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做花燈 品味泉州非遺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2021-01-12 泉州晚報

■早報記者 傅蓉蓉 文\圖

2020年12月27日,泉州市實驗小學學生記者參與由泉州學研究所主辦的「生活中的泉州學」系列活動之「走進花燈世界,品味多彩文化」。學記們跟著講解員許方學習了花燈的起源、種類,以及元宵節期間泉州的傳統民俗活動,並親手製作針刺無骨花燈。

★一次難忘的回憶

□學生記者 紀順怡

(泉州市實驗小學五年級)

走進課堂,許老師向我們介紹了花燈的起源和種類。聽完講解,我已經躍躍欲試了。我先將紙片上的小孔都刺完,展開紙片,拼成球形,用橡皮筋固定好。一小時後,一盞針刺無骨花燈出爐了。

打開電源,光線透過小孔射在地上,仿佛滿天的星星。很榮幸有機會體驗製作花燈,它將成為我又一次難忘的回憶。 (指導老師:潘淑珠)

★親手做花燈 元宵遊燈河

□學生記者 陳梓晗

(泉州市實驗小學四年級)

每年元宵節,泉州的花燈布滿大街小巷,我也會帶上花燈上街遊玩。這次,我有幸跟著許老師了解花燈、學做花燈。

經過有趣的猜燈謎環節,進入了我最喜歡的環節——做花燈。我們要做的是針刺無骨燈。拿到材料包後,我按照步驟,用針在紙片上刺出一個個小孔。別看過程簡單,我花了好大精力才刺完一疊紙片。接著再把紙片折好固定,裝上小燈,一盞漂亮的花燈就做好了。

新年元宵節,我就可以帶上親手做的花燈上街遊玩了。(指導老師:倪著銘)

★花燈精美 製作不易

□學生記者 莊以若

(泉州市實驗小學五年級)

許老師向我們展示了彩扎燈、刻紙燈、針刺無骨燈、料絲燈和錫雕燈的照片,精美的花燈讓我們驚嘆連連。

接下來,我拿著針,按照老師教的方法開始製作無骨花燈。誰知道看著簡單,怎麼用力是需要技巧的。我一手握著針,一手壓住紙,使勁地扎,不一會就覺得手眼酸痛。但我還是堅持下來,成功地把花燈做好了!

(指導老師:黃喚英)

★第一次做花燈

□學生記者 紀順悅

(泉州市實驗小學五年級)

我一直很喜歡花燈,卻沒有機會自己做一次。這次,學記團組織花燈製作活動,我太開心了。

許老師先為我們普及花燈知識,展示花燈圖片,接著我們開始用針刺穿紙片上的孔,然後拼成球形,用橡皮筋固定。我迫不及待地做了起來,一轉眼卻看見其他同學都開始組裝了,我既緊張又焦急。最後,在老師的幫助下我也完成了自己的花燈。

(指導老師:鄭明雪)

相關焦點

  • 巧手做花燈 品味泉州非遺
    ■早報記者 傅蓉蓉 文\圖 2020年12月27日,泉州市實驗小學學生記者參與由泉州學研究所主辦的「生活中的泉州學」系列活動之「走進花燈世界,品味多彩文化」。學記們跟著講解員許方學習了花燈的起源、種類,以及元宵節期間泉州的傳統民俗活動,並親手製作針刺無骨花燈。
  • 更多泉州味融入製作 古城匠人施巧手花燈寓意新
    將更多祝福元素更多泉州味融入製作 古城匠人施巧手 「福相」花燈寓意新>  陳曉萍與女兒共同製作花燈  精巧的「嫦娥奔月」花燈  每年元宵佳節,泉州古城的大街小巷都會掛滿各色花燈為了讓花燈如期呈現在市民面前,最近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泉州花燈省級傳承人陳曉萍正和女兒陳熙雅一起,加班加點製作花燈。  憨態可掬 豬元素花燈惹人愛  記者昨日來到市區西街爐下埕巷子深處,陳曉萍的工作室就位於這裡。走進工作室,十幾盞別致有趣的花燈掛滿大廳。今年是豬年,陳曉萍做了三盞生肖花燈,分別是發財豬、迎春豬、小飛豬。
  • 英文講解員「上線」 傾力講好泉州故事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本報訊 (記者殷斯麒 文/圖)為講好古城故事、讓世界了解泉州文化,5名第五屆泉州古城英文講解員經過培訓後正式「上線」。昨日是端午節,他們帶領二十名來自美國、俄羅斯、葉門、埃及、義大利、約旦等國家的友人,探訪千年古城,品味古早美食,體驗包粽子民俗,了解古城的歷史淵源和文化內涵。
  • 「海絲泉州」 亮相文博會贏得喝彩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泉州97家企業攜手亮相,通過146個展位,展示泉州文化產業和文旅融合新成果,成為最具人氣的展區之一。本屆文博會期間,泉州共籤約22個項目,總金額達140.3億元。泉州南音、提線木偶戲、惠女風情舞蹈等多項非遺瑰寶輪番上演,十分搶眼。 泉州主題館人氣爆棚 本屆文博會泉州主題館人氣極旺,展會期間人潮如織。
  • 中國「東亞文化之都」城市非遺作品展 泉州非遺瑰寶驚豔亮相
    來源:泉州網泉州非遺惠安石雕在展會現場收穫許多關注(王海波 攝)臺海網12月8日訊 據泉州網報導 日前,中國「東亞文化之都」城市非遺作品展在揚州開幕,泉州、寧波、青島、長沙、揚州等9個城市的30多個非遺項目集中展示,各地非遺傳承人現場演示,全方位展示「東亞文化之都」城市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及絢爛多彩的地域文化。
  • 「非遺」展示進社區 飛入尋常百姓家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早報記者 張美娟 賴小玲 文/圖 為了豐富居民的文化生活,讓居民零距離接觸非遺、了解非遺、提升對非遺的認知,從而推動非遺的傳承和發展,12月1日,「非遺」講座進社區公益活動在市區清正社區舉辦,本次活動由東南早報、泉州社區大學、泉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聯合清正社區和百源社區一同開展。
  • 活文化·潤物無聲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2017年,泉州市被住建部列為第二批全國生態修復城市修補試點城市,加快了泉州古城保護利用步伐,讓泉州古城保護「見人見物見生活」實踐取得更多實效。□本報記者 陳智勇 再創新:非遺瑰寶 綻放光彩 非遺傳承,健康生活。上個月中旬,泉州市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在清源山老君巖風景區舉行,數十項非遺集中亮相,全面展示我市非遺獨特魅力和保護傳承最新成果。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本報訊 (記者羅劍生)27日,1000多名來自22個國家和地區的黃氏宗親齊聚泉州開元寺,紀念江夏紫雲黃氏共同的祖先黃守恭誕辰1380周年暨獻地建寺1323周年。  黃守恭(629-712年),字國材,號一翁,是江夏紫雲派黃氏始祖。黃守恭開墾桑園,到了唐高宗年間,成了富甲一方的員外。
  • 泉州重點項目攝影書法大賽今頒獎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由泉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泉州晚報社主辦的泉州重點項目攝影書法大賽頒獎儀式將於今日在泉州迎賓館舉辦。該活動是泉州城鄉融合發展年會項目之一,活動分為攝影和書法兩大部分。本次活動主辦方共收到600多幅攝影和書法作品。作品覆蓋面廣,涉及的重點項目多,整體水平較高,具有鮮明的主題特點和藝術性。
  • 泉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館:650件非遺瑰寶多項珍品近乎絕版
    泉州非遺館將展出泉州48個非遺項目650件展品泉州網11月20日訊(記者 李波玲 張素萍 吳嘉曉 文/圖)泉州僑鄉體育館內的泉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館(簡稱「泉州非遺館」)現已改建完工,正在加緊布展,截至目前已有650多件非遺珍品布置完畢,即將在這座面積約8500平方米的新館與觀眾見面。
  • 2019元宵佳節 泉州古城匠人施巧手花燈寓意新
    每年元宵佳節,泉州古城的大街小巷都會掛滿各色花燈。為了讓花燈如期呈現在市民面前,最近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泉州花燈省級傳承人陳曉萍正和女兒陳熙雅一起,加班加點製作花燈。陳曉萍與女兒共同製作花燈每年元宵佳節,泉州古城的大街小巷都會掛滿各色花燈。為了讓花燈如期呈現在市民面前,最近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泉州花燈省級傳承人陳曉萍正和女兒陳熙雅一起,加班加點製作花燈。
  • 泉州古書院新生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自唐末到清末,泉州歷代共建有書院73所,然而隨著時間推移,不少書院已湮沒於漫長的歷史歲月裡。 近日,一個好消息傳來:泉州市將復興復建中心城區及周邊11家書院,將其打造為古城文化新品牌,融入城市文化發展整體方略,實現書院的有效保護和功能的持續發揮。為了梳理泉州千年書院發展脈絡,記者分赴市區幾大書院,採訪市文旅局、市城管局相關負責人,「管中窺豹」,以期為泉州書院的復興探路。
  • 南音:讓世界聆聽泉州的聲音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目前,泉州共有220多個南音社團,包括相當造詣的專業人士以及南音愛好者。  對於成功申遺的泉州南音,國家文化部副部長王文章認為,泉州南音是非常優雅的音樂,是天籟之音,很好地延續著漢唐古樂血脈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應該受到全世界的矚目。泉州市文化局局長龔萬全認為,泉州南音主要以三大理由入選,包括「優秀的音樂藝術」、「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南音隨著歷史發展也有所創新」。
  • 2019年泉州元宵節賞燈花燈布燈點介紹 全城賞燈多點呈現
    元宵民俗延續  花燈技藝競豔  留住千年文化鄉愁  泉州鬧元宵習俗和泉州花燈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起於唐代,盛於宋、元,延續至今,歷史悠久,影響廣泛,在全國範圍內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藝術特色,是南方花燈的代表。
  • 泉州非遺館每周末推廣3個非遺項目 市民可免費培訓
    上周末60位市民免費參加培訓匠心制花燈 巧手縫珠繡報名參加培訓的市民,感受非遺製作技藝。泉州網8月17日訊(記者陳智勇 通訊員莊建萍 文/圖)親自動手做一盞花燈、完成一件刻紙作品,或縫一件繡品……上周末有60位市民到泉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參加培訓,免費學習泉州花燈、刻紙和珠繡。上周末,非遺館邀請了陳熙雅、林偉忠和陳克忍等到場展示培訓,他們分別是泉州花燈、泉州刻紙和泉州珠繡的傳承人,一個周末的時間,他們每人共開展四場非遺培訓,每場帶5名市民學習。
  • 深情朗誦迎佳節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據悉,「晉醫之聲」是晉江市醫院與泉州晚報社共同攜手打造的有聲平臺。節目將邀請晉江市醫院的醫護人員、患者、志願者、職工家屬等參與朗讀,用聲音傳遞「晉醫好聲音」。該欄目將在本社手機客戶端「泉州通」中的泉州FM內播出。同時,音頻內容也將同步上線至喜馬拉雅、阿里巴巴天貓精靈等平臺上。
  • 岱宗凌雲志 齊魯青未了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山東站 濟南/淄博 主辦:泉州市工商聯 泉州晚報社 高山巍峨,大河澎湃,聖人故裡,齊魯風度氣概非凡。山東是儒家思想的發源地,以稷下學宮為中心誕生了蔚為壯觀的「百家爭鳴」景象,成為中華文化譜系最重要的構成之一。
  • 送王船見證「海絲」文化流播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啟示 泉州多項目可申報人類「非遺」名錄 泉州作為全國「非遺」大市,現擁有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505個,其中,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34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5個,是全國唯一擁有聯合國三大類「非遺」項目的城市。
  • 重陽節陪父母來個泉州兩日遊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被市民暱稱為「四朵花瓣」的泉州市公共文化中心,是泉州新城的重要地標。該中心位於東海片區城市主軸線上,佔地190多畝,總建築面積30多萬平方米,包括泉州大劇院、泉州市圖書館(新址)、泉州市科技與規劃館和泉州東海工人文化宮等四大主體建築及位於中央的市民廣場,集展覽、教育、科普、表演等文化活動與商業、社交、休閒、運動、自然生態體驗於一體。
  • 簡明新聞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22日—24日,省政協副主席劉獻祥來泉,開展「福建寺廟醫藥文化遺產保護和發展」調研活動,實地走訪永春縣岵山鎮清水祖師故裡、泉州花橋慈濟宮、泉州少林寺、晉江靈源寺等,詳細了解寺廟傳統中醫藥文化在疾病防治中的作用,並強調持續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的同時,要以寺廟中醫藥文化為載體,深化兩岸交流合作與融合發展。市領導劉文儒、駱沙鳴參加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