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報記者 吳小婷 通訊員 黃綠丹 文/圖
2020年12月26日,豐澤區湖心實驗小學的學生記者們走進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在講解志願者董振峰的帶領下,參觀了「刺桐:古泉州的故事」展廳。
從早期閩越人的生活遺蹟,到唐朝時期泉州城市的發展,再到10-14世紀泉州海洋貿易的興起……活動中,學記們一邊聽講,一邊欣賞展品,猶如穿越於泉州的各個時空當中。
★不愧東方第一大港
□學生記者 李卓鍇
(豐澤區湖心實驗小學四年級)
參觀中,我們看到了古船的模型,了解到原來早在公元10世紀到14世紀,泉州就已經擁有了良好的港口設施、便利的海陸交通和先進的造船技術。泉州最早的族群閩越人以海為田、以船當車不斷發展,最終使泉州崛起成為東方第一大港。
作為泉州的一分子,我感到很自豪!
★漲海聲中萬國商
□學生記者 劉佳怡
(豐澤區湖心實驗小學四年級)
「海曲春深滿郡霞,越人多種刺桐花。」唐代陳陶的《泉州刺桐花詠兼呈趙使君》一詩,記載了當時泉州廣植刺桐的情形。
古泉州還有一種船,船體如鳥,頭狹尾寬,靈活輕便。船頭還有一雙會「說話」的眼睛:眼睛朝下看代表這是一艘漁船,若朝上看代表這是一艘商船或戰船。當時許多商船從這裡起航,也有許多外國商船來這裡貿易,真可謂「漲海聲中萬國商」啊!
★繁華的市井生活
□學生記者 張睿謙
(豐澤區湖心實驗小學四年級)
在展廳一角,我看到了古泉州「迎番貨」的微縮立體雕塑及碼頭場景。這些雕塑再現了當時泉州繁華的集市和碼頭的盛況。「東街一角」「富商之家」「印度寺廟」「市場」等四個剪貼畫景箱則還原了宋元時期泉州繁華的集市和市井生活。
通過這次活動,我感受到了古泉州的風土人情,收穫頗豐。
★行船耕海 多元泉州
□學生記者 楊晉宏
(豐澤區湖心實驗小學六年級)
早期生活在泉州的閩越人以海為田,以船當車探索海洋;到了唐代,泉州和廣州、交州、揚州並稱為我國四大對外貿易港口。講解員說,當時造船業發達,全船分為16個隔倉,不易漏水。即便漏水了也可以迅速在附近的港口進行修補。
如今,在泉州仍可以看到一座座擁有不同魅力的外來宗教建築,展現了泉州多元宗教文化和諧相處的特色。
★泉州值得你來
□學生記者 鄭涵
(豐澤區湖心實驗小學五年級)
在海交館,我們了解到先進的造船與航海技術為古泉州的海外貿易和經濟發展提供了保障。活動中我們還參與了航海遊戲和虛擬航海路線,學到了牽星板、測深錘、海上舶語等航海趣味知識。
此行令我受益匪淺。央視名嘴白巖松說:「泉州,這是你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城市。」的確,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的泉州,值得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