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陪父母來個泉州兩日遊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2020-12-12 泉州晚報

這周末就是重陽節了,對父母來說,重陽節最好的禮物是什麼?是陪伴。

忙著工作、忙著孩子的功課、忙著種種,是不是很久沒陪父母出去走走了?趁父母還在,趁他們還走得動,一起去賞秋景、享天倫,陪他們度過一個快樂的節日吧。

不少老人惦記要接送孫子,捨不得走太遠,大泉州周末兩日遊是不錯的選擇,記者為您推薦一些不遠不近、景色美又不會累的線路。

□本報記者 黃寶陽/文 泉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供圖(除署名外)

登高賞秋色

重陽節,又名登高節,眼下秋高氣爽,正是外出登高賞秋的好時節。泉州自古以來就有「山川之美,為東南之最」的美譽,層巒疊嶂、風光旖旎的山脈,如今正披上由金黃、深紅、墨綠等織就的五彩外衣,此時宜登高望遠、覽勝抒懷。清源山、紫帽山、九日山、仙公山、石牛山、九仙山等自然與人文景觀兼備的名山,都是登高賞秋的好選擇。如果想要走得更遠一些,以下路線是不錯的選擇。

安溪線:

溪禾山鐵觀音文化園(茶文化主題小鎮,閩南大厝、歇後茶館)—茶都(茶葉集市、茶文化博覽館、萬壺館福源大茶壺、鬥茶廳)—洪恩巖(賞百丈飛瀑,訪宋代木屋)—尤俊農耕文化園(體驗農耕文化)—清水巖(「蓬萊仙境 清水祖庭」)—湖頭李光地故居(相門識清史)。

永春線:

雲河谷(奇石林立的「閩南九寨」)—中國香都·永春達埔(品香、制香、觀看香道表演)—牛姆林生態旅遊區(福建保存最完好、最具特色的原始森林群體之一)—岵山鎮茂霞村(中國傳統村落)—大羽村(中國白鶴拳第一村)—介福鄉(了解陶瓷歷史文化、林俊德紀念館)。

德化線:

德化縣陶瓷博物館(全省第一家陶瓷專業博物館)—月記窯文創園(國家古窯遺址公園)—順美陶瓷文化生活館(陶瓷童話世界)—南埕鎮(桃仙溪景區,塔兜村泡溫泉)—雷峰鎮(看美麗鄉村潘祠村、李溪村、蕉溪村,品德化「三黑」美食)—石牛山(國家級地質公園、國家級森林公園,「華東第一瀑」岱仙瀑布)。

新區覓新顏

古城提質,新城聚集,在保護發展古城的同時,這些年,泉州城市的輪廓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一大波新地標拔地而起,交通路網愈發完善,一大批公共文化和體育設施、學校、大型城市綜合體和購物廣場新建成,對於長年身居農村老家的老人來說,不妨走走看看城市新顏新變化,觸摸時代發展的脈動。想要一窺城市新顏,這三個「網紅」地標,不可錯過。

泉州北濱江公園,起於黃龍大橋,沿晉江母親河而下連接濱海公園,長約18公裡,總佔地面積約3400畝,分為「五區十園」,即生態野趣區(北峰園、白水營園)、文化展示區(筍江園、石筍園、筍浯園)、全齡樂活區(田安園、浦西園)、溼地保護區(沉洲園、汀洲園)、濱海休閒區(濱海園)。各個公園根據定位不同,設置有兒童樂園、運動場地、科教普及、戲曲文化、閩南古建、溼地景觀等功能空間。

被市民暱稱為「四朵花瓣」的泉州市公共文化中心,是泉州新城的重要地標。該中心位於東海片區城市主軸線上,佔地190多畝,總建築面積30多萬平方米,包括泉州大劇院、泉州市圖書館(新址)、泉州市科技與規劃館和泉州東海工人文化宮等四大主體建築及位於中央的市民廣場,集展覽、教育、科普、表演等文化活動與商業、社交、休閒、運動、自然生態體驗於一體。

泉州山線綠道項目全長22.5公裡,起於泉州西湖公園北大門,經清源山風景區、少林寺、大坪山公園、桃花山公園、森林公園、觀音山公園、市行政中心等地,終於東海濱海公園。「觀海覽勝」「天空棧道」「夜光漫道」等綠道風景,其中,位於大坪山之上、連接大坪山公園與山線綠道工程精品示範段主線的大坪山環線步道,特別值得帶老人走一走。

古城尋古意

與老人一樣,經過歲月沉澱的古城,有滋有味、底蘊深厚,這裡承載著年輕人的嚮往,更封存著老年人的回憶。擁有1300多年建城史的泉州古城,縱橫交錯著173條街巷,有著燦爛豐富的歷史遺存,僅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就有8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4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35處,還有669處古建築及近現代重要史跡、代表建築,每一處,都滋味雋永深長。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推薦的這兩條「宋元中國 海絲泉州」史跡遊線路,非常經典,走走停停,也不會太累,適合居家共遊。

線路一:

西街片區古街巷(泉州最早開發的街區,保存完好的洋樓、古大厝)—開元寺(福建最大佛教寺院,內有中國現存最高的孿生石塔東西塔)—象峰巷(五代清源軍節度使留從效在泉州冶鐵的遺址)—三朝巷(因歷官三朝的留從效六世孫留正而得名)—古榕巷(「火燒衙」舊址、富甲一方的李五故居、「天旌孝子祠」清代舉人黃朝陽文魁宅、清光緒年間舉人龔丕疇文魁宅、清進士許邦光府第)—井亭巷定心塔、玉泉井(古代泉州城中心的標誌)—中山路(集中了宋代以來各個時期的珍貴建築)—通政巷(蘇廷玉故居、泉州市木偶劇團舊址)—金魚巷(李功藏故居、傅維早故居等)—天后宮·德濟門遺址(中國現存最早規格最高的媽祖廟、泉州古城南城門)—李贄故居(明代傑出的思想家、文學家和史學家李贄的居住地)—城南片區老街巷(聚寶街、青龍巷古民居)。

線路二:

九日山(中國現存祈風石刻最多的文化名山)—清源山·老君巖(國家5A級景區、世界現存最大的道教石雕造像)—中國閩臺緣博物館(中國唯一一座國家級對臺專題博物館)—泉州少林寺(南少林武術發祥地)—清淨寺(阿拉伯穆斯林在中國創建的現存最古老的伊斯蘭教寺)—中心市區府文廟(中國南方最大的孔廟)—關帝廟(古城香火最旺的寺廟之一)—海外交通史博物館(中國第一座反映航海交通歷史的專題性博物館)—洛陽橋(世界上現存最早的跨海梁式石橋)—真武廟(始建於宋,重要的海絲史跡)—江口碼頭(文興渡、美山渡,宋元時期泉州港的重要組成部分)—蟳埔民俗漁村(蟳埔女民俗、蚵殼厝)。

鄉村品鄉愁

隨著城鎮化的快速發展,老年人記憶中熟悉親切的鄉村和鄉村生活,或許正漸漸遠去,如果想要追憶鄉愁,可以到這些傳統村落,這裡還有保存完好的閩南古大厝、番仔樓,還有延續不輟的年節歲俗,還有嫋嫋炊煙在升騰。

晉江線:

金井鎮圍頭村(第二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福建省四星級旅遊村,首批省金牌旅遊村宣傳名錄)—新塘街道梧林傳統村落(建築大觀、閩南古早味、南洋美食、藝文體驗)—龍湖鎮來旺良品堂閩南古早味傳承基地(閩南婚喜慶民俗館、古早味美食體驗、伴手禮展銷)

惠安線:

崇武古城(中國保存最完好的海防石構衛城)—西沙灣、解放軍廟(全國唯一供奉解放軍的廟宇)—淨峰寺(千年古剎、三教合一奇觀)—大岞村(惠女風情園、首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

永春線:

仙夾鎮(參觀漆籃展館、東裡村水鳳凰庫區、碧溪書院、龍水玫瑰園民宿)—岵山千年古鎮(省四星級鄉村旅遊休閒集鎮,古厝、古寨、古樹、古街、古民俗匯聚傳統村落)—桃城花石村(余光中文學館、永春非遺館,紅花石參觀永春革命歷史紀念館)—五裡街大羽村(中國武術第一村,觀看武術表演、學打永春白鶴拳,品嘗功夫美食)

德化線:

三班鎮(洞上陶藝村、中國茶具城)—雷峰鎮潘祠—李溪—焦溪村(田園風光、鄉村美食、溫泉體驗)—南埕鎮(桃仙溪、塔兜溫泉)

看非遺流韻

如果不想舟車勞頓,靜靜坐著品茗聽戲也是不錯的選擇。作為全國有名的「戲窩子」,泉州的南音、梨園戲、木偶戲、高甲戲等戲曲藝術名揚海內外,還有蔚為大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些經過成百上千年傳承的精妙藝術、技藝,如今再也無須年節、歲時才可以一睹芳容。泉州木偶戲、高甲戲、梨園戲、南音、閩南歌舞等院團均有各自的專業劇場,並施行常態化演出,去年,泉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正式開館,集中展示泉州市十大類別48個非遺代表性項目及500多件代表性傳承人的作品。

非遺遊: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研學聯合國「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水密隔艙福船製造技藝)—泉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全國地級市最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館之一)—泉州木偶劇院嘉禮館(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優秀實踐名冊」提線木偶戲、木偶頭雕刻技藝)—泉州府文廟南音傳習所(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中國音樂的活化石)

相關焦點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本報訊 (記者羅劍生)27日,1000多名來自22個國家和地區的黃氏宗親齊聚泉州開元寺,紀念江夏紫雲黃氏共同的祖先黃守恭誕辰1380周年暨獻地建寺1323周年。  黃守恭(629-712年),字國材,號一翁,是江夏紫雲派黃氏始祖。黃守恭開墾桑園,到了唐高宗年間,成了富甲一方的員外。
  • 泉州重點項目攝影書法大賽今頒獎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由泉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泉州晚報社主辦的泉州重點項目攝影書法大賽頒獎儀式將於今日在泉州迎賓館舉辦。該活動是泉州城鄉融合發展年會項目之一,活動分為攝影和書法兩大部分。本次活動主辦方共收到600多幅攝影和書法作品。作品覆蓋面廣,涉及的重點項目多,整體水平較高,具有鮮明的主題特點和藝術性。
  • 泉州古書院新生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自唐末到清末,泉州歷代共建有書院73所,然而隨著時間推移,不少書院已湮沒於漫長的歷史歲月裡。 近日,一個好消息傳來:泉州市將復興復建中心城區及周邊11家書院,將其打造為古城文化新品牌,融入城市文化發展整體方略,實現書院的有效保護和功能的持續發揮。為了梳理泉州千年書院發展脈絡,記者分赴市區幾大書院,採訪市文旅局、市城管局相關負責人,「管中窺豹」,以期為泉州書院的復興探路。
  • 岱宗凌雲志 齊魯青未了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山東站 濟南/淄博 主辦:泉州市工商聯 泉州晚報社 高山巍峨,大河澎湃,聖人故裡,齊魯風度氣概非凡。山東是儒家思想的發源地,以稷下學宮為中心誕生了蔚為壯觀的「百家爭鳴」景象,成為中華文化譜系最重要的構成之一。
  • 南音:讓世界聆聽泉州的聲音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目前,泉州共有220多個南音社團,包括相當造詣的專業人士以及南音愛好者。  對於成功申遺的泉州南音,國家文化部副部長王文章認為,泉州南音是非常優雅的音樂,是天籟之音,很好地延續著漢唐古樂血脈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應該受到全世界的矚目。泉州市文化局局長龔萬全認為,泉州南音主要以三大理由入選,包括「優秀的音樂藝術」、「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南音隨著歷史發展也有所創新」。
  • 走進海交館 聆聽古泉州的故事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唐代陳陶的《泉州刺桐花詠兼呈趙使君》一詩,記載了當時泉州廣植刺桐的情形。 古泉州還有一種船,船體如鳥,頭狹尾寬,靈活輕便。船頭還有一雙會「說話」的眼睛:眼睛朝下看代表這是一艘漁船,若朝上看代表這是一艘商船或戰船。當時許多商船從這裡起航,也有許多外國商船來這裡貿易,真可謂「漲海聲中萬國商」啊!
  • 深情朗誦迎佳節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據悉,「晉醫之聲」是晉江市醫院與泉州晚報社共同攜手打造的有聲平臺。節目將邀請晉江市醫院的醫護人員、患者、志願者、職工家屬等參與朗讀,用聲音傳遞「晉醫好聲音」。該欄目將在本社手機客戶端「泉州通」中的泉州FM內播出。同時,音頻內容也將同步上線至喜馬拉雅、阿里巴巴天貓精靈等平臺上。
  • 簡明新聞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22日—24日,省政協副主席劉獻祥來泉,開展「福建寺廟醫藥文化遺產保護和發展」調研活動,實地走訪永春縣岵山鎮清水祖師故裡、泉州花橋慈濟宮、泉州少林寺、晉江靈源寺等,詳細了解寺廟傳統中醫藥文化在疾病防治中的作用,並強調持續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的同時,要以寺廟中醫藥文化為載體,深化兩岸交流合作與融合發展。市領導劉文儒、駱沙鳴參加活動。
  • 小升初志願怎麼填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曾志彬告訴記者,今年,泉州實驗中學聖湖校區、泉州實驗中學濱江校區在提前批招生,既有面向中心市區的招生計劃,也有面向部分縣市區的招生計劃,分兩個志願填報。中心市區和部分縣區市的畢業生同時在提前批報名,分別按既定的人數搖號產生招生結果。泉州實驗中學鯉城附屬學校在第一批招生,優先面向泉州市中心市區。
  • 精準又智慧 省電就省錢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本報訊 (記者陳林森 通訊員陳珍妮)為更好服務數字福建、清新福建建設,10日,福建省智慧能源服務產業創新發展聯盟交流暨公共建築綜合能效服務現場推介會在泉召開,國網泉州供電公司面向全省分享了我市樓宇用能優化的做法和成效。 智慧樓宇建設作為智慧城市的重要組成,近年來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 10個待選漢字 您更合意哪個?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早報訊 (記者許鈸鈸)經過一段時間的讀者推薦,2020泉州年度漢字分出了「兩大陣營」,進入最後的角逐。是萬眾一心防抗疫情的「戰疫」派將脫穎而出,還是全民合力共奔小康的「奮鬥」派會更勝一籌?您會站隊哪一方?快來告訴我們吧。 東南早報聯合泉州市青年書法家協會、東海灣·山水秋鳴共同舉辦的第12屆泉州「年度漢字」評選自啟動以來,社會各界人士熱情參與。
  • 「海絲泉州」 亮相文博會贏得喝彩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泉州97家企業攜手亮相,通過146個展位,展示泉州文化產業和文旅融合新成果,成為最具人氣的展區之一。本屆文博會期間,泉州共籤約22個項目,總金額達140.3億元。泉州南音、提線木偶戲、惠女風情舞蹈等多項非遺瑰寶輪番上演,十分搶眼。 泉州主題館人氣爆棚 本屆文博會泉州主題館人氣極旺,展會期間人潮如織。
  • 活文化·潤物無聲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古城泉州良好的文化生態成為全國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去年12月25日,文化和旅遊部正式公布首批7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名單,包括泉州在內的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名列其中。 人是城市最寶貴的資源。泉州領跑全國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得益於廣大市民對南音、南戲、南建築、南拳、南派工藝等老祖宗留下的本土文化的熱愛。
  • 千年古城的古遺蹟「活記憶」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歷史價值高 首批歷史文化名城 「出類拔萃,當之無愧」 1982年,泉州古城以悠久的歷史、厚重的文化積澱、絢麗璀璨的海外交通史跡入選中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排在北京、西安、南京等古都之後,位列第九。據說專家研究排名榜時,對泉州曾有評價:「出類拔萃,當之無愧。」
  • 不忘初心 揚帆遠航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於是,深圳市南安企業協會、廣東省晉江商會、深圳市泉州商會、廣東泉州商會、佛山市福建省泉州商會、深圳市安溪商會等先後正式成立,在粵鄉賢有了屬於自己的共同的「家」。 成立商會 攜手共進 各行各業上百萬泉州人,在珠三角熱土上安家落戶,發揚「愛拼敢贏」的泉州精神,靠自己的雙手闖出一片天地。
  • 英文講解員「上線」 傾力講好泉州故事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本報訊 (記者殷斯麒 文/圖)為講好古城故事、讓世界了解泉州文化,5名第五屆泉州古城英文講解員經過培訓後正式「上線」。昨日是端午節,他們帶領二十名來自美國、俄羅斯、葉門、埃及、義大利、約旦等國家的友人,探訪千年古城,品味古早美食,體驗包粽子民俗,了解古城的歷史淵源和文化內涵。
  • 新風潮·創客湧動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本報記者 謝偉端 百年洋樓 藝術重生 中心市區西街116號的宋宅後座洋樓,在經過泉州籍藝術家主理後,成為名為「1915藝術空間」的地方。 1969年出生於泉州古城的吳達新,曾在日本、美國等國家學習、創作,歸國後,把工作室設在北京。洋樓曾經的女主人是吳家的親戚,這是他兒時就熟知的地方。「我知道,把洋樓做成藝術空間,再合適不過。」
  • 古城研學 感悟歷史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本報訊 (通訊員楊利 記者陳森森 文/圖)李贄故居、蠔殼厝、番仔樓……日前,入選泉州七中文科強基計劃培訓的部分高二師生參加了「家門口的哲學——尋跡城南」研學活動,在校聘研究導師、李贄思想研究愛好者李曉東老師的帶領下,以天后宮、德濟門遺址為起點,行走城南,展開別樣的研學之旅。 泉州城南,不管是通衢大道、還是尋常巷陌,都散布著大量的古蹟,蘊藏著豐富的文化。
  • 鄉愁文化大家談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一座城市、一個地方風光再好,景物再迷人,倘若沒有朋友在,你還會三番五次地來嗎?晉江有我的朋友,五店市有我想看的風景,這就是我一來再來的理由。 激發閩南語文化力量 □張陵(太湖世界文化論壇副秘書長,中國作家協會報告文學委員會委員,作家出版社原總編輯) 五店市這個文化地標,可以說留住了晉江的歷史記憶。鄉村文化建設中,一定會觸及鄉愁的保護和發掘。
  • 一位鄉土作家的「人生三部曲」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繼小說《家福人生》被拍成電影後,泉州臺商投資區作家協會主席陳祥江的第二部小說《緣結萬安堂》也將被搬上屏幕,片名為《懸壺人生》。陳祥江說,他準備以人生為主軸完成三部小說,第三部小說《逐夢人生》也開始在創作之中,目前已經完成了三分之一。近日,記者走訪了陳祥江,聽他講創作背後的那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