泉港鄉村振興,首屆「吉祥泉港·雲購節」將舉行區領導、企業老總直播帶貨和百萬消費券暨促進夜色經濟消費月活動、美食嘉年華等系列活動。 據泉港區商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活動由泉港區政府、泉州晚報社聯合主辦,這是泉港區首次發放消費券,市民可免費領取,併到活動指定商家消費。
  • 資訊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截至2019年,安溪全縣涉茶總產值已達191億元,連續十年居全國重點產茶縣第一位。除了收穫「國家園林縣城」「國家生態縣」等一批「金字招牌」,安溪黨政領導生態環境保護目標責任書考核還取得了「九連優」的成績。去年,安溪列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第54位,今年則躋身「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百強縣第五位。
  • 精準又智慧 省電就省錢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本報訊 (記者陳林森 通訊員陳珍妮)為更好服務數字福建、清新福建建設,10日,福建省智慧能源服務產業創新發展聯盟交流暨公共建築綜合能效服務現場推介會在泉召開,國網泉州供電公司面向全省分享了我市樓宇用能優化的做法和成效。 智慧樓宇建設作為智慧城市的重要組成,近年來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 小升初志願怎麼填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曾志彬告訴記者,今年,泉州實驗中學聖湖校區、泉州實驗中學濱江校區在提前批招生,既有面向中心市區的招生計劃,也有面向部分縣市區的招生計劃,分兩個志願填報。中心市區和部分縣區市的畢業生同時在提前批報名,分別按既定的人數搖號產生招生結果。泉州實驗中學鯉城附屬學校在第一批招生,優先面向泉州市中心市區。
  • 活文化·潤物無聲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古城泉州良好的文化生態成為全國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去年12月25日,文化和旅遊部正式公布首批7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名單,包括泉州在內的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名列其中。 人是城市最寶貴的資源。泉州領跑全國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得益於廣大市民對南音、南戲、南建築、南拳、南派工藝等老祖宗留下的本土文化的熱愛。
  • 南音:讓世界聆聽泉州的聲音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目前,泉州共有220多個南音社團,包括相當造詣的專業人士以及南音愛好者。  對於成功申遺的泉州南音,國家文化部副部長王文章認為,泉州南音是非常優雅的音樂,是天籟之音,很好地延續著漢唐古樂血脈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應該受到全世界的矚目。泉州市文化局局長龔萬全認為,泉州南音主要以三大理由入選,包括「優秀的音樂藝術」、「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南音隨著歷史發展也有所創新」。
  • 巧手做花燈 品味泉州非遺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學記們跟著講解員許方學習了花燈的起源、種類,以及元宵節期間泉州的傳統民俗活動,並親手製作針刺無骨花燈。 ★一次難忘的回憶 □學生記者 紀順怡 (泉州市實驗小學五年級) 走進課堂,許老師向我們介紹了花燈的起源和種類。聽完講解,我已經躍躍欲試了。我先將紙片上的小孔都刺完,展開紙片,拼成球形,用橡皮筋固定好。一小時後,一盞針刺無骨花燈出爐了。
  • 樂善好施有作為 復工復產促發展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3月25日,江西泉州商會常務副會長潘海濤代表江西泉州商會向江西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捐贈價值40多萬元的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和新冠病毒抗體檢測試劑盒儀式在江西省疾控中心舉行。江西泉州商會會長劉建泉、秘書長陳達理、辦公室主任李順根等參加了捐贈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