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海交館 聆聽古泉州的故事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2021-01-20 泉州晚報

■早報記者 吳小婷 通訊員 黃綠丹 文/圖

2020年12月26日,豐澤區湖心實驗小學的學生記者們走進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在講解志願者董振峰的帶領下,參觀了「刺桐:古泉州的故事」展廳。

從早期閩越人的生活遺蹟,到唐朝時期泉州城市的發展,再到10-14世紀泉州海洋貿易的興起……活動中,學記們一邊聽講,一邊欣賞展品,猶如穿越於泉州的各個時空當中。

★不愧東方第一大港

□學生記者 李卓鍇

(豐澤區湖心實驗小學四年級)

參觀中,我們看到了古船的模型,了解到原來早在公元10世紀到14世紀,泉州就已經擁有了良好的港口設施、便利的海陸交通和先進的造船技術。泉州最早的族群閩越人以海為田、以船當車不斷發展,最終使泉州崛起成為東方第一大港。

作為泉州的一分子,我感到很自豪!

★漲海聲中萬國商

□學生記者 劉佳怡

(豐澤區湖心實驗小學四年級)

「海曲春深滿郡霞,越人多種刺桐花。」唐代陳陶的《泉州刺桐花詠兼呈趙使君》一詩,記載了當時泉州廣植刺桐的情形。

古泉州還有一種船,船體如鳥,頭狹尾寬,靈活輕便。船頭還有一雙會「說話」的眼睛:眼睛朝下看代表這是一艘漁船,若朝上看代表這是一艘商船或戰船。當時許多商船從這裡起航,也有許多外國商船來這裡貿易,真可謂「漲海聲中萬國商」啊!

★繁華的市井生活

□學生記者 張睿謙

(豐澤區湖心實驗小學四年級)

在展廳一角,我看到了古泉州「迎番貨」的微縮立體雕塑及碼頭場景。這些雕塑再現了當時泉州繁華的集市和碼頭的盛況。「東街一角」「富商之家」「印度寺廟」「市場」等四個剪貼畫景箱則還原了宋元時期泉州繁華的集市和市井生活。

通過這次活動,我感受到了古泉州的風土人情,收穫頗豐。

★行船耕海 多元泉州

□學生記者 楊晉宏

(豐澤區湖心實驗小學六年級)

早期生活在泉州的閩越人以海為田,以船當車探索海洋;到了唐代,泉州和廣州、交州、揚州並稱為我國四大對外貿易港口。講解員說,當時造船業發達,全船分為16個隔倉,不易漏水。即便漏水了也可以迅速在附近的港口進行修補。

如今,在泉州仍可以看到一座座擁有不同魅力的外來宗教建築,展現了泉州多元宗教文化和諧相處的特色。

★泉州值得你來

□學生記者 鄭涵

(豐澤區湖心實驗小學五年級)

在海交館,我們了解到先進的造船與航海技術為古泉州的海外貿易和經濟發展提供了保障。活動中我們還參與了航海遊戲和虛擬航海路線,學到了牽星板、測深錘、海上舶語等航海趣味知識。

此行令我受益匪淺。央視名嘴白巖松說:「泉州,這是你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城市。」的確,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的泉州,值得你來!

相關焦點

  • 南音:讓世界聆聽泉州的聲音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10月12日,僑鄉泉州各個區縣裡有名的南音隊伍齊集市區,唱出自家的看家曲目,進行快樂踩街,慶祝南音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南音,讓世界聆聽到了泉州美妙而悠長的聲音。  雅韻幽遠猶如天籟之音  泉州南音作為中國古老樂種,保留著漢晉唐宋等時期的古樂古音和古樂器的特徵。
  • 畫說刺桐——泉州美術作品展12日在泉州海交館開幕
    正值「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貿易中心」作為世界文化遺產中國項目申報契機,由泉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泉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泉州畫院、泉州市美術家協會、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承辦的「畫說刺桐——泉州美術作品展」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舉行,旨在通過圖像的力量傳遞出泉州往昔的輝煌與當下社會經濟文化建設所取得的成就
  • 泉州海交館:感受海絲沿線風情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以下簡稱海交館)大廳(吳海波 攝) 央廣網泉州11月17日消息(記者 吳海波)泉州,是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11月17日上午,「一帶一路」網絡文化採風行福建站來到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以下簡稱海交館),感受泉州的海絲榮光。 我國唯一海事博物館 據了解,泉州海交館是中國唯一反映古代海外交通、海上絲綢之路及由此引發各種經濟文化交流為主題的海事博物館。
  • 英文講解員「上線」 傾力講好泉州故事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本報訊 (記者殷斯麒 文/圖)為講好古城故事、讓世界了解泉州文化,5名第五屆泉州古城英文講解員經過培訓後正式「上線」。昨日是端午節,他們帶領二十名來自美國、俄羅斯、葉門、埃及、義大利、約旦等國家的友人,探訪千年古城,品味古早美食,體驗包粽子民俗,了解古城的歷史淵源和文化內涵。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本報訊 (記者羅劍生)27日,1000多名來自22個國家和地區的黃氏宗親齊聚泉州開元寺,紀念江夏紫雲黃氏共同的祖先黃守恭誕辰1380周年暨獻地建寺1323周年。  黃守恭(629-712年),字國材,號一翁,是江夏紫雲派黃氏始祖。黃守恭開墾桑園,到了唐高宗年間,成了富甲一方的員外。
  • 泉州重點項目攝影書法大賽今頒獎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由泉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泉州晚報社主辦的泉州重點項目攝影書法大賽頒獎儀式將於今日在泉州迎賓館舉辦。該活動是泉州城鄉融合發展年會項目之一,活動分為攝影和書法兩大部分。本次活動主辦方共收到600多幅攝影和書法作品。作品覆蓋面廣,涉及的重點項目多,整體水平較高,具有鮮明的主題特點和藝術性。
  • 岱宗凌雲志 齊魯青未了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山東站 濟南/淄博 主辦:泉州市工商聯 泉州晚報社 高山巍峨,大河澎湃,聖人故裡,齊魯風度氣概非凡。山東是儒家思想的發源地,以稷下學宮為中心誕生了蔚為壯觀的「百家爭鳴」景象,成為中華文化譜系最重要的構成之一。
  • 文物不語 照樣談情說愛 泉州海交館發布一批愛情文物圖
    臺海網8月26日訊 據泉州網報導 昨日,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以下簡稱「海交館」)公眾號發布了一批有趣的愛情文物圖片,引來眾多人關注和熱議。海交館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希望通過此舉讓市民印象中冷冰冰的文物更具親和力,更時尚。
  • 深情朗誦迎佳節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據悉,「晉醫之聲」是晉江市醫院與泉州晚報社共同攜手打造的有聲平臺。節目將邀請晉江市醫院的醫護人員、患者、志願者、職工家屬等參與朗讀,用聲音傳遞「晉醫好聲音」。該欄目將在本社手機客戶端「泉州通」中的泉州FM內播出。同時,音頻內容也將同步上線至喜馬拉雅、阿里巴巴天貓精靈等平臺上。
  • 泉州海交館發布一批有趣的愛情文物圖片
    昨日,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以下簡稱「海交館」)公眾號發布了一批有趣的愛情文物圖片,引來眾多人關注和熱議。海交館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希望通過此舉讓市民印象中冷冰冰的文物更具親和力,更時尚。看紋碗上的風格,貌似中國古代文學小說故事的某個情節。公眾號在紋碗圖片下方標註:畫堂開宴為壓驚,特將杯酒訂姻盟。你這麼追著我有意思嗎?我追的不是你,我追的是陰陽和諧、繁衍不息。
  • 泉州古書院新生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自唐末到清末,泉州歷代共建有書院73所,然而隨著時間推移,不少書院已湮沒於漫長的歷史歲月裡。 近日,一個好消息傳來:泉州市將復興復建中心城區及周邊11家書院,將其打造為古城文化新品牌,融入城市文化發展整體方略,實現書院的有效保護和功能的持續發揮。為了梳理泉州千年書院發展脈絡,記者分赴市區幾大書院,採訪市文旅局、市城管局相關負責人,「管中窺豹」,以期為泉州書院的復興探路。
  • 重陽節陪父母來個泉州兩日遊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被市民暱稱為「四朵花瓣」的泉州市公共文化中心,是泉州新城的重要地標。該中心位於東海片區城市主軸線上,佔地190多畝,總建築面積30多萬平方米,包括泉州大劇院、泉州市圖書館(新址)、泉州市科技與規劃館和泉州東海工人文化宮等四大主體建築及位於中央的市民廣場,集展覽、教育、科普、表演等文化活動與商業、社交、休閒、運動、自然生態體驗於一體。
  • 吸引年青一代成為南音傳承者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泉州是南音的發源地,一直以來,我們都與泉州本地南音藝術家、藝術團保持著密切的交流,如在參與第十二屆泉州國際南音大會唱時,湘靈音樂社就曾帶著南音創新音樂劇《九歌·意象》來到泉州演出,這部作品在保留傳統南音的基礎上,創新性地融入了梨園、音樂、吟唱、光彩、投影、音效等元素,令我感到欣喜的是,演出很受歡迎,這讓我看到了泉州對於傳統文化創新的接納與包容。
  • 簡明新聞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22日—24日,省政協副主席劉獻祥來泉,開展「福建寺廟醫藥文化遺產保護和發展」調研活動,實地走訪永春縣岵山鎮清水祖師故裡、泉州花橋慈濟宮、泉州少林寺、晉江靈源寺等,詳細了解寺廟傳統中醫藥文化在疾病防治中的作用,並強調持續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的同時,要以寺廟中醫藥文化為載體,深化兩岸交流合作與融合發展。市領導劉文儒、駱沙鳴參加活動。
  • 講述泉州歷史名人的故事《溫陵風流——泉州歷史名人傳略》正式出版
    《溫陵風流—泉州歷史名人傳略》正式出版泉州網9月24日訊 近日,由泉州晚報社編撰的《溫陵風流——泉州歷史名人傳略》泉州古稱溫陵,向有「海濱鄒魯」之稱,歷史上湧現了不少炳耀當世、輝映千秋的人物,如歐陽詹、曾公亮、李贄、俞大猷等。這些風流人物綿延於泉州城市歷史的經緯之中,厚實了泉州的地域文化和人文積澱。
  • 小升初志願怎麼填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曾志彬告訴記者,今年,泉州實驗中學聖湖校區、泉州實驗中學濱江校區在提前批招生,既有面向中心市區的招生計劃,也有面向部分縣市區的招生計劃,分兩個志願填報。中心市區和部分縣區市的畢業生同時在提前批報名,分別按既定的人數搖號產生招生結果。泉州實驗中學鯉城附屬學校在第一批招生,優先面向泉州市中心市區。
  • 《妙蓮花之龍樹傳說》 在泉開機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本報訊 (記者李冠鵬)昨日上午,電視劇《妙蓮花之龍樹傳說》在泉州舉行開機儀式。該劇由張藝龍導演,由央視版《西遊記》中白龍馬的扮演者王伯昭以及青年演員馬月等主演。據張藝龍介紹,該電視劇百分之九十的戲份將在泉州完成取景。 該劇講述了龍樹身帶《楞嚴經》,途經36個國家,一路千辛萬苦來中國弘揚佛法的故事。
  • 創作消防答嘴鼓 說給尋常百姓聽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早報訊 (記者傅恆 通訊員許振塔 羅兵 文/圖)說起泉州講古人老鐵(張鐵錚,泉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閩南講古」代表性傳承人),大家應該不會陌生。不過他還有另一層身份——泉州消防宣傳公益大使。幾十年來,他始終堅持投入消防宣傳中,將消防元素巧妙融入閩南語說唱,創作了10餘首膾炙人口的消防安全答嘴鼓,用親切的家鄉話把消防故事說給群眾聽。
  • 巧手做花燈 品味泉州非遺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早報記者 傅蓉蓉 文\圖 2020年12月27日,泉州市實驗小學學生記者參與由泉州學研究所主辦的「生活中的泉州學」系列活動之「走進花燈世界,品味多彩文化」。學記們跟著講解員許方學習了花燈的起源、種類,以及元宵節期間泉州的傳統民俗活動,並親手製作針刺無骨花燈。
  • 千年古城的古遺蹟「活記憶」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談及古城的歷史價值,泉州城市規劃建設專家顧問組組長周焜民認為,泉州古城是中世紀「東方第一大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城市,「海上絲綢之路史跡是古城豐富歷史遺存中的最大特色」。 「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申遺項目的22處代表性古蹟遺址中,有7個位於古城內。